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历史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单元测试(带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16-2017学年历史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单元测试(带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20 08:25: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
1.外交家吴建民在回顾1979年以来的中国外交成就时,用了三句话概括:“形势大变化,政策大调整,外交大发展。”下列对此三句话的解读错误的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
A.1条
B.2条
C.3条
D.4条
2.牛军在《论新中国外交的形成及其主要特
( http: / / www.21cnjy.com )征》一文中说,从1952年开始酝酿,到1954年间基本形成了新的被称之为“和平统一战线政策”的对外政策。作为这项政策的两个重要目标—“扩大和平中立趋势”和“推广和平中立地带”,首先落实到中国的周边地区。这一政策(

A.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
B.率先为印度和越南两国接受
C.意在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
D.超越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分歧
3.据统计,我国自2009年起已连续4年成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2012年中国对非直接投资29亿美元,同比增长70%。此外,非洲已是我国海外能源资源的重要供应地、我国第二大海外承包工程市场。中非关系的发展体现了中国在外交上(

A.积极深化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
B.积极参加国际组织的活动,开展多边外交
C.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D.重视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
4.1950年1月18日新华社评论指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北京市军管会要收回的不是任何领事馆的‘办公地点和产业’,而是某些外国根据不平等条约而占据的中国地产。”该评论(

A.反映了中苏结盟之后加快清除资本主义势力
B.说明近代以来民族革命尚未胜利
C.表明抗美援朝战争迫在眉睫
D.体现了“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
5.“同强盗握手,正是为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最后消灭强盗!”这是尼克松到访中国的那一天,刊登在《参考消息》头版的列宁语录;“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则是中国重返联合国时刊登在该报同一位置的毛主席语录。对上述现象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中国对当时西方主导的世界体系的态度并没有根本性变化
B.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是中国当时的外交政策
C.“文化大革命”极“左”思潮在外交领域的反映
D.中美关系的改善在当时是权宜之计
6.有评论说,中国首次核试验成功,要求接纳中国进入联合国的呼声将会更加高涨,中国进入联合国的理由也会愈加充分。该评论的推理逻辑是(

A.中国打破了美国的核垄断
B.国力是国际地位的基石
C.中国具备联合国成员的资格
D.国际上对中国拥核的支持
7.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对中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贯实行遏制战略,组织中国“入联”。1968年以后,美国官员普遍认为,在联合国实行“两个中国”的方案是最合适的。美国立场开始松动是(

A.源于中国建交的国家增多
B.迫于当时国际形势的发展
C.基于中国大国地位全面确立
D.
因为尼克松总统即将访华
8.那一年,蒋介石发表了为退出联合国告全国同胞书。其历史背景是(

A.西方大国对其支持力下降
B.联合国随意插手中国内政
C.中美上海联合公报的发表
D.联合国承认新中国的合法地位
9.1970年1月20日,美国国务
( http: / / www.21cnjy.com )卿发言人麦克洛斯基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中美大使级会谈将在“中共大使馆”举行。几个小时后,他修正自己的说法,宣称会谈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使馆”举行。而且他在讲话中反复说了三次“中华人民共和国”。材料反映了(

A.“尼克松主义”
B.美国放弃“两个中国”言论
C.中美联合,对抗苏联
D.中美关系由敌对走向正常化
10.牛军在《论新中国外交的形成及
( http: / / www.21cnjy.com )其主要特征》一文中说,从1952年开始酝酿,到1954年间基本形成了新的被称之为“和平统一战线政策”的对外政策。作为这项政策的两个重要目标—“扩大和平中立趋势”和“推广和平中立地带”,首先落实到中国的周边地区。这一政策(

A.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
B.率先为印度和越南两国接受
C.意在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
D.超越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分歧
11.从2004年到2010年,上合组织地区
( http: / / www.21cnjy.com )反恐机构在成员国强力部门的协作与配合下,成功制止了500余起恐怖事件的发生;从2002年到2014年,上合组织框架内多次举行了不同层面、不同规模的联合军事反恐演习。这表明上海合作组织(

A.是具有结盟性质的军事政治组织
B.有利于推动区域一体化进程
C.有利于维护地区的稳定和安全
D.体现了平等、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
12.“它取得了亚洲邻国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信任,取消了缅甸、泰国等周边国家对中国这个大国的‘恐惧’心理,……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天地。”材料中的“它”最有可能是
A.“一边倒”方针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求同存异”方针
D.不结盟政策
13.1972年《中日联
( http: / / www.21cnjy.com )合声明》指出:中日之间的不正常状态宣告结束,日本方面深感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重大损失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日本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对这份声明解读不准确的是(

