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单元 第 1 章 认识生物(测试卷)(解析版)
(考试时间:60 分钟;分值:100 分)
一、单选题(每个小题 3 分,共 60 分)
1 .为配合垃圾分类宣传工作,某兴趣小组对学校每天产生的垃圾的种类和数量进行摸底,他们采 用的科学方法主要是 ( )
A .观察法 B .实验法 C .调查法 D .测量法
2 .下列有关生物学研究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到各个地方进行地区环境污染状况的调查
B .以一户家庭为调查对象,了解市民对三胎的意愿
C .可用抽样调查法了解本地居民的年收支情况
D .安装红外相机记录野生亚洲黑熊的活动情况
3 .随着环境的不断改善,大量白鹭在济西湿地公园安家,科研人员通过野外观测,收集了白鹭的 数量、性别及其年龄等基本信息,科研人员主要运用的科学方法是 ( )
A .调查法 B .观察法 C .实验法 D .测量法
4 .每年春季,兴文各乡镇漫山遍野鲜花盛开,为更清楚地了解本地春季开花植物,其中做法不恰 当的是 ( )
A .明确调查的目的 B .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
C .调查时不破坏生物的生活环境 D .凭个人喜好记录调查数据
5 .近日,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研人员在整理回收红外相机影像资料时发现,放置在勐腊 和勐养两个子保护区的红外相机均拍摄到了云豹的清晰影像。科研人员长时间利用红外相机等工具 研究动物的行为,主要采用了 ( )
A .调查法 B .观察法 C .实验法 D .分析法
6 .观察和实验是科学探究最基本的方法,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 .观察的现象与生活常识不同时,应修改观察记录
B .观察微小生物或特征要借助放大镜或显微镜
C .实验可给研究者提供实验现象、数据等资料
D .实验是检验科学假设形成科学结论的实践基础
7 .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科学观察不可以直接用肉眼观察 B .科学观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
C .科学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 D .观察时要积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 ”
8 .“小时候生活在农村,田间地头是我们的娱乐场所,春天挖蕨麻,夏天钓青蛙,秋天逮蚂蚱, 冬天掏鼠洞,无忧无虑 ”。这段描述中不属于生物的是 ( )
A .蕨麻 B .青蛙 C .蚂蚱 D .鼠洞
第 1 单元 第 1 章 认识生物(测试卷)(学生版)
第 1 页 共 14 页
9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兴起,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去西部旅游,大西北地域辽阔, 自然资源也相当丰 富,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是我国寻古问今的好去处。下列描写大西北的诗句中,包含有生命特征 是 ( )
A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B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C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D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
10.碰碰香是一种常见的室内盆栽植物,因触碰后可散发出令人舒适的香气而得名,其香气具有提 神醒脑、驱避蚊虫的作用。以下现象反应生物的基本特征中,与碰碰香受到外力触碰时会释放香味
相同的是 ( )
A .猫吃老鼠 B .一只母猫生了三只颜色不同的
C .猫生小猫 D .鼠听到猫叫声,立即躲进洞里
11 .由于甘肃省博物馆内部进行升级改造,工作人员正在为机器人“优友 ”重新规划导览路线;完 成调试后,“优友 ”将在省博彩陶展厅重新“上岗 ”,为参观者讲解甘肃的“彩陶故事 ”“优友 ” 不属于生物,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它 ( )
A .不能对人的指令做出反应 B .不能生长和繁殖
C .不需要进行维护 D .不能运动
12.龙胆属植物的花冠被机械触碰后,会在 7 秒到 210 秒的时间范围内迅速收缩,直至紧实的花苞 状态。这种花冠被触碰后闭合的现象体现的生物特征是 ( )
A .由小长大和繁殖后代 B .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C .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 .具有遗传和变异特性
13 .古往今来,许多诗人借生命现象寄托情感。下列诗句描述中能体现生命现象的是 ( )
A .万条垂下绿丝绦 B .黄河之水天上来 C .春江潮水连海平 D .窗含西岭千秋雪
14.生物体在生命活动中表现出许多有趣的生命现象,下列谚语或古诗与对应的生命现象不相符的 是 ( )
A .“朵朵葵花向太阳 ”说明生物具有应激性
B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说明生物能够繁殖后代
C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说明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D .“一猪生九崽,连母十个样 ”主要说明生物有遗传的特性
15 .我国小麦自商代传入,距今已有 5000 年以上的历史。下列相关现象与生物基本特征不相符的 是 : ( )
A .小麦种子生根发芽——能生长发育 B .小麦的茎中空——生物适应环境
C .草盛则麦苗稀——生物有应激性 D .小麦季末落叶——排出代谢废物
第 1 单元 第 1 章 认识生物(测试卷)(学生版)
第 2 页 共 14 页
16.豆豆养了两只小仓鼠,每天定时给它们投喂食物,一个月后小仓鼠长大了不少,从一开始看到 人就躲,到现在和豆豆成为了好朋友。以上描述体现了生物的哪些特征 ( )
