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熔化和凝固
第1课时 熔化和凝固
学习目标 1. 知道什么是熔化和凝固。 2. 能够说出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意义。 3. 通过实验探究,掌握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能用图像法进行数据处理并分析表示出来。
任务一 认识熔化和凝固
下列三幅图是自然界的三种现象,结合生活经验,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图甲中冰块化成水、图乙中水结冰、图丙中露珠的形成过程中,物质的状态是如何变化的?
问题2:这些变化,在物理上是如何描述的?
问题3:图甲、乙中的两种变化,在物理上如何定义?
1.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2.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应用1】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凝固的是( )
A. 初春,湖面上冰化成水
B. 夏天,在教室地面上洒的水,过一会儿就会变干
C. 秋天,草叶上形成露珠
D. 严冬,湖面上结冰
【应用2】某飞机装有3D打印的钛合金零件,3D打印技术就是在高能激光的作用下,钛合金粉末会 成液态,然后 成型。(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任务二 研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
小明利用下面的实验装置,探究海波和石蜡熔化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活动1:实验器材及安装
(1)除了温度计外,还需要的测量器材是 。
(2)海波和石蜡,应选择 (选填“颗粒状”或“块状”)的,目的是 。
(3)把待熔化的海波(或石蜡)放在试管中,再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加热,这种加热方式叫“水浴加热”,目的是 。
(4)在组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 (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顺序组装,目的是使用酒精灯的 加热,使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没在被测物质中,不碰 。
活动2:实验过程及数据记录
(1)用火柴点燃酒精灯,对固体进行加热。
(2)观察温度计示数的变化,待温度升到40 ℃时,每隔1 min记录一次物质的状态和温度。
表1 海波熔化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40 42 44 46 48 48 48 52 56
状态 固 固 固 固 固 固、液 液 液 液
表2 石蜡熔化
时间 /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温度/℃ 40 42 44 45.6 47 48 51 54.5 59 60 63 71 73
状态 固 固 固 固 固 变软 变软 变软 变稀 变稀 液体 液体 液体
(3)请你根据数据分别在图1和图2中画出海波与石蜡熔化时的温度—时间图像。
活动3:分析实验数据
固体 熔化前温度的变化情况 熔化时温度的变化情况 熔化后温度的变化情况 是否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海波
石蜡
活动4:实验结论
(1)海波熔化时:不断 热,温度 , (选填“有”或“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2)石蜡熔化时:不断 热,温度 , (选填“有”或“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1. 测量器材的选择:
(1)温度计:测量物质温度变化。
(2)秒表:测量加热时间。
2. 加热方式选择:利用“水浴加热”,目的是使物质受热均匀、升温缓慢。
3. 组装器材顺序:自下而上。
4. 熔化图像及温度变化特点
【应用3】小晋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冰的熔化规律”。
(1)实验中,宜选用 (选填序号“①碎冰块”或“②体积较大的冰块”)。
(2)组装器材时,①铁圈、②陶土网、③温度计和④试管四个中,最后固定高度的是 (选填序号)。
(3)此实验采用了水浴加热法,这样加热的优点是 。
(4)根据记录的实验数据,小晋作出了熔化图像,如图乙所示;他发现冰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吸收热量,温度 。
(5)冰块在熔化时的温度为 ℃。
第2课时 晶体和非晶体 熔化和凝固的吸、放热
学习 目标 1. 知道什么是熔点和凝固点,知道什么是晶体和非晶体,会区分晶体和非晶体。 2. 能用熔化吸热和凝固放热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
任务一 认识晶体和非晶体
如图甲、乙是海波和石蜡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一)认识晶体和非晶体
问题1:像海波这样的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尽管不断吸热,温度却 , (选填“有”或“无”)固定的熔化温度,这类固体叫晶体。
问题2:像石蜡这样的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只要不断吸热,温度就 , (选填“有”或“无”)固定的熔化温度,这类固体叫非晶体。
(二)认识熔点和凝固点
阅读课本P106,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3:晶体 时的温度叫做熔点。
问题4:液体凝固形成晶体时 (选填“有”或“没有”)确定的温度,叫做凝固点。
问题5: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和熔点 (选填“相同”或“不同”)。
1. 晶体
(1)概念: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尽管不断吸热,温度却保持不变,有固定的熔化温度,这类固体叫晶体。
(2)晶体熔化特点:不断吸热、温度不变。
(3)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
(4)凝固点:液体凝固形成晶体时也有固定的凝固温度,这个温度叫做凝固点。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和熔点相同。
2. 非晶体:
(1)概念: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只要不断吸热,温度就不断上升,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这类固体叫非晶体。
(2)非晶体熔化特点:不断吸热,温度上升。
3. 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
(1)晶体:海波、冰、各种金属等。
(2)非晶体:松香、石蜡、玻璃等。
【应用1】如图是某物质的熔化图像,从图像中可以看出它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它的熔点是 ℃。其中熔化的过程经历了 min,在第7 min时,它处于 状态。
任务二 熔化和凝固的吸、放热特点及应用
固体在熔化过程中,需要不断加热;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据此完成下列推理。
问题1:固体在熔化过程中,是吸热还是放热?原因是什么?
