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 椭圆的标准方程(课件 学案 练习)高中数学 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3.1.1 椭圆的标准方程(课件 学案 练习)高中数学 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9)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9-18 23:56:29

文档简介

(共66张PPT)
3.1 椭圆
3.1.1 椭圆的标准方程
探究点一 椭圆定义的理解
探究点二 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探究点三 与椭圆有关的轨迹问题
探究点四 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




课前预习
课中探究
备课素材
练习册
答案核查【导】
答案核查【练】
【学习目标】
1.能用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描述椭圆的定义、相关概念和几何特
征,能从圆与椭圆的定义中体会它们的内在联系和椭圆的本质属性.
2.能够根据椭圆的几何特征选择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根据椭
圆定义的表达式推导椭圆的标准方程.
3.能描述焦点在不同坐标轴上的椭圆的标准方程,能说明标准方
程中特征量的关系.
4.能灵活运用椭圆定义和标准方程解决一些关联问题.
知识点一 椭圆的定义
1.椭圆定义:平面内到两个定点, 的距离______等于常数
(__________)的点的轨迹叫作椭圆.两个定点, 叫作__________
__,两个焦点间的距离叫作____________.
之和
大于
椭圆的焦点
椭圆的焦距
2.椭圆定义的三个要点:
(1)在平面内,, 是两个______;
(2) 为______;
(3)定长___ .
定点
定长
知识点二 椭圆的标准方程
标准方程 _ 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焦点坐标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焦距 _____________
,
,
知识点三 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
直线与椭圆 的位置关系的判断方
法:
由消去,得到一个关于 的一元二次方程.
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对应一元二次方程解的个数与 的取值的
关系如下表所示:
位置关系 解的个数
相交 ___ _______
相切 ___ _______
相离 ___ ______
【诊断分析】
1.判断正误.(请在括号中打“√”或“×”)
(1)已知,,则平面内到, 两点距离之和等于4的点
的轨迹是椭圆.( )
×
(2)已知椭圆的方程为,则椭圆的焦点在 轴上.( )
×
(3)直线与椭圆 的交点个数为2.( )

(4)若方程表示椭圆,则的取值范围为 .( )
×
2.在椭圆定义中,将“大于”改为“小于 ”,其他条件不变,动
点的轨迹是什么?
解:当平面内到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和小于 时,动点的轨迹不
存在.
探究点一 椭圆定义的理解
例1(1)已知平面内有一个动点及两定点,,则“ 为
定值”是“点的轨迹是以, 为焦点的椭圆”的( )
A.充分且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且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解析] 当为定值时,若定值大于,则点 的轨迹是椭圆,
若定值等于,则点的轨迹是线段,若定值小于,则 的轨迹
不存在;
反之,当点的轨迹是以,为焦点的椭圆时, 必为定值.
所以“为定值”是“点的轨迹是以, 为焦点的椭圆”的必要
且不充分条件.故选B.
(2)[2025·江苏南通如东中学高二月考]如果点 在运动过
程中,总满足关系式 ,则点
的轨迹为( )
A.圆 B.椭圆 C.线段 D.不存在
[解析] 表示平面内点
到点,的距离之和为 ,因为
,所以点 的轨迹是椭圆,故选B.

变式 已知,是两个定点,且,其中 是大于0的常数,
动点满足,则动点 的轨迹为( )
A.椭圆 B.线段 C.椭圆或线段 D.直线
[解析] 因为 (当且仅当 时,等号成立),所以
.
当且时, ,此时动点的轨迹是椭圆;
当时,,此时动点 的轨迹是线段 .
故选C.

