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熔化和凝固
第1课时
知识点一 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1. 下列现象属于物态变化的是( )
A. 把蒜瓣捣乱成蒜泥的过程
B. 把白糖放入水中,糖水变甜的过程
C. 把冰糖放入油锅,炒成糖浆的过程
D. 粉碎机粉碎废旧纸张的过程
2. 下列现象不属于熔化现象的是( )
A. 冰化成水
B. 糖块放入锅内,加热变成糖浆
C. 冰棒在嘴里变成水
D. 用铁水浇出铸件
3. “打铁花”主要过程是将生铁烧至1 600 ℃以上化成铁水,一人舀起铁水抛向空中,另一人则用力击打空中的铁水,瞬间铁花四溅。生铁化成铁水的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铁花变成铁屑下落时,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4. 在体育课上,体育老师让同学集合后,先原地踏步,然后跑步,最后解散,自由活动,如果按这些阶段与固体、液体和气体做类比,则“原地踏步”时,相当于 体;“跑步”时,相当于 体;“解散”后,相当于 体。
知识点二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5. 如图是“探究蜡烛熔化的特点”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第5题图
A. 蜡烛应碾碎之后放入试管中
B. 温度计的玻璃泡应插入蜡烛内部
C. “水浴法”加热可以使蜡烛的温度不超过熔点
D. 蜡烛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
6. 某小组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物质的熔化规律。
第6题图
(1)其组装的实验装置存在一处明显的错误,请你指出错误之处: 。
(2)纠正错误,重新调整器材后,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作出图像,如图乙所示。由图像可知,第15 min时,该物质处于 (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
(3)此实验采用了水浴加热法,这样加热的优点是 。
(4)小红同学认为,用纸盖子穿过试管盖在图甲中的烧杯上方,会 (选填“缩短”或“延长”)实验时间,理由是 。
7. 如图所示,冻豆腐内部有许多小孔,做菜时这些小孔饱含汤汁和佐料,因而味道鲜美。这些小孔的成因是( )
第7题图
A. 豆腐自身冻缩形成的
B. 外界的冰雪扎进豆腐里形成的
C. 豆腐自身膨胀形成的
D. 豆腐里的水先凝固成冰,再熔化成水形成的
8. 如图所示是海波的凝固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8题图
A. 图像中的AB段表示凝固过程
B. 海波凝固共用时5 min
C. 在BC段海波温度不变,持续放热
D. 在BC段所表示的过程中,海波不吸热也不放热
9. 小明通过实验寻找冰熔化时需要吸热的证据。用图示两个相同的保温容器,在两个容器中放入同样的适量的温水,然后向甲容器中加冰块,向乙容器中加水,待冰熔化完,比较甲、乙容器中的水温。实验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进行,对于后加入的冰块和水,应满足( )
第9题图
A. 冰熔化成水后,应与水一样多,冰块的温度低于0 ℃
B. 冰熔化成水后,应与水一样多,冰块和水的温度均为0 ℃
C. 冰熔化成水后,应比加入的水多,两者温度相同
D. 冰熔化成水后,应比加入的水少,两者温度相同
10. 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冰的熔化规律。冰熔化的过程中,某时刻试管内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烧杯内温度计示数可能为 (选填“-10 ℃”“0 ℃”或“30 ℃”)。若随着试管内冰熔化的进行,试管内温度计的玻璃泡露出液面,应该 (选填“向下移动a”或“向上移动b”)。
第10题图
第2课时
知识点一 晶体和非晶体
1. 下列物质全部属于晶体的一组是( )
A. 铁、食盐、玻璃 B. 铝、石蜡、松香
C. 冰、塑料、松香 D. 萘、水晶、铝
2. (物理与工程)现代建筑出现一种新的设计:在墙面装饰材料中均匀混入小颗粒状的小球,球内充入一种非晶体材料,当温度升高时,球内材料熔化吸热;当温度降低时,球内材料凝固放热,使建筑内温度基本保持不变。下列四个图像表示该材料熔化的是( )
A B C D
3. 如图是海波的熔化图像,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 )
第3题图
A. 海波的凝固点是-48 ℃
B. 海波在BC段放出了热量
C. 海波在温度为48 ℃时一定是液态
D. 6 min时海波开始熔化
4. 如图所示是A、B两种物质的熔化图像。由图可知, (选填“A”或“B”)物质是晶体,该晶体的熔点是 ℃。
第4题图
5. 下表是一些固体的熔点(单位:℃)(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判断:
固态汞 铜 固态酒精 锡 铝 钢 铁
-39 1 085 -114 232 660 1 515 1 538
(1)铝的凝固点是 ℃。
(2)-200 ℃的酒精为 态。