问题2:液体在凝固过程中,是吸热还是放热?你是如何推测的?
问题3:在生活中,熔化和凝固的吸、放热有哪些应用?
1. 熔化和凝固过程吸、放热情况: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2. 熔化和凝固吸、放热应用
(1)熔化吸热:用冰块保鲜。
(2)凝固放热:冬天菜窖放几桶水,凝固放热,防止蔬菜冻坏。
【应用2】夏天在农贸市场卖海鲜产品的摊位上,经常看到摊主将冰块放在新鲜的海产品上面用于保鲜,这主要是因为冰块有较低的温度和熔点,且冰块在 (填物态变化名称)过程中要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8/84.3 熔化和凝固
第1课时 熔化和凝固
学习目标 1. 知道什么是熔化和凝固。 2. 能够说出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意义。 3. 通过实验探究,掌握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能用图像法进行数据处理并分析表示出来。
任务一 认识熔化和凝固
下列三幅图是自然界的三种现象,结合生活经验,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图甲中冰块化成水、图乙中水结冰、图丙中露珠的形成过程中,物质的状态是如何变化的?
答:①冰块化成水的过程中,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
②水结冰的过程中,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
③露珠的形成过程中,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
问题2:这些变化,在物理上是如何描述的?
答:物质各种状态间的变化叫做物态变化。
问题3:图甲、乙中的两种变化,在物理上如何定义?
答:冰块化成水的过程,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叫做熔化。水结冰的过程,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做凝固。
1.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2.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应用1】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凝固的是( D )
A. 初春,湖面上冰化成水
B. 夏天,在教室地面上洒的水,过一会儿就会变干
C. 秋天,草叶上形成露珠
D. 严冬,湖面上结冰
【应用2】某飞机装有3D打印的钛合金零件,3D打印技术就是在高能激光的作用下,钛合金粉末会 熔化 成液态,然后 凝固 成型。(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解析:粉末是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熔化;最后凝固成固体,具有了固定的形状。
任务二 研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
小明利用下面的实验装置,探究海波和石蜡熔化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活动1:实验器材及安装
(1)除了温度计外,还需要的测量器材是 秒表 。
(2)海波和石蜡,应选择 颗粒状 (选填“颗粒状”或“块状”)的,目的是 使物质均匀受热,且使温度计的玻璃泡能被物质紧密包裹 。
(3)把待熔化的海波(或石蜡)放在试管中,再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加热,这种加热方式叫“水浴加热”,目的是 使物质均匀受热,且使物质升温比较缓慢 。
(4)在组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 自下而上 (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顺序组装,目的是使用酒精灯的 外焰 加热,使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没在被测物质中,不碰 容器底或容器壁 。
活动2:实验过程及数据记录
(1)用火柴点燃酒精灯,对固体进行加热。
(2)观察温度计示数的变化,待温度升到40 ℃时,每隔1 min记录一次物质的状态和温度。
表1 海波熔化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40 42 44 46 48 48 48 52 56
状态 固 固 固 固 固 固、液 液 液 液
表2 石蜡熔化
时间 /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温度/℃ 40 42 44 45.6 47 48 51 54.5 59 60 63 71 73
状态 固 固 固 固 固 变软 变软 变软 变稀 变稀 液体 液体 液体
(3)请你根据数据分别在图1和图2中画出海波与石蜡熔化时的温度—时间图像。
答:如图所示。
活动3:分析实验数据
固体 熔化前温度的变化情况 熔化时温度的变化情况 熔化后温度的变化情况 是否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海波 上升 不变 上升 是
石蜡 上升 上升 上升 否
活动4:实验结论