[素养小结]
对椭圆定义的三点说明
1.椭圆是在平面内定义的,所以“平面内”这一条件不能忽视.
2.定义中到两定点的距离之和是常数,而不能是变量.
3.常数必须大于两定点间的距离,否则轨迹不是椭圆,这是判断
一曲线是否为椭圆的重要条件.
探究点二 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例2(1)求焦点在轴上,焦距是4,且经过点 的椭圆的标准方程.
解:根据题意可知,又焦点在轴上,所以焦点坐标为 .
椭圆经过点 ,
由椭圆的定义可得 ,即
, ,
故椭圆的标准方程为 .
(2)求经过两点, 的椭圆的标准方程.
解:方法一:若焦点在 轴上,设椭圆的标准方程为
.
由已知条件得解得
故椭圆的标准方程为 .
若焦点在轴上,设椭圆的标准方程为 .
由已知条件得解得
则,与 矛盾,舍去.
综上可知,所求椭圆的标准方程为 .
方法二:设椭圆的方程为 .
将,分别代入椭圆的方程,得 解得
所求椭圆的标准方程为 .
变式 分别求满足下列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
(1),,焦点在 轴上;
解:因为,,所以 ,
因为椭圆的焦点在轴上,所以其标准方程为 .
(2), ;
解:因为,,所以 ,
因为椭圆的焦点位置不确定,所以其标准方程为 或
.
(3)经过点与点 .
解:设椭圆的方程为 ,
因为椭圆经过点与点,所以 解得
所以椭圆的标准方程为 .
变式 分别求满足下列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
[素养小结]
求椭圆标准方程的方法
(1)关键量代入法:先确定椭圆的焦点位置,明确其标准方程的形式,
再利用定义及求出参数,最后代入椭圆标准方程.
(2)待定系数法:利用,, 三者之间的关系,通过解方程组求
出, .但是要注意先确定焦点的位置,其主要步骤可归纳为“先定
位,后定量”.
当焦点位置不确定时,可设椭圆方程为
.因为它包括焦点在 轴上
与焦点在轴上 两类情况,所以可以避免分类讨论,
从而达到了简化运算的目的.
探究点三 与椭圆有关的轨迹问题
例3(1)已知圆,及圆内一定点 ,
圆过点且与圆内切,则圆心 的轨迹方程为_ __________.
[解析] 设圆的半径为, 圆过点,.
又 圆与圆 内切,圆的半径为10, 两圆的圆心距 ,

,, 圆心 的轨迹是以,为焦点的椭圆,
其中,,, ,
圆心的轨迹方程为 .
(2)已知是椭圆上的一个动点, 为坐标原点,则线段
中点 的轨迹方程为_ __________.
[解析] 设,,由点是线段的中点知 ,
,又,所以,即 .
变式 已知轴上一定点,为椭圆 上任意一点,求
线段的中点 的轨迹方程.
解:设中点的坐标为,点的坐标为 ,
则易得
在椭圆 上, .
将, 代入上式,得 ,
故线段的中点的轨迹方程为 .
[素养小结]
1.求与椭圆有关的轨迹方程的常用方法有直接法、定义法和代入法.
2.定义法求轨迹方程
如果能确定动点运动的轨迹满足某种已知曲线的定义,则可以利用
这种已知曲线的定义直接写出其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称为
定义法.定义法在后续解题中被广泛使用,是一种重要的求轨迹方程
的方法.
3.相关点代入法求轨迹方程的一般步骤
(1)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设所求动点的坐标为 ,其相关动点
的坐标为 .
(2)找出与之间的等量关系,用,表示, .
(3)将, 代入所在的曲线方程.
(4)化简可得所求方程.
探究点四 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
例4 已知直线,椭圆.试问当 取何值时,直
线与椭圆
解:由得 ,
则 .
(1)相交;
当直线与椭圆相交时,,则 ,解得 .
(2)相切;
解: 当直线与椭圆相切时,,则 ,解得
.
(3)相离.
解: 当直线与椭圆相离时, ,
则,解得或 .
例4 已知直线,椭圆.试问当 取何值时,直
线与椭圆
变式 若直线与椭圆有且只有一公共点,则
的值为( )
A. B. C. D.1
[解析] 因为方程表示的曲线为椭圆,所以 ,由
可得 ,则
,可得 .故选C.

[素养小结]
1.判断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时,由直线方程与椭圆方程构成方程组,
消去方程组中的一个变量,得到关于另一个变量的一元二次方程,则
直线与椭圆相交, 直线与椭圆相切,
直线与椭圆相离.
2.除联立椭圆方程与直线方程由判别式符号判断它们的交点个数外,
还可利用直线的某些特征,如过定点等,把“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转
化为“点与椭圆的位置关系”判断.
1.两种椭圆, 的相同点:形状、大小
都相同,都有, ;不同点:位置不同,它们的焦点坐
标也不同.
2.给出椭圆方程 ,判断该方程所表示
的椭圆的焦点位置的方法:若椭圆的焦点在轴上,则标准方程中
项的分母较大.若椭圆的焦点在轴上,则标准方程中 项的分母较
大,这是判断椭圆焦点所在坐标轴的重要方法.可简记为:焦点位置看
大小,焦点跟着大的跑.
3.椭圆的焦点三角形
“图形直观及定义转换法”解一类椭圆最值问题
已知椭圆,,分别为椭圆 的左、右焦
点,点在椭圆上, 为定点.
问题1 若点在椭圆内,则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_.
[解析] 作直线,交椭圆于点, ,如图,由
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得 ,
即.
当点在点 处时,,所以 的最小值为