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够生长发育
③生物能够繁殖后代 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17 .2024 年初,我国科学家在无刺草鱼的培育中取得重大突破。下列相关生命现象与基本特征不 相符的是 ( )
A .无刺草鱼身体呈梭形,用鳍游泳——生物适应并影响环境
B .无刺草鱼成年后以水生植物为食——新陈代谢
C .无刺草鱼生长速度快,但四龄左右才能产卵——生长和繁殖
D .无刺草鱼可将无刺特征传递给后代——遗传现象
18 .诗句“点水蜻蜓款款飞 ”蕴含了生物知识。“蜻蜓点水 ”体现了生物的( )特征。
A .需要营养 B .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 .繁殖 D .生长
19 .下列诗句中体现出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这一生物特征的是 ( )
A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B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C .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D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20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诗句中描述的生物“黄鸟 ”“辛夷 ”和“杏 ”所共有 的特征是 ( )
A .都能繁殖 B .都能自由运动
C .都需要从外界获取有机物 D .都能遗传,不能变异
二、综合题(除标注外,每空 2 分,共 40 分)
21 .(10 分)“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这是我 国宋朝中期著名诗人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其中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这两句 诗词中蕴藏了很多的生物学知识,请你试从生物学角度分析。
(1)“红杏出墙 ”是杏树受墙外阳光照射的刺激引起的。从这个意义说,红杏出墙表现了生物具 有______ 的特征。
(2)杏树伸到墙外的枝条会开花结果,这反映了红杏具有_________ 的特征。
(3)蜜蜂采集红杏花蜜获得食物,说明生物的生命活动需要____________。
(4)杏树的一粒种子发育成一棵小树,并由一棵小树长成参天大树,从这个意义上讲,红杏具有 ____________ 的特征。
第 1 单元 第 1 章 认识生物(测试卷)(学生版)
第 3 页 共 14 页
(5)从杏树反应的以上各个特征来看,杏树应该属于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__部分(填“生物 ” 或“非生物 ”)。
22 .(10 分)李振声有“当代后稷 ”和“ 中国小麦远缘杂交之小偃 6 号 ”,成为中国小麦育种的 重要骨干亲本,其衍生品种 50 多个,累计推广 3 亿多亩,增产小麦超过 150 亿斤。
(1)与病毒的结构不同,“小偃 6 号 ”小麦是由____________构成的。
(2)在“小偃 6 号 ”小麦的生长过程中,植株需要从土壤中吸收水、无机盐等,这反映了生物的生 活需要____________。
(3)“小偃 6 号 ”小麦开花结果,果实掉落会长成一株新的“小偃 6 号 ”小麦,这反映了生物具有 ____________ 的特征(4 分)。
(4)“小偃 6 号 ”小麦种子长出的是小麦,而不是水稻,这属于____________现象;但每一株小麦 之间也有差别,并不是完全相同的,这属于__________现象。
23 .(20 分)如图是张强同学在参加“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 ”这一活动中,利用网络寻找的几幅 照片。请回答以下问题。
(1)“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体现生物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 。(3 分)
(2)“穿花蛺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诗句中“穿花蛱蝶深深见 ”描述了蝴蝶采集花粉的景 象,体现生物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 。(3 分)
(3)“芳林新叶催陈叶 ”,植物落叶体现生物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 。(3 分)“朵朵葵 花向太阳 ”体现生物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____ 。(3 分)
(4)鲸通常成群结队地在海里生活,过一段时间就需要游到水面上来,利用背部的喷水孔形成“喷
泉 ”,鲸形成“喷泉 ”体现的生物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 。(3 分)鲸的子代通常和亲 代长相相似,但也有不同,这体现的生物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 。(3 分)
(5)上述几种生物都是由__________________构成的。
第 1 单元 第 1 章 认识生物(测试卷)(学生版)
第 4 页 共 14 页
一、单选题(每个小题 3 分,共 60 分)
1.为配合垃圾分类宣传工作,某兴趣小组对学校每天产生的垃圾的种类和数量进行摸底, 他们采 用的科学方法主要是 ( )
A .观察法 B .实验法 C .调查法 D .测量法
【答案】C
【详解】A.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 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 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像机、摄像机等工具,A 错误。
B .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 验证科学结论,B 错误。
