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
远古求生——原始农业与定居生活
距今约20000年
距今约10000年
我国先民开始对一些
野生的植物进行管理
我国出现了最早的
人工栽培的农作物
粟(小米)
黍(黄米)
稻(大米)
世界上最早栽培稻、粟和黍均发现于中国,稻、粟和黍的人工栽培是我们的祖先为人类文明作出的重要贡献。
我国是世界上
农业起源地之一
1.原始农业的兴起
浙江义乌桥头遗址 出土的炭化稻粒
北京门头沟东胡林遗址出土的炭化栗粒
南稻北粟
远古求生——原始农业与定居生活
2.原始农业兴起的意义
有了原始农业,食物来源较前丰富了,生活较前有了保障,这样人们才有条件从事副业生产,如:家畜饲养、原始手工业等,……由于人们从事农业生产,在一定程度上要附着于土地,同时生活又较前有了保障,人们不必总是随着动、植物资源的变化而漂泊流徙,所以人们开始过着相对定居的生活。
——阎万英、尹英华《中国农业发展史》
农作物的种植
磨制石器
家畜饲养
原始农业出现的重要标志
陶器制作
定居生活
意义:原始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得到提高。
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
远古求生——原始农业与定居生活
答:①分布广,数量多。
②集中分布在黄河、长江流域。
思考:这些遗址的分布有何特点?
3.原始农业地区分布
请选择落地位置
南方
北方
远古求生·南方——河姆渡人的生活
着陆点:河姆渡
中国境内新石器时代重要遗址分布图
具体地点:
流域:
距今时间:
浙江余姚
约7000年
长江流域
远古求生·南方——河姆渡人的生活
前情提要……
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是我国史前稻作农业经济兴盛兴盛区域。
远古求生·南方——河姆渡人的生活
请选择你在原始社会生存所需要的工具……
石锥
石凿
石刀
A
B
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叫作新石器时代。大约从1万年前开始,结束时间距今4000年左右。
新石器时代
远古求生·南方——河姆渡人的生活
猪纹陶钵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
河姆渡出土狗骨
为了生存,你能在河姆渡寻找到哪些食物?
农业作物: 畜牧业:
水稻(大米)
饲养猪、狗
骨耜(sì)是河姆渡遗址中最具典型性的一种农具。在先后两期考古发掘中共出土170余件。骨耜大都取材于大、中型哺乳动物的肩胛骨,少数也选用胯骨,器形基本保持原骨的自然形状,上端厚而窄,下端刃部薄而宽。
——黄渭金《河姆渡文化骨耜新探》
远古求生·南方——河姆渡人的生活
经历一天紧张的逃亡,你需要一个安居之所……
河姆渡人的干栏式建筑复原图
河姆渡水井复原图
河姆渡人的房屋有何特点?为什么要这样建造房屋?
房屋特点
①以竹木为主要建筑材料;
②上层住人,下层饲养家禽家畜。
建造原因
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气候温暖湿润,雨水充沛,采取干栏式可通风防潮,防虫蛇猛兽。
远古求生·南方——河姆渡人的生活
在河姆渡你能见到这些手工艺品……
河姆渡人会制作陶器、玉器和简单的乐器骨哨。
陶灶
玉器
骨哨
朱漆碗
双鸟朝阳纹象牙碟形器
出土了中国最早的象牙雕刻
懂得使用天然漆
点击按钮,加载下一地图
开启新地图
已完成探索
远古求生·北方——半坡人的生活
中国境内新石器时代重要遗址分布图
着陆点:半坡
具体地点:
流域:
距今时间:
陕西西安
约6000年
黄河流域
远古求生·北方——半坡人的生活
距今时间:
分布地点:
农业作物:
重要特征:
代表遗址:
仰韶文化
距今约7000-5000年
黄河中游地区
粟
彩陶(鱼鸟花纹)
半坡遗址
河南灵宝西坡遗址
前情提要……
远古求生·北方——半坡人的生活
使用磨制石器和骨器
石锛 骨箭头 骨渔叉 陶埙 陶纺轮
请你选择生存所需要的工具……
远古求生·北方——半坡人的生活
为了生存,你能在半坡寻找到哪些食物?