当点在点处时,,所以 的最大值为.
所以的取值范围为 .
问题2 若点在椭圆内,则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______
____.
[解析] 作直线,交椭圆于点, ,如图.
由,得 ,故
,由三角形两边之差小
于第三边得 ,即 .
当点在点处时, ,所以的最小值为;
当点在点 处时,,所以的最大值为.
所以 的取值范围为 .
问题3 若点在椭圆外,则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_____.
[解析] 连接并延长,交椭圆于点,,连接
并延长,交椭圆于点, ,如图.由三角形两边之
差小于第三边得 ,即
.
,故的最大值为.
当点在点 处时,此处对应的不是最小值.
由 ,得,故

当点 在点处时,,故 的最小值为
.
故的取值范围为 .
问题4 若点在椭圆外,则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_____.
[解析] 连接并延长,交椭圆于点, ,连
接并延长,交椭圆于点, ,如图.由三角
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得 ,当
点在点处时, ,所以
的最小值为.
,故
,当点 在点处时,,
故 的最大值为.
故的取值范围为 .
【方法概述】
与椭圆相关的及 的最值问题的一般求解步骤:
首先,判断定点 是在椭圆内还是在椭圆外;
其次,作直线,交椭圆于, 两点,结合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
第三边,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观察判断能否在或 处取得最值;
若不能,则利用定义转换为或 的最值问题.作直线
,交椭圆于,两点,最值一定会在或 处取得.
练习册
1.已知椭圆上任意一点 都满足关系式
,则椭圆 的标准方程为
( )
A. B. C. D.

[解析] 的几何意义为点 到点
,的距离之和为4,故易知椭圆的焦点在 轴上,其焦点
坐标为,,且,故,,所以 ,所
以椭圆的标准方程为 .故选B.
2.若椭圆上一点到左焦点的距离为6,则 到右焦点的距
离为( )
A.5 B.6 C.4 D.12
[解析] 由,得,所以 ,根据椭圆的定义知,点
到右焦点的距离为 .故选C.

3.已知椭圆,直线,则直线
与椭圆的位置关系是( )
A.相离 B.相切 C.相交 D.不确定
[解析] 由题意知,直线恒过点 ,因
为,所以点在椭圆内部,所以直线 与椭圆相交.故选C.

4.[2025·江苏新海中学高二质检]“”是“方程
表示椭圆”的( )
A.充分且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且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解析] 若方程表示椭圆,则解得且 ,
故“”是“方程 表示椭圆”的必要且不充分条件.
故选B.

5.过点且与椭圆 有相同焦点的椭圆的方程为( )
A. B.
C. D.
[解析] 由知,椭圆的焦点为,,即 .
设所求椭圆的方程为,则 ,
,解得,,故所求椭圆方程为 .
故选A.

6.(多选题)[2025·山东济宁一中高二质检] 已知曲线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则是椭圆,其焦点在 轴上
B.若,则是椭圆,其焦点在 轴上
C.若,则是圆,其半径为
D.若,,则 是两条直线


[解析] 对于A,B,可化为 ,因为
,所以,则曲线为焦点在 轴上的椭圆,故A
正确,B错误;
对于C,若,则 可化为,
此时曲线为圆心在原点,半径为 的圆,故C不正确;
对于D,若,,则可化为 ,即
,此时曲线为平行于轴的两条直线,故D正确.
故选 .
7.[2025·江苏泰州中学高二月考]已知焦点在 轴上的椭圆
的焦距为2,则实数 的值为____.
[解析] 因为椭圆的焦点在轴上,所以 ,
根据题意可得且,可得 .
8.若直线与椭圆交于,两点,则,
与椭圆的两个焦点构成的四边形的周长为____.
20
[解析] 设椭圆的两个焦点为,,由题可得,
则, 与椭圆的两个焦点构成的四边形的周长为
.
9.(13分)根据下列条件分别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1)焦点在轴上,焦距为4,且椭圆过点 ;
解:由题意知,,又椭圆的焦点在 轴上,
可设该椭圆的方程为 .
椭圆过点, ,
,, 椭圆的标准方程为 .
(2)焦点在坐标轴上,且椭圆过点和 .
解:设椭圆的方程为,, ,
则解得
所以椭圆的标准方程为 .
9.(13分)根据下列条件分别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10.(15分)若椭圆上一点到焦点的距离为2, 是线
段的中点,为坐标原点,则 等于( )
A.2 B.4 C.8 D.
[解析] 设椭圆的另一个焦点为,连接, ,且
,,
又为 的中点, .故选B.

