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地球的运动 学案(含答案) 2025~2026学年度粤人版七上地理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 地球的运动 学案(含答案) 2025~2026学年度粤人版七上地理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9-19 08:35: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地球的运动学案
【单元素养目标】
内容要求 核心素养 难易度
运用地球仪或软件,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说出地球的自转方向、周期 地理实践力、 综合思维 较容易
结合实例,说出地球自转产生的主要自然现象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综合思维 较容易
运用模型或软件,演示地球的公转运动,说出地球的公转方向、周期 地理实践力、 综合思维 较容易
结合实例,说出地球公转产生的主要自然现象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综合思维 较容易
【要点探究】
要点一 图示法理解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要点二 图示法理解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要点三 太阳光照图的判读
1.判断节气或日期(以北半球为例)
项目 图示 判断方法
侧面光 照图 判断的关键是看极圈,如果北极圈以内是极昼,那么是北半球的夏至;如果北极圈以内是极夜,就是北半球的冬至;南极圈反之。如果昼夜平分,就是春分或秋分
以极点为中心的光照图 先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北逆南顺)或者极点(“S”或者“N”)判断南、北半球。再找极圈,找到极圈后,判断方法和侧面光照图一样
2.判断昼夜长短。
(1)昼夜长短情况。
看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
①北半球:位于北半球的地点昼长夜短,位于南半球的地点昼短夜长。
②南半球:位于北半球的地点昼短夜长,位于南半球的地点昼长夜短。
(2)昼夜长短变化情况。
①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看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
a.北半球:全球自南向北白昼逐渐加长(极昼、极夜区除外)。
b.南半球:全球自南向北白昼逐渐缩短(极昼、极夜区除外)。
②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看此时太阳直射点往哪个方向移动。
a.往北移动:北半球白昼逐渐变长,南半球相反。
b.往南移动:北半球白昼逐渐变短,南半球相反。
【要点训练】
一、单选题
2024年5月3日17时27分,嫦娥六号探测器由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之后准确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此次任务发射测控与回收工作,由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西安卫星测控中心、远望号测量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等单位协同完成。完成下面小题。
1.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的经纬度位置可能为( )
A.(40°N,100°W) B.(37.5°S,112.6°E)
C.(37.5°N,112.6°E) D.(36°N,126°E)
2.在一天当中最早迎来日出和最晚送走黄昏的卫星发射中心分别是( )
A.酒泉西昌 B.文昌太原 C.太原酒泉 D.西昌文昌
在七年级地理课上,陈老师演示地球自转:用手电筒模拟太阳,放置地球仪,拨动展示自转。学生观察光影变化感受昼夜交替,完成下面小题。
3.关于实验过程,叙述正确的是( )
A.此时,P地即将进入白昼 B.灯光能照亮地球的全部
C.自东向西拨动地球仪 D.此时,光线直射赤道
4.此实验能较好地演示( )
A.四季变化 B.五带的形成 C.昼夜交替 D.正午物体影子长短
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顺应天地的生存法则。读昼与夜示意图及劳作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5.“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遵循规律( )
A.物影变化 B.四季更替 C.昼夜更替 D.纬度差异
6.图中四地正迎来日出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7.有关地球自转,说法正确的是( )
A.自转方向为自东向西 B.自转引发昼夜长短的变化
C.自转周期是一年 D.自转导致昼夜交替现象出现
8.北京的畅畅和纽约的姨妈打电话互致问候时,畅畅说:“早上好!”姨妈却说:“晚上好!”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地球的形状 B.地球自转 C.海陆位置不同 D.纬度位置不同
9.一天中,东边的日出时间比西边早。这是由于( )
A.地球自转造成两地时间的差异 B.两地纬度不同
C.地球是不透明的 D.两地气候不同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能为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静止轨道卫星与地球自转同步,其运行周期为( )
A.12个小时 B.一天 C.一个星期 D.一年
11.某日,北斗系统监测到我国某地(25.5°N,119.5°E)有滑坡现象,该地的大概位置是( )
A.A B.B C.C D.D
12.下面四幅图中, 表示地球自转方向正确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3.2022年10月16日在北京中共二十大于北京时间(东八区)上午10时开幕,此时莫斯科(东三区)应该是( )
A.11时 B.15时 C.9时 D.5时
人类共同生活在地球家园,不同地区存在着时间差异。为方便旅客,很多酒店大厅墙上挂着世界部分城市的电子时钟。下图示意某酒店的电子时钟。完成下面小题。
14.图中显示北京时间比伦敦时间( )
A.早5小时 B.早8小时 C.晚5小时 D.晚8小时
15.造成时间差异的原因是( )
A.地球形状 B.地球大小 C.地球自转 D.地球公转
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蕴含了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左图为二十四节气对应地球公转轨道位置示意图,右图为南极地区日不落景观。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16.根据地球公转方向判断,立冬过后的下一个节气是( )
A.立秋 B.白露 C.小雪 D.芒种
17.二十四节气的制定是依据( )
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 C.地球形状 D.地球大小
18.期中考试期间(11月),地球大致运行至公转轨道的( )
A.春分和夏至之间 B.夏至和秋分之间
C.秋分和冬至之间 D.冬至和第二年春分之间
19.一年中,能拍摄到“日不落”景观的地区是( )
A.热带地区 B.北温带地区 C.回归线上 D.寒带地区
20.当南极地区出现日不落景观时( )
A.南半球正值夏季 B.南半球昼短夜长
C.太阳直射北半球 D.北半球昼长夜短