C.调查法是指通过一定的途径,深入实际了解特定事物以获得第一手资料并完成科技活动的方式。 可见,某兴趣小组对学校每天产生的垃圾的种类和数量进行摸底, 他们采用的科学方法主要是调 查法,C 正确。
D .测量法是按照某种规律,用数据来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即对事物作出量化描述,D 错误。 故选 C。
2 .下列有关生物学研究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到各个地方进行地区环境污染状况的调查
B .以一户家庭为调查对象,了解市民对三胎的意愿
C .可用抽样调查法了解本地居民的年收支情况
D .安装红外相机记录野生亚洲黑熊的活动情况
【答案】B
【详解】A .调查法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并制订 合理的调查方案。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一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 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到各个地 方进行地区环境污染状况的调查,A 正确。
B .想要了解市民对三胎的意愿,不应该以一户家庭为调查对象,应该以全体市民为调查对象,B 错误。
C .抽样调查时根据随机的原则从总体中抽取部分实际数据进行调查,并运用概率估计方法,根据 样本数据推算总体相应的数量指标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想了解本地居民的年收支情况一般通过抽 样调查进行,C 正确。
第 1 单元 第 1 章 认识生物(测试卷)(解析版)
第 5 页 共 14 页
D.观察法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生物科学的很多重大发现或发明都源于细致的观察。科学 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像机、摄像机等工具, 有时还需要测量。安装红外相机记录野生亚洲黑熊的活动情况,采用的是观察法,D 正确。故选 B。
3 .随着环境的不断改善,大量白鹭在济西湿地公园安家,科研人员通过野外观测,收集了白鹭的 数量、性别及其年龄等基本信息,科研人员主要运用的科学方法是 ( )
A .调查法 B .观察法 C .实验法 D .测量法
【答案】A
【详解】A .调查法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并制订 合理的调查方案。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一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 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随着环境 的不断改善,大量白鹭在济西湿地公园安家,科研人员通过野外观测,收集了白鹭的数量、性别及 其年龄等基本信息,科研人员主要运用的科学方法是调查法,A 符合题意。
B .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 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像机、摄像机等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 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B 不符合题意。
C .实验法是需要发现并提出问题,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 并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C 不符合题意。
D .测量法是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问题(量表)来测验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通过测验,可以为进 一步的诊断、评价、甄选和有效的实践与指导提供依据,D 不符合题意。故选 A。
4 .每年春季,兴文各乡镇漫山遍野鲜花盛开,为更清楚地了解本地春季开花植物,其中做法不恰 当的是 ( )
A .明确调查的目的 B .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
C .调查时不破坏生物的生活环境 D .凭个人喜好记录调查数据
【答案】D
【详解】AB .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并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过程中要如 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可见,AB 正确。
CD.调查开始前要分组分工,调查时要认真观察,如实记录,不能凭个人喜好记录调查数据;不 要伤害动植物和破坏生物的生存环境;注意安全等。可见,C 正确,D 错误。故选 D。
5 .近日,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研人员在整理回收红外相机影像资料时发现,放置在勐腊 和勐养两个子保护区的红外相机均拍摄到了云豹的清晰影像。科研人员长时间利用红外相机等工具 研究动物的行为,主要采用了 ( )
A .调查法 B .观察法 C .实验法 D .分析法
第 6 页 共 14 页
【答案】B
【详解】A .调查法指收集研究对象的相关资料、信息,然后进行分析、综合,得出结论,A 不符 合题意。
B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 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B 符合题意。
C .实验法是从影响调研问题的许多因素中选出一个或两个因素,将它们置于一定条件下进行小规 模的实验,然后对实验结果做出分析,C 不符合题意。
D .分析法指对事物原因或结果进行周密分析,从而得出结论的方法,D 不符合题意。故选 B。
6 .观察和实验是科学探究最基本的方法,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 .观察的现象与生活常识不同时,应修改观察记录