11.[2025·江苏海门中学高二质检]已知点为椭圆 上
的动点,,分别是椭圆的左、右焦点,则 的最大值为
( )
A.2 B.3 C. D.4
[解析] 由椭圆,可得,所以 ,
由椭圆的定义可得,
所以 ,
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即 的最大值为4.
故选D.

12.[2025·江苏徐州一中高二期中]我们把由半椭圆
与半椭圆 合成
的曲线称作“果圆”(其中 ,
),如图所示,其中点,, 是
A.,1 B. ,1 C.5,3 D.5,4
相应椭圆的焦点,是坐标原点.若 是边长为1的等边三角形,
则, 的值分别为( )

[解析] , ,

,则 ,故选A.
13.已知椭圆的左焦点为,点在椭圆上,点 在
圆上,则 的最小值为___.
3
[解析] 由,得,则圆 的圆
心为,半径.
因为椭圆,所以 ,,,可得,
则 ,可得,
当且仅当,,, 四点共线,且,在,之间时取等号,
所以 的最小值为3.
14.(15分)已知椭圆 的左、右焦点分别为
,,且经过点 .
(1)求椭圆 的方程;
解: 椭圆的左、右焦点分别为,, .
又 椭圆经过点 ,
,则 ,
故椭圆的方程为 .
(2)若椭圆上的点满足,求点 的坐标.
解:设点, ,
,即 ,
由解得
当时, ,
当时,, 点的坐标为或 或
或 .
15.已知点在椭圆上,, 分别是椭圆的左、
右焦点,若,且的面积为1,则 的最小值为
_____.
[解析] 不妨设,, ,则
, ,两式相除可
得,所以,
又,所以 ,可得.
由椭圆的定义,得 (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
所以 ,所以,则的最小值为 .
16.(15分)已知点是椭圆上的一点,点, 分别是椭圆
的上、下焦点,有一个内角为,求 的面积.
解:由题可知,, ,,, ,
, .
当 时, ②,
得 ,
.
当 时,由余弦定理可得
,
,此时 .
当时,同理可得.
综上所述, 的面积为或 .
快速核答案(导学案)
课前预习 知识点一 1.之和 大于 椭圆的焦点 椭圆的焦距
2.(1)定点 (2)定长 (3)
知识点二 , ,

