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5张PPT。(1)两汉时,皇帝对丞相待之以礼,丞相谒见皇帝时,皇帝起立,赐丞相座。丞相生病,皇帝要亲自前去探视。
(2)隋唐,官员上朝均有座。
(3)宋,官员须站着奏事。
(4)明清,大臣奏事必须跪着。朱元璋起,“大朝仪”,“众官皆跪”。
?
这种变化反映了什么?
为什么到明清,这个问题特别突出?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课程标准:
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
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明太祖朱元璋一、明朝政治体制改革的背景
(1)矛盾:P19
(2)目的:P19
(3)胡惟庸擅权枉法
(4)靖难之役(1399—1402)
朱棣推翻惠帝(建文帝)朱允炆,成为明成祖 二、明朝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的加强
1、宰相制度的废除--君主专制达到新的高度。
宰相权力增大。中央:废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 直接对皇帝负责。地方:废行省,设三司,分属中央各部宰相制度的有什么利弊?利: 可以辅佐皇帝,帮助皇帝处理政务,决策机密弊: 因权力过重而威胁君权,造成深刻的君相矛盾2、创立内阁制度
(1)原因:洪武十七年(1384年)9月14-21日,内外诸司故伎重演奏事札达1660件,共3391事,即朱元璋每日要奏处理章207件、411事,以致“星存而出,日入而休”仍无法处理好,遇大事,更感“密勿论思不可无人”。(2)过程:
明太祖时设立
明成祖时正式确立
明宣宗时有票拟权 (P20历史纵横)
明神宗时张居正权倾朝野
废除丞相后,皇帝政务繁多,需要辅臣侍从和顾问
内阁首辅是不是宰相?3、内阁权力与宰相权力的比较
宰相被制度赋予决策大权,地位十分巩固
内阁只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并无决策权。内阁
大学士有大权在握的现象,但其权力并不来自于制度、
职位,而是来自于最高统治者的个人支持与信任。
4、其它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
(1)设立锦衣卫、东厂、西厂等特务机构
(2)八股取士与文字狱
四、君主专制制度的顶峰
1、清朝初期的中央政治制度
(1)内阁与六部
(2)议政王大臣会议(贵族军事民族色彩,最高权力机关)
2、南书房的设立
人物、1677年
内容 、影响:P21
3、军机处(1729—1911)
内容:P21
性质:清朝皇帝的秘书处
影响: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表明封建制度
的衰落五、中国与西方政治制度的比较:
1、西方政治制度及其影响:P21
英国1640—1688年资产阶级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上半期进行了第一次工业革命
2、中国的绝对君主制及消极影响
消极影响:①②③④⑤ P22,极大地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附:积极影响:对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积极作用。 对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认识:
1、实质:处理两个关系,在中央内部皇权与相权的关系,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2、特点:皇帝通过直接任免中央和地方官吏而掌握大权。 形成地方绝对服从中央,中央绝对服从皇帝。
3、职能:首要职能是镇压人民反抗,
抵御外来侵扰,
调整统治阶级内部利益冲突,
组织、关心生产。4、作用:
积极作用:有利于多民族国家建立、巩固和发展;有利于防止割剧,维护统一与完整;有利于各地方经济文化 交流;有利于民族融合;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和大型工程的兴建,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财力从事大规模经济活动。
消极作用:皇权专制极易形成暴政;阻止新生产关系产生;不利于思想文化发展;极易形成庞大的官僚机构。拓展: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现在的国家的管理有何启示?
1、如何健全民主,避免专制出现。
2、加强中央集权,避免分裂,另外又要增加地方的自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