B .观察微小生物或特征要借助放大镜或显微镜
C .实验可给研究者提供实验现象、数据等资料
D .实验是检验科学假设形成科学结论的实践基础
【答案】A
【详解】A .科学探究中,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如观察的现象与生活常识不同时,不应修 改观察记录,A 错误。
B .观察微小物体或物体上的微小特征,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B 正确。
C .科学的实验可给研究者提供实验现象、数据等资料,C 正确。
D .通过科学实验的方法是检验科学假设形成科学结论的实践基础,D 正确。故选 A。
7 .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科学观察不可以直接用肉眼观察 B .科学观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
C .科学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 D .观察时要积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 ”
【答案】A
【详解】A .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观察,A 错误。
B .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 望远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摄 像机、录音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B 正确。
C .科学观察不同于一般的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 下来;对于需要较长时间的观察,要有计划和耐心。C 正确。
D .观察时要积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 ”。在观察的基础之上,还需要同别人交流看法,进 行讨论。D 正确。 故选 A。
8 .“小时候生活在农村,田间地头是我们的娱乐场所,春天挖蕨麻,夏天钓青蛙,秋天逮蚂蚱, 冬天掏鼠洞,无忧无虑 ”。这段描述中不属于生物的是 ( )
第 1 单元 第 1 章 认识生物(测试卷)(解析版)
第 7 页 共 14 页
A .蕨麻 B .青蛙 C .蚂蚱 D .鼠洞
【答案】D
【详解】ABC .蕨麻、青蛙、 蚂蚱均属于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ABC 不符合题意。
D .鼠洞属于非生物,没有生物的特征,D 符合题意。故选 D。
9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兴起,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去西部旅游,大西北地域辽阔, 自然资源也相当丰 富,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是我国寻古问今的好去处。下列描写大西北的诗句中,包含有生命特征 是 ( )
A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B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C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D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
【答案】C
【详解】A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明月、天山、云海,没有呼吸、生长繁殖等生命特征,诗 句不包含有生命特征,A 错误。
B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大漠、长河、落日,没有呼吸、生长繁殖等生命特征,诗句不包含 有生命特征,B 错误。
C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天空、云没有呼吸、生长繁殖等生命特征,但大雁具有呼吸、繁殖等 生命特征,诗句包含有生命特征,C 正确。
D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高楼、云,没有呼吸、生长繁殖等生命特征,诗句不包含有生命特 征,D 错误。故选 C。
10.碰碰香是一种常见的室内盆栽植物,因触碰后可散发出令人舒适的香气而得名,其香气具有提 神醒脑、驱避蚊虫的作用。以下现象反应生物的基本特征中,与碰碰香受到外力触碰时会释放香味 相同的是 ( )
A .猫吃老鼠 B .一只母猫生了三只颜色不同的
C .猫生小猫 D .鼠听到猫叫声,立即躲进洞里
【答案】D
【详解】碰碰香受到外力触碰时会释放香味,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具有应激性,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 应。
A .猫吃老鼠,说明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物质,故 A 不符合题意。
B .一只母猫生了三只颜色不同的,说明生物具有变异的特性,故 B 不符合题意。
C .猫生小猫,说明生物具有繁殖的特点,故 C 不符合题意。
D .鼠听到猫叫声,立即躲进洞里,是动物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射,故 D 符合题意。故选 D。
第 8 页 共 14 页
11 .由于甘肃省博物馆内部进行升级改造,工作人员正在为机器人“优友 ”重新规划导览路线;完 成调试后,“优友 ”将在省博彩陶展厅重新“上岗 ”,为参观者讲解甘肃的“彩陶故事 ”“优友 ” 不属于生物,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它 ( )
A .不能对人的指令做出反应 B .不能生长和繁殖
C .不需要进行维护 D .不能运动
【答案】B
