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声音与环境 同步练 (学生版+答案版)(共8份打包) 2025-2026学年物理沪粤版(2024)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章 声音与环境 同步练 (学生版+答案版)(共8份打包) 2025-2026学年物理沪粤版(2024)八年级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粤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9-19 18:51:47

文档简介

2.3 响度与音色
知识点一 响度
1. 如图所示,在2024年佛山千灯湖国潮音乐节现场,观众能分辨不同乐器的声音,主要是通过声音的( C )
第1题图
A. 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传播速度
2. 医生通过听诊器来了解患者心肺的工作情况,听诊器运用的物理原理是( C )
A. 改变发声响度,使响度变大
B. 增大振幅,从而增大响度
C. 减少声音的分散,增大响度
D. 缩短人耳与发声体之间的距离,使响度更大
3. 几个声音输入同一示波器,显示的波形如图所示。其中声音音调相同的是 甲、乙 ,响度相同的是 乙、丙 。
  
第3题图
知识点二 音色
4. (2024·潍坊中考)某新款AI(人工智能)音箱可以识别主人说出的“指令”,进而调控家庭物联网中的设施,而当别人说出同样的“指令”时,却无法调控相关设施,该功能主要依据声音的( C )
A. 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声速
5. 海洋生物学家研究发现,生活在澳大利亚海岸附近的长鳍领航鲸能模仿虎鲸发出的声音,有些声音人耳听起来竟然不能分辨出是长鳍领航鲸发出的还是虎鲸发出的。这表明长鳍领航鲸能模仿虎鲸声音的 音色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6. 用相同大小的力敲击陶瓷制成的大小不同的碗时,会发出不同的声音,“不同的声音”主要指声音的( A )
A. 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声速
7. 在某晚会上,男低音放声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下列关于两人声音的描述正确的是( C )
A. 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大
B. 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低、响度小
C. 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低、响度大
D. 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小
8. 甲、乙音叉的形状基本相同,分别标有“256 Hz”“512 Hz”字样,先后用相同的力度敲击它们,则甲、乙两音叉相比( B )
A. 甲响度小 B. 甲音调低
C. 乙振幅大 D. 乙声速小
9. 同一示波器显示的声波波形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第9题图
A. 响度相同的有图甲、图乙与图丙
B. 音调相同的只有图甲与图乙
C. 图甲与图丁可能是同一乐器发出的声音
D. 图甲与图乙的音色不相同
10. (2025·广州模拟)监测器测得发声体发出声音的特性如图甲和图乙所示,由此可知( A )
   
第10题图
A. 发声体每秒振动的次数不变 B. 发声体的振幅变大
C. 声音的响度不变 D. 声音的音调降低
11. 下列描述声音传播过程中声速、频率、振幅和响度随离开声源距离变化而变化的关系图像中,可能正确的是( B )
   
A      B      C      D
12. 琴和瑟是中华民族传统乐器,弹拨琴和瑟的弦可以发出悦耳动听的声音。琴和瑟可以发声,是由于弦的 振动 ;辨别两种乐器发出的声音,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音色 不同。
13. 有一款智能音箱,它内置了声纹识别系统,可以识别主人的声音,按照主人的指令实现语音购物、音乐播放、人机互动、音量调节等功能。音箱能够识别主人的声音,主要是因为不同人说话的 音色 不同,音量调节是改变声音的 响度 。(均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14. 小明在筷子上捆一些棉花或碎布,做成一个“活塞”,用水沾湿后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或竹管中,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声。上下推拉“活塞”,发出声音的 音调 会改变;“活塞”不动时,用力向管内吹气,发出声音的 响度 就会改变;距离“活塞”越远,听到哨声的 响度 越小。(均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3/32.2 音调
知识点一 声音的高低——音调
1. (2025·广州期末)甲音叉发声时比乙音叉振动慢,那么甲音叉( C )
A. 发声时声速一定更小
B. 发声时振动频率一定更高
C. 发出声音的音调一定更低
D. 发出声音的声速一定更大
2. “音调高”指声音听起来尖、细、脆等,所以女生的音调比男生的高。下列声音音调最高的是( B )
A. 隆隆的雷声
B. 老鼠吱吱叫的声音
C. 声如洪钟的演讲声
D. 牛的叫声
3.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有诗句“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琵琶的声音是由 空气 传入人耳的,“大弦”“小弦”弹奏的 音调 不同。
解析:声音的传播靠介质,琵琶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大弦”“小弦”改变了弦的振动频率,改变声音的音调。
知识点二 用波形比较频率