知识点三
【诊断分析】 1.(1)× (2)× (3)√ (4)× 2.略
课中探究 例1 (1)B (2)B 变式 C
例2 (1)(2)
变式 (1)(2)(3)
例3 (1) (2) 变式
例4 (1)(2)(3)
变式 C
快速核答案(练习册)
1.B 2.C 3.C 4.B 5.A 6.AD 7. 8.20
9.(1)(2)
10.B 11.D 12.A 13.3
14.(1)
(2)
15.
16. 第3章 圆锥曲线与方程
3.1 椭圆
3.1.1 椭圆的标准方程
【课前预习】
知识点一
1.之和 大于F1F2 椭圆的焦点
椭圆的焦距
2.(1)定点 (2)定长 (3)>
知识点二
+=1(a>b>0)
+=1(a>b>0) (-c,0),(c,0)
(0,-c),(0,c) 2c a2=b2+c2
知识点三
2 Δ>0 1 Δ=0 0 Δ<0
诊断分析
1.(1)× (2)× (3)√ (4)×
2.解:当平面内到两个定点F1,F2的距离之和小于F1F2时,动点的轨迹不存在.
【课中探究】
探究点一
例1 (1)B (2)B [解析] (1)当MA+MB为定值时,若定值大于AB,则点M的轨迹是椭圆,若定值等于AB,则点M的轨迹是线段,若定值小于AB,则M的轨迹不存在;反之,当点M的轨迹是以A,B为焦点的椭圆时,MA+MB必为定值.所以“MA+MB为定值”是“点M的轨迹是以A,B为焦点的椭圆”的必要且不充分条件.故选B.
(2)+=4表示平面内点M(x,y)到点(0,-3),(0,3)的距离之和为4,因为3-(-3)=6<4,所以点M的轨迹是椭圆,故选B.
变式 C [解析] 因为a2+1≥2a (当且仅当a=1 时,等号成立),所以PF1+PF2≥F1F2.当a>0 且a≠1 时,PF1+PF2>F1F2,此时动点P的轨迹是椭圆;当a=1 时,PF1+PF2=F1F2,此时动点P 的轨迹是线段F1F2.故选C.
探究点二
例2 解:(1)根据题意可知c=2,又焦点在y轴上,所以焦点坐标为(0,±2).
∵椭圆经过点M(3,2),
∴由椭圆的定义可得2a=+=8,即a=4,∴b2=a2-c2=16-4=12,
故椭圆的标准方程为+=1.
(2)方法一:若焦点在x轴上,设椭圆的标准方程为+=1(a>b>0).
由已知条件得解得
故椭圆的标准方程为+=1.
若焦点在y轴上,设椭圆的标准方程为+=1(a>b>0).
由已知条件得解得
则a2b>0矛盾,舍去.
综上可知,所求椭圆的标准方程为+=1.
方法二:设椭圆的方程为Ax2+By2=1(A>0,B>0,A≠B).
将(2,-),分别代入椭圆的方程,得解得
∴所求椭圆的标准方程为+=1.
变式 解:(1)因为b=1,c=,所以a2=b2+c2=16,
因为椭圆的焦点在y轴上,所以其标准方程为+x2=1.
(2)因为a=10,c=6,所以b2=a2-c2=100-36=64,
因为椭圆的焦点位置不确定,所以其标准方程为+=1或+=1.
(3)设椭圆的方程为Ax2+By2=1(A>0,B>0,A≠B),
因为椭圆经过点P(-2,0)与点Q(0,2),所以解得
所以椭圆的标准方程为+=1.
探究点三
例3 (1)+=1 (2)x2+=1
[解析] (1)设圆P的半径为r,∵圆P过点B,∴PB=r.又∵圆P与圆A内切,圆A的半径为10,∴两圆的圆心距PA=10-r,∴PA+PB=10,∵AB=6,∴PA+PB>AB,∴圆心P的轨迹是以A,B为焦点的椭圆,其中2a=10,2c=AB=6,∴a=5,c=3,∴b2=a2-c2=25-9=16.∴圆心P的轨迹方程为+=1.
(2)设Q(x,y),P(x0,y0),由点Q是线段OP的中点知x0=2x,y0=2y,又+=1,所以+=1,即x2+=1.
变式 解:设中点M的坐标为(x,y),点Q的坐标为(x0,y0),
则易得∴
∵Q(x0,y0)在椭圆+y2=1上,
∴+=1.
将x0=2x-1,y0=2y代入上式,
得+(2y)2=1,
故线段AQ的中点M的轨迹方程为+4y2=1.
探究点四
例4 解:由得9x2+8mx+2m2-4=0,
则Δ=64m2-36(2m2-4)=144-8m2.
(1)当直线l与椭圆C相交时,Δ>0,则144-8m2>0,解得-3(2)当直线l与椭圆C相切时,Δ=0,则144-8m2=0,解得m=±3.
(3)当直线l与椭圆C相离时,Δ<0,
则144-8m2<0,解得m>3或m<-3.
变式 C [解析] 因为方程x2+3y2=a表示的曲线为椭圆,所以a>0,由可得4x2-6x+3-a=0,则Δ=36-4×4×(3-a)=16a-12=0,可得a=.故选C.第3章 圆锥曲线与方程
3.1 椭圆
3.1.1 椭圆的标准方程
1.B [解析] +=4的几何意义为点P到点(1,0),(-1,0)的距离之和为4,故易知椭圆C的焦点在x轴上,其焦点坐标为(1,0),(-1,0),且2a=4,故a=2,c=1,所以b2=3,所以椭圆C的标准方程为+=1.故选B.
