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 第1课时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课件 学案 练习)高中数学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4.2.3 第1课时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课件 学案 练习)高中数学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9)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9-19 07:01:58

文档简介

(共56张PPT)
4.2 等差数列
4.2.3 等差数列的前 项和
第1课时 等差数列的前 项和
探究点一 等差数列前项和的基本计算
探究点二 等差数列的前项和的性质




课前预习
课中探究
备课素材
练习册
答案核查【导】
答案核查【练】
【学习目标】
1.能推导等差数列的前 项和公式,能说出“倒序相加法”的特点、
适用条件及操作步骤.
2.能说明等差数列前 项和公式的特征,能灵活运用求和公式解决
一些简单问题.
知识点一 倒序相加法
如果一个数列 中,与首末项等“距离”的两项之和等于首末两项之
和,那么求和时可采用把正着写与倒着写的两个和式相加,这样就得到
了一个常数列的和,进而求得数列的前 项和,这一求和方法称为
____________.
倒序相加法
知识点二 等差数列的前 项和公式
1.等差数列的前 项和公式
已知量 首项、末项与项数 首项、公差 与项数
求和公式 _ _______ _ _____________
2.两个公式的关系:把代入 ,就可以得
到 .
知识点三 等差数列的前 项和的性质
等差数列的前项和 的常用性质
性质1 等差数列中依次项之和,,, 组成公
差为 的等差数列
性质2 若等差数列的项数为,则 ,
, ;
若等差数列的项数为 ,则
是数列的中间项 ,
,
性质3 为等差数列 为等差数列
性质4 若,都为等差数列,,分别为它们的前 项和,

续表
【诊断分析】
判断正误.(请在括号中打“√”或“×”)
(1)已知等差数列的公差为,则当时,等差数列 的前
项的和 .( )

(2)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公式是关于正整数 的二次函数.( )
×
(3)等差数列的前 项和公式的常数项为0.( )

(4)设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则与 不可能相等.( )
×
探究点一 等差数列前 项和的基本计算
例1 设等差数列的公差为,前项和为 .
(1)已知,,求 ;
解:由
解得
所以 .
(2)已知,,,求及 ;
解:由 ,
整理得,解得或 (舍去),所以

例1 设等差数列的公差为,前项和为 .
(3)已知, ,
,,求 .
解:由 ,
,可得 ,
即 .
又因为,所以 .
例1 设等差数列的公差为,前项和为 .
变式 设等差数列的前项和是,若,则
( )
A.5 B.45 C.15 D.90
[解析] 设等差数列的公差为 ,因为

所以,
又,所以 .
故选B.

[素养小结]
解决等差数列前项和计算问题的思想方法
1.方程思想: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项和公式中有五个量
,这五个量可以“知三求二”.一般是利用公式列出基
本量的方程组,解出,便可解决问题.
2.整体思想:当所给条件只有一个时,可将已知和所求都用
示,寻求两者间的联系,整体代换即可求解.
3.利用性质:运用等差数列性质可以化繁为简、优化解题过程.等差
数列的常用性质:若,则
,常与前项和公式结合使用.
探究点二 等差数列的前 项和的性质
例2(1)已知一个等差数列的前12项和为354,前12项中偶数项之和与
奇数项之和的比为,求公差 .
解:设该等差数列的前12项中偶数项之和为,奇数项之和为 ,
则解得
由,得 .
(2)设是等差数列的前项和,若,求 .
解:方法一:设等差数列的公差为, 等差数列的前 项和为
,,,整理得 ,
.
方法二:数列为等差数列,则,, 也成等差数列.
,,则数列,,是以为首项, 为公
差的等差数列,,,得,故 .
(3)已知,均为等差数列,其前项和分别为, ,且
,求 .
解: .
(4)已知等差数列和的前项和分别为, ,若
,求 .
解:设等差数列的公差为 ,则

又, ,
等差数列和的前项和分别为,,且 ,

.
变式(1)[2025·江苏南京一中高二调研]已知等差数列和
的前项和分别为和,若,则 的值为( )
A. B. C. D.
[解析] 由,令,则 ,所以
, ,所以
,故选B.

