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十六年前的回忆》课件 (共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1《十六年前的回忆》课件 (共2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4.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19 18:11: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11
十六年前的回忆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11
十六年前的回忆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李大钊同志是我真正的老师。 ——毛泽东
李大钊同志把自己的一切毫无保留地献给了祖国,献给了人民,献给了党的事业。 ——江泽民
李大钊同志为共产主义事业在中国的胜利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表现了一个共产党人的崇高气节和浩然正气。
——胡锦涛
李大钊同志开创的伟大事业和留下的思想遗产永远不可磨灭,他播撒的革命种子已经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开花、结果。 ——习近平
我会读
夹衣 满脸横肉 勉强 含糊 避免 僻静 严峻 军阀
夹衣
jiá
夹菜
jiā
夹肢窝

我会读
夹衣 满脸横肉 勉强 含糊 避免 僻静 严峻 军阀
指拥有部队,割据一方,自成派系的人。文中指以张作霖为首的占据一方的反动势力。
◎十六年前是哪一年?




































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
过了好半天,母亲醒过来了,她低声问我:“昨天是几号 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
我又哭了,从地上捡起那张报纸,咬紧牙,又勉强看了一遍,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日。”
时间上的呼应
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
过了好半天,母亲醒过来了,她低声问我:“昨天是几号 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
我又哭了,从地上捡起那张报纸,咬紧牙,又勉强看了一遍,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 28日。”
事情上的呼应
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
过了好半天,母亲醒过来了,她低声问我:“昨天是几号 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
我又哭了,从地上捡起那张报纸,咬紧牙,又勉强看了一遍,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 28日。”
情感上的呼应



时间上的呼应
事情上的呼应
情感上的呼应

































学习提示一:
浏览课文,思考:在作者的回忆中记住了哪些重要的时间节点,圈画相关词句。

































学习提示二:
默读课文,借助表格,思考:在这些时间节点里,作者回忆了父亲的哪些事件。
自主学习:默读 思考 圈画
合作学习:讨论 概括 填写
那年春天
4月6日
十几天过去了
4月28日

































学习提示三:
默读课文,第2—7自然段,思考:李大钊有哪些反常的表现,你从中体会到了他怎样的人物品质。圈画关键词句,写下批注。
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
时候他又出去了。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我蹲
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我奇怪地问他:“爹,为什么要烧掉呢?怪可惜的。”
待了一会儿,父亲才回答:“不要了就烧掉。你小孩子家知道
什么!”
父亲一向是慈祥的,从没有骂过我们,更没有打过我们。我总
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
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
含糊地回答我。




局势越来越严峻,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
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
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
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局势越来越严峻,父亲的工作
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
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
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
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
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
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
好不再说什么了。

张作霖:奉系军阀
段祺瑞:皖系军阀
冯玉祥:直系军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