【详解】机器人不能生长和繁殖,不能呼吸,不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它的生活不需要营养,因 此不属于生物。需要进行维护、能运动、能对人的指令做出反应都不是生物的特征,可见 B 符合 题意。故选 B。
12.龙胆属植物的花冠被机械触碰后,会在 7 秒到 210 秒的时间范围内迅速收缩,直至紧实的花苞 状态。这种花冠被触碰后闭合的现象体现的生物特征是 ( )
A .由小长大和繁殖后代 B .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C .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 .具有遗传和变异特性
【答案】C
【详解】A .由小长大和繁殖后代是指生物体能够由小长大,生物体发育到一定阶段,就开始繁殖 下一代,A 不符合题意。
B .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是指生物在生活的过程中,体内会不断产生许多废物,并且能将废物排出 体外,如人出汗、排尿是将废物排出体外,植物的落叶也能带走一部分废物,B 不符合题意。
C.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是指生物在受到外界刺激时,能够作出有规律的反应,叫作应激性, 如:含羞草受到碰触时,展开的叶片会合拢;狮了发现猎物后会迅速追击;手碰到针刺会立即缩回。 因此,这种花冠被触碰后闭合的现象体现的生物特征是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C 符合题意。
D.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现象是指亲子代之间及子代不同个体之间既有相似之处,也存在差异的现 象,D 不符合题意。故选 C。
13 .古往今来,许多诗人借生命现象寄托情感。下列诗句描述中能体现生命现象的是 ( )
A .万条垂下绿丝绦 B .黄河之水天上来 C .春江潮水连海平 D .窗含西岭千秋雪
【答案】A
【详解】A .万条垂下绿丝绦,意思是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垂的柳条像千万条轻轻飘 动的绿色丝带,诗句中包含柳树的生命现象,A 正确。
BCD .“黄河之水天上来、春江潮水连海平、窗含西岭千秋雪 ”的诗中都没有生物,因此不包含 生命现象,BCD 错误。故选 A。
14.生物体在生命活动中表现出许多有趣的生命现象,下列谚语或古诗与对应的生命现象不相符的 是 ( )
第 1 单元 第 1 章 认识生物(测试卷)(解析版)
第 9 页 共 14 页
A .“朵朵葵花向太阳 ”说明生物具有应激性
B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说明生物能够繁殖后代
C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说明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D .“一猪生九崽,连母十个样 ”主要说明生物有遗传的特性
【答案】D
【详解】A .“朵朵葵花向太阳 ”说明生物能对外界(阳光)刺激作出反应属于应激性,A 正确。
B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说明生物能够繁殖后代,B 正确。
C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是动物的捕食行为,说明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C 正确。
D .“一猪生九崽,连母十个样 ”说明生物有变异的特性,D 错误。故选 D。
15 .我国小麦自商代传入,距今已有 5000 年以上的历史。下列相关现象与生物基本特征不相符的 是 : ( )
A .小麦种子生根发芽——能生长发育 B .小麦的茎中空——生物适应环境
C .草盛则麦苗稀——生物有应激性 D .小麦季末落叶——排出代谢废物
【答案】C
【详解】A .生物体在能够由小长大。小麦种子萌发、生根、发芽,进而发育成整个植株,体现了 植物能生长发育,A 正确。
B .小麦的茎中空,便于根进行有氧呼吸,这是与小麦水生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可见,小麦的茎 中空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B 正确。
C .应激性是指一切生物对外界各种刺激(如光、温度、声音、食物、化学物质、机械运动、地心 引力等)所发生的反应。“草盛则麦苗稀 ”描述的是麦苗与草,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 存的空间等,属于竞争关系,体现了环境中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没有体现“生物有应激性 ”, C 错误。
D .植物的叶片在脱落之前,一方面把植物能再利用的东西和营养物质转移走,另一方面把一些代 谢废物转移到落叶中。因此,落叶能带走植物的部分废物。可见,小麦季末落叶,体现了生物能够 排出代谢废物,D 正确。故选 C。
16.豆豆养了两只小仓鼠,每天定时给它们投喂食物,一个月后小仓鼠长大了不少,从一开始看到 人就躲,到现在和豆豆成为了好朋友。以上描述体现了生物的哪些特征 ( )
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够生长发育
③生物能够繁殖后代 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答案】B
第 1 单元 第 1 章 认识生物(测试卷)(解析版)
第 10 页 共 14 页
【详解】题目中豆豆每天定时给小仓鼠们投喂食物说明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一个月后小仓鼠长 大了不少说明②生物能够生长发育 ,一开始看到人就躲说明 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题干 中并未体现③生物能够繁殖后代,ACD 错误,B 正确。故选 B。
17 .2024 年初,我国科学家在无刺草鱼的培育中取得重大突破。下列相关生命现象与基本特征不 相符的是 ( )
A .无刺草鱼身体呈梭形,用鳍游泳——生物适应并影响环境
B .无刺草鱼成年后以水生植物为食——新陈代谢
C .无刺草鱼生长速度快,但四龄左右才能产卵——生长和繁殖
D .无刺草鱼可将无刺特征传递给后代——遗传现象
【答案】A