(2)[2025·山东临沂一中高二月考]一个等差数列共有 项,奇
数项的和与偶数项的和分别为24和30,且末项比首项大 ,则该
数列的项数是( )
A.4 B.8 C.12 D.20
[解析] 设等差数列的公差为 ,根据等差数列的性质得
,,可得 ,故该
数列的项数为 .故选B.

[素养小结]
1.涉及一个有限的等差数列的奇数项和与偶数项和之比的问题,宜用
等差数列前项和的性质求解.
2.涉及两个等差数列有限项和之比的问题,通常是将其转化为两个等
差数列前项和之比来处理.
3.涉及等差数列中与为等差数列的前项和有关的问题,可利
是等差数列解决.
1.等差数列的前 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
(1)倒序相加法.
(2)对于公差为的等差数列 ,
.
2.等差数列前 项和公式的图形理解
我们可以根据梯形面积公式的两种推导方法“补形”与“分割”来理解
等差数列的两个前 项和公式,如图所示.
3.等差数列前 项和公式的选用
分析和 两个公式可得,选用它们
的共同点是需要知道和,不同点是选用公式 时还需要
知道,选用公式时还需要知道 ,解题时需根据已
知条件决定选用哪个公式.
当已知首项、末项和项数时,用公式①较为简便;
当已知首项、公差和项数时,用公式②较为简便.
在运用公式 时,注意结合等差数列的性质.
特别地,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公式除 外,还可以是
.
例 德国数学家高斯是近代数学奠基者之一,有“数学王子”之称,在历
史上有很大的影响.他幼年时就表现出超人的数学能力,他在进行
的求和运算时,就提出了倒序相加法的原理,该原
理基于所给数据前后对应项的和呈现一定的规律生成,因此,此方法也
称之为高斯算法.已知数列满足 ,则
( )
A.96 B.97 C.98 D.99

倒序相加法在求值中的应用
[解析] 令 ,则
,两式相加得, ,故选C.
练习册
1.[2025·广东广州越秀区高二期末]已知等差数列 的前9项和为
99,,则公差 ( )
A.2 B.3 C.9 D.12
[解析] 等差数列的前9项和为99,,则 ,
所以 .故选A.

2.已知数列的前项和为,满足,则 ( )
A. B. C. D.
[解析] 当时,;
当 时, .
又当时也满足,故 .故选D.

3.已知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 ,则
的值为( )
A.21 B.1 C. D.0
[解析] 设等差数列的公差为, ,
,解得 ,
.故选D.

4.[2025·湖南长沙一中高二月考]若数列 满足
,且,则的前15项和
( )
A.135 B.105 C.90 D.75
[解析] 因为,所以数列 为等差数列,
所以 .故选B.

5.[2025·江苏苏州中学高二质检]在中国古代数学名题中有一道“八
子分绵”的题:“九百九十六斤绵,赠分八子作盘缠,次第每人多十
七,要将第八数来言.”其题意是把996斤绵分给八个儿子作盘缠,
按照年龄从大到小的顺序,从第二个儿子开始,每人分到的绵比前
一人多17斤,则第八个儿子分到的绵是( )
A.65斤 B.82斤 C.167斤 D.184斤

[解析] 设八个儿子按年龄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分绵斤,斤,
斤, ,斤,则数列 是公差为17的等差数列,
设其前项和为 ,因为绵的总重量为996斤,所以
,解得 ,则第八个儿子分到的绵
是 (斤).故选D.
6.(多选题)记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若 ,
,则( )
A. B. C. D.



[解析] 设等差数列的公差为,由
解得故A正确;
,故B错误;
,当且仅当
时取等号,,故C正确;
, ,,故D正确.
故选 .
7.已知数列的前项和,则 ____.
15
[解析] 因为 ,
所以 .
8.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若 ,
则 的值为_____.
810
[解析] 因为 是等差数列,
所以,故 ,
所以 .
9.(13分)已知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 .
(1)求, ;
解:设等差数列的公差为 ,
由, ,
得解得
所以, .
(2)求使成立的 的最小值.
解:由(1)知,, ,
由,得 ,
即,解得或,而,所以 .
9.(13分)已知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 .
10.(13分)[2025·福建福州一中高二月考] 已知数列的前 项
和 .
(1)当时,求证:该数列 是等差数列;
证明:当时,,令 ,得