4. 甲声音的波形如图所示,下列波形音调比甲声音高的波形是( D )
第4题图
   
A     B     C     D
知识点三 音调的影响因素
5. 如图所示,把一个装有少量水的杯子放在桌面上,将一只手的手指润湿后沿着杯口边缘摩擦使其发出声音(可用另一只手按住底座)。下列关于水杯发声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第5题图
A. 声音是由杯中空气振动产生的;杯中水量越少,音调越低
B. 声音是由杯中空气振动产生的;杯中水量越多,音调越低
C. 声音是由杯子和水振动产生的;杯中水量越少,音调越低
D. 声音是由杯子和水振动产生的;杯中水量越多,音调越低
6. 如图所示,拉二胡时,手指不断地在琴弦上移动,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音调 ;笛子是靠 改变空气柱的长度 改变音调的。
第6题图
7. 将大小相同、齿数不同的发音齿轮分别装在玩具电动机上。当齿轮以相同的转速匀速转动时,将一张硬纸片分别接触不同的齿轮,使硬纸片发出声音的音调最高的是( D )
第7题图
A     B     C     D
8. 如图所示的风铃有七根长短不同的小棍,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敲打小棍时,发现它们发出的声音不同,经研究得出如表所示的同一铁棍在不同长度时敲击的振动频率f0。
第8题图
实验序号 ① ② ③ ④ ⑤
L/cm 5 10 15 20 25
f0/Hz 700 500 400 300 200
(1)判断同一铁棍长度L与音调的关系:铁棍越长,音调越 低 。
(2)要用这种材料做一个乐器,发出do、re、mi、fa、sol、la、si的音时,re的音小于 500 Hz。请判断该乐器的长度 大于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0 cm。
3/32.4 让声音为人类服务
知识点一 超声与次声
1. (物理与科技)某款机器狗可以通过发射超声波和接收反射波来探测周围5 m内障碍物的情况,并将其处理成语言信号及时播放出来,还能帮助盲人辨别障碍物的方位、距离、大小甚至形状等信息,方便出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机器狗的定位原理与倒车雷达确定位置的原理相同
B. 频率高于2 000 Hz的声波是超声波
C. 超声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 在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来临之前会产生超声波
2. 研究发现,某种频率的高强度次声波可以穿透十几米厚的钢筋混凝土,给人造成伤害,用这种次声波制成的武器威力巨大。该次声波的频率较接近于( )
A. 27 000 Hz B. 2 700 Hz
C. 270 Hz D. 7 Hz
3. 超声波具有能量大、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等特点,下列利用超声波能量大的是( )
A. 医院利用B超检查病人体内情况
B. 蝙蝠利用超声波确定食物及障碍物的位置
C. 超声波加湿器使药液雾化后让病人吸入治疗咽喉炎症
D. 用超声波探测水库大坝是否有裂缝
4. 海豚没有可供发声的声带,它是靠头部的一个具有瓣膜的气囊系统来发声的。海豚的发声频率范围非常大,它能发出频率为 80 000 Hz的声音,该声音属于 (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海豚会利用回声寻找沙丁鱼群,假如静止在海水中的海豚经过1 s后听到回声(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 500 m/s),则海豚与沙丁鱼群的距离为 m。
知识点二 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5. 对于一般人来说,有利于学习、休息的理想声音环境是( )
A. 100 dB以上的环境 B. 80~90 dB的环境
C. 15~40 dB较安静的环境 D. 0 dB完全没有噪声的环境
6. (2024·天津中考)航空母舰上的甲板引导员引导飞机起飞时要戴防噪声耳罩,这种控制噪声的措施属于( )
A. 防止噪声产生 B. 监测噪声强弱
C. 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D. 减小噪声传播速度
7. 小明家临近街道,小明在家里装了一个噪声监测仪,监测仪上显示的数字如图所示,请你补上单位:54.4 。该装置显示了噪声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利用噪声监测仪 (选填“能”或“不能”)减弱噪声。当附近有拖拉机或摩托车驶过时,显示屏上的数值将 (选填“增大”或“减小”)。噪声 (选填“能”或“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第7题图
8. (2025·深圳一模)深圳一些公园安装了“定向音柱”,如图所示。利用定向聚焦技术将音乐声束缚在指定范围,使指定区域内声音清晰洪亮,有效解决了广场舞噪声扰民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8题图
A. 指定区域内跳广场舞的阿姨听到的音乐声属于噪声
B. 要使指定区域内的音量升高,可让声源振幅变大
C. 区域外听不到音乐声是因为声源没有振动
D. 区域外听不到音乐声是因为没有传播声音的介质
9. 关于超声波和次声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超声波的声速大于次声波的声速
B. 水母可以听到8~13 Hz的超声波
C. 彩超是借助次声波获得人体内部脏器的图像信息的设备
D. 利用次声波的特点可以计算出大范围内海洋的平均温度
10. 以下是四个物体在相同时间内的发声波形示意图,从物理角度分析图中信息可知: (选填“A”“B”“C”或“D”)波形属于噪声,判断依据是 ;音调较高且响度较大的波形是 (选填“A”“B”“C”或“D”)。
第10题图