【详解】A .无刺草鱼身体呈梭形,用鳍游泳,有利于在水中生活,这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A 符 合题意。
B .无刺草鱼成年后以水生植物为食,这是生物新陈代谢的表现,因为生物需要从外界摄入营养物 质,有利于促进个体的生长发育,B 不符合题意。
C .无刺草鱼生长速度快,但四龄左右才能产卵,说明生物具有生长和繁殖的特征,有利于种族的 延续,C 不符合题意。
D .无刺草鱼可将无刺特征传递给后代,这是生物的遗传现象,遗传是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个体之间 性状上的相似,D 不符合题意。故选 A。
18 .诗句“点水蜻蜓款款飞 ”蕴含了生物知识。“蜻蜓点水 ”体现了生物的( )特征。
A .需要营养 B .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 .繁殖 D .生长
【答案】C
【详解】A .生物体的生长需要营养,比如绿色植物从外界吸收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通过光合 作用制造出自身所需要的葡萄糖、淀粉等有机物,A 不符合题意。
B .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生物能够对来自环境中的各种刺激作出一定的反应,有利于更 好地适应环境,B 不符合题意。
C .繁殖行为是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蜻蜓点水 ”是蜻蜓在产卵,属于繁殖行为,体现了生物 能繁殖后代,有利于种族的延续,C 符合题意。
D .生长是指生物体在一定的生活条件下体积和重量逐渐增加、由小到大的过程,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19 .下列诗句中体现出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这一生物特征的是 ( )
A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B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第 1 单元 第 1 章 认识生物(测试卷)(解析版)
第 11 页 共 14 页
C .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D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答案】B
【详解】A .蜻蜓点水是蜻蜓产卵,体现了生物能繁殖的特征,A 不符合题意。
B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诗句中的排汗体现了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的特征,B 符 合题意。
C .“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江水绿如蓝是藻类植物大量繁殖的结果,说明生物能 繁殖,C 不符合题意。
D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说的是春天来了,红豆又发了新枝,体现的是生物能生长,D 不 符合题意。故选 B。
20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诗句中描述的生物“黄鸟 ”“辛夷 ”和“杏 ”所共有 的特征是 ( )
A .都能繁殖 B .都能自由运动
C .都需要从外界获取有机物 D .都能遗传,不能变异
【答案】A
【详解】A .黄鸟属于鸟类,可以通过产卵繁殖后代,辛夷、杏属于种子植物,可以通过产生种子 来繁殖后代,A 正确。
B.题干中的“黄鸟 ”、“辛夷 ”、“杏 ”都属于生物,自由运动不属于生物的共同特征,“辛夷 ” 和“杏 ”不能自由运动,B 错误。
C .外界获取有机物不属于生物的共同特征,“辛夷 ”和“杏 ”是自己制造有机物的,C 错误。
D .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题干中的“黄鸟 ”、“辛夷 ”、“杏 ”都属于生物,因此,它们 都具有遗传和变异,D 错误。故选 A。
二、综合题(除标注外,每空 2 分,共 40 分)
21 .(10 分)“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这是我 国宋朝中期著名诗人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其中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这两句 诗词中蕴藏了很多的生物学知识,请你试从生物学角度分析。
(1)“红杏出墙 ”是杏树受墙外阳光照射的刺激引起的。从这个意义说,红杏出墙表现了生物具 有______ 的特征。
(2)杏树伸到墙外的枝条会开花结果,这反映了红杏具有_________ 的特征。
(3)蜜蜂采集红杏花蜜获得食物,说明生物的生命活动需要____________。
(4)杏树的一粒种子发育成一棵小树,并由一棵小树长成参天大树,从这个意义上讲,红杏具有 ____________ 的特征。
第 1 单元 第 1 章 认识生物(测试卷)(解析版)
第 12 页 共 14 页
(5)从杏树反应的以上各个特征来看,杏树应该属于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__部分(填“生物 ” 或“非生物 ”)。
【答案】 应激性 繁殖 营养 生长和发育 生物
【详解】(1)“红杏出墙 ”是杏树受墙外阳光照射的刺激引起的,从这个意义说,红杏出墙表现 了生物具有应激性的特征。
(2)杏树伸到墙外的枝条会开花结果,这反映了红杏具有繁殖的特征。
(3)蜜蜂采集红杏花蜜获得食物,说明生物的生命活动需要营养。
(4)能够出墙的杏树是由一粒种子发育成成一棵小树,并由一棵小树长成参天大树,从这个意义 上讲,红杏具有生长和发育的特征。
(5)生态系统中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其中生产者是指植物。杏树能够通过光 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己和生态系统中的其它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所以杏树属于生物部分中的 生产者。
