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光和眼睛
一、选择题
1. (2023·长沙期中)如图所示,关于光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D )
第1题图
A. 此时的书本是光源
B. 光线是真实存在的
C. 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 m/s
D. 人眼能看见书是因为来自太阳的光经书本反射进入人眼
2. 对下列诗句中涉及的光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 )
A. “峰多巧障日”——山峰挡住了太阳光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
B. “潭清疑水浅”——潭水看起来变浅是因为光发生了反射
C. “明镜可鉴形”——镜子可以成像是因为光发生了折射
D. “江清月近人”——江中的月亮是月亮的实像
3. 一只小鸟在平静的湖面上飞过,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C )
A. 小鸟在湖中所成的像是实像
B. 小鸟靠近湖面时,所成的像远离湖面
C. 小鸟在湖中所成的像始终和小鸟一样大
D. 小鸟到湖面的距离大于像到湖面的距离
4. 下列光线通过透镜的光路图正确的是( C )
A B C D
5. 下列四幅图中,分别表示远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方法的是( C )
第5题图
A. ②和① B. ③和①
C. ②和④ D. ③和④
6. 关于显微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 目镜的作用相当于放大镜 B. 目镜的作用相当于照相机
C. 物体经物镜成放大的虚像 D. 物体经目镜成放大的实像
7. (2024·泰安中考)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光屏放置的位置如图所示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倒立、等大的像(像未画出)。下列说法( D )
第7题图
①该凸透镜的焦距为20 cm
②将蜡烛放在d点时成像规律与投影仪成像原理相同
③将蜡烛由b点移至a点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成更小的像
④将蜡烛放在c点,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像
A. 只有①③正确 B. 只有④正确
C. 只有②④正确 D. 只有③④正确
二、填空题
8. “小孔成像”的示意图如图所示,该现象可以用 光的直线传播 来解释;小孔的位置固定,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光屏上的像与原来相比 变小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第8题图
9. 老师上课时,坐在教室里不同位置的同学都能看到黑板上的字,这是因为光在黑板上发生了 漫 (选填“漫”或“镜面”)反射,该反射 遵循 (选填“不遵循”或“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10. 身高1.7 m的小明站立于平面镜前2 m处,则镜中所成的像高 1.7 m,像与小明之间的距离为 4 m,如果小明向平面镜跨近一步,则镜中像的大小 不变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11. 湖边水中浸没的石块看起来比实际位置 浅 (选填“浅”或“深”)一些。这是由于光 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 (选填“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或“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
12. 每年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提醒人们加强用眼保护。近视眼的成像示意图是图中的 乙 (选填“甲”或“乙”),应该戴由 凹 透镜制成的眼镜来矫正。
甲 乙
第12题图
13. 小伟通过实验得到的凸透镜的像距v和物距u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 10 cm;物距为30 cm时的成像特点可应用于 照相机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当物距为 15 cm 时,在光屏上可成 放大 、倒立的实像,其特点可应用于 投影仪 (选填“照相机”或“投影仪”)。
第13题图
14. 如图所示的“三日同辉”——幻日现象是因为天空中半透明的薄云里面,漂浮着六角形柱状的冰晶体,当它们整齐地垂直排列在空中,太阳光照射到这些冰晶上时发生了反射和 折射 ;体型较小的“太阳”实际上是太阳的 虚 (选填“实”或“虚”)像。
第14题图
解析:太阳光从空气射向六角形冰柱时,在六角形冰柱的表面发生了反射和折射现象,形成幻日的奇观,体型较小的“太阳”实际上是太阳的虚像。
三、作图题
15. (1)如图甲所示,一束光经O点从空气斜射入水中,请画出反射光线和大致的折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大小。(2)请在图乙中画出入射光线。
第15题图
答:(1)如图所示。
(2)如图所示。
四、实验题
16. 小勇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第16题图
(1)在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 确定像的位置 。
(2)为完成实验探究,还需要一个测量工具,这个测量工具是 刻度尺 。
(3)为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小勇做了如下操作:他先点燃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移动,当移动到蜡烛A的像的位置时,发现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表明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 相等 。
(4)为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他将一块与玻璃板等大的不透明的白板竖放在玻璃板与蜡烛B之间,从蜡烛A侧观察,仍能看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由光的 反射 形成的;拿走蜡烛B,将这块白板移动到蜡烛A的像的位置时,发现白板上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虚 (选填“实”或“虚”)像。
(5)拿走白板,他将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 2 cm,再将蜡烛B移到蜡烛A的像的位置,通过测量,他发现蜡烛A与它在玻璃板中像的距离变化了 4 cm。
(6)实验中玻璃板与水平桌面保持垂直,若不垂直,会对实验操作带来怎样的影响?答: 像与物不能完全重合 。
