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走进物理世界
一、选择题
1. 小明到商店选购乒乓球时,将几个乒乓球从某一固定高度处放手,观察反弹的高度,从中挑选反弹较高的乒乓球。小明的行为类似于科学探究中的( )
A. 提出问题 B. 猜想与假设
C. 获取与处理信息 D. 分析与论证
2. (2025·茂名模拟)在使用刻度尺进行长度测量的实验时,某自主学习小组记录了用同一刻度尺测量同一木块的四次测量结果,分别为19.34 cm、19.36 cm、19.34 cm、19.46 cm,下列对测量结果分析正确的是( )
A. 四次测量结果都没有错误
B. 第二个数据“19.36 cm”的估读值是 0.36 cm
C. 采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可以避免误差
D. 本次实验测得木块的长度是19.35 cm
3. 小明是体育委员,他协助体育老师测量60 m跑道的长度时,老师给他提供了如下器材让他选择,他应选择的是( )
A. 长度为30 cm、分度值为0.5 mm的钢卷尺
B. 长度为2 m、分度值为1 mm的钢卷尺
C. 长度为200 m、分度值为1 m的皮尺
D. 长度为100 m、分度值为1 cm的皮尺
4. 测量紧密排绕在铅笔上的细铜丝的直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4题图
A. 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 cm
B. 读取图中刻度尺的示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平行
C. 测得图中细铜丝的总宽度为18.90 cm
D. 实验中采用了累积法测量细铜丝的直径
5. (2025·东莞模拟)下列估测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 人心脏1 min跳动70次左右 B. 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35 dm
C. 人1 s约呼吸16次 D. 课桌的高度约为1.5 m
6. 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使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就可以避免误差的产生
B. 测量长度时必须将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否则会出现误差
C. 误差是由于测量者操作错误而产生的,因此误差总是存在的
D. 通过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由于测量者估读而产生的误差
7. 下列关于实验仪器使用方法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秒表在使用前需先调零
B. 刻度尺零刻度线磨损后不能继续使用
C. 任何测量工具在使用前都应先观察量程、零刻度线、分度值
D. 刻度尺测量时有刻度的一边应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保持平行
二、填空题
8. 请在横线上填写适当的单位符号:小明为参加中学体育测试,买了一双新的运动鞋,鞋子的内长是 250 ;在体育测试中,男生长跑的距离是1 ;小明的体育测试项目是跳绳,标准是182次/60 。
9. 在“运用物理技术破案”的趣味游戏活动中,小明根据“通常情况下,人站立时身高大约是脚长的 7倍”这一常识,估算“犯罪嫌疑人”的身高。如图所示为一名“犯罪嫌疑人”的脚印,该“犯罪嫌疑人”留下的脚印长度为 cm,此“犯罪嫌疑人”的身高约为 (填字母)。
第9题图
A. 1.6 m B. 1.75 m
C. 1.85 m D. 1.95 m
10. (2025·深圳模拟)某同学测得自己每分钟脉动次数为75次,由此他计算出自己每次脉动的时间是 秒,在回家乘电梯上楼时,他用脉搏作计时工具,测得从楼底到自己家楼层的脉动次数是60次,则该同学乘电梯所用时间大约为 秒。
11. 小明、小聪在参加学校举行的降落伞比赛时,探究降落伞在空中滞留的时间与哪些因素有关。为此,他们先考查其中一个因素对时间的影响,而保持其他因素不变,这种方法叫 法;实验中他们用秒表测出某次降落伞在空中滞留的时间,如图所示,则该次滞留的时间为 s。
第11题图
12. 某位同学的一个鞋印如图所示。假设图中每个小格的边长为2 cm,则该同学的一个鞋印的面积约为 cm2。
第12题图