当时, ,所以
.
又 ,
所以 ,
所以 ,可得数
列是公差为 的等差数列.
(2)若数列是等差数列,求 的值.
解: ,
令,得 ,
当时, ,
所以 ,
所以 ,
若数列是等差数列,则,所以 .
11.[2025·山东济宁一中高二质检]已知等差数列的前 项和为
,该数列共有项,若 ,
,,则项数 为( )
A.10 B.15 C.20 D.25

[解析] ,, ,

,,解得 ,
,解得 .故选B.
12.(多选题)[2025·湖北武汉一中高二质检] 已知等差数列
的前项和为,公差为,若 ,则( )
A. B. C. D.
[解析] 因为,,所以 ,
,故等差数列 的首项为负,公差为正,所以
,,故A正确,B错误;
由 ,可知 ,所以
,故C错误;
因为 ,所以,故D正确.
故选 .


13.已知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分别为,,若 ,
则 __.
[解析] 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分别为,,且 ,
所以 .
14.[2025·江苏常州一中高二质检]若等差数列的首项 ,
公差,记,则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因为,,所以 ,
可得等差数列的前项和 ,
令,解得,且,当 时,

当 时, .综上所述, .
15.已知等差数列和的前项和分别为,,且 ,
则 ( )
A. B. C. D.
[解析] 设等差数列的公差为,等差数列的公差为 ,
则,,

故 ,
又,所以不妨令 且
解得且
故 ,故选A.
16.(15分)已知数列的前项和为,且 .
(1)求,, 的值;
解:, ,


,, .
(2)求证: .
证明:当 时,

当为奇数时, ,

当为偶数时, ,
.