(1)海波熔化时:不断 吸 热,温度 不变 , 有 (选填“有”或“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2)石蜡熔化时:不断 吸 热,温度 上升 , 没有 (选填“有”或“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1. 测量器材的选择:
(1)温度计:测量物质温度变化。
(2)秒表:测量加热时间。
2. 加热方式选择:利用“水浴加热”,目的是使物质受热均匀、升温缓慢。
3. 组装器材顺序:自下而上。
4. 熔化图像及温度变化特点
【应用3】小晋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冰的熔化规律”。
(1)实验中,宜选用 ① (选填序号“①碎冰块”或“②体积较大的冰块”)。
(2)组装器材时,①铁圈、②陶土网、③温度计和④试管四个中,最后固定高度的是 ③ (选填序号)。
(3)此实验采用了水浴加热法,这样加热的优点是 使物质均匀受热 。
(4)根据记录的实验数据,小晋作出了熔化图像,如图乙所示;他发现冰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吸收热量,温度 不变 。
(5)冰块在熔化时的温度为 0 ℃。
特别提醒:为了使固体熔化时受热均匀,一般采取三种措施:
(1)选用颗粒状固体;
(2)使用水浴加热法;
(3)不断搅拌受热固体。
第2课时 晶体和非晶体 熔化和凝固的吸、放热
学习 目标 1. 知道什么是熔点和凝固点,知道什么是晶体和非晶体,会区分晶体和非晶体。 2. 能用熔化吸热和凝固放热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
任务一 认识晶体和非晶体
如图甲、乙是海波和石蜡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一)认识晶体和非晶体
问题1:像海波这样的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尽管不断吸热,温度却 保持不变 , 有 (选填“有”或“无”)固定的熔化温度,这类固体叫晶体。
问题2:像石蜡这样的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只要不断吸热,温度就 不断升高 , 无 (选填“有”或“无”)固定的熔化温度,这类固体叫非晶体。
(二)认识熔点和凝固点
阅读课本P106,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3:晶体 熔化 时的温度叫做熔点。
问题4:液体凝固形成晶体时 有 (选填“有”或“没有”)确定的温度,叫做凝固点。
问题5: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和熔点 相同 (选填“相同”或“不同”)。
1. 晶体
(1)概念: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尽管不断吸热,温度却保持不变,有固定的熔化温度,这类固体叫晶体。
(2)晶体熔化特点:不断吸热、温度不变。
(3)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
(4)凝固点:液体凝固形成晶体时也有固定的凝固温度,这个温度叫做凝固点。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和熔点相同。
2. 非晶体:
(1)概念: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只要不断吸热,温度就不断上升,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这类固体叫非晶体。
(2)非晶体熔化特点:不断吸热,温度上升。
3. 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
(1)晶体:海波、冰、各种金属等。
(2)非晶体:松香、石蜡、玻璃等。
【应用1】如图是某物质的熔化图像,从图像中可以看出它是 晶体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它的熔点是 80 ℃。其中熔化的过程经历了 5 min,在第7 min时,它处于 固液共存 状态。
特别提醒:物质处于熔点(80 ℃)时,可以是固态、液态,也可以是固液共存状态。
任务二 熔化和凝固的吸、放热特点及应用
固体在熔化过程中,需要不断加热;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据此完成下列推理。
问题1:固体在熔化过程中,是吸热还是放热?原因是什么?
答:因为固体在熔化过程中需要加热,所以该过程物质从外界吸热,即熔化需要吸热。
问题2:液体在凝固过程中,是吸热还是放热?你是如何推测的?
答:熔化吸热,而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所以推测凝固应该放热。
问题3:在生活中,熔化和凝固的吸、放热有哪些应用?
答:利用冰块熔化吸热来降温;利用液体凝固放热来保温。
1. 熔化和凝固过程吸、放热情况: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2. 熔化和凝固吸、放热应用
(1)熔化吸热:用冰块保鲜。
(2)凝固放热:冬天菜窖放几桶水,凝固放热,防止蔬菜冻坏。
【应用2】夏天在农贸市场卖海鲜产品的摊位上,经常看到摊主将冰块放在新鲜的海产品上面用于保鲜,这主要是因为冰块有较低的温度和熔点,且冰块在 熔化 (填物态变化名称)过程中要 吸收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解析:固态的冰块变为液态的水,是熔化现象,熔化过程中吸热,吸热具有制冷作用,摊主将冰块放在新鲜的海产品上面用于保鲜。
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