13. (物理与语文)“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是千古名句。《说文解字》记载:“仞,伸臂一寻,八尺。”即“一仞”相当于成年人双臂伸平时双手之间的距离,“一仞”大约为170 (选填“m”“dm”“cm”或“mm”)。
14. 如图所示,用三角板和刻度尺测量钢管的外径,由此测得钢管的外径为 cm。
第14题图
三、实验题
15. 学习过长度的测量后,小芳想测量小钢珠的直径。她的做法是在水平桌面上,将10个相同的小钢珠紧密地排列成一排,用两个直角三角板在两端挡住,测出10个小钢珠的总长度,即可算出小钢珠的直径,如图所示。
第15题图
(1)实验测得小钢珠的直径为 mm。
(2)小芳同学测量时的错误是 。
(3)用这种方法测小钢珠的直径,要使测得的数值更接近真实值,你的建议是 。
(4)这种测量方法称为累积法,间接进行测量,体现了转化的物理思想。利用这种思想还可以测量 。
16. 小明想测量铅笔的长度,如图所示为两种测量方式。
第16题图
(1)在测物体的长度时,两种方式中正确的是 图,铅笔的长度应为 。
(2)用刻度尺测物理课本的长度需要多次测量,多次测量的目的是 。若用毫米刻度尺测量四次,读数分别为25.98 cm、26.02 cm、26.03 cm、26.03 cm,其中错误的数据是 cm,该物理课本的长度应为 cm。
(3)有一把刻度尺是用金属材料做的,这种金属材料受温度变化,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则在严冬季节用它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其测量结果将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四、计算题
17. 将一个直径D=100 cm的滚轮,沿一条椭圆形跑道滚动,滚轮滚动了n=100圈后,距出发点的距离L0=1 m。(圆的周长公式:C=πD,π取3.14)
(1)滚轮周长多长?
(2)跑道的全长是多少米?合多少千米?
18. GXXX次列车与DXXX次列车运行时刻表如下。求:
(1)GXXX次列车从昆山南到无锡的运行时长;
(2)DXXX次列车从上海虹桥到南京南的运行时长。
车次 运行 区段 始发站 (时刻) 昆山南站 前方停靠站
到 开
GXXX 上海 虹桥 —南京 11:03 11:22 11:24 苏州 无锡 常州 镇江 南京
11:35 11:52 12:08 12:33 12:55
DXXX 上海 虹桥 —宜 昌东 13:53 14:13 14:18 苏州 无锡 常州 镇江 南京南
14:21 14:49 15:06 15:32 16:03
五、综合能力题
19. 小玲、小红和小丽在操场上荡秋千。小丽把小红、小玲分别轻轻推了一下,细心的小丽发现,她俩往返摆动1次的时间几乎一样。秋千往返摆动1次的时间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3人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如下猜想。
猜想1:秋千往返摆动1次所用的时间可能与人的体重有关。
猜想2:秋千往返摆动1次所用的时间可能与秋千的绳长有关。
猜想3:秋千往返摆动1次所用的时间可能与秋千摆动时离中心线的最大距离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她们来到实验室,找来刻度尺、细线、秒表、小球,依照物理学习中的科学方法,按图进行实验,得到的数据见下表。
第19题图
实验 序号 小球的质量m/g 从O点到小球中心的距离L/m 小球摆动时距中心线的最大距离s/m 小球往返摆动10次所用的时间t/s 小球往返摆动1次所用的时间t0/s
1 20 0.8 0.10 18.0 1.80
2 20 1.0 0.14 20.0 2.00
3 20 1.2 0.10 22.0 2.20
4 30 1.0 0.14 20.0 2.00
5 30 1.0 0.10 20.0 2.00
(1)为验证猜想1,应选实验序号为 的两组实验进行对比分析。
(2)为验证猜想2,应选实验序号为 的两组实验进行对比分析。
(3)为验证猜想3,应选实验序号为 的两组实验进行对比分析。
(4)实验结论:小球往返摆动1次所用的时间与 有关,与 和 无关。
2/6第一章 走进物理世界
一、选择题
1. 小明到商店选购乒乓球时,将几个乒乓球从某一固定高度处放手,观察反弹的高度,从中挑选反弹较高的乒乓球。小明的行为类似于科学探究中的( C )
A. 提出问题 B. 猜想与假设
C. 获取与处理信息 D. 分析与论证
2. (2025·茂名模拟)在使用刻度尺进行长度测量的实验时,某自主学习小组记录了用同一刻度尺测量同一木块的四次测量结果,分别为19.34 cm、19.36 cm、19.34 cm、19.46 cm,下列对测量结果分析正确的是( D )
