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生物与环境练习(一)
一、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要求)
1.“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下列影响水稻生长的生物因素是( )
A.阳光 B.空气 C.蝗虫 D.温度
2.为了保护南极的生态环境,到南极考察的科学工作者不仅要把塑料等难以降解的垃圾带离南极,还要把粪便等生活垃圾带离南极,这是因为南极( )
A.缺乏必要的生活设施 B.缺少生产者
C.没有消费者 D.分解者很少
3.五一劳动节天气晴朗,中午,小明在公园的裸地、草坪、树林三个地点分别测得空气湿度为32%、41%、52%。请据此分析,得出的结论是( )
A.生物可以影响环境
B.影响空气湿度的只有植物的蒸腾作用
C.草的蒸腾作用比树的蒸腾作用强
D.晴天的空气湿度比雨天的大
4.枯叶蝶的形态、颜色都与周围落叶基本一致,使它不容易被敌害发现,从而增加了生存机会。下列体现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句子中,与此现象相同的是( )
A.柳杉吸收有毒气体 B.森林提高空气湿度
C.海豹皮下脂肪很厚 D.蚯蚓活动疏松土壤
5.在某一天然的草原生态系统中,狼由于某种疾病而大量死亡,下列最符合较长时间内野兔数量变化的曲线是( )
6.某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构成了一条食物链,它们的相对数量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丁是生产者
B.丙体内有机物含量最少
C.能量流动的方向是丙→甲→乙→丁
D.若乙被大量捕杀,短期内丁的数量会迅速上升
7.下图表示在一个食物链中,生产者和消费者所占的比例,在每一个图的最下面一层表示生产者。其中可以表示草→蜗牛→画眉→雀鹰这个食物链的是( )
8.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城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比森林生态系统弱
B.城市生态系统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建筑物
C.湿地生态系统能够净化水质,蓄洪抗旱,有“地球之肾”之称
D.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9.“稻——鱼——鸭”立体生态种养模式是在传统种稻模式下,利用稻田养鱼、养鸭。鱼、鸭可为稻田除草、治虫,其粪便也能肥田。下列关于“生态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能减少农药、化肥的用量,保护自然资源 ②食物链是鱼→稻→鸭 ③鱼、鸭粪便可被消费者分解 ④可为城市提供农、渔、禽产品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10.下图中三条曲线与某草原生态系统中可组成一条食物链的三种生物a、b、c相对应。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此图反映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B.若a是生产者,则b和c是消费者
C.这条食物链可以写成a→b→c
D.此图反映了生态系统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
11.清道夫作为观赏鱼被引入中国市场,其适应性和繁殖能力极强,能够在不同的水体环境中生存,甚至在高海拔地区也能存活。它们在我国缺乏天敌,能够吃掉大量的鱼卵,导致其他本土鱼类的种群数量急剧下降,对我国生态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下列有关清道夫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由于缺乏天敌,清道夫的数量会增加
B.可大量引入其原产地天敌进行防治
C.清道夫体内存在大量的寄生虫,人食用后可能会影响健康
D.清道夫的引入对本土物种和生态系统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12.保护生物圈就是维护生态安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下列措施不符合此理念的是( )
A.开展退耕还林、还草行动,为生物构建更多更好的生存环境
B.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大力开发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项目
C.加快经济发展,将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直接排放到河流中
D.实行垃圾分类并回收利用
13.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下列四项事实中,支持这一观点的有几项 ( )
①长岛自然保护区有“候鸟旅站”之称,每年春秋,数以万计的候鸟迁徙至此栖息、觅食 ②阳光普照所有生态系统,大气不停地有规律地循环运动,水和水蒸气在全球范围内循环流动 ③蒲公英的种子小而轻,果实还有伞状的毛,成熟后可随风飘散④人们在南极企鹅体内检测到 DDT 农药,在北极熊体内发现热带地区的农药残余
A.四项 B.三项 C.两项 D.一项
14.“绿水青山踏歌行,十年禁渔看长江”,长江禁渔现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胭脂鱼、岩原鲤等珍稀特色鱼类出现在长江流域。下列与此项保护措施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会产生影响,进而影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B.长江生态系统的保护说明过度捕捞可能使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削弱
C.长江禁渔属于维护生态安全对策中的保护措施
D.长江禁渔取得的成果说明对于生态系统的保护,必须采取严格的禁止利用措施
15.“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的生态文明理念强调了生态是各种自然要素相互依存、统一发展的自然系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山水林田湖草沙”属于不同的生态系统类型
B.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不是孤立的、封闭的,而是相互联系的