2024年11月4日01时24分,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内蒙古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下图为我国东风着陆场示意图和地球公转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东风着陆场的地理位置最接近( )
A.41°S,100°E B.41°N,110°W
C.41°N,100°E D.41°S,110°W
22.航天员返回当天,地球运行到图(b)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23.着陆当天,东风着陆场昼夜长短情况是( )
A.昼长夜短 B.昼短夜长 C.昼夜平分 D.出现极昼
世界粮食生产地区不平衡和国家间分配不均,主要由自然条件差异、经济发展水平和国际贸易政策等多种因素导致。许多国家,特别是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和南亚部分地区,长期深陷粮食危机,被国际组织如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饥饿热点”。为深入分析这一现象,请仔细阅读以下地图,并完成下面小题。
24.对图中粮食运输经过③地,对其经纬度描述正确的是( )
A.(30°N,90°W) B.(30°N,90°E)
C.(30°S,90°E) D.(30°S,90°W)
25.图示四个地方中,位于北温带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③ D.①②④
26.关于④地的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位于北寒带 B.位于中纬度地区 C.在②地的东南方向 D.有极昼现象
读图1“东半球海陆分布及经纬网图”和图2“地球公转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7.如果图1中A和B两地都是昼长夜短,此时地球应位于图2中公转轨道中的( )
A.①—③之间 B.②—④之间 C.③—①之间 D.④—②之间
28.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当地球公转到③位置时,图1中A点处于冬季
B.图1中A点位于北温带、中纬度、西半球,这里四季分明
C.A点位于B点的东北方向,A点先看到日出
D.A、B、C三点都可能出现极昼极夜现象
某地理摄影爱好者拍摄挪威北角(71°10'N,25°40'E)极昼期间太阳高度变化。如图为该地某日18时至次日6时的太阳高度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9.该地位于( )
A.赤道地区 B.低纬度地区 C.中纬度地区 D.高纬度地区
30.该地出现极昼现象,判断依据是( )
A.0时依然看到太阳 B.6时太阳刚刚升起
C.18时太阳已经落山 D.太阳东升西落
31.极昼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太阳运动 B.地球运动 C.四季更替 D.地球是球体
2025年1月23日13时15分,长征六号甲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以“一箭十八星”方式将千帆极轨06组卫星准确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下图为太原卫星发射基地位置图及长征六号甲运载火箭点火升空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2.卫星被准确送入预定轨道时,我国正值(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33.我国航天事业迅猛发展有利于( )
①提升我国国际地位 ②促进科学技术发展
③解决我国人口问题 ④完善交通网络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家住重庆市云阳县的小刚同学学习地理知识后,喜欢观察周围的事物和日月星辰的变化。完成下面小题。
34.人们都知道“日出东方”。但小刚同学观测到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的时间和方向都是随着季节变化有规律性地发生变化的,你认为主要的原因是( )
A.地球自转 B.地球绕太阳公转 C.太阳自转 D.太阳绕地球公转
35.小刚同学观测到学校操场上的旗杆在太阳光线照射下,旗杆阴影长短是随时间和季节的变化有规律性地发生变化。某一天中午时分,小刚同学观测到旗杆在太阳光线照射下几乎看不到旗杆的阴影,这一天太阳光线直射点在( )
A.北回归线 B.南回归线 C.赤道线 D.本初子午线
二、解答题
36.核心素养·地理实践力某中学地理学习小组在学习“地球的运动”时,运用地球仪做了一个演示实验。读下面演示实验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演示实验:在暗室里,将一盏电灯放在桌子上代表太阳,在电灯旁放一个地球仪代表地球,拨动地球仪模拟地球自转运动,观察地球仪的受光区域及其变化。
(1)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着图中的字母 所在的地轴不停地旋转的运动;拨动地球仪,使其运动的方向是 ,从北极上空看是 时针方向;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 。
(2)这一实验演示的是地球自转产生的 现象。
(3)图中的B、C两点随着地球自转将要进入 (填“白天”或“黑夜”),说明此时B、C两点正处于日出时刻;B、C两点中先进入黑夜的是 点,说明 点比 点的昼长要短,还说明该日昼长由南向北逐渐变 。
37.地理实验是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四川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开展了以“演示地球公转与太阳直射点的运动”为主题的实验活动。图1为地球绕太阳公转示意图,图2为北半球二分二至日昼夜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实验主题】演示地球公转与太阳直射点的运动
【实验准备】地球仪、灯泡(代表太阳)、可升降支架
【实验过程】
(1)第一步:调节支架,使灯泡的高度和地球仪球心的高度保持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地轴指向 。
(2)第二步:打开电源,移动地球仪,使地球仪以 时针方向围绕“太阳”转动,观察太阳直射点在纬度上的变化。移动一周模拟地球公转的周期为 。
【实验记录】
图中①处:“太阳”直射赤道,此时为春分;
(3)图中②处:地球仪应为ABC三图中的 图,“太阳”直射 ,此时为夏至。
(4)结论:一个周期内,太阳直射点在 之间移动。
【实验与生活】
(5)根据实验结论推断该校校园的路灯从春分到夏至傍晚亮得越来越晚的原因。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C A C C A D B A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B D B C C B C D A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C B B A C B B C D A
题号 31 32 33 34 35
答案 B D A B A
36.(1) A 自西向东 逆 一天
(2)昼夜更替
(3) 白天 C C B 短
37.(1) 一致 不变
(2) 逆 一年(约365天)
(3) A 北回归线
(4)南北回归线
(5)从春分到夏至,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白昼变长,夜晚变短,所以该校校园的路灯傍晚亮得越来越晚。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