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版高一历史必修一 第四单元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课件) (共4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新课标版高一历史必修一 第四单元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课件) (共4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19 21:16: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1张PPT。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第14课一、在抗日烽火中发展壮大二、夺取民主革命的胜利线索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三、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一、在抗日烽火中发展壮大1、抗战防御阶段2、抗战相持阶段 抗战胜利(1945.8.15)日本投降中共力量发展壮大(1938.10-1943年底)(1937.7--1938.10)(1944年-1945年8月)3、战略反攻阶段线索一、在抗日烽火中发展壮大1、抗战防御阶段
(1937.7-1938.10)(1)国共再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2)洛川会议,制定全面抗战路线1937.8(3)开辟抗日根据地(4)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1938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陷日本:战线过长;抗日根据地的威胁中国:正面战场失利;抗战还需长期斗争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本对中国政策的调整中国:汪伪政权(1940/3)日本共产党国民党军事进攻为辅政治诱降为主军事进攻为主亲英美派亲日派叛国投敌消极抗战积极反共共产党坚持抗
战反对投降成立伪国
民政府一、在抗日烽火中发展壮大2、抗战相持阶段
(1938.10-1943.底)(1)发动百团大战 1940 (背景、目的影响)(2)巩固根据地 (背景、措施、作用)(3)中共七大召开1945重点二、夺取民主革命的胜利1、过渡阶段2、解放战争重庆谈判与政治协商会议重庆谈判1945.8(为争取和平民主而斗争)政治协商会议1946.初原因国民党中共结果:《双十协定》1、过渡阶段二、夺取民主革命的胜利战略防御阶段1946夏-1947夏战略反攻阶段1947.6开始战略决战阶段最后胜利全面内战爆发粉碎全面进攻粉碎重点进攻经济:土地改革军事: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三大战役 1948.9-1949.1(序幕)2、解放战争重庆谈判与政治协商会议1、抗日战争向解放战争过渡阶段:(标志)(为争取和平民主而斗争)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北平和平谈判 渡江战役 战略反攻首选中原的原因 1、国民党主力集中在陕北和山东,该地区的国民党兵力空虚。
2、该地区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西扼武汉,东下南京。三路大军挺进中原,便于战略进攻的展开。重点进攻重点进攻国共双方军事力量对比渡江战役
时间:1949、4、21——4、23结果: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国民党统治覆灭(湖口——江阴)
南京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三、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1)国内:
(2)国际:
(3)思想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补充资料)1、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2、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指导;
3、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4、有一支坚持武装斗争的人民军队;
5、组成一个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1、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洛川会议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
3、中共开展了独立自主的抗日战争,建立了抗日根据地,英勇的抗击日军,取得百团大战的胜利
4、采取一系列措施巩固抗日根据地,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基础
5、中共召开七大,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是怎样发展壮大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在抗日烽火中发展壮大1、抗战防御阶段2、抗战相持阶段3、抗战胜利日本投降中共力量发展壮大(1)国共再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2)洛川会议,制定全面抗战路线(3)开辟抗日根据地(4)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1)发动百团大战(2)巩固根据地(3)中共七大召开夺取民主革命的胜利小结二、夺取民主革命的胜利政治:经济:军事: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北平和平谈判 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进行土地改革粉碎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进行全国性战略反攻进行与国民党主力的战略决战向全国进军,结束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小结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 1、大革命时期(1924——1927):2、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 : 3、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4、人民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以国共为代表的国内阶级矛盾中国人民——北洋军阀中日民族矛盾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与中国人民之间的矛盾 小结单纯依靠国民政府和军队,以及美英等国的“外援”依靠人民群众,并争取和动员一切抗日力量中共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能够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国民党正面战场作战接连失利,丧师失地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和抗日根据地不断发展争取抗战胜利的七大①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蒋介石接受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
②七七事变爆发,中共发表抗日通电,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表示准备抗战。
③八一三事变后,国民党发表自卫宣言,表示要抵抗暴力,组织凇沪会战。红军接受改编,八路军、新四军成立,两党首先在军事上实现合作
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公布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标志)至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复习回忆敌后抗日根据地的艰苦斗争大“扫荡”
反“扫荡”时间:
兵力:
范围:
方式:
目的:1941年开始集中一半以上的侵华日军敌后抗日根据地“三光政策”;放毒气和细菌战;制造无人区。消灭抗日根据地方针:
战术:
武装:基本的游击战,不放松运动战地雷战、地道战、麻雀战等蒙古游击队;回民支队BACKA、军事上:
B、政治上:
C、经济上:
D、思想上: 中共为巩固根据地,采取了哪些措施?分别有什么意义?
BACK进行反“扫荡”斗争“三三制”政权建设(略)减租减息、开展大生产运动整风运动 狼牙山五壮士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左权(1906—1942):
湖南醴陵人,黄埔军校一期生,与邓小平、刘伯承同学,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期间任八路军副参谋长。1942年5月在反“扫荡”中牺牲于山西省辽县。左权是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八路军最高将领。为了永远纪念这位忠诚的战士,根据地人民把左权牺牲地辽县改名为左权县。 大生产运动中八路军部队自办的饲养场大生产运动抗日战争的胜利
1、抗日战争最后胜利的经过(1)欧洲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1945年5月)
(2)苏联出兵我国东北(1945年8)
(3)中国军队进行全国大反攻(1945年8月)
(4)日本无条件投降(1945年8月15日)
(5)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1945年9月2日)2、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