半坡遗址出土的菜籽和粟的朽粒
半坡遗址出土的猪骨
农业作物: 畜牧业:
粟、黍
饲养猪、狗
半坡遗址出土的石磨盘
骨镰
石锛
远古求生·北方——半坡人的生活
经历一天紧张的逃亡,你需要一个安居之所……
半坡居民半地穴式房屋复原图
半坡居民半地穴式房屋结构
半坡人的房屋有何特点?为什么要这样建造房屋?
结构特点
一般是从地表向下挖出一个方形或圆形的穴坑,在坑中埋设立柱,沿坑壁用树枝等材料捆绑成围墙,内外抹上草泥,屋内有灶坑。
建造原因
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气候干燥,住半地穴式房屋,能够防寒和炊煮。
远古求生·北方——半坡人的生活
在半坡你能见到这些手工艺品……
陶埙(乐器) 装饰品 纺纶 骨锥
人面鱼纹彩陶盆
半坡遗址出土的陶器,最具特色的彩陶
点击按钮,加载下一地图
开启新地图
已完成探索
生活年代
活动区域
生活环境
房屋
农业
畜牧业
手工业
距今约7000年
长江流域
气候温暖湿润,雨水充沛
干栏式房屋、木质水井
种植水稻、使用骨耜
饲养猪、狗、水牛
制陶、象牙雕刻,天然漆
距今约6000年
黄河流域
气候寒冷、干燥
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种植粟、使用石器、骨器
饲养猪、狗等家畜
彩陶、简单纺织、乐器
完成下列表格
河姆渡人(南方)
半坡人(北方)
拓展延伸:探究中华文明的起源。
农业、畜牧业的发展(生产力发展)
私有制产生
出现剩余产品
进入文明社会
生产方式:社会大分工
生活方式:聚落定居
分配方式:
转公为私
生活方式:城市兴起
贫富分化出现
在原始农业、手工业、家畜饲养业相继得到一定的发展之后,人类所创造的社会财富就日渐丰富……氏族首领往往就利用自己所掌握的权力,想方设法化公为私……氏族社会的公有制便遭到破坏,私有制便产生,进而导致阶级的产生。一旦阶级和阶级矛盾在氏族社会中出现,人类社会的历史,便开始向文明时代迈进了,文明社会即将到来。
大汶口文化晚期,在同一墓地的墓葬中,有的随葬百余件成套的器物,其中不乏精美的玉器,有的却一无所有。这表明当时同一群体内部已经出现了贫富分化。
课堂小结
距今约6000年,住半地穴式房屋,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粟、黍、饲养家畜,制作乐器、陶器,会纺织制衣。
饲养家畜
磨制石器
制作陶器
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
河姆渡文化的河姆渡遗址
距今约7000年,住干栏式建筑,使用磨制石器,种植水稻,饲养家畜,使用天然漆,会制作陶器、玉器、乐器、雕刻。
南方农业代表
北方稻作农业
仰韶文化的半坡遗址
大汶口文化
距今约6300-4500年,制陶技术发展
出现贫富分化。
农业产生
定居生活
情境练习
1.(2025·湖南长沙·中考真题)我国先民在劳动中创造了各具特色的文化,图为仰韶文化代表器物。该器物出土于( )
2.(2025·吉林·中考真题)“这里的人们以稻米为主食,住干栏式房屋,还懂得使用天然漆。”该博物馆讲解员讲述的先民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C
C
人面鱼纹彩陶盆
A.北京人遗址 B.山顶洞人遗址 C.半坡遗址 D.河姆渡遗址
情境练习
3.(2025·山西·中考真题)中华远古先民积累的农耕智慧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下面是一套出土于河南裴李岗文化遗址中新石器时代的生产工具,其用途从耕地到收割再到脱壳,可以印证( )
A.社会出现了贫富分化 B.原始农业生产呈现出较完整的流程
C.手工业技术水平高超 D.黄河流域的水利灌溉系统相对发达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