.
快速核答案(导学案)
课前预习 知识点一 倒序相加法
知识点二 1.
【诊断分析】 (1)√ (2)× (3)√ (4)×
课中探究 例1 (1)(2)(3)>
变式 B 例2 (1)(2)(3)(4)
变式 (1)B (2)B
快速核答案(练习册)
1.A 2.D 3.D 4.B 5.D 6.ACD 7.15 8.810
9.(1)(2)
10.(1)略(2)
11.B 12.AD 13. 14.
15.A
16.(1),,(2)略4.2.3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第1课时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课前预习】
知识点一
倒序相加法
知识点二
 na1+d
诊断分析
(1)√ (2)× (3)√ (4)×
【课中探究】
探究点一
例1 解:(1)由
解得
所以S10=10×20+×(-2)=200-90=110.
(2)由Sn=n·+·=-15,
整理得n2-7n-60=0,解得n=12或n=-5(舍去),所以a12=+(12-1)×=-4.
(3)由a1+a2+a3+a4=40,an-3+an-2+an-1+an=80(n>4),可得4(a1+an)=40+80,即a1+an=30.
又因为Sn==210,所以n==14.
变式 B [解析] 设等差数列{an}的公差为d,因为a1+a5+a9=a1+(a1+4d)+(a1+8d)=3(a1+4d)=3a5=15,所以a5=5,又a1+a9=2a5,所以S9==9a5=45.故选B.
探究点二
例2 解:(1)设该等差数列的前12项中偶数项之和为S偶,奇数项之和为S奇,
则解得
由S偶-S奇=6d,得d=5.
(2)方法一:设等差数列{an}的公差为d,∵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4,∴=4,整理得d=2a1,
∴===.
方法二:数列{an}为等差数列,则S3,S6-S3,S9-S6也成等差数列.
∵=4,∴=3,则数列S3,S6-S3,S9-S6是以S3为首项,2S3为公差的等差数列,∴S9-S6=5S3,S6=4S3,得S9=9S3,故=.
(3)=====.
(4)设等差数列{an}的公差为d,则a3+a7+a8=a1+2d+a1+6d+a1+7d=3a1+15d=3a6,
又b2+b10=2b6,∴==·,
∵等差数列{an}和{bn}的前n项和分别为Sn,Tn,且=,∴====,
∴=·=×=.
变式 (1)B (2)B [解析] (1)由=,令Sn=An(5n-2),则Tn=An(3n+1),所以a11=S11-S10=103A,b20=T20-T19=118A,所以==,故选B.
(2)设等差数列的公差为d,根据等差数列的性质得nd=30-24=6,a2n-a1=(2n-1)d=10.5,可得n=4,故该数列的项数为2n=8.故选B.4.2.3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第1课时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1.[2025·广东广州越秀区高二期末] 已知等差数列{an}的前9项和为99,a1=3,则公差d=(  )                 
A.2 B.3
C.9 D.12
2.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满足Sn=n2-4n,则an= (  )
A.n-4 B.-2n-1
C.3n-6 D.2n-5
3.已知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a1=-3,2a4+3a7=9,则S7的值为 (  )
A.21 B.1
C.-42 D.0
4.[2025·湖南长沙一中高二月考] 若数列{an}满足2an+1=an+an+2,且a3+a13=14,则{an}的前15项和S15= (  )
A.135 B.105
C.90 D.75
5.[2025·江苏苏州中学高二质检] 在中国古代数学名题中有一道“八子分绵”的题:“九百九十六斤绵,赠分八子作盘缠,次第每人多十七,要将第八数来言.”其题意是把996斤绵分给八个儿子作盘缠,按照年龄从大到小的顺序,从第二个儿子开始,每人分到的绵比前一人多17斤,则第八个儿子分到的绵是 (  )
A.65斤 B.82斤
C.167斤 D.184斤
6.(多选题)记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若S9=27,a2+a10=10,则 (  )
A.a1=-5 B.S6=2
C.Sn≥S3 D.S7=a7
7.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Sn=n2-2n,则a3+a4+a5=    .
8.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若a3+a4+a5+a6+a7=450,则S9的值为    .
9.(13分)已知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a3=S5,a4+2a5=10.
(1)求an,Sn;
(2)求使Sn>an成立的n的最小值.
10.(13分)[2025·福建福州一中高二月考] 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Sn=25n-2n2+r.
(1)当r=0时,求证:该数列{an}是等差数列;
(2)若数列{an}是等差数列,求r的值.
11.[2025·山东济宁一中高二质检] 已知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n∈N*),该数列共有m项(m≥5,m∈N*,n≤m),若S4=22,Sm=330,Sm-4=176,则项数m为 (  )
A.10 B.15
C.20 D.25
12.(多选题)[2025·湖北武汉一中高二质检] 已知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公差为d,若S10A.d>0 B.a1>0
C.S20<0 D.S21>0
13.已知等差数列{an},{bn}的前n项和分别为Sn,Tn,若=,则=    .
14.[2025·江苏常州一中高二质检] 若等差数列{an}的首项a1=13,公差d=-4,记Tn=|a1|+|a2|+…+|an|,则Tn=          .
15.已知等差数列{an}和{bn}的前n项和分别为Sn,Tn,且=,则= (  )
A. B. C. D.
16.(15分)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且Sn=n2+(-1)n.
(1)求a1,a2,a3的值;
(2)求证:a1+a3+a5+…+a2n+1第1课时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1.A [解析] 等差数列{an}的前9项和为99,a1=3,则9×3+36d=99,所以d=2.故选A.
2.D [解析] 当n=1时,a1=12-4=-3;当n≥2时,an=Sn-Sn-1=n2-4n-[(n-1)2-4(n-1)]=2n-5.又当n=1时也满足an=2n-5,故an=2n-5(n∈N*).故选D.
3.D [解析] 设等差数列{an}的公差为d,∵2a4+3a7=9,∴2(-3+3d)+3(-3+6d)=9,解得d=1,∴S7=7×(-3)+=0.故选D.
4.B [解析] 因为2an+1=an+an+2,所以数列{an}为等差数列,所以S15====105.故选B.