17. 洋洋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的活动中,选用了焦距未知的凸透镜。
甲 乙
第17题图
(1)将凸透镜安装在光具座上,用平行光作光源,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甲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10.0 cm。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并调整烛焰、凸透镜及光屏三者的中心,使其大致在 同一高度 上,为实验探究做好准备。
(3)如图乙所示,将点燃的蜡烛移到标尺10.0 cm刻度线处,再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像(图中未画出),此像是一个 倒立 (选填“倒立”或“正立”)、 缩小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 实 (选填“实”或“虚”)像。生活中的 照相机 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4)在图乙所示情况下,保持光屏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后,为了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在凸透镜左侧附近安装一个焦距适当的 B (填字母)。
A. 凸透镜 B. 凹透镜
(5)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动到标尺35.0 cm刻度线处,再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放大 的实像;将蜡烛移到45.0 cm刻度线处时,同时移动光屏, 不能 (选填“仍能”或“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
(6)如果用不透明的纸板将凸透镜上半部分遮住,结果 D (填字母)。
A. 没有影响 B. 不能成像
C. 成一半的像 D. 仍能成完整的像,但亮度变暗
(7)实验过程中,燃烧的蜡烛在不断缩短,导致光屏上的像 向上 (选填“向上”或“向下”)移动,为了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中央,蜡烛应 向上 (选填“向上”或“向下”)移动。
五、综合能力题
18. (2025·东莞模拟)目前,新能源智能汽车进入许多家庭,随着科技发展,计算芯片、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信息通信等多个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业深度融合,已成为汽车产业发展战略方向。如图甲所示是一款新能源智能汽车,车顶覆盖薄膜式太阳能电板,车窗采用“智能玻璃”,除了可实现调节温度和透明度(透过玻璃的光照度与入射光照度之比),还具有单向透光功能,可以从车内看到车外景象,而车外看不见车内景象;车身配有多个雷达,充分提高了行车的安全性。
第18题图
(1)如图乙所示,汽车挡风玻璃是倾斜的,是使车内物体通过挡风玻璃所成的像位于 上方 (选填“上方”“下方”或“正前方”),不妨碍司机视线。司机通过两侧后视镜看到的“车外的景物”是景物的 虚 (选填“虚”或“实”)像。
(2)改变按压汽车喇叭开关的力度,可改变喇叭发出声音的 响度 (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
(3)如图丙所示,汽车前灯的反光装置相当于 凹面镜 (选填“平面镜”“凹面镜”或“凸面镜”),它对光线有 会聚 (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
(4)炎炎夏日,汽车停在露天停车场,若把装满水的矿泉水瓶留在车内,太阳光透过矿泉水瓶后可能将汽车内的易燃物引燃,这是由于 装满水的矿泉水瓶相当于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可能引燃易燃物 。
7/7第三章 光和眼睛
一、选择题
1. (2023·长沙期中)如图所示,关于光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第1题图
A. 此时的书本是光源
B. 光线是真实存在的
C. 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 m/s
D. 人眼能看见书是因为来自太阳的光经书本反射进入人眼
2. 对下列诗句中涉及的光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 “峰多巧障日”——山峰挡住了太阳光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
B. “潭清疑水浅”——潭水看起来变浅是因为光发生了反射
C. “明镜可鉴形”——镜子可以成像是因为光发生了折射
D. “江清月近人”——江中的月亮是月亮的实像
3. 一只小鸟在平静的湖面上飞过,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小鸟在湖中所成的像是实像
B. 小鸟靠近湖面时,所成的像远离湖面
C. 小鸟在湖中所成的像始终和小鸟一样大
D. 小鸟到湖面的距离大于像到湖面的距离
4. 下列光线通过透镜的光路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5. 下列四幅图中,分别表示远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方法的是( )
第5题图
A. ②和① B. ③和①
C. ②和④ D. ③和④
6. 关于显微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目镜的作用相当于放大镜 B. 目镜的作用相当于照相机
C. 物体经物镜成放大的虚像 D. 物体经目镜成放大的实像
7. (2024·泰安中考)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光屏放置的位置如图所示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倒立、等大的像(像未画出)。下列说法( )
第7题图
①该凸透镜的焦距为20 cm
②将蜡烛放在d点时成像规律与投影仪成像原理相同
③将蜡烛由b点移至a点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成更小的像
④将蜡烛放在c点,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像
A. 只有①③正确 B. 只有④正确
C. 只有②④正确 D. 只有③④正确
二、填空题
8. “小孔成像”的示意图如图所示,该现象可以用 来解释;小孔的位置固定,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光屏上的像与原来相比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第8题图
