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粤科版(2024)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地球上的水》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粤教粤科版(2024)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地球上的水》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粤教粤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9-20 22:14: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科学
五年级上
小学科学(粤教版)五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地球上的水》
大单元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
学科
小学科学
版本
奥教/奥科版
年级
五年级上册
单元名称
第4单元《地球上的水》
单元主题
水循环科考队一一探秘地球的生命之源
课时安排
7课时
一、单元主题
水循环科考队一一探秘地球的生命之源
二、单元大情景
“水博士科考队”科研任务学生化身“水循环科考队员”,完成四项核心
任务:
1.任务一:追踪消失的水(对应《水去哪里了》《空气中有水吗》)
2.任务二:解密天空降水(对应《水降下来了》《落到地面的雨水》)
3.任务三:探索流水之力(对应《流水的力量》)
4.任务四:构建水循环模型(对应《自然界的水循环》)
最终成果:制作《地球水循环科学报告》,举办“校园水科学博览会”。
三、课程标准分析
依据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
核心概念
9.宇宙中的地球(2022课标核心概念9)
学习内容
9.4地球系统:水循环过程及对地表的影响
①描述水循环各环节;
学段目标
②设计模型解释水循环;
(5-6年级)
③分析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
四、单元款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水去哪里了》《空气中有水吗》《网上学习:调查各地的空气
温度》《水降下来了》《落到地面的雨水》《流水的力量》《自然界的水循环》
这7课内容。
《水去哪里了》旨在探究水的蒸发现象,通过实验(如湿布变干、水洼消失)
理解液态水转化为水蒸气的过程。并观察蒸发速率与温度、表面积的关系,建立
“蒸发是水循环起点”的认知。
《空气中有水吗》核心内容为验证空气中存在水蒸气,通过冷凝实验(如冰
镇瓶外水珠)观察水蒸气凝结现象。并尝试设计实验证明湿度与天气的关系,为
理解云、雾形成铺垫。
《网上学习:调查各地的空气温度》则是跨学科实践,引导学生搜集不同地
区气温与湿度数据,分析气候对水循环的影响。并利用信息技术整理数据图表,
探究“高温高湿地区蒸发更旺盛”的规律。
《水降下来了》模拟降水形诚过程,通过“加热水→遇冷凝结”实验(如烧
杯+冰盘)解释雨、雪成因。并对比不同温度下降水形态(雨雪),关联课2
的冷凝原理。
《落到地面的雨水》重点研究雨水在地表的去向,通过渗透实验(沙土ⅴs,
黏土)和径流观察,理解地下水与河流的形成。并设计模型对比土壤渗透性,为
课6侵蚀作用埋下伏笔。
《流水的力量》则重点探究流水对地表的侵蚀与沉积作用,通过沙盘水流实
验模拟河谷、三角洲的形成。并分析“流速影响侵蚀强度”,联系自然地貌(如
黄土高原沟壑)。
《自然界的水循环》作为本单元的最后一课,整合前6课知识,构建水循环
系统模型(蒸发→凝结→降水→径流→蒸发),解释水资源可再生性。并尝试绘
制水循环示意图,讨论人类活动(如植树)对水循环的影响。
本单元以“水循环”为核心,按“现象→原理→系统”递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