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日本明治维新 课件(内嵌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日本明治维新 课件(内嵌视频)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50.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9-19 10:56: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导入新课
19世纪中期,日本和大多数亚洲国家一样,面临着沦为殖民地的危险。面对民族危机,日本采取了什么对策?为什么日本不但没有沦为殖民地,反而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
自主学习·问题引领
01 彼得一世改革
问题1、背景、目的、学习对象、性质
问题2、改革内容、影响
02 废除农奴制
问题1、背景、时间、改革者
问题2、内容、影响、性质
一、德川幕府和锁国时代
1.幕府统治
19世纪中期,日本处于德川幕府统治之下。
德川幕府又称江户幕府。1603年,将军德川家康,在江户开设幕府,开始德川幕府对日本长达265年的统治,共经十五代征夷大将军。
镰仓幕府——室町幕府——战国时代——德川幕府
德川家康(1543-1616)
2.内忧:幕府统治的危机
统 治 阶 级
被统治阶级
在德川幕府时期,农民每年要将收成的七成作为贡租上缴,手工业者和商人也被征收年收入七成杂税……农民起义和市民暴动不下一千多次;中下级武士自身经济状况日趋恶化,对幕府统治不满;商人和新兴的地主阶级经济实力增强,政治权利较少,要反对幕府统治……幕府统治已危机重重。 ——《日本记》
材料二:除特许船外,严禁其他船只驶往国外。不得派遣日本人至国外。禁止官吏在长崎码头直接购买外国船只货物。只和中国、荷兰进行有限的贸易。
锁国政策严重阻碍了日本经济、社会的发展
幕府的封建专制统治,阶级矛盾尖锐
一、德川幕府和锁国时代
3.外患:黑船事件
1853年,美国海军舰队将军佩里率领四艘全副武装的黑色蒸汽船,闯入了日本横须贺港,要求日本打开国门,开港通商。日本历史上把这一事件称之为“黑船事件”。
黑船事件
在美军武力威逼之下,日本幕府与美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开放港口。此后西方列强接踵而来。
外患(直接原因):
西方列强入侵,民族危机来袭。
一、德川幕府和锁国时代
佩里会见幕府高官
幕府与美国签订了《日美神奈川条约》
佩理将军在展示武力之余,用电报机、钟表、望远镜、蒸汽机车和大炮向日本人展示了工业革命成果。围观的日本官员真切地感受到了自己和大洋彼岸那个世界的差距。尽管日本国内对选择开国还是开战有过争论,但最后日本人几乎是以欢迎的态度接受了佩理的要求。
民族危机之黑船事件
黑船事件
日本人参观美国军队
 1853年和1854年,美国海军舰队两次强行进入日本港口,要求日本打开国门,否则开战。
一、德川幕府和锁国时代
一、德川幕府和锁国时代
一、德川幕府和锁国时代


·


供奉教堂的税单
西方列强闻风而来,纷纷来到日本强行与其签订各自的不平等条约。日本面临着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
一、德川幕府和锁国时代
开港通商后.…
经济受到很大冲击
许多手工工场倒闭
一、德川幕府和锁国时代
开港通商后.…
经济受到很大冲击
许多手工工场倒闭
黄金大量外流,市场混乱,物价飞涨
如:
原来1黄金=1货币,黄金外流后,
1黄金可能=2货币
货币贬值,
物价就上涨了。
一、德川幕府和锁国时代
开港通商后.…
经济受到很大冲击
许多手工工场倒闭
黄金大量外流,市场混乱,物价飞涨
农民、城市贫民和下级武士的处境不断恶化
日本的出路在哪里呢?
要挽救民族危机,必须推翻幕府统治!!!
一、德川幕府和锁国时代
德川幕府将军
英国人
法国人
美国人
不服就打!
港口要多!
关税要低!
武士
大名
农民
穷到无法生存!
你既无能又窝囊!
要奋起!
倒幕运动
内忧
幕府的封建统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根本原因)
激化
社会矛盾
外患
西方列强入侵
民族矛盾
导致
导致
加剧
幕府统治危机
倒幕运动爆发
归纳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
一、德川幕府和锁国时代
4.倒幕运动:
1868年1月,倒幕派武装在京都发动“王政复古”政变,支持天皇亲政,强令幕府将军“辞官纳地”。同年,倒幕派粉碎了幕府武力反扑,结束了幕府统治,改年号为“明治”。1869年,天皇及政府机构迁到东京。
德川庆喜败走江户
一、德川幕府和锁国时代
时间
主力
主张
方式
结果
1868年
中下级武士、朝廷公卿
王政复古
武力
推翻了幕府统治,改年号为明治。
1869年天皇及政府机构迁都东京。
1.时间:
1868年
明治天皇
发展资本主义,富国强兵,摆脱民族危机
《五条誓文》(1868年3月)
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
上下一心,大展经纶;
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使人心不倦;
破例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
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
《五条誓文》表明了日本改革旧制度,向西方学习的决心,成为明治维新的政治纲领。
仓岩使节团出访欧美
木户孝允
山口尚芳
岩仓具视
伊藤博文
大久保利通
从1868年起,明治政府开始实行一系列改革,以西方为榜样,全面改造日本,史称“明治维新”。
4.目的:
2.领导人:
二、明治维新
政治纲领:
3.学习对象:
西方
日本第一百二十二代天皇
明治天皇:睦仁(1852—1912)
二、明治维新
5.内容:
① 政治上:“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作用:加强中央集权
明治政府把全国分为3府72县,由中央任命府、县知事管理,完全取消大名的封建领主权。大名离开藩国,迁居东京,从国家领取俸禄。
二、明治维新
5.内容:
②军事上: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
开始对外侵略扩张
1873年,明治政府颁布征兵令,在“国民皆兵”的口号下,强征大批青年,建立常备军。这支军队称为“皇军”,即天皇的军队。强调效忠于天皇,并贯彻“武士道”精神。
强兵
二、明治维新
凡年龄达20岁以上的成年男子必
须服兵役及预备役。
——1873年明治政府《征兵令》
日本海军舰队
进行西式演练的日本军队
日本军舰上水兵操炮训练
影响:壮大了军事实力,为摆脱民族危机,实现民族自强提供了条件
具有军国主义色彩,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
二、明治维新
5.内容:
③经济上:推行地税改革,以“殖产兴业”为口号,大力发展近代经济
提供资金
1884
1872
1878
明治政府大力扶持企业
1872年,日本第一条铁路通车
1869年,日本建造的第一艘轮船
富国
最能体现资本主义性质
“殖产兴业”政策的具体内容:就是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以各种政策为杠杆,用国库资金来加速资本原始积累过程,并且以国营军工企业为主导,按照西方的样板,大力扶植日本资本主义的成长。
二、明治维新
改革土地制度,实行新地税法。1872年,解除买卖禁令,承认土地私有和买卖自由,颁发土地执照。1873年,实施新的地税政策
 为什么日本人有那么多奇怪的姓氏?