C.各种生态系统的总和是生物圈,它由地球上所有的生物构成
D.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与修复
二、非选择题
16.《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自2023年4 月1日起施行,通过立法能加强对黄河流域生态的保护与修复。图甲表示黄河某湿地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图乙表示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①②③表示不同生物成分,M表示大气中的某种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上看,图甲中的动物属于图乙中的 (填数字)。图乙中的M是
(2)图甲中,白鹳通过 条食物链获取物质和能量;白鹳与食肉鱼类之间的关系是 。
(3)随着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的系统推进,该湿地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逐渐增强,原因是 。
(4)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不仅有利于黄河沿岸各个生态系统,还会对海洋生态系统乃至全球各生态系统产生积极影响,这说明 ,保护生物圈就是维护 。
17.生态瓶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小型生态系统,其组成成分的完整性和复杂程度直接影响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下表为4 名同学制作的生态瓶及其中小鱼的存活情况,请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生态瓶 I Ⅱ Ⅲ Ⅳ
组成 500 毫升的容器中放入等量的水、砂石
1株黑藻、1条健康的孔雀鱼 1支塑料花、1条健康的孔雀鱼 1株黑藻、1条健康的斗鱼 1株黑藻、1条健康的孔雀鱼
摆放位置 储物柜中 窗台上 窗台上 窗台上
小鱼存活时间/天 2 3 10 45
Ⅰ号和Ⅱ号生态瓶中的小鱼存活时间很短,原因是这两个生态瓶中缺乏充足的 (填气体名称),Ⅰ号生态瓶中的小鱼存活时间更短的主要原因是 。Ⅲ号生态瓶中的斗鱼主要以小动物为食,存活10天后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缺乏生命活动所需要的 。
(2)刘老师制作了一个生态瓶作为示范,以5 升矿泉水瓶为容器,里面除了非生物材料外,还放入了多种动植物,构成了如右图所示的食物网。
①请写出该食物网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生态系统中的 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流动的。
②该食物网中缺少了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 和 。
③若该生态瓶中的苹果螺由于温度不适等原因全部死亡,以它为食的孔雀鱼并不会受到严重影响,原因是 。
④该生态瓶维持了1年多,与Ⅳ号生态瓶相比,说明生物种类越多、成分越复杂,生态系统的 能力越强,从而使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更利于支撑 。
1. C 2. D 3. A
4. C【解析】枯叶蝶的形态、颜色都与周围落叶基本一致,使它不容易被敌害发现,从而增加了生存机会,属于生物适应环境。柳杉吸收有毒气体从而净化空气、森林提高空气湿度和蚯蚓活动疏松土壤均属于生物影响环境。海豹皮下脂肪很厚能适应寒冷的环境,属于生物适应环境。
5. B
6. C【解析】题图中丙的相对数量最多,属于生产者,体内有机物含量多,甲、乙、丁属于消费者,能量流动的方向是丙→甲→乙→丁。若乙被大量捕杀,短期内丁的数量一般会迅速下降。
7. D
8. B【解析】在城市生态系统中,人类起着重要的支配作用,因此起主导作用的是人类。
9. A【解析】在这种生态种养模式中,鱼和鸭可以帮助控制杂草和害虫,减少对农药的需求,同时,它们的粪便可以作为有机肥料,减少化肥的使用,从而保护自然资源。完整的食物链应该反映出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在这个模式中,稻是生产者,鱼和鸭是消费者,但鱼一般不直接吃稻,而是可能吃稻田中的昆虫、杂草或其他有机物,鸭可能会直接或间接以稻和鱼为食。鱼和鸭的粪便被分解者(如细菌和真菌)分解,转化为植物可利用的营养物质。这种生态种养模式可以同时提供稻米、鱼和鸭肉等多种农产品,满足城市对多样化农产品的需求。
10. C【解析】由数量和曲线变化趋势可知,三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是a→c→b。
11. B【解析】引入外来物种的天敌进行生物防治存在很大的风险。如果引入的天敌未能有效控制清道夫的数量,反而可能成为新的入侵物种,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更大的破坏。
12. C
13. B【解析】蒲公英的种子小而轻,果实还有伞状的毛,成熟后可随风飘散,说明了蒲公英果实的特点。只有蒲公英的果实随风飘到不同的生态系统,才能说明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14. D【解析】保护生态环境并不是禁止任何形式的开发利用,而是需要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
15. C【解析】生物圈是由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它包括所有类型的生态系统。
16.【答案】(1)② 二氧化碳 (2)4 捕食和竞争 (3)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多,营养结构变复杂 (4)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生态安全
17.【答案】(1)氧气 黑藻因被遮光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仍进行呼吸作用,使小鱼得到的氧气更少 物质和能量 (2)狐尾藻→苹果螺→米虾→孔雀鱼(合理即可)物质 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 孔雀鱼还可以捕食米虾、椎实螺等其他生物 自我调节 增强 生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