2.C [解析] 由a2=25,得a=5,所以2a=10,根据椭圆的定义知,点P到右焦点的距离为10-6=4.故选C.
3.C [解析] 由题意知,直线l:x+my-m=0(m∈R)恒过点(0,1),因为+<1,所以点(0,1)在椭圆内部,所以直线l与椭圆相交.故选C.
4.B [解析] 若方程表示椭圆,则解得15.A [解析] 由+=1知,椭圆的焦点为(,0),(-,0),即c=.设所求椭圆的方程为+=1(a>b>0),则+=1,a2-b2=5,解得b2=10,a2=15,故所求椭圆方程为+=1.故选A.
6.AD [解析] 对于A,B,mx2+ny2=1可化为+=1,因为m>n>0,所以0<<,则曲线C为焦点在y轴上的椭圆,故A正确,B错误;对于C,若m=n>0,则mx2+ny2=1可化为x2+y2=,此时曲线C为圆心在原点,半径为的圆,故C不正确;对于D,若m=0,n>0,则mx2+ny2=1可化为y2=,即y=±,此时曲线C为平行于x轴的两条直线,故D正确.故选AD.
7. [解析] 因为椭圆的焦点在y轴上,所以m2<4,根据题意可得4-m2=1且m>0,可得m=.
8.20 [解析] 设椭圆的两个焦点为F1,F2,由题可得a=5,则A,B与椭圆的两个焦点构成的四边形的周长为AF1+F1B+BF2+F2A=4a=20.
9.解:(1)由题意知2c=4,∴c=2,又椭圆的焦点在x轴上,
∴可设该椭圆的方程为+=1(a>b>0).
∵椭圆过点(0,2),∴b=2,
∵c2=a2-b2,∴a2=8,∴椭圆的标准方程为+=1.
(2)设椭圆的方程为mx2+ny2=1,m>0,n>0,
则解得
所以椭圆的标准方程为+=1.
10.B [解析] 设椭圆的另一个焦点为F2,连接MF2,∵MF1=2,且MF1+MF2=10,∴MF2=10-MF1=8,又O为F1F2的中点,∴ON=MF2=4.故选B.
11.D [解析] 由椭圆C:+=1,可得a2=4,所以a=2,由椭圆的定义可得PF1+PF2=2a=4,所以PF1·PF2≤==4,当且仅当PF1=PF2=2时,等号成立,即PF1·PF2的最大值为4.故选D.
12.A [解析] ∵OF2==,OF0=c=,∴b=1, ∴a2=b2+c2=1+=,则a=, 故选A.
13.3 [解析] 由x2+y2-4y+7=0,得x2+(y-2)2=1,则圆E的圆心为E(0,2),半径r=1.因为椭圆C:+y2=1,所以a=3,b=1,c=2,可得F(-2,0),则FE==4,可得MF+MN≥EF-r=4-1=3,当且仅当E,N,M,F四点共线,且M,N在E,F之间时取等号,所以MF+MN的最小值为3.
14.解:(1)∵椭圆C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0),F2(,0),∴c=.
又∵椭圆C经过点B(0,1),
∴b=1,则a2=b2+c2=4,
故椭圆C的方程为+y2=1.
(2)设点P(x0,y0),∵PF1⊥PF2,
∴·=(--x0,-y0)·(-x0,-y0)=0,即+=3,
由解得
当x0=时,y0=±,
当x0=-时,y0=±,∴点P的坐标为或或或.
15.2 [解析] 不妨设m=PF1,n=PF2(m>0,n>0),θ=∠F1PF2,则·=mncos θ=-2,=mnsin θ=1,两式相除可得tan θ=-,所以tan θ=-1,又θ∈(0,π),所以θ=,可得mn=2(m>0,n>0).由椭圆的定义,得2a=m+n≥2(当且仅当m=n时等号成立),所以4a2≥4mn=8,所以a2≥2,则a2的最小值为2.
16.解:由题可知,a2=45,b2=9,
∴a=3,b=3,c==6,
∴PF1+PF2=6,
∴(PF1+PF2)2=180①.
当∠F1PF2=时,P+P-2PF1·PF2cos=F1=122=144②,①-②得PF1·PF2=36,
∴=PF1·PF2sin=×36×=9.
当∠PF1F2=时,由余弦定理可得cos∠PF1F2===-,
∴PF1=,此时=PF1·F1F2sin=.
当∠PF2F1=时,同理可得=.综上所述,△F1PF2的面积为或9.第3章 圆锥曲线与方程
3.1 椭圆
3.1.1 椭圆的标准方程
【学习目标】
  1.能用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描述椭圆的定义、相关概念和几何特征,能从圆与椭圆的定义中体会它们的内在联系和椭圆的本质属性.
  2.能够根据椭圆的几何特征选择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根据椭圆定义的表达式推导椭圆的标准方程.
  3.能描述焦点在不同坐标轴上的椭圆的标准方程,能说明标准方程中特征量的关系.
  4.能灵活运用椭圆定义和标准方程解决一些关联问题.
◆ 知识点一 椭圆的定义
1.椭圆定义:平面内到两个定点F1,F2的距离    等于常数(    )的点的轨迹叫作椭圆.两个定点F1,F2叫作      ,两个焦点间的距离叫作      .