A. 四次测量结果都没有错误
B. 第二个数据“19.36 cm”的估读值是 0.36 cm
C. 采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可以避免误差
D. 本次实验测得木块的长度是19.35 cm
3. 小明是体育委员,他协助体育老师测量60 m跑道的长度时,老师给他提供了如下器材让他选择,他应选择的是( D )
A. 长度为30 cm、分度值为0.5 mm的钢卷尺
B. 长度为2 m、分度值为1 mm的钢卷尺
C. 长度为200 m、分度值为1 m的皮尺
D. 长度为100 m、分度值为1 cm的皮尺
4. 测量紧密排绕在铅笔上的细铜丝的直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第4题图
A. 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 cm
B. 读取图中刻度尺的示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平行
C. 测得图中细铜丝的总宽度为18.90 cm
D. 实验中采用了累积法测量细铜丝的直径
5. (2025·东莞模拟)下列估测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A )
A. 人心脏1 min跳动70次左右 B. 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35 dm
C. 人1 s约呼吸16次 D. 课桌的高度约为1.5 m
6. 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 使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就可以避免误差的产生
B. 测量长度时必须将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否则会出现误差
C. 误差是由于测量者操作错误而产生的,因此误差总是存在的
D. 通过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由于测量者估读而产生的误差
7. 下列关于实验仪器使用方法的说法错误的是( B )
A. 秒表在使用前需先调零
B. 刻度尺零刻度线磨损后不能继续使用
C. 任何测量工具在使用前都应先观察量程、零刻度线、分度值
D. 刻度尺测量时有刻度的一边应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保持平行
二、填空题
8. 请在横线上填写适当的单位符号:小明为参加中学体育测试,买了一双新的运动鞋,鞋子的内长是 250 mm ;在体育测试中,男生长跑的距离是1 km ;小明的体育测试项目是跳绳,标准是182次/60 s 。
9. 在“运用物理技术破案”的趣味游戏活动中,小明根据“通常情况下,人站立时身高大约是脚长的 7倍”这一常识,估算“犯罪嫌疑人”的身高。如图所示为一名“犯罪嫌疑人”的脚印,该“犯罪嫌疑人”留下的脚印长度为 25.10 cm,此“犯罪嫌疑人”的身高约为 B (填字母)。
第9题图
A. 1.6 m B. 1.75 m
C. 1.85 m D. 1.95 m
10. (2025·深圳模拟)某同学测得自己每分钟脉动次数为75次,由此他计算出自己每次脉动的时间是 0.8 秒,在回家乘电梯上楼时,他用脉搏作计时工具,测得从楼底到自己家楼层的脉动次数是60次,则该同学乘电梯所用时间大约为 48 秒。
11. 小明、小聪在参加学校举行的降落伞比赛时,探究降落伞在空中滞留的时间与哪些因素有关。为此,他们先考查其中一个因素对时间的影响,而保持其他因素不变,这种方法叫 控制变量 法;实验中他们用秒表测出某次降落伞在空中滞留的时间,如图所示,则该次滞留的时间为 32 s。
第11题图
12. 某位同学的一个鞋印如图所示。假设图中每个小格的边长为2 cm,则该同学的一个鞋印的面积约为 112 cm2。
第12题图
13. (物理与语文)“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是千古名句。《说文解字》记载:“仞,伸臂一寻,八尺。”即“一仞”相当于成年人双臂伸平时双手之间的距离,“一仞”大约为170 cm (选填“m”“dm”“cm”或“mm”)。
14. 如图所示,用三角板和刻度尺测量钢管的外径,由此测得钢管的外径为 1.35 cm。
第14题图
三、实验题
15. 学习过长度的测量后,小芳想测量小钢珠的直径。她的做法是在水平桌面上,将10个相同的小钢珠紧密地排列成一排,用两个直角三角板在两端挡住,测出10个小钢珠的总长度,即可算出小钢珠的直径,如图所示。