11. 小明想比较几种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可利用的实验器材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在本实验中适合作声源的是 。小明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他设想了下列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最佳的是 。
方案一: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距离处,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
方案二: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
两种方案的实验结果分别见表一、表二,则待测材料的隔音性能由好到差的顺序为 。
表一
材料 衣服 锡箔纸 泡沫塑料
响度 较响 较响 弱
表二
材料 衣服 锡箔纸 泡沫塑料
距离 较长 最长 短
3/32.4 让声音为人类服务
知识点一 超声与次声
1. (物理与科技)某款机器狗可以通过发射超声波和接收反射波来探测周围5 m内障碍物的情况,并将其处理成语言信号及时播放出来,还能帮助盲人辨别障碍物的方位、距离、大小甚至形状等信息,方便出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 该机器狗的定位原理与倒车雷达确定位置的原理相同
B. 频率高于2 000 Hz的声波是超声波
C. 超声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 在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来临之前会产生超声波
2. 研究发现,某种频率的高强度次声波可以穿透十几米厚的钢筋混凝土,给人造成伤害,用这种次声波制成的武器威力巨大。该次声波的频率较接近于( D )
A. 27 000 Hz B. 2 700 Hz
C. 270 Hz D. 7 Hz
3. 超声波具有能量大、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等特点,下列利用超声波能量大的是( C )
A. 医院利用B超检查病人体内情况
B. 蝙蝠利用超声波确定食物及障碍物的位置
C. 超声波加湿器使药液雾化后让病人吸入治疗咽喉炎症
D. 用超声波探测水库大坝是否有裂缝
4. 海豚没有可供发声的声带,它是靠头部的一个具有瓣膜的气囊系统来发声的。海豚的发声频率范围非常大,它能发出频率为 80 000 Hz的声音,该声音属于 超声波 (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海豚会利用回声寻找沙丁鱼群,假如静止在海水中的海豚经过1 s后听到回声(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 500 m/s),则海豚与沙丁鱼群的距离为 750 m。
知识点二 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5. 对于一般人来说,有利于学习、休息的理想声音环境是( C )
A. 100 dB以上的环境 B. 80~90 dB的环境
C. 15~40 dB较安静的环境 D. 0 dB完全没有噪声的环境
6. (2024·天津中考)航空母舰上的甲板引导员引导飞机起飞时要戴防噪声耳罩,这种控制噪声的措施属于( C )
A. 防止噪声产生 B. 监测噪声强弱
C. 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D. 减小噪声传播速度
7. 小明家临近街道,小明在家里装了一个噪声监测仪,监测仪上显示的数字如图所示,请你补上单位:54.4 dB(或分贝) 。该装置显示了噪声的 响度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利用噪声监测仪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减弱噪声。当附近有拖拉机或摩托车驶过时,显示屏上的数值将 增大 (选填“增大”或“减小”)。噪声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第7题图
8. (2025·深圳一模)深圳一些公园安装了“定向音柱”,如图所示。利用定向聚焦技术将音乐声束缚在指定范围,使指定区域内声音清晰洪亮,有效解决了广场舞噪声扰民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第8题图
A. 指定区域内跳广场舞的阿姨听到的音乐声属于噪声
B. 要使指定区域内的音量升高,可让声源振幅变大
C. 区域外听不到音乐声是因为声源没有振动
D. 区域外听不到音乐声是因为没有传播声音的介质
9. 关于超声波和次声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D )
A. 超声波的声速大于次声波的声速
B. 水母可以听到8~13 Hz的超声波
C. 彩超是借助次声波获得人体内部脏器的图像信息的设备
D. 利用次声波的特点可以计算出大范围内海洋的平均温度
10. 以下是四个物体在相同时间内的发声波形示意图,从物理角度分析图中信息可知: D (选填“A”“B”“C”或“D”)波形属于噪声,判断依据是 D图像反映的声音振动杂乱无章 ;音调较高且响度较大的波形是 B (选填“A”“B”“C”或“D”)。
第10题图
11. 小明想比较几种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可利用的实验器材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在本实验中适合作声源的是 机械闹钟 。小明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他设想了下列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最佳的是 方案二 。
方案一: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距离处,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
方案二: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
