第五单元 生物与环境练习(二)(含答案)2025-2026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单元 生物与环境练习(二)(含答案)2025-2026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9-19 16:06: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 生物与环境练习(二)
一、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要求)
1.生活在海拔3 500 米左右的滇金丝猴,四肢相对较短、皮毛厚实,可以在刺骨的寒风中减少热量的散失。这是( )
A.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B.环境对生物的适应
C.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D.生物对环境的制约
2.某兴趣小组探究不同植被对环境湿度的影响,得到如下实验数据。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实验应选择在水源丰富的地方进行
B.测量灌木丛中的湿度时,不要把干湿计靠近地面
C.根据数据分析,中午的空气湿度最小
D.单位空间中灌木丛的植物种类更丰富,增加周围环境湿度的作用更明显
3.下列有关生物圈、生态系统以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大气圈是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B.同种生物个体之间只有合作关系
C.生态系统的非生物因素只有阳光、温度和水
D.生态系统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4.人工增雪可为小麦“解渴”,某地今年人工增雪使积雪厚度达18厘米,有经验的农民把雪比作“麦子的棉被”,冬天的“棉被”盖得越厚,明年春天麦子就长得越好。请问人工增雪主要是影响小麦生长的哪种非生物因素 ( )
A.阳光 B.害虫 C.空气 D.水和温度
5.小果白刺是荒漠地区常用于防风固沙的小型灌木,有一种叶退化的药用植物可依附在小果白刺的根部生长,并从其根部获取营养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果白刺与该药用植物之间是捕食关系
B.叶退化是该药用植物对荒漠环境表现出的适应性
C.小果白刺可以防风固沙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
D.荒漠因生物种类少,不能构成生态系统
6.某生物学兴趣小组为探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设计出四种密闭型生态瓶的制作方案。小鱼存活时间最长的方案是( )
方案 环境及材料(所用材料均等量)
A 河泥、自来水、水草、小鱼、有光
B 河泥、自来水、水草、小鱼、无光
C 河泥、池塘水、小虾、小鱼、有光
D 河泥、池塘水、水草、小鱼、有光
7.干草堆放久了,会被分解者逐渐分解;如果被羊吃了,会在羊体内分解,且分解速度比分解者的快。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如果没有动物,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就无法进行
B.干草在羊体内分解释放能量,产生的二氧化碳等物质,可被生产者利用
C.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
D.干草被分解后释放的物质,被其他生物利用,提高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8.塞罕坝人50多年坚持植树造林,极大缓解了沙尘暴灾害。下列选项与所描述的生物与环境关系一致的是( )
A.惊蛰雨雷,小麦成堆 B.大树底下好乘凉
C.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9.下图表示生态系统各个成分间的相互关系。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A是生产者,它能够将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
B. B为消费者,它和C 为捕食关系
C. C是分解者,它对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
D. A、B、C组成了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
10.右图是草原生态系统的部分组成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蚯蚓是生产者,蝗虫是消费者
B.“蝗虫→食虫鸟→鹰”是其中一条完整的食物链
C.草原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D.若该生态系统被重金属污染,则兔的体内重金属含量最多
11.某湿地公园中有喜鹊、麻雀、白鹭等多种鸟类在此栖息,还生活着藻类、睡莲、鲢鱼等生物。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天上飞的喜鹊和水中游的鲢鱼都是消费者
B.“藻类→鲢鱼→白鹭→微生物”构成该湿地中的一条食物链
C.公园中的所有动植物共同构成了湿地生态系统
D.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越弱,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越差
12.2023年7月17日~18日,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下列与这一理念无关的是( )
A.围湖造田为人类生存提供更多的食物
B.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维护生态安全
C.合理利用和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
D.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13.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破坏是生态环境问题的实质
B.人类通过积极的行动可以修复某些被破坏的生态系统
C.建立自然保护区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属于维护生态安全对策中的修复措施
D.我国大力建设光伏发电、风能发电等清洁能源项目,有利于防止大气污染
14.某一生态农业养殖基地启用了“稻蛙共作”种养模式,蛙、稻和谐共生,既可改善土壤,又可对稻飞虱进行防治。下列关于“稻蛙共作”种养模式的分析,错误的是( )
A.蛙能捕食稻飞虱,减少稻飞虱对水稻的伤害
B.稻飞虱对蛙生存的影响属于生物因素
C.该种养模式可以减轻环境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
D.蛙的排泄物能提高土壤肥力,促进能量循环利用
15.2024年10月,约15万只鸟类栖息于河南孟津黄河湿地,1万余只越冬天鹅停留在三门峡黄河湿地,华北豹频频亮相河南太行山,黄河流域已成为野生动植物的家园,生物多样性保护初见实效。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黄河流域与其他生态系统相联系,其稳定性与其他生态系统有关
B.生物的种类越丰富,生态系统往往就越稳定,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越强
C.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与修复
