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 本章复习与测试(学生版+答案版) 2025-2026学年物理沪粤版(2024)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章 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 本章复习与测试(学生版+答案版) 2025-2026学年物理沪粤版(2024)八年级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粤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9-19 18:55:47

文档简介

第四章 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
一、选择题
1. 下列温度最接近25 ℃的是( )
A. 健康中学生的正常体温
B. 教室内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温度
C. 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
D. 冰箱保鲜室内饮料的温度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清晨,缭绕在山间的雾是水汽化形成的
B. 清晨,附着在草上的霜是水凝固形成的
C. 夏天,往地面上洒水降温,利用的是水蒸发吸热
D. 夏天,在食品运输车里放些干冰降温,利用的是干冰熔化吸热
3. 某地出现雾凇,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第3题图
A. 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B. 雾凇的形成过程和冰的形成过程一样
C. 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
D. 雾凇形成的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
4. (2024·北京中考)图甲为我国古代的“节能灯”——“省油灯”,图乙为其部分剖面示意图。向灯盏夹层内注水,有助于减慢油的蒸发,达到省油的目的。关于“省油灯”减慢油蒸发的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4题图
A. 降低油的温度 B. 减小油的表面积
C. 减慢油表面上方的空气流动 D. 减少油的体积
5. (2024·成都中考)小李同学在爸爸指导下,走进厨房进行劳动实践,他发现厨房里涉及很多物理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冷冻室取出的排骨表面有“白霜”,“白霜”是固态
B. 在排骨的“解冻”过程中,排骨中的冰吸热熔化成水
C. 排骨汤煮沸后冒出大量的“白气”,“白气”是液态
D. 排骨汤盛出后不容易凉,是因为汤能够不断吸热
6. 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一些物质的凝固点和沸点如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名称 酒精 乙醚 煤油 汞
凝固点/℃ -117 -114 -80 -39
沸点/℃ 78 35 180 357
A. 酒精凝固点比汞高
B. 可以使用煤油温度计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C. 乙醚在-110 ℃时是固态
D. 可以使用酒精温度计测量1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
7. 如图所示,烧杯与试管中均装有冰块,用酒精灯加热烧杯底部,在烧杯内的冰块逐渐熔化成水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7题图
A. 试管内的冰块不会熔化
B. 试管内的冰块会熔化一部分
C. 烧杯内的水温低于0 ℃
D. 烧杯内的水温高于0 ℃
二、填空题
8. 液体温度计是根据 的性质来测量温度的。如图所示,甲温度计的示数为 ℃,乙温度计的示数为 ℃。
第8题图
9. 一种能反映空气中水蒸气含量的装置,叫做干湿泡湿度计。如图所示,它是由两支相同的温度计并列制成的,其中一支温度计的玻璃泡被湿布包起来了,两支温度计的示数不一样,被湿布包起来的温度计的示数较 (选填“高”或“低”),这是由于湿布中的水在 时要吸热。干泡和湿泡的温度计的示数差值越大,表明空气中水蒸气含量 (选填“越多”或“越少”)。
第9题图
10. 打铁花表演者先将铁块放入炉子中变成铁水,然后通过击打铁汁形成“铁花”,“铁花”又点燃烟花,场景蔚为壮观,如图所示。耀眼的铁花在空气中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铁,这个过程要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第10题图
11. 如图所示,铺在青藏铁路冻土区路基两侧的“热棒”能对路基进行主动降温,保持路基冻土不熔化。在热棒内封装有一定量的氨,棒内下端的氨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选填“熔化”“凝固”“汽化”或“液化”),棒内上端的氨发生物态变化时 (选填“吸热”“放热”或“既不吸热也不放热”)。
第11题图
12. 冬天的早晨,生活在东北地区的小西同学发现教室的玻璃窗上出现了漂亮的“冰花”,如图所示。这是教室玻璃窗 (选填“内”或“外”)侧的水蒸气遇冷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第12题图
13. 中秋节前夕,妈妈给乐乐买了月饼,打开包装盒发现里面有许多圆柱状的小干冰(如图甲所示)。过了一会儿,盒子里冒出了大量的“白气”(如图乙所示)。原来这是因为干冰在空气中很快发生了 (填物态变化名称),这个物态变化需要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导致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 (填物态变化名称)而形成“白气”。
第13题图
14. 有一款火箭动力自行车如图所示,其最大行驶速度可达333 km/h。将常温状态下的过氧化氢气体通过 的方法液化,再与催化剂一起放于燃料罐中,反应后从火箭尾部喷出650 ℃的高温水蒸气,自行车即可获得向前的巨大推力,从而高速前进。图中火箭尾部产生大量的“白气”,这是因为尾气中的水蒸气发生了 现象。
第14题图
三、实验题
15. 小雨同学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对冰加热,根据实验记录分别绘制了冰熔化时和水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如图丙、丁所示。
 