A.日本承认只有一个中国
B.日本承认是战争的罪魁祸首并承担罪责
C.中日两国结束新中国成立以来长期敌对的历史
D.《声明》的发表同中美关系缓和有密切关系
14.某次会议韩国代表提出:由联合国监
( http: / / www.21cnjy.com )督,按大韩民国的宪法在全朝鲜举行选举;中国军队全部撤出朝鲜,但联合国军队要在选举和完成统一后再撤退。美国代表马上支持该建议。下列关于这次会议说法正确的是(

A.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受到与会各国代表的热烈赞扬和拥护
B.在同一年中国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由于韩国代表没有诚意和美国的破坏,此次会议一度陷入了僵局
D.此次会议最终结束了英国在印度长达八年的殖民战争,缓和了亚洲局势
15.1971年7月6日,尼克松演讲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说:“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一个需要谈判时代,而不是对抗时代。……现在,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发现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支配的地位了。”尼克松认为需要谈判而不是对抗的原因不包括(

A.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劣势
B.改变策略,建立多极世界
C.欧日崛起,冲击美国地位
D.中国振兴,第三世界崛起
16.新中国成立后,“对驻在旧中国的各国使节,我们把他们当成普通侨民看待,不当作外交代表看待”,这休现的外交原则是(

A.“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B.“一边倒”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另起炉灶”
17.2015年7月10日,习近平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五次会议上指出:坚持“上海精神”,打造本地区命运共同体。要继续以“上海精神”为指引,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倡导多边主义和开放主义,相互尊重彼此利益,不干涉别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分歧争端,以共赢理念促进发展繁荣。这表明中国
A.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B.积极探索区域国家间合作的新思路
C.积极参与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的活动
D.努力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全方位合作
18.国务院《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指
( http: / / www.21cnjy.com )出:一年来,外交工作成果丰硕。习近平主席等国家领导人出访多国,出席上海合作组峰会、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等重大活动;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以上活动体现出新时期中国外交的哪些特点(