(3)在气温为-50 ℃的地方, (选填“酒精”或“汞”)可以作为温度计的测温液体。
知识点二 熔化吸热和凝固放热
6. 小明利用水结成的冰来给发烧中的爸爸进行物理降温,其主要利用冰熔化时要 (选填“吸热”或“放热”)。深秋,为避免树上的橘子在夜间气温骤降时被冻伤,果农经常在傍晚给橘子树喷水。虽然水在夜间结了冰,但橘子却没有被冻伤,这是因为夜间气温骤降时,水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成冰, (选填“放出”或“吸收”)热量,使温度不会降得太低,所以没有冻坏橘子。
7. (2025·广州期末)火星车车体内的保温晶体材料“正十一烷”,在火星白天26 ℃时呈液态,在火星夜晚-60 ℃时呈固态,它实现保温功能的原理如图,其熔点可能为( )
第7题图
A. 26 ℃ B. -26 ℃
C. 60 ℃ D. -60 ℃
8. 根据表中所列出的几种物质的熔点,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名称 固态汞 金 铜 钢 固态氢
熔点/℃ -39 1 064 1 085 1 515 -259
A. 在-265 ℃时,氢是液态
B. 纯金掉入钢水中不会熔化
C. 汞温度计在低于-40 ℃时不能使用
D. 加热铜和钢,钢要比铜先熔化
9. 葫芦岛冬季的最低气温可达-20 ℃左右,为了确保汽车的玻璃水能正常使用,葫芦岛车主在冬季可换用如表所示的 型号的玻璃水,选择它是因为该型号玻璃水的 。
品名 强力去污玻璃水
型号 甲 乙
净含量 1 300 mL
凝固点/℃ 0 -40
10. 如图是盐水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与时间关系图,从图像中可以看出盐水凝固持续了 min,该盐水的凝固点为 ℃。该实验验证了在下雪后往路面上撒盐,是为了 (选填“升高”或“降低”)雪的熔点。
第10题图
11. 冰糖葫芦的制作过程为先将洗干净的山楂用竹签穿成一串,然后将一定量的白糖放入锅内加热,等白糖 (填物态变化名称)为液态糖浆后,将成串的山楂放入锅内,蘸上糖浆后捞出,等白糖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填物态变化名称)为固态后,再裹上一层可食用糯米纸,酸甜可口的冰糖葫芦就做好了。
4/44.3 熔化和凝固
第1课时
知识点一 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1. 下列现象属于物态变化的是( C )
A. 把蒜瓣捣乱成蒜泥的过程
B. 把白糖放入水中,糖水变甜的过程
C. 把冰糖放入油锅,炒成糖浆的过程
D. 粉碎机粉碎废旧纸张的过程
2. 下列现象不属于熔化现象的是( D )
A. 冰化成水
B. 糖块放入锅内,加热变成糖浆
C. 冰棒在嘴里变成水
D. 用铁水浇出铸件
3. “打铁花”主要过程是将生铁烧至1 600 ℃以上化成铁水,一人舀起铁水抛向空中,另一人则用力击打空中的铁水,瞬间铁花四溅。生铁化成铁水的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熔化 ;铁花变成铁屑下落时,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凝固 。
4. 在体育课上,体育老师让同学集合后,先原地踏步,然后跑步,最后解散,自由活动,如果按这些阶段与固体、液体和气体做类比,则“原地踏步”时,相当于 固 体;“跑步”时,相当于 液 体;“解散”后,相当于 气 体。
知识点二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5. 如图是“探究蜡烛熔化的特点”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
第5题图
A. 蜡烛应碾碎之后放入试管中
B. 温度计的玻璃泡应插入蜡烛内部
C. “水浴法”加热可以使蜡烛的温度不超过熔点
D. 蜡烛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
6. 某小组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物质的熔化规律。
第6题图
(1)其组装的实验装置存在一处明显的错误,请你指出错误之处: 温度计玻璃泡与试管底部接触 。
(2)纠正错误,重新调整器材后,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作出图像,如图乙所示。由图像可知,第15 min时,该物质处于 液态 (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
(3)此实验采用了水浴加热法,这样加热的优点是 使试管内物质均匀受热,且温度升高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数据 。
(4)小红同学认为,用纸盖子穿过试管盖在图甲中的烧杯上方,会 缩短 (选填“缩短”或“延长”)实验时间,理由是 减少了热量的损失 。
7. 如图所示,冻豆腐内部有许多小孔,做菜时这些小孔饱含汤汁和佐料,因而味道鲜美。这些小孔的成因是( D )
第7题图
A. 豆腐自身冻缩形成的
B. 外界的冰雪扎进豆腐里形成的
C. 豆腐自身膨胀形成的
D. 豆腐里的水先凝固成冰,再熔化成水形成的
8. 如图所示是海波的凝固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第8题图
A. 图像中的AB段表示凝固过程
B. 海波凝固共用时5 min