22 .(10 分)李振声有“当代后稷 ”和“ 中国小麦远缘杂交之小偃 6 号 ”,成为中国小麦育种的 重要骨干亲本,其衍生品种 50 多个,累计推广 3 亿多亩,增产小麦超过 150 亿斤。
(1)与病毒的结构不同,“小偃 6 号 ”小麦是由____________构成的。
(2)在“小偃 6 号 ”小麦的生长过程中,植株需要从土壤中吸收水、无机盐等,这反映了生物的生 活需要____________。
(3)“小偃 6 号 ”小麦开花结果,果实掉落会长成一株新的“小偃 6 号 ”小麦,这反映了生物具有 ____________ 的特征(4 分)。
(4)“小偃 6 号 ”小麦种子长出的是小麦,而不是水稻,这属于____________现象;但每一株小麦 之间也有差别,并不是完全相同的,这属于__________现象。
【答案】(1)细胞;(2)营养;(3)生长和繁殖;(4) 遗传 变异
【详解】(1)生物通常可分为五类:动物、植物、真菌、细菌、病毒,这五类生物中,只有病毒 没有细胞结构,病毒结构简单,由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可见,与病毒的结构不同, “小偃 6 号 ”小麦是植物,是由细胞构成的。
(2)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物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出自身所需要的葡萄糖、淀粉等有机 物;动物不能制造有机物,只能从外界获取。在“小偃 6 号 ”小麦的生长过程中,植株需要从土壤 中吸收水、无机盐等,这反映了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3)生物体在能够由小长大;生物体发育到一定阶段,就开始繁殖下一代。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 器官包括:营养器官(根、茎、叶)和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可见,“小偃 6 号 ”小麦开 花结果,果实掉落会长成一株新的“小偃 6 号 ”小麦,这反映了生物具有生长和繁殖的特征。
第 1 单元 第 1 章 认识生物(测试卷)(解析版)
第 13 页 共 14 页
(4)遗传是指生物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 的差异性。可见,“小偃 6 号 ”小麦种子长出的是小麦,而不是水稻,这属于遗传现象;但每一株 小麦之间也有差别,并不是完全相同的,这属于变异现象。
23 .(20 分)如图是张强同学在参加“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 ”这一活动中,利用网络寻找的几幅 照片。请回答以下问题。
(1)“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体现生物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 。(3 分)
(2)“穿花蛺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诗句中“穿花蛱蝶深深见 ”描述了蝴蝶采集花粉的景 象,体现生物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 。(3 分)
(3)“芳林新叶催陈叶 ”,植物落叶体现生物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 。(3 分)“朵朵葵 花向太阳 ”体现生物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____ 。(3 分)
(4)鲸通常成群结队地在海里生活,过一段时间就需要游到水面上来,利用背部的喷水孔形成“喷
泉 ”,鲸形成“喷泉 ”体现的生物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 。(3 分)鲸的子代通常和亲 代长相相似,但也有不同,这体现的生物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 。(3 分)
(5)上述几种生物都是由__________________构成的。
【答案】(1)生物都能繁殖;(2)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3) 生物能排出体内的废物 应激性/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4) 生物能呼吸 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5)细胞
【详解】(1)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花时植物的生殖器官,开花后经过传粉和受精能形成果实和种 子,故“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体现的生物的基本特征是生物能繁殖。
(2)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穿花蛱蝶深深见 ”体现的是蝶类在采食花粉,包含的是生物特征是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3)“芳林新叶催陈叶 ”,树木落叶,说明生物能排出体内的废物。“朵朵葵花向太阳 ”体现的 生物的基本特征是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更有利于个体的生存。
(4) 鲸鱼形成的喷泉是表示鲸鱼在呼吸,体现的是生物具有呼吸现象;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 性,鲸的子代通常和亲代长相相似,但也有不同,相似是遗传现象,不同是变异现象,这体现的生 物的基本特征是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
(5) 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上述几种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第 14 页 共 1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