A.中国外交政策开始了重大调整
B.开展多边外交,推进新型区域合作
C.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D.开展以经济贸易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19.1972年3月,田中角荣说:“
( http: / / www.21cnjy.com )世界上有三个据点,即柏林墙、朝鲜38度线和古巴,这是东西方的三个接触点。必须使这三个接触点不发生纠纷,……有了日美中三国的等边三角形关系,就可以维护远东和平。日本与中国的邦交正常化,是比在亚洲成立另一个北约更强有力的安全保障。”这一言论认为
A.中日关系的重要性已超过日美关系
B.中美关系的改善可以促进中日建交
C.中日关系改善有助于改变远东冷战态势
D.维护远东和平可以促使日本成为政治大国
二、综合题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就是要造成一种局势,俾使我们和其他国家都能塑造出一种免于威胁的生活方式……我们的胜利乃是战胜那些想把其意志和生活方式强加在别国头上的国家。
——据杜鲁门总统1947年3月12日致国会的咨文
材料二
现在,美国不再是从经
( http: / / www.21cnjy.com )济角度来说的世界头号国家,超群的世界强国,也不再仅仅有两个超级大国。当我们从经济角度和经济潜力来考虑问题时,今天世界上有五大力量,它们是美国、西欧、苏联、中国,当然还有日本。
——据尼克松总统1971年在堪萨斯城假日旅馆的讲话
材料三
我们是世界上唯一能够聚集维持和平力量的国家。正是这一领导的重任以及实力,使美国在一个寻求自由的世界中成为自由的灯塔。
——据布什总统1991年致国会的咨文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杜鲁门所说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把其意志和生活方式强加在别国头上的国家”是指哪一国家?美国对其采取了什么政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实施该政策在经济和军事领域的具体表现。
(2)根据材料二,尼克松的话反映了二十世纪
( http: / / www.21cnjy.com )六七十年代世界政治格局出现怎样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分析他将西欧、日本和中国列入世界“五大力量”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布什所说的“我们是世界上唯一能够聚集维持和平力量的国家”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布什的话反映美国的意图是什么?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考查现代中国的对外政策。依据
( http: / / www.21cnjy.com )所学可知,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分别在1971年和1979年1月,故“形势大变化”分析错误;独立自主维护国家主权是我国长期以来的外交基本政策,并不是79年以来的政策大调整,故“政策大调整”中的“维护我国的独立与主权”的表述是错误的。其他均符合史实,故错误有两处,所以应选B
2.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知识的能力。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周恩来在与印度代表团谈判的过程中首先提出来的,表明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并成为国与国交往的重要原则。B项错误。C项为“打扫屋子再请客”,A项为“另起炉灶”。D项正确。
3.A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由材
( http: / / www.21cnjy.com )料可以看出,中非关系的发展体现了中国在外交上积极深化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故A答案符合题意;B、C、D与题意无关,故排除。故该题正确答案为A。
4.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 http: / / www.21cnjy.com )材料“1950年”和收回“某些外国根据不平等条约而占据的中国地产”说明新中国清除了帝国主义在华的特权,与新中国初期“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相一致,所以D项符合;A、B、C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项。
5.D
【解析】
题干反映了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两个重大外交
( http: / / www.21cnjy.com )历史事件:中美关系正常化与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恢复。分析选项,
A、B、C项说法与史实相符,说法正确,但不合题意,应排除;D项“权宜之计”说法错误,所以应选D。
6.B
【解析】
核试验成功说明了国力的增强,这有利于中国进入联合国,这说明了国力是外交的保障,B正确。A与题无关,D违背事实,C无法从题中得出。
7.B
【解析】
美国立场的松动与美苏争霸相关,此时美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处于防守状态,故B正确。A不是主要原因。C不符合当时的中国史实。D错误,中美在此时关系尚未正常化,尼克松访华在1972年。
8.D
【解析】
材料反映了新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这一年是1971年。故选D。A是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影响。B不符合史实。C出现于1972年。
9.A
【解析】
中美关系由敌对走向正常化始于1972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尼克松访华,D项与题干时间不符;美国国务卿在讲话中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但并不代表美国放弃“两个中国”言论,B项不对;C项“对抗苏联”材料不能体现;材料反映了美国希望改善与新中国的关系,故选A。
10.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
( http: / / www.21cnjy.com )识的能力。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周恩来在与印度代表团谈判的过程中首先提出来的,表明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并成为国与国交往的重要原则。B项错误。C项为“打扫屋子再请客”,A项为“另起炉灶”。D项正确。
11.C
【解析】
依据材料中“上合组织地区反恐机构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成员国强力部门的协作与配合下,成功制止了500余起恐怖事件的发生;上合组织框架内多次举行了不同层面、不同规模的联合军事反恐演习。”说明个合组织是维护地区安全为宗旨。故本题选择C项。
12.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
( http: / / www.21cnjy.com )解的能力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根据材料信息“亚洲邻国”、“周边国家”和“亚非国家”可知这一举措是为了同邻近国家积极发展友好关系而提出的,这正符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目的,故B项正确;A项主要针社会主义国家,与材料无关,故A项错误;C是在万隆会议上,不符合”取消了缅甸、泰国等周边国家对中国这个大国的‘恐惧’心理,”;D项是新时期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新内容。所以答案选B。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名师点睛】旧中国外交和新中国外交政策有何区别?为什么?从中你能得出什么认识?
A区别:旧中国:丧失主权的不平等的外交,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B旧中国原因:社会制度的落后;政府的腐败无能;科技、经济、军事力量的全面落后。
C新中国原因: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建立;综合国力的增强。
D
认识:
1、落后就会挨打,弱国无外交
2、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必然导致外交失败
3、捍卫国家主权,提高综合国力是国家外交的坚强后盾
13.B
【解析】
A、C、D三项材料都有体现。材料没有体现B,时至今日日本也没有承认罪责,对战争的反省远远不够。
14.C
【解析】
材料所述会议为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