第15题图
(1)在实验开始时,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应按照 (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安装;图乙中,温度计的示数为 ℃。
(2)在图丙中, (选填“AB”“BC”或“CD”)段表示冰的熔化过程;在第 10 min时,烧杯里的物质处于 (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
(3)由图丁可知,水的沸点是 ℃;小明猜想GH段不是根据实验的测量数据画出来的,他这么猜想是因为水沸腾时温度 (选填“升高”“保持不变”或“降低”)。
16. 在“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中,当水温升到90 ℃时,每隔 1 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 5 min后停止读数,部分数据记录如表所示。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水的温度/℃ 90 92 94 96 98 98 98 98 98
(1)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 ℃;若要减少水沸腾前的加热时间,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写出一条即可)。
(2)在探究结束后,四位同学分别交流展示了自己绘制的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下列能正确反映实验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的是 (填字母)。
 
A      B      C      D
(3)图甲中 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
第16题图
(4)如图乙所示,王明同学用温度计测量小烧杯中水的初温,A是操作过程,B是读数过程,C是读取的温度。
①图A中操作的错误是 。
②若操作正确无误,根据图C可知此时烧杯中水的实际温度是 ℃。
(5)该小组得出水沸腾的特点后,便撤掉酒精灯,这时有同学观察到烧杯内的水还在沸腾,于是他认为水沸腾时并不需要吸收热量,你同意他的观点吗?答: 。说出你的理由: 。
四、综合能力题
17. (2025·江门期末)厨房不仅是加工食材的场所,也是日常生活中充满物态变化的“实验室”。烹饪过程涉及各种物态变化,例如,煮饺子时,水沸腾后会往锅里加入半碗凉水使其停止沸腾,当水再次沸腾后再加凉水……反复几次之后饺子就煮熟了。
(1)煮饺子时,水沸腾后会往锅里加入半碗凉水使其停止沸腾,请你分析水停止沸腾的原因: 。
(2)受到煮饺子问题的启发,物理兴趣小组继续深入探究液体沸腾的条件。如图所示,他们用相同的小烧杯甲、乙盛等量的水,在标准大气压下,用相同的热源同时加热。甲烧杯为隔水加热,乙烧杯为隔油加热,加热一段时间后,测得甲烧杯外的水温为100 ℃,乙烧杯外的油温为150 ℃。则:
 
