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导入:
二人都是小兵开始当起,都是44岁达到权力最高峰
拿破仑称帝:1815-1804=11年 希特勒任国家元首:1945-1934=11年
一个领导法国打败