( http: / / www.21cnjy.com )该会议主要讨论如何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A为万隆会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于1955年,此次会议最终结束了法国国在印度支那长达八年的殖民战争,缓和了亚洲局势。
15.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二战后的国际关系
( http: / / www.21cnjy.com )格局。20世纪70年代,由于经济危机和越战的影响,美国实力下降,又受到欧日崛起的影响,再加上中国的振兴和第三世界的兴起。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积极调整与中国的关系。但世界格局没有发生根本不变化。所以应选B。
考点:当今世界格局的演变 美苏两极格局 美国外交政策的变化
16.D
【解析】
解答本题可将问题转化为“新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国不承认旧中国的各国使节体现了什么外交原则”。“当成普通侨民看待,不当作外交代表看待”就是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这符合“另起炉灶”的内涵,D正确。A项指的是清除国民党的残余;B项是倒向社会主义苏联,材料无法体现;C项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提出的原则。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三大政策
【名师点睛】新中国成立后外交政策的调整
时期
国内外形势
外交政策
外交成就
建国初期
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形成,亚非国家独立,美国敌视、孤立新中国
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确定了“一边倒”等方针
同苏联和欧亚人民民主国家建交,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万隆会议
20世纪70年代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第三世界的崛起,美苏争霸的形势
改善同西方国家的关系
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关系的改善
改革开放后
世界多极化趋势,两极格局解体,国内现代化建设需要
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实行不结盟政策;对外开放
开展多边外交,积极推动各种国际交流与合作;维护世界和平
17.B
【解析】
本题材料提到,要继续以“上海精神”为指引,
( http: / / www.21cnjy.com )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倡导多边主义和开放主义,相互尊重彼此利盗,不干涉别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分歧争端,以共赢理念促进发展繁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表明中国积极探索区域国家间合作的新思路,故B项正确,A项不符合材料;上合组织是地区的政治组织,不是经济组织,故C项错误;上合组织中的俄罗斯不是发展中国家,故D项错误。故选B。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开创外交新局面·成就
18.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的外交状况。由
( http: / / www.21cnjy.com )材料关键信息“习近平主席等国家领导人出访多国”、“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材料主旨揭示的就是中国的多边外交,推进新型区域合作,B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材料信息没有提及外交政策的重大调整、反对霸权主义以及以经济贸易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排除ACD。故选B。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外交·特点
【名师点睛】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外交取得的建
( http: / / www.21cnjy.com )树,主要体现在:第一、为中国经济持续高速稳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提高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第二、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塑造了良好的国际形象。第三、广交友、不树敌,对周边国家实行睦邻政策,改善同世界各国关系,形成了全方位的良好对外关系格局。第四、为维持台海地区稳定、遏制“台独”势力,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等。
19.C
【解析】
中日关系超过日美关系,与材料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日美中三国的等边三角形关系”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故B项错误;“1972年……东西方”处于冷战状态,材料中“维护远东和平。日本与中国的邦交正常化,是比在亚洲成立另一个北约更强有力的安全保障”表明有助于改变远东冷战态势,故C项正确;20世纪80年代,日本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与材料中“1972年3月,田中角荣说”不符,故D项错误。
考点:现代中国的外交关系·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重大成就·中日关系的改善对国际关系产生的影响
20.
(1)国家:苏联。
政策:“冷战”政策。表现:马歇尔计划、北约。
(2)变化趋势: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 http: / / www.21cnjy.com ),冲击着两极格局。原因:战后西欧走向联合,成立欧共体,实力大增;20世纪60、70年代,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成为经济大国;新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后,综合国力迅速增长。
(3)直接原因:苏联解体意图:称霸世界
【解析】
(1)本问考查的是二战后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知
( http: / / www.21cnjy.com )识点,旨在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关于第一小问,紧扣材料一信息“我们的胜利乃是战胜那些想把其意志和生活方式强加在别国头上的国家”、“杜鲁门总统1947年3月12日致国会的咨文”等,不难直接把握到答案,即苏联。关于第二小问,回忆、再现所学知识,直接作答即可,即推行“冷战”政策。关于第三小问,要注意明确题干要求,避免答非所问,只回答出美国在经济、军事方面对欧洲的政策即可,即在经济上,实施马歇尔计划;在军事上,成立北约。
(2)本问考查的是美苏两极对峙格局下多
( http: / / www.21cnjy.com )极化趋势的出现及其影响,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归纳、概括以及分析认知能力。审题的时候,要注意明确题干“变化趋势及原因”要求,避免作答不完整。关于第一小问,紧扣材料二信息,注意“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时间段,结合相关史实,不难把握到答案,即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关于第二小问,紧扣材料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重点围绕欧洲一体化进程、日本崛起、新中国国力增强等展开归因,所组织的答案符合相关史实,言之有理即可。
(3)本问考查的是美苏两极格局瓦解
( http: / / www.21cnjy.com )及其影响,旨在考查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关于第一小问,紧扣材料三信息“我们是世界上唯一能够聚集维持和平力量的国家”、“布什总统1991年致国会的咨文”等,结合所学知识,不难直接把握到答案,即1991年苏联的解体(或者美苏两极格局瓦解)。关于第二小问,紧扣材料三信息,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到“美国欲称霸世界”维度,所组织的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