5.D [解析] 设八个儿子按年龄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分绵a1斤,a2斤,a3斤,…,a8斤,则数列{an}(n∈N*,n≤8)是公差为17的等差数列,设其前n项和为Sn,因为绵的总重量为996斤,所以S8=8a1+×17=996,解得a1=65,则第八个儿子分到的绵是a8=65+7×17=184(斤).故选D.
6.ACD [解析] 设等差数列{an}的公差为d,由解得
故A正确;S6=6a1+d=0,故B错误;Sn=-5n+×2=n2-6n=(n-3)2-9≥-9,当且仅当n=3时取等号,∴Sn≥S3,故C正确;S7=-5×7+×2=7,a7=-5+6×2=7,∴S7=a7,故D正确.故选ACD.
7.15 [解析] 因为Sn=n2-2n,所以a3+a4+a5=S5-S2=25-2×5-(4-2×2)=15.
8.810 [解析] 因为{an}是等差数列,所以a3+a4+a5+a6+a7=5a5=450,故a5=90,所以S9===9a5=810.
9.解:(1)设等差数列{an}的公差为d,
由a3=S5,a4+2a5=10,
得解得
所以an=a1+(n-1)d=2n-6,Sn==n2-5n.
(2)由(1)知,an=2n-6,Sn=n2-5n,
由Sn>an,得n2-5n>2n-6,
即n2-7n+6>0,解得n<1或n>6,而n∈N*,所以nmin=7.
10.解:(1)证明:当r=0时,Sn=25n-2n2,令n=1,得a1=S1=25-2=23,
当n≥2时,Sn-1=25(n-1)-2(n-1)2,所以an=Sn-Sn-1=25n-2n2-25(n-1)+2(n-1)2=27-4n.
又a1=27-4=23,
所以an=27-4n(n∈N*),
所以an-an-1=(27-4n)-27+4(n-1)=-4(n≥2),可得数列{an}是公差为-4的等差数列.
(2)Sn=25n-2n2+r,
令n=1,得a1=S1=25-2+r=23+r,
当n≥2时,Sn-1=25(n-1)-2(n-1)2+r,
所以an=Sn-Sn-1=25n-2n2-25(n-1)+2(n-1)2=27-4n(n≥2),
所以an-an-1=(27-4n)-27+4(n-1)=-4(n≥2),
若数列{an}是等差数列,则a1=27-4=23=23+r,所以r=0.
11.B [解析] ∵m≥5,Sm=330,Sm-4=176,∴am-3+am-2+am-1+am=Sm-Sm-4=154,又S4=a1+a2+a3+a4=22,∴a1+a2+a3+a4+am-3+am-2+am-1+am=4(a1+am)=176,解得a1+am=44,∴Sm==22m=330,解得m=15.故选B.
12.AD [解析] 因为S100,故等差数列{an}的首项为负,公差为正,所以d>0,a1<0,故A正确,B错误;由S90,所以S20=10(a1+a20)=10(a10+a11)>0,故C错误;因为a11>0,所以S21=21a11>0,故D正确.故选AD.
13. [解析] 等差数列{an},{bn}的前n项和分别为Sn,Tn,且=,所以======.
14.n∈N*
[解析] 因为a1=13,d=-4,所以an=13-4(n-1)=17-4n,可得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Sn==15n-2n2,令an=17-4n>0,解得n<,且n∈N*,当n≤4时,Tn=|a1|+|a2|+…+|an|=a1+a2+…+an=Sn=15n-2n2;当n≥5时,Tn=|a1|+|a2|+…+|an|=(a1+a2+a3+a4)-(a5+a6+…+an)=S4-(Sn-S4)=2S4-Sn=56+2n2-15n.综上所述,Tn=n∈N*.
15.A [解析] 设等差数列{an}的公差为d1,等差数列{bn}的公差为d2,则Sn=na1+d1,Tn=nb1+d2,故==
=,又=,所以不妨令且解得且
故===,故选A.
16.解:(1)∵Sn=n2+(-1)n,∴a1=S1=12+(-1)=0,
a2=S2-S1=22+(-1)2-0=5,a3=S3-S2=32+(-1)3-5=3,
∴a1=0,a2=5,a3=3.
(2)证明:当n≥2时,an=Sn-Sn-1=n2+(-1)n-[(n-1)2+(-1)n-1]=2n-1+2(-1)n,
当n(n≥3)为奇数时,an=2n-3,
∴a1+a3+a5+…+a2n+1=0+3+7+…+2(2n+1)-3==2n2+n;
当n(n≥2)为偶数时,an=2n+1,
∴a2+a4+a6+…+a2n=5+9+…+(2×2n+1)==2n2+3n.
∵2n2+3n-(2n2+n)=2n>0,
∴a1+a3+a5+…+a2n+1第1课时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学习目标】
  1.能推导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能说出“倒序相加法”的特点、适用条件及操作步骤.
  2.能说明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特征,能灵活运用求和公式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 知识点一 倒序相加法
如果一个数列{an}中,与首末项等“距离”的两项之和等于首末两项之和,那么求和时可采用把正着写与倒着写的两个和式相加,这样就得到了一个常数列的和,进而求得数列{an}的前n项和,这一求和方法称为      .
◆ 知识点二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1.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公式
已知量 首项、末项与项数 首项、公差d与项数
求和公式 Sn=    Sn=     
2.两个公式的关系:把an=a1+(n-1)d代入Sn=,就可以得到Sn=na1+d.
◆ 知识点三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的性质
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Sn的常用性质
性质1 等差数列中依次k项之和Sk,-Sk,-, …组成公差为k2d的等差数列
性质2 若等差数列的项数为2n(n∈N*),则S2n=n(an+an+1),S偶-S奇=nd,=; 若等差数列的项数为2n-1(n∈N*),则S2n-1=(2n-1)·an(an是数列的中间项),S奇-S偶=an,=
性质3 {an}为等差数列 为等差数列
性质4 若{an},{bn}都为等差数列,Sn,Tn分别为它们的前n项和,则=(m∈N*)
【诊断分析】 判断正误.(请在括号中打“√”或“×”)
(1)已知等差数列{an}的公差为d,则当n≥2时,等差数列{an}的前n-1项的和Sn-1=(n-1)a1+d. (  )
(2)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公式是关于正整数n的二次函数. (  )
(3)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公式的常数项为0. (  )
(4)设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则Sn与an不可能相等. (  )
◆ 探究点一 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基本计算
例1 设等差数列{an}的公差为d,前n项和为Sn.
(1)已知a3=16,S20=20,求S10;
(2)已知a1=,d=-,Sn=-15,求n及a12;
(3)已知a1+a2+a3+a4=40,n>4,an-3+an-2+an-1+an=80,Sn=210,求n.
                 