两种方案的实验结果分别见表一、表二,则待测材料的隔音性能由好到差的顺序为 泡沫塑料、衣服、锡箔纸 。
表一
材料 衣服 锡箔纸 泡沫塑料
响度 较响 较响 弱
表二
材料 衣服 锡箔纸 泡沫塑料
距离 较长 最长 短
3/3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知识点一 声音的产生
1. 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探究“声音的产生”的实验装置。
第1题图
(1)实验时小明用锤敲击音叉,既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能观察到 乒乓球被弹开 ,通过这个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
(2)如果用手握住正在发声的音叉,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声音。
(3)乒乓球在实验中的作用: 将不容易观察的音叉的振动转换为乒乓球的运动 。这种探究方法叫做 转换法 。
2. 有这样一句歌词:“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其中分别是由 空气 、 马的声带 、 黄河水 振动而发出声音的。
知识点二 声音的传播
3. 航天员在太空舱中可以直接对话,但在飞船外作业时,他们不能直接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信设备进行交流,其原因是( D )
A. 用电子通信设备对话是为了方便
B. 声音只能在地面上传播
C. 电子通信设备使声音传播得更快
D.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知识点三 声音传播的快慢
4. 关于声音的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 声音从空气中传入水中后,传播速度不变
B. 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也能在液体中传播
C. 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一定大于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
D.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 m/s
5. 古诗《鹿柴》中写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诗人听到的人声是通过 空气 传入耳朵的。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 大于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6. (物理与音乐)如图所示为某科技小组制作的“火焰琴”。展示时,试管中金属丝和空气被加热,堵住或松开塑料管上不同的孔能发出不同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第6题图
A. 琴声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 琴声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
C. 琴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D. 琴声是通过塑料管传入人耳的
7. 5月25日,2024年全国科技活动周正式启动,广东某学校开展了人工智能进校园活动。如图所示,小朋友与智能机器人交流互动时,机器人的声音( B )
第7题图
A. 不是由振动产生的
B. 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C. 在气体中传播得最快
D. 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8. 下列现象可以说明声音是靠介质传播的是( D )
A. 敲鼓时,撒在鼓面上的纸屑跳动
B. 将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
C. 扬声器发声时纸盆会振动
D. 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入密封的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罩内空气,声音会逐渐变小
9. 钢琴的琴声是由琴弦 振动 产生的。由于琴声能够通过 空气 传播,为了不打扰他人,弹琴时应关闭门窗。
10. 将耳朵贴在足够长的长铁管的一端,让另外一个人敲一下铁管的另一端,你会听到 2 个敲打的声音,第一个声音是由 铁管 传播的,第二个声音是由 空气 传播的,原因是 固体传声比气体快 。
11. 如图为“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实验。
第11题图
(1)如图甲所示,在教室里,小明敲响右侧的音叉时,与左侧的音叉接触的乒乓球也会弹起来,这一现象可以说明:发声体在 振动 ,声音能在 空气 中传播。这种探究问题的方法是 转换法 。
(2)在实验(1)中,乒乓球的作用是 C (填字母)。
A. 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 使音叉的振动时间延长
C. 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D. 使声波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3)若实验(1)在月球表面上进行,挂在左侧音叉旁的乒乓球 不会 (选填“会”或“不会”)像图甲所示那样弹起,这是由于 月球表面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播 。
(4)如图乙所示,在探究声音的传播过程中,逐渐抽出罩内空气,听到铃声逐渐变小。该实验说明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