第17题图
①甲烧杯中的水 ,乙烧杯中的水 ;(均选填“沸腾”或“不沸腾”)
②甲烧杯中水的温度 (选填“>”“=”或“<”)乙烧杯中水的温度;
③总结出液体沸腾的条件:一是 ,二是 。
2/7第四章 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
一、选择题
1. 下列温度最接近25 ℃的是( B )
A. 健康中学生的正常体温
B. 教室内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温度
C. 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
D. 冰箱保鲜室内饮料的温度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 清晨,缭绕在山间的雾是水汽化形成的
B. 清晨,附着在草上的霜是水凝固形成的
C. 夏天,往地面上洒水降温,利用的是水蒸发吸热
D. 夏天,在食品运输车里放些干冰降温,利用的是干冰熔化吸热
3. 某地出现雾凇,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 )
第3题图
A. 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B. 雾凇的形成过程和冰的形成过程一样
C. 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
D. 雾凇形成的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
4. (2024·北京中考)图甲为我国古代的“节能灯”——“省油灯”,图乙为其部分剖面示意图。向灯盏夹层内注水,有助于减慢油的蒸发,达到省油的目的。关于“省油灯”减慢油蒸发的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第4题图
A. 降低油的温度 B. 减小油的表面积
C. 减慢油表面上方的空气流动 D. 减少油的体积
解析:油在燃烧的过程中,温度升高,会不断地蒸发,在灯盏上方容器中盛油,在夹层中注水以降低油的温度,减少了油的蒸发,达到省油的效果。
5. (2024·成都中考)小李同学在爸爸指导下,走进厨房进行劳动实践,他发现厨房里涉及很多物理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 冷冻室取出的排骨表面有“白霜”,“白霜”是固态
B. 在排骨的“解冻”过程中,排骨中的冰吸热熔化成水
C. 排骨汤煮沸后冒出大量的“白气”,“白气”是液态
D. 排骨汤盛出后不容易凉,是因为汤能够不断吸热
6. 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一些物质的凝固点和沸点如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物质名称 酒精 乙醚 煤油 汞
凝固点/℃ -117 -114 -80 -39
沸点/℃ 78 35 180 357
A. 酒精凝固点比汞高
B. 可以使用煤油温度计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C. 乙醚在-110 ℃时是固态
D. 可以使用酒精温度计测量1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
7. 如图所示,烧杯与试管中均装有冰块,用酒精灯加热烧杯底部,在烧杯内的冰块逐渐熔化成水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第7题图
A. 试管内的冰块不会熔化
B. 试管内的冰块会熔化一部分
C. 烧杯内的水温低于0 ℃
D. 烧杯内的水温高于0 ℃
二、填空题
8. 液体温度计是根据 液体热胀冷缩 的性质来测量温度的。如图所示,甲温度计的示数为 37.6 ℃,乙温度计的示数为 48 ℃。
第8题图
9. 一种能反映空气中水蒸气含量的装置,叫做干湿泡湿度计。如图所示,它是由两支相同的温度计并列制成的,其中一支温度计的玻璃泡被湿布包起来了,两支温度计的示数不一样,被湿布包起来的温度计的示数较 低 (选填“高”或“低”),这是由于湿布中的水在 蒸发(或汽化) 时要吸热。干泡和湿泡的温度计的示数差值越大,表明空气中水蒸气含量 越少 (选填“越多”或“越少”)。
第9题图
10. 打铁花表演者先将铁块放入炉子中变成铁水,然后通过击打铁汁形成“铁花”,“铁花”又点燃烟花,场景蔚为壮观,如图所示。耀眼的铁花在空气中 凝固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铁,这个过程要 放出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第10题图
解析:液态铁花在空气中遇冷凝固成固态铁,凝固过程中需要向外放出热量。
11. 如图所示,铺在青藏铁路冻土区路基两侧的“热棒”能对路基进行主动降温,保持路基冻土不熔化。在热棒内封装有一定量的氨,棒内下端的氨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汽化 (选填“熔化”“凝固”“汽化”或“液化”),棒内上端的氨发生物态变化时 放热 (选填“吸热”“放热”或“既不吸热也不放热”)。
第11题图
12. 冬天的早晨,生活在东北地区的小西同学发现教室的玻璃窗上出现了漂亮的“冰花”,如图所示。这是教室玻璃窗 内 (选填“内”或“外”)侧的水蒸气遇冷 凝华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第12题图
13. 中秋节前夕,妈妈给乐乐买了月饼,打开包装盒发现里面有许多圆柱状的小干冰(如图甲所示)。过了一会儿,盒子里冒出了大量的“白气”(如图乙所示)。原来这是因为干冰在空气中很快发生了 升华 (填物态变化名称),这个物态变化需要 吸收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导致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 液化 (填物态变化名称)而形成“白气”。
第13题图
14. 有一款火箭动力自行车如图所示,其最大行驶速度可达333 km/h。将常温状态下的过氧化氢气体通过 压缩体积 的方法液化,再与催化剂一起放于燃料罐中,反应后从火箭尾部喷出650 ℃的高温水蒸气,自行车即可获得向前的巨大推力,从而高速前进。图中火箭尾部产生大量的“白气”,这是因为尾气中的水蒸气发生了 液化 现象。
第14题图
三、实验题
15. 小雨同学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对冰加热,根据实验记录分别绘制了冰熔化时和水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如图丙、丁所示。
 
