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
五年级上
小学科学(粤教版)五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物质的变化》
大单元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
学科
小学科学
版本
奥教/奥科版
年级
五年级上册
单元名称
第3单元《物质的变化》
单元主题
物质变形记
探秘变化的科学密码
课时安排
6课时
一、单元主题
“物质变形记一一探秘变化的科学密码”
围绕物质变化的本质(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引导学生通过现象观察、实
验探究与工程实践,理解物质变化的规律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单元大情景
“科学实验室探秘行动”
学生化身“物质变化侦探”,接受实验室任务:
1.解密奇异现象(泡泡产生、蜡烛燃烧)
2.破解锈蚀谜案(铁生锈的条件)
3.创意工坊挑战(用牛奶制作钥匙扣)
最终目标:在“物质变化科学博览会”发布《物质变化探秘报告》。
三、课程标准分析
依据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
核心概念
2.物质的变化与化学反应(《课标》P28)
2.1物质的三态变化
学习内容
2.3物质变化的特征(化学变化)
学段日标
①区分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5-6年级)
②设计实验探究物质变化条件(如铁生锈);
③举例说明化学变化的应用价值。
四、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产生泡泡的秘密》、《蜡烛的燃烧》、《铁生锈了》、《专题
探究:铁生锈的条件》、《设计与制作:用牛奶做钥匙扣》和《各种各样的物质
变化》这6课内容。
《产生泡泡的秘密》通过小苏打与白醋反应的实验,观察气泡产生现象,初
步认识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并尝试记录反应现象(温度变化、气体生成),
建立“产生气体是化学变化标志”的认知。
《蜡烛的燃烧》对比蜡烛熔化(物理变化)与燃烧(化学变化),通过实验
验证燃烧产生水、二氧化碳等新物质。并尝试罩烧杯观察水雾、石灰水变浑浊,
区分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差异。
《铁生锈了》通过观察铁锈的颜色、质地,对比铁与铁锈的性质差异(如导
电性),明确铁生锈是化学变化。并实验比较铁片与锈铁片的物理性质(敲击、
摩擦),理解“新物质生成”。
《专题探究:轶生锈的条件》核心内容为设计对比实验(干燥/潮湿/盐水环
境),探究铁生锈的必要条件(水、氧气)。控制变量法验证环境因素,培养科
学探究能力。
《设计与制作:用牛奶做钥匙扣》则主要应用化学变化原理(酪蛋白凝固),
将牛奶制成塑料材质钥匙扣,体现物质变化的应用价值。动手实践“牛奶→塑料”
的转化过程,联系科技与生活。
《各种各样的物质变化作为本单元的最后一课,系统分类物质变化类型(物
理变化:形态改变;化学变化:发光发热、颜色改变、生成沉淀或气体),分析
生活实例(如食物腐败)。归纳变化特征,构建认知框架。
本单元以“现象观察→概念建立→科学探究→实践应用→系统归纳”为主线,
形成螺旋上升的知识链:
1.现象导入(第1-2课):通过气泡、燃烧等直观现象引入化学变化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