D.只要加强对黄河流域的保护就能维护黄河流域的生态安全
二、非选择题
16.某校生物学兴趣小组尝试制作一个能较长时间维持平衡的生态瓶,他们在透明玻璃瓶内依次加入河泥、清水、水生植物、小鱼(食肉动物)、小虾(食草动物),密封并置于散射光下。请利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生态瓶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从生物成分上分析,水生植物称为 ,加入河泥的目的是增加
(2)写出该生态瓶中的完整食物链: 。若清水受到重金属铜的轻度污染,则经过较长时间后,瓶内铜浓度最高的生物为 。
(3)碳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的主要形式是 。下图为该小组绘制的生态瓶中碳循环模式图,当d通过 从e中获取碳的速率与 (用图中字母表示)的呼吸作用(或分解作用)释放碳的速率大致相等时,该生态瓶可以较长时间维持动态平衡。
(4)虽然环境条件适宜,但该生态瓶只维持了25天平衡,最主要的原因是生态瓶中生物成分相对简单, 能力弱。请为该生态瓶提出改进建议: (合理即可)。
(5)生活中有机污水的直接排放、化肥的过量使用等不良现象,造成淡水水体中氮和磷等元素含量过多,水中浮游藻类大量增殖,水体严重污染的现象叫作水华。请写出一条“保护淡水资源,避免水华发生”的做法: (合理即可),防治环境污染,利于维护 ,增强 。
17.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拓宽绿水青山转化金山银山的路径,为子孙后代留下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低碳化”主要是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若不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造成的环境问题是 。
(2)植物通过 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进一步实现“低碳化”,这一生理活动发生在叶肉细胞的 中。
(3)工业生产中大量燃烧煤、石油等燃料会产生废气,随着降水落下来会形成 ;未经处理的工业污水排放到河流中,造成的环境问题是 。
(4)请写出一条实现“山清水秀”的建议。 。
1. A
2. A【解析】为避免水源中的水蒸发对空气湿度的影响,应选择在没有水源的地方进行实验。不能把干湿计靠近地面进行测量,应放在树杈上,地面不能体现出灌木丛对空气湿度的影响。由题图可知,早晨空气湿度最大,中午空气湿度最小。三组实验中,裸地组空气湿度最小,草地组较大,灌木丛组最大。
3. D 4. D
5. B【解析】叶退化的药用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只能依附在小果白刺的根部生长,从其根部获取营养物质,故二者为寄生关系。小果白刺可以防风固沙,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荒漠生物种类虽然少,但是同样具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的生物部分,以及阳光、空气、水等组成的非生物部分。
6. D
7. A【解析】动物可以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但并不是没有动物,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就无法进行。
8. B
9. B【解析】题图中B为消费者,C为分解者,故B与C为分解与被分解的关系。
10. C【解析】蚯蚓是分解者,蝗虫是消费者。“蝗虫→食虫鸟→鹰”中缺少生产者,不是一条完整的食物链。若该生态系统被重金属污染,则鹰的体内重金属含量最多。
11. A【解析】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联系叫作食物链。食物链的起点通常是植物,箭头指向捕食者,“藻类→鲢鱼→白鹭→微生物”中含有分解者,不能构成一条食物链。公园中的所有动植物缺少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不能构成湿地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越复杂,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越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越强。
12. A【解析】围湖造田,破坏了生物的栖息环境,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不利于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13. C【解析】建立自然保护区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主要是维护生态安全对策中的保护措施。
14. D【解析】蛙的排泄物能提高土壤肥力,促进了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但能量不能循环利用。
15. D【解析】维护生态安全需要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水、动植物等自然资源,防治环境污染,保护和修复自然生态系统相结合。
16.【答案】(1)生产者 分解者 (2)水生植物→小虾→小鱼 小鱼 (3)二氧化碳 光合作用 a、b、c、d (4)自我调节 合理增加生物种类(或增加生物多样性、丰富食物链和食物网等)(5)不使用含磷洗衣粉(或农田减少化肥的施用等)生态安全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解析】(1)从生物成分上分析,水生植物能够利用光能,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属于生产者;河泥中的细菌、真菌属于分解者。
(2)该生态瓶中的食物链为水生植物→小虾→小鱼。若该生态系统受到重金属铜的污染,则污染物沿食物链递增,瓶内铜浓度最高的生物为小鱼。
(3)生态系统中碳参与碳循环主要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的。由题图可知,d与e之间为双向关系,对应生产者和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关系,且题图中d在食物链中,则d表示生产者,e表示非生物环境;a、b、d都有箭头指向c,c表示分解者,a、b表示消费者。d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从e非生物环境中获得二氧化碳的速率与 a、b、d的呼吸作用和 c 分解者的分解作用释放二氧化碳的速率大致相等时,该生态瓶可以较长时间维持动态平衡。
(4)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这种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反之就越弱。若想延长生态瓶的保持时间,应该合理增加生物种类,丰富食物链和食物网。
(5)由题干可知,有机污水直接排放以及化肥的过量施用导致水体污染严重,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不使用含磷洗衣粉以及减少化肥的施用等措施防治环境污染,这可以增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维护生态安全。
17.【答案】(1)全球气候变暖(温室效应)(2)光合作用 叶绿体 (3)酸雨 水质酸化(4)加强水体保护和污染治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