第15题图
(1)实验测得小钢珠的直径为 3.80 mm。
(2)小芳同学测量时的错误是 小钢珠太光滑,不能保证两直角三角板之间的距离为10个小钢珠的直径之和 。
(3)用这种方法测小钢珠的直径,要使测得的数值更接近真实值,你的建议是 找一个内径比小钢珠的直径稍大的玻璃管,将小钢珠放入玻璃管内测量 。
(4)这种测量方法称为累积法,间接进行测量,体现了转化的物理思想。利用这种思想还可以测量 一张纸的厚度(合理即可) 。
16. 小明想测量铅笔的长度,如图所示为两种测量方式。
第16题图
(1)在测物体的长度时,两种方式中正确的是 甲 图,铅笔的长度应为 3.40 cm 。
(2)用刻度尺测物理课本的长度需要多次测量,多次测量的目的是 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若用毫米刻度尺测量四次,读数分别为25.98 cm、26.02 cm、26.03 cm、26.03 cm,其中错误的数据是 25.98 cm,该物理课本的长度应为 26.03 cm。
(3)有一把刻度尺是用金属材料做的,这种金属材料受温度变化,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则在严冬季节用它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其测量结果将 偏大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四、计算题
17. 将一个直径D=100 cm的滚轮,沿一条椭圆形跑道滚动,滚轮滚动了n=100圈后,距出发点的距离L0=1 m。(圆的周长公式:C=πD,π取3.14)
(1)滚轮周长多长?
(2)跑道的全长是多少米?合多少千米?
解:(1)已知滚轮直径D=100 cm=1 m,则滚轮的周长
C=πD=3.14×1 m=3.14 m。
(2)滚轮滚动的距离
s=nC=100×3.14 m=314 m,
跑道的全长
s总=s+L0=314 m+1 m=315 m,合 0.315 km。
18. GXXX次列车与DXXX次列车运行时刻表如下。求:
(1)GXXX次列车从昆山南到无锡的运行时长;
(2)DXXX次列车从上海虹桥到南京南的运行时长。
车次 运行 区段 始发站 (时刻) 昆山南站 前方停靠站
到 开
GXXX 上海 虹桥 —南京 11:03 11:22 11:24 苏州 无锡 常州 镇江 南京
11:35 11:52 12:08 12:33 12:55
DXXX 上海 虹桥 —宜 昌东 13:53 14:13 14:18 苏州 无锡 常州 镇江 南京南
14:21 14:49 15:06 15:32 16:03
解:(1)GXXX次列车从昆山南到无锡的运行时长
t1=11:52-11:24=28 min。
(2)DXXX次列车从上海虹桥到南京南的运行时长
t2=16:03-13:53=2 h 10 min。
五、综合能力题
19. 小玲、小红和小丽在操场上荡秋千。小丽把小红、小玲分别轻轻推了一下,细心的小丽发现,她俩往返摆动1次的时间几乎一样。秋千往返摆动1次的时间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3人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如下猜想。
猜想1:秋千往返摆动1次所用的时间可能与人的体重有关。
猜想2:秋千往返摆动1次所用的时间可能与秋千的绳长有关。
猜想3:秋千往返摆动1次所用的时间可能与秋千摆动时离中心线的最大距离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她们来到实验室,找来刻度尺、细线、秒表、小球,依照物理学习中的科学方法,按图进行实验,得到的数据见下表。
第19题图
实验 序号 小球的质量m/g 从O点到小球中心的距离L/m 小球摆动时距中心线的最大距离s/m 小球往返摆动10次所用的时间t/s 小球往返摆动1次所用的时间t0/s
1 20 0.8 0.10 18.0 1.80
2 20 1.0 0.14 20.0 2.00
3 20 1.2 0.10 22.0 2.20
4 30 1.0 0.14 20.0 2.00
5 30 1.0 0.10 20.0 2.00
(1)为验证猜想1,应选实验序号为 2、4 的两组实验进行对比分析。
(2)为验证猜想2,应选实验序号为 1、3 的两组实验进行对比分析。
(3)为验证猜想3,应选实验序号为 4、5 的两组实验进行对比分析。
(4)实验结论:小球往返摆动1次所用的时间与 绳长 有关,与 小球的质量 和 小球摆动时距中心线的最大距离 无关。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