C. 在BC段海波温度不变,持续放热
D. 在BC段所表示的过程中,海波不吸热也不放热
9. 小明通过实验寻找冰熔化时需要吸热的证据。用图示两个相同的保温容器,在两个容器中放入同样的适量的温水,然后向甲容器中加冰块,向乙容器中加水,待冰熔化完,比较甲、乙容器中的水温。实验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进行,对于后加入的冰块和水,应满足( B )
第9题图
A. 冰熔化成水后,应与水一样多,冰块的温度低于0 ℃
B. 冰熔化成水后,应与水一样多,冰块和水的温度均为0 ℃
C. 冰熔化成水后,应比加入的水多,两者温度相同
D. 冰熔化成水后,应比加入的水少,两者温度相同
10. 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冰的熔化规律。冰熔化的过程中,某时刻试管内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烧杯内温度计示数可能为 30 ℃ (选填“-10 ℃”“0 ℃”或“30 ℃”)。若随着试管内冰熔化的进行,试管内温度计的玻璃泡露出液面,应该 向下移动a (选填“向下移动a”或“向上移动b”)。
第10题图
解析:冰在熔化时,温度不变,要从外界吸收热量,所以外界温度应该比冰熔化时的温度(0 ℃)高,所以可能为30 ℃;在安装器材时,要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所以调整高度,要调整上面的装置,即向下移动a。
第2课时
知识点一 晶体和非晶体
1. 下列物质全部属于晶体的一组是( D )
A. 铁、食盐、玻璃 B. 铝、石蜡、松香
C. 冰、塑料、松香 D. 萘、水晶、铝
2. (物理与工程)现代建筑出现一种新的设计:在墙面装饰材料中均匀混入小颗粒状的小球,球内充入一种非晶体材料,当温度升高时,球内材料熔化吸热;当温度降低时,球内材料凝固放热,使建筑内温度基本保持不变。下列四个图像表示该材料熔化的是( A )
A B C D
3. 如图是海波的熔化图像,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 D )
第3题图
A. 海波的凝固点是-48 ℃
B. 海波在BC段放出了热量
C. 海波在温度为48 ℃时一定是液态
D. 6 min时海波开始熔化
4. 如图所示是A、B两种物质的熔化图像。由图可知, A (选填“A”或“B”)物质是晶体,该晶体的熔点是 80 ℃。
第4题图
5. 下表是一些固体的熔点(单位:℃)(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判断:
固态汞 铜 固态酒精 锡 铝 钢 铁
-39 1 085 -114 232 660 1 515 1 538
(1)铝的凝固点是 660 ℃。
(2)-200 ℃的酒精为 固 态。
(3)在气温为-50 ℃的地方, 酒精 (选填“酒精”或“汞”)可以作为温度计的测温液体。
知识点二 熔化吸热和凝固放热
6. 小明利用水结成的冰来给发烧中的爸爸进行物理降温,其主要利用冰熔化时要 吸热 (选填“吸热”或“放热”)。深秋,为避免树上的橘子在夜间气温骤降时被冻伤,果农经常在傍晚给橘子树喷水。虽然水在夜间结了冰,但橘子却没有被冻伤,这是因为夜间气温骤降时,水 凝固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成冰, 放出 (选填“放出”或“吸收”)热量,使温度不会降得太低,所以没有冻坏橘子。
7. (2025·广州期末)火星车车体内的保温晶体材料“正十一烷”,在火星白天26 ℃时呈液态,在火星夜晚-60 ℃时呈固态,它实现保温功能的原理如图,其熔点可能为( B )
第7题图
A. 26 ℃ B. -26 ℃
C. 60 ℃ D. -60 ℃
8. 根据表中所列出的几种物质的熔点,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物质名称 固态汞 金 铜 钢 固态氢
熔点/℃ -39 1 064 1 085 1 515 -259
A. 在-265 ℃时,氢是液态
B. 纯金掉入钢水中不会熔化
C. 汞温度计在低于-40 ℃时不能使用
D. 加热铜和钢,钢要比铜先熔化
9. 葫芦岛冬季的最低气温可达-20 ℃左右,为了确保汽车的玻璃水能正常使用,葫芦岛车主在冬季可换用如表所示的 乙 型号的玻璃水,选择它是因为该型号玻璃水的 凝固点低于-20 ℃ 。
品名 强力去污玻璃水
型号 甲 乙
净含量 1 300 mL
凝固点/℃ 0 -40
解析:葫芦岛冬季的最低气温可达-20 ℃左右,为了确保汽车的玻璃水能正常使用,应选用凝固点比-20 ℃低的玻璃水,所以选择乙玻璃水。
10. 如图是盐水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与时间关系图,从图像中可以看出盐水凝固持续了 10 min,该盐水的凝固点为 -2 ℃。该实验验证了在下雪后往路面上撒盐,是为了 降低 (选填“升高”或“降低”)雪的熔点。
第10题图
11. 冰糖葫芦的制作过程为先将洗干净的山楂用竹签穿成一串,然后将一定量的白糖放入锅内加热,等白糖 熔化 (填物态变化名称)为液态糖浆后,将成串的山楂放入锅内,蘸上糖浆后捞出,等白糖 放出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凝固 (填物态变化名称)为固态后,再裹上一层可食用糯米纸,酸甜可口的冰糖葫芦就做好了。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