9. 老师上课时,坐在教室里不同位置的同学都能看到黑板上的字,这是因为光在黑板上发生了 (选填“漫”或“镜面”)反射,该反射 (选填“不遵循”或“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10. 身高1.7 m的小明站立于平面镜前2 m处,则镜中所成的像高 m,像与小明之间的距离为 m,如果小明向平面镜跨近一步,则镜中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11. 湖边水中浸没的石块看起来比实际位置 (选填“浅”或“深”)一些。这是由于光 (选填“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或“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
12. 每年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提醒人们加强用眼保护。近视眼的成像示意图是图中的 (选填“甲”或“乙”),应该戴由 透镜制成的眼镜来矫正。
甲 乙
第12题图
13. 小伟通过实验得到的凸透镜的像距v和物距u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物距为30 cm时的成像特点可应用于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当物距为 15 cm 时,在光屏上可成 、倒立的实像,其特点可应用于 (选填“照相机”或“投影仪”)。
第13题图
14. 如图所示的“三日同辉”——幻日现象是因为天空中半透明的薄云里面,漂浮着六角形柱状的冰晶体,当它们整齐地垂直排列在空中,太阳光照射到这些冰晶上时发生了反射和 ;体型较小的“太阳”实际上是太阳的 (选填“实”或“虚”)像。
第14题图
三、作图题
15. (1)如图甲所示,一束光经O点从空气斜射入水中,请画出反射光线和大致的折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大小。(2)请在图乙中画出入射光线。
第15题图
四、实验题
16. 小勇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第16题图
(1)在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 。
(2)为完成实验探究,还需要一个测量工具,这个测量工具是 。
(3)为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小勇做了如下操作:他先点燃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移动,当移动到蜡烛A的像的位置时,发现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表明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 。
(4)为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他将一块与玻璃板等大的不透明的白板竖放在玻璃板与蜡烛B之间,从蜡烛A侧观察,仍能看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由光的 形成的;拿走蜡烛B,将这块白板移动到蜡烛A的像的位置时,发现白板上 (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选填“实”或“虚”)像。
(5)拿走白板,他将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 2 cm,再将蜡烛B移到蜡烛A的像的位置,通过测量,他发现蜡烛A与它在玻璃板中像的距离变化了 cm。
(6)实验中玻璃板与水平桌面保持垂直,若不垂直,会对实验操作带来怎样的影响?答: 。
17. 洋洋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的活动中,选用了焦距未知的凸透镜。
甲 乙
第17题图
(1)将凸透镜安装在光具座上,用平行光作光源,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甲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并调整烛焰、凸透镜及光屏三者的中心,使其大致在 上,为实验探究做好准备。
(3)如图乙所示,将点燃的蜡烛移到标尺10.0 cm刻度线处,再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像(图中未画出),此像是一个 (选填“倒立”或“正立”)、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 (选填“实”或“虚”)像。生活中的 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4)在图乙所示情况下,保持光屏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后,为了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在凸透镜左侧附近安装一个焦距适当的 (填字母)。
A. 凸透镜 B. 凹透镜
(5)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动到标尺35.0 cm刻度线处,再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的实像;将蜡烛移到45.0 cm刻度线处时,同时移动光屏, (选填“仍能”或“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
(6)如果用不透明的纸板将凸透镜上半部分遮住,结果 (填字母)。
A. 没有影响 B. 不能成像
C. 成一半的像 D. 仍能成完整的像,但亮度变暗
(7)实验过程中,燃烧的蜡烛在不断缩短,导致光屏上的像 (选填“向上”或“向下”)移动,为了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中央,蜡烛应 (选填“向上”或“向下”)移动。
五、综合能力题
18. (2025·东莞模拟)目前,新能源智能汽车进入许多家庭,随着科技发展,计算芯片、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信息通信等多个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业深度融合,已成为汽车产业发展战略方向。如图甲所示是一款新能源智能汽车,车顶覆盖薄膜式太阳能电板,车窗采用“智能玻璃”,除了可实现调节温度和透明度(透过玻璃的光照度与入射光照度之比),还具有单向透光功能,可以从车内看到车外景象,而车外看不见车内景象;车身配有多个雷达,充分提高了行车的安全性。
第18题图
(1)如图乙所示,汽车挡风玻璃是倾斜的,是使车内物体通过挡风玻璃所成的像位于 (选填“上方”“下方”或“正前方”),不妨碍司机视线。司机通过两侧后视镜看到的“车外的景物”是景物的 (选填“虚”或“实”)像。
(2)改变按压汽车喇叭开关的力度,可改变喇叭发出声音的 (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
(3)如图丙所示,汽车前灯的反光装置相当于 (选填“平面镜”“凹面镜”或“凸面镜”),它对光线有 (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
(4)炎炎夏日,汽车停在露天停车场,若把装满水的矿泉水瓶留在车内,太阳光透过矿泉水瓶后可能将汽车内的易燃物引燃,这是由于 。
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