2.椭圆定义的三个要点:
(1)在平面内,F1,F2是两个    ;
(2)MF1+MF2=2a为    ;
(3)定长2a    F1F2.
◆ 知识点二 椭圆的标准方程
焦点在x轴上 焦点在y轴上
标准方程               
图形
焦点坐标           
焦距 F1F2=   
a,b,c的关系       
◆ 知识点三 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
直线y=kx+m与椭圆+=1(a>b>0)的位置关系的判断方法:
由消去y,得到一个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
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对应一元二次方程解的个数与Δ的取值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位置关系 解的个数 Δ的取值
相交        
相切        
相离        
【诊断分析】 1.判断正误.(请在括号中打“√”或“×”)
(1)已知F1(-2,0),F2(2,0),则平面内到F1,F2两点距离之和等于4的点的轨迹是椭圆. (  )
(2)已知椭圆的方程为+=1,则椭圆的焦点在x轴上. (  )
(3)直线+=1与椭圆+=1的交点个数为2. (  )
(4)若方程+=1表示椭圆,则t的取值范围为(9,+∞). (  )
2.在椭圆定义中,将“大于F1F2”改为“小于F1F2”,其他条件不变,动点的轨迹是什么
◆ 探究点一 椭圆定义的理解
例1 (1)已知平面内有一个动点M及两定点A,B,则“MA+MB为定值”是“点M的轨迹是以A,B为焦点的椭圆”的 (  )
A.充分且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且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2)[2025·江苏南通如东中学高二月考] 如果点M(x,y)在运动过程中,总满足关系式+=4,则点M的轨迹为 (  )               
A.圆 B.椭圆
C.线段 D.不存在
变式 已知F1,F2是两个定点,且F1F2=2a,其中a是大于0的常数,动点P满足PF1+PF2=a2+1,则动点P的轨迹为 (  )
A.椭圆 B.线段
C.椭圆或线段 D.直线
[素养小结]
对椭圆定义的三点说明
1.椭圆是在平面内定义的,所以“平面内”这一条件不能忽视.
2.定义中到两定点的距离之和是常数,而不能是变量.
3.常数2a必须大于两定点间的距离,否则轨迹不是椭圆,这是判断一曲线是否为椭圆的重要条件.
◆ 探究点二 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例2 (1)求焦点在y轴上,焦距是4,且经过点M(3,2)的椭圆的标准方程.
(2)求经过两点(2,-),的椭圆的标准方程.
变式 分别求满足下列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
(1)b=1,c=,焦点在y轴上;
(2)a=10,c=6;
(3)经过点P(-2,0)与点Q(0,2).
[素养小结]
求椭圆标准方程的方法
(1)关键量代入法:先确定椭圆的焦点位置,明确其标准方程的形式,再利用定义及a2-b2=c2求出参数a,b,最后代入椭圆标准方程.
(2)待定系数法:利用a,b,c三者之间的关系,通过解方程组求出a,b.但是要注意先确定焦点的位置,其主要步骤可归纳为“先定位,后定量”.
当焦点位置不确定时,可设椭圆方程为mx2+ny2=1(m>0,n>0,m≠n).因为它包括焦点在x轴上(mn)两类情况,所以可以避免分类讨论,从而达到了简化运算的目的.
◆ 探究点三 与椭圆有关的轨迹问题
例3 (1)已知圆A:(x+3)2+y2=100,及圆A内一定点B(3,0),圆P过点B且与圆A内切,则圆心P的轨迹方程为      .
(2)已知P是椭圆+=1上的一个动点,O为坐标原点,则线段OP中点Q的轨迹方程为      .
变式 已知x轴上一定点A(1,0),Q为椭圆+y2=1上任意一点,求线段AQ的中点M的轨迹方程.
[素养小结]
1.求与椭圆有关的轨迹方程的常用方法有直接法、定义法和代入法.
2.定义法求轨迹方程
如果能确定动点运动的轨迹满足某种已知曲线的定义,则可以利用这种已知曲线的定义直接写出其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称为定义法.定义法在后续解题中被广泛使用,是一种重要的求轨迹方程的方法.
3.相关点代入法求轨迹方程的一般步骤