第15题图
(1)在实验开始时,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应按照 自下而上 (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安装;图乙中,温度计的示数为 92 ℃。
(2)在图丙中, BC (选填“AB”“BC”或“CD”)段表示冰的熔化过程;在第 10 min时,烧杯里的物质处于 固液共存态 (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
(3)由图丁可知,水的沸点是 98 ℃;小明猜想GH段不是根据实验的测量数据画出来的,他这么猜想是因为水沸腾时温度 保持不变 (选填“升高”“保持不变”或“降低”)。
16. 在“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中,当水温升到90 ℃时,每隔 1 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 5 min后停止读数,部分数据记录如表所示。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水的温度/℃ 90 92 94 96 98 98 98 98 98
(1)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 98 ℃;若要减少水沸腾前的加热时间,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减少水量(或在烧杯上加盖带小孔的硬纸板) (写出一条即可)。
(2)在探究结束后,四位同学分别交流展示了自己绘制的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下列能正确反映实验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的是 B (填字母)。
 
A      B      C      D
(3)图甲中 b 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
第16题图
(4)如图乙所示,王明同学用温度计测量小烧杯中水的初温,A是操作过程,B是读数过程,C是读取的温度。
①图A中操作的错误是 玻璃泡与烧杯底接触了 。
②若操作正确无误,根据图C可知此时烧杯中水的实际温度是 48 ℃。
(5)该小组得出水沸腾的特点后,便撤掉酒精灯,这时有同学观察到烧杯内的水还在沸腾,于是他认为水沸腾时并不需要吸收热量,你同意他的观点吗?答: 不同意 。说出你的理由: 酒精灯加热时,铁圈和陶土网的温度升高,高于水的温度,当移开酒精灯时,水还会从铁圈和陶土网中吸收热量,继续沸腾 。
四、综合能力题
17. (2025·江门期末)厨房不仅是加工食材的场所,也是日常生活中充满物态变化的“实验室”。烹饪过程涉及各种物态变化,例如,煮饺子时,水沸腾后会往锅里加入半碗凉水使其停止沸腾,当水再次沸腾后再加凉水……反复几次之后饺子就煮熟了。
(1)煮饺子时,水沸腾后会往锅里加入半碗凉水使其停止沸腾,请你分析水停止沸腾的原因: 加入凉水后温度降低,小于沸点 。
(2)受到煮饺子问题的启发,物理兴趣小组继续深入探究液体沸腾的条件。如图所示,他们用相同的小烧杯甲、乙盛等量的水,在标准大气压下,用相同的热源同时加热。甲烧杯为隔水加热,乙烧杯为隔油加热,加热一段时间后,测得甲烧杯外的水温为100 ℃,乙烧杯外的油温为150 ℃。则:
 
第17题图
①甲烧杯中的水 不沸腾 ,乙烧杯中的水 沸腾 ;(均选填“沸腾”或“不沸腾”)
②甲烧杯中水的温度 = (选填“>”“=”或“<”)乙烧杯中水的温度;
③总结出液体沸腾的条件:一是 达到沸点 ,二是 持续吸热 。
2/7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