3/42.2 音调
知识点一 声音的高低——音调
1. (2025·广州期末)甲音叉发声时比乙音叉振动慢,那么甲音叉( )
A. 发声时声速一定更小
B. 发声时振动频率一定更高
C. 发出声音的音调一定更低
D. 发出声音的声速一定更大
2. “音调高”指声音听起来尖、细、脆等,所以女生的音调比男生的高。下列声音音调最高的是( )
A. 隆隆的雷声
B. 老鼠吱吱叫的声音
C. 声如洪钟的演讲声
D. 牛的叫声
3.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有诗句“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琵琶的声音是由 传入人耳的,“大弦”“小弦”弹奏的 不同。
知识点二 用波形比较频率
4. 甲声音的波形如图所示,下列波形音调比甲声音高的波形是( )
第4题图
   
A     B     C     D
知识点三 音调的影响因素
5. 如图所示,把一个装有少量水的杯子放在桌面上,将一只手的手指润湿后沿着杯口边缘摩擦使其发出声音(可用另一只手按住底座)。下列关于水杯发声的说法正确的是( )
第5题图
A. 声音是由杯中空气振动产生的;杯中水量越少,音调越低
B. 声音是由杯中空气振动产生的;杯中水量越多,音调越低
C. 声音是由杯子和水振动产生的;杯中水量越少,音调越低
D. 声音是由杯子和水振动产生的;杯中水量越多,音调越低
6. 如图所示,拉二胡时,手指不断地在琴弦上移动,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笛子是靠 改变音调的。
第6题图
7. 将大小相同、齿数不同的发音齿轮分别装在玩具电动机上。当齿轮以相同的转速匀速转动时,将一张硬纸片分别接触不同的齿轮,使硬纸片发出声音的音调最高的是( )
第7题图
A     B     C     D
8. 如图所示的风铃有七根长短不同的小棍,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敲打小棍时,发现它们发出的声音不同,经研究得出如表所示的同一铁棍在不同长度时敲击的振动频率f0。
第8题图
实验序号 ① ② ③ ④ ⑤
L/cm 5 10 15 20 25
f0/Hz 700 500 400 300 200
(1)判断同一铁棍长度L与音调的关系:铁棍越长,音调越 。
(2)要用这种材料做一个乐器,发出do、re、mi、fa、sol、la、si的音时,re的音小于 500 Hz。请判断该乐器的长度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0 cm。
3/3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知识点一 声音的产生
1. 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探究“声音的产生”的实验装置。
第1题图
(1)实验时小明用锤敲击音叉,既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能观察到 ,通过这个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2)如果用手握住正在发声的音叉,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声音。
(3)乒乓球在实验中的作用: 。这种探究方法叫做 。
2. 有这样一句歌词:“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其中分别是由 、 、 振动而发出声音的。
知识点二 声音的传播
3. 航天员在太空舱中可以直接对话,但在飞船外作业时,他们不能直接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信设备进行交流,其原因是( )
A. 用电子通信设备对话是为了方便
B. 声音只能在地面上传播
C. 电子通信设备使声音传播得更快
D.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知识点三 声音传播的快慢
4. 关于声音的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声音从空气中传入水中后,传播速度不变
B. 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也能在液体中传播
C. 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一定大于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
D.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 m/s
5. 古诗《鹿柴》中写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诗人听到的人声是通过 传入耳朵的。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6. (物理与音乐)如图所示为某科技小组制作的“火焰琴”。展示时,试管中金属丝和空气被加热,堵住或松开塑料管上不同的孔能发出不同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6题图
A. 琴声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 琴声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
C. 琴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D. 琴声是通过塑料管传入人耳的
7. 5月25日,2024年全国科技活动周正式启动,广东某学校开展了人工智能进校园活动。如图所示,小朋友与智能机器人交流互动时,机器人的声音( )
第7题图
A. 不是由振动产生的
B. 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C. 在气体中传播得最快
D. 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8. 下列现象可以说明声音是靠介质传播的是( )