(1)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设所求动点的坐标为(x,y),其相关动点的坐标为(x0,y0).
(2)找出(x,y)与(x0,y0)之间的等量关系,用x,y表示x0,y0.
(3)将x0,y0代入所在的曲线方程.
(4)化简可得所求方程.
◆ 探究点四 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
例4 已知直线l:y=2x+m,椭圆C:+=1.试问当m取何值时,直线l与椭圆C:
(1)相交;(2)相切;(3)相离.
变式 若直线y=x-1与椭圆x2+3y2=a有且只有一公共点,则a的值为 (  )
A. B. C. D.1
[素养小结]
1.判断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时,由直线方程与椭圆方程构成方程组,消去方程组中的一个变量,得到关于另一个变量的一元二次方程,则Δ>0 直线与椭圆相交,Δ=0 直线与椭圆相切,Δ<0 直线与椭圆相离.
2.除联立椭圆方程与直线方程由判别式符号判断它们的交点个数外,还可利用直线的某些特征,如过定点等,把“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转化为“点与椭圆的位置关系”判断.第3章 圆锥曲线与方程
3.1 椭圆
3.1.1 椭圆的标准方程
1.已知椭圆C上任意一点P(x,y)都满足关系式+=4,则椭圆C的标准方程为 (  )                 
A.+=1 B.+=1
C.+=1 D.+y2=1
2.若椭圆+=1上一点P到左焦点的距离为6,则P到右焦点的距离为 (  )
A.5 B.6 C.4 D.12
3.已知椭圆+=1,直线l:x+my-m=0(m∈R),则直线l与椭圆的位置关系是 (  )
A.相离 B.相切
C.相交 D.不确定
4.[2025·江苏新海中学高二质检] “1A.充分且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且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5.过点(3,-2)且与椭圆+=1有相同焦点的椭圆的方程为 (  )
A.+=1 B.+=1
C.+=1 D.+=1
6.(多选题)[2025·山东济宁一中高二质检] 已知曲线C:mx2+ny2=1,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m>n>0,则C是椭圆,其焦点在y轴上
B.若m>n>0,则C是椭圆,其焦点在x轴上
C.若m=n>0,则C是圆,其半径为
D.若m=0,n>0,则C是两条直线
7.[2025·江苏泰州中学高二月考] 已知焦点在y轴上的椭圆+=1(m>0)的焦距为2,则实数m的值为    .
8.若直线mx+y=0(m∈R)与椭圆+=1交于A,B两点,则A,B与椭圆的两个焦点构成的四边形的周长为    .
9.(13分)根据下列条件分别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1)焦点在x轴上,焦距为4,且椭圆过点(0,2);
(2)焦点在坐标轴上,且椭圆过点M和N(,1).
10.(15分)若椭圆+=1上一点M到焦点F1的距离为2,N是线段MF1的中点,O为坐标原点,则ON等于 (  )
A.2 B.4 C.8 D.
11.[2025·江苏海门中学高二质检] 已知点P为椭圆C:+=1上的动点,F1,F2分别是椭圆C的左、右焦点,则PF1·PF2的最大值为(  )
A.2 B.3 C.2 D.4
12.[2025·江苏徐州一中高二期中] 我们把由半椭圆+=1(x≥0)与半椭圆+=1(x<0)合成的曲线称作“果圆”(其中a2=b2+c2,a>b>c>0),如图所示,其中点F0,F1,F2是相应椭圆的焦点,O是坐标原点.若△F0F1F2是边长为1的等边三角形,则a,b的值分别为 (  )
A.,1 B. ,1
C. 5,3 D. 5,4
13.已知椭圆C:+y2=1的左焦点为F,点M在椭圆C上,点N在圆E:x2+y2-4y+7=0上,则MN+MF的最小值为    .
14.(15分)已知椭圆C:+=1(a>b>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0),F2(,0),且经过点B(0,1).
(1)求椭圆C的方程;
(2)若椭圆C上的点P满足PF1⊥PF2,求点P的坐标.
15.已知点P在椭圆+=1(a>b>0)上,F1,F2分别是椭圆的左、右焦点,若·=-2,且△PF1F2的面积为1,则a2的最小值为    .
16.(15分)已知点P是椭圆+=1上的一点,点F1,F2分别是椭圆的上、下焦点,△F1PF2有一个内角为,求△F1PF2的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