变式 设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是Sn,若a1+a5+a9=15,则S9= (  )
A.5 B.45 C.15 D.90
[素养小结]
解决等差数列前n项和计算问题的思想方法
1.方程思想: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中有五个量a1,d,n,an和Sn,这五个量可以“知三求二”.一般是利用公式列出基本量a1和d的方程组,解出a1和d,便可解决问题.
2.整体思想:当所给条件只有一个时,可将已知和所求都用a1,d表示,寻求两者间的联系,整体代换即可求解.
3.利用性质:运用等差数列性质可以化繁为简、优化解题过程.等差数列的常用性质:若m+n=p+q(m,n,p,q∈N*),则am+an=ap+aq,常与前n项和公式Sn=结合使用.
◆ 探究点二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的性质
例2 (1)已知一个等差数列的前12项和为354,前12项中偶数项之和与奇数项之和的比为32∶27,求公差d.
(2)设Sn是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若=4,求.
(3)已知{an},{bn}均为等差数列,其前n项和分别为Sn,Tn,且=,求.
(4) 已知等差数列{an}和{bn}的前n项和分别为Sn,Tn,若=,求.
变式 (1)[2025·江苏南京一中高二调研] 已知等差数列{an}和{bn}的前n项和分别为Sn和Tn,若=,则的值为 (  )
A. B.
C. D.
(2)[2025·山东临沂一中高二月考] 一个等差数列共有2n项,奇数项的和与偶数项的和分别为24和30,且末项比首项大10.5,则该数列的项数是 (  )
A.4 B.8
C.12 D.20
[素养小结]
1.涉及一个有限的等差数列的奇数项和与偶数项和之比的问题,宜用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性质求解.
2.涉及两个等差数列有限项和之比的问题,通常是将其转化为两个等差数列前n项和之比来处理.
3.涉及等差数列中与(Sn为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有关的问题,可利用是等差数列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