A. 敲鼓时,撒在鼓面上的纸屑跳动
B. 将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
C. 扬声器发声时纸盆会振动
D. 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入密封的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罩内空气,声音会逐渐变小
9. 钢琴的琴声是由琴弦 产生的。由于琴声能够通过 传播,为了不打扰他人,弹琴时应关闭门窗。
10. 将耳朵贴在足够长的长铁管的一端,让另外一个人敲一下铁管的另一端,你会听到 个敲打的声音,第一个声音是由 传播的,第二个声音是由 传播的,原因是 。
11. 如图为“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实验。
第11题图
(1)如图甲所示,在教室里,小明敲响右侧的音叉时,与左侧的音叉接触的乒乓球也会弹起来,这一现象可以说明:发声体在 ,声音能在 中传播。这种探究问题的方法是 。
(2)在实验(1)中,乒乓球的作用是 (填字母)。
A. 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 使音叉的振动时间延长
C. 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D. 使声波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3)若实验(1)在月球表面上进行,挂在左侧音叉旁的乒乓球 (选填“会”或“不会”)像图甲所示那样弹起,这是由于 。
(4)如图乙所示,在探究声音的传播过程中,逐渐抽出罩内空气,听到铃声逐渐变小。该实验说明 。
3/42.3 响度与音色
知识点一 响度
1. 如图所示,在2024年佛山千灯湖国潮音乐节现场,观众能分辨不同乐器的声音,主要是通过声音的( )
第1题图
A. 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传播速度
2. 医生通过听诊器来了解患者心肺的工作情况,听诊器运用的物理原理是( )
A. 改变发声响度,使响度变大
B. 增大振幅,从而增大响度
C. 减少声音的分散,增大响度
D. 缩短人耳与发声体之间的距离,使响度更大
3. 几个声音输入同一示波器,显示的波形如图所示。其中声音音调相同的是 ,响度相同的是 。
  
第3题图
知识点二 音色
4. (2024·潍坊中考)某新款AI(人工智能)音箱可以识别主人说出的“指令”,进而调控家庭物联网中的设施,而当别人说出同样的“指令”时,却无法调控相关设施,该功能主要依据声音的( )
A. 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声速
5. 海洋生物学家研究发现,生活在澳大利亚海岸附近的长鳍领航鲸能模仿虎鲸发出的声音,有些声音人耳听起来竟然不能分辨出是长鳍领航鲸发出的还是虎鲸发出的。这表明长鳍领航鲸能模仿虎鲸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6. 用相同大小的力敲击陶瓷制成的大小不同的碗时,会发出不同的声音,“不同的声音”主要指声音的( )
A. 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声速
7. 在某晚会上,男低音放声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下列关于两人声音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大
B. 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低、响度小
C. 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低、响度大
D. 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小
8. 甲、乙音叉的形状基本相同,分别标有“256 Hz”“512 Hz”字样,先后用相同的力度敲击它们,则甲、乙两音叉相比( )
A. 甲响度小 B. 甲音调低
C. 乙振幅大 D. 乙声速小
9. 同一示波器显示的声波波形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第9题图
A. 响度相同的有图甲、图乙与图丙
B. 音调相同的只有图甲与图乙
C. 图甲与图丁可能是同一乐器发出的声音
D. 图甲与图乙的音色不相同
10. (2025·广州模拟)监测器测得发声体发出声音的特性如图甲和图乙所示,由此可知( )
   
第10题图
A. 发声体每秒振动的次数不变 B. 发声体的振幅变大
C. 声音的响度不变 D. 声音的音调降低
11. 下列描述声音传播过程中声速、频率、振幅和响度随离开声源距离变化而变化的关系图像中,可能正确的是( )
   
A      B      C      D
12. 琴和瑟是中华民族传统乐器,弹拨琴和瑟的弦可以发出悦耳动听的声音。琴和瑟可以发声,是由于弦的 ;辨别两种乐器发出的声音,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不同。
13. 有一款智能音箱,它内置了声纹识别系统,可以识别主人的声音,按照主人的指令实现语音购物、音乐播放、人机互动、音量调节等功能。音箱能够识别主人的声音,主要是因为不同人说话的 不同,音量调节是改变声音的 。(均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14. 小明在筷子上捆一些棉花或碎布,做成一个“活塞”,用水沾湿后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或竹管中,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声。上下推拉“活塞”,发出声音的 会改变;“活塞”不动时,用力向管内吹气,发出声音的 就会改变;距离“活塞”越远,听到哨声的 越小。(均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3/3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