  为了方便户籍管理、征税和激励国民,日本天皇才下诏令全国的庶民都可以在名字上加冠姓氏,并凭姓氏向政府登记申请户籍。
  居住在山上的平民就以山为姓。如大山、秋山、山本、小谷;住在田的旁边, 就取名为田边、田中;以河川、水井、 海洋为姓氏的如河田、 川上、大井、小泉等。
二、明治维新
5.内容:
③经济上:推行地税改革
作用: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4.内容:
社会生活: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
明治政府提倡学习欧美资产阶级文明,吃西餐、穿燕尾服、理分发、跳交际舞、盖洋楼。1872年颁发“学制令”,建立完整的小学、中学、大学的近代学校体制;规定送儿童入小学受教育是家长的义务。
国家富强之途…第一开发国民多数之智德良能,使进入文明开化之域---伊藤博文
影响:培养了人才,提高国民素质。
1908年小学入学率达到97.8%.
超过英国
影响最深远
二、明治维新
二、明治维新
二、明治维新
吃牛肉火锅
1880年,
朝野新闻社在银座成立
明治维新主要措施
目的
主 要 内 容 政治
军事
经济
社会生活
学习西方,富国强兵,摆脱民族危机
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1889年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确立了近代君主立宪制的天皇制度。
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
推行地税改革,以“殖产兴业”为口号,大力发展近代经济
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
伊藤博文
主导制宪
大保久利通
主导工业
木户孝允
主导文明开化
山县有朋
主导强兵
岩仓具视
二、明治维新
性质:资产阶级改革
材料一:据统计,1881—1893年日本的工厂由1100个增至3340个,1894—1898年其各类公司由2900家增至7000多家,1883—1897年其日平均纱锭由2.87万支增至76.83万支,……1874—1890年日本工业年均增长率为12.1%,而英国为1.7%,美国5.2%。……这样,就使日本由原来的一个贫穷落后的封建国家,一变而为富强文明的资本主义国家了。
——陈利今《日本明治维新为什么会成功?》
国家 时间 经济年平均增长速度
日 1868-1873 32.2%
英 1851-1873 3.3%
美 1861-1873 5%
德 1861-1873 3.8%
材料二:
积极性:
奴隶
社会
大化改新
封建
社会
明治维新
资本主义
社会
摆脱民族危机
积极:明治维新成为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于资本主义强国之列。
二、明治维新
二、明治维新
材料三:1889年,明治政府颁布了《大日本帝国宪法》,确立了日本近代君主立宪制的天皇制度。宪法规定:大日本帝国由万世一系的天皇统治,天皇神圣不可侵犯;天皇作为国家元首,总揽一切大权,总理大臣和国务大臣组成的政府只对天皇负责。日本的天皇制度后来变成军国主义天皇制度。
材料四:早在1867年,刚刚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日本,就以武力强迫朝鲜签订《江华条约》……1894年,日本挑起甲午中日战争,加紧控制朝鲜……1910年正式吞并朝鲜。
消极:日本的改革保留了大量旧制度残余,军国主义色彩浓厚。它强大起来后,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二、明治维新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改革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符合本国国情
向先进国家学习,引进先进的技术、制度、思想
重视教育,培养人才,坚持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
启示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启示?
知识拓展:
1861年农奴制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的异同
1861年农奴制改革 日本明治维新
相同点 时代 原因 性质 影响 不同点 原因
核心 内容
都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
都是因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了阻碍;都面临内忧外患
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改革都不彻底,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农奴制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克里木战争暴露了农奴制的腐朽性
幕府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面临外国侵略的民族危机
废除农奴制
发展资本主义
课堂小结
明治维新的背景
日本明治维新
政治上:《五条释文》、废藩置县
幕府的锁国政策
幕府危机:外患、内忧
倒幕运动成功
积极影响:富国强兵、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
明治维新的内容
明治维新的影响
经济上:改革地税、殖产兴业
社会生活:“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
消极影响:军国主义、大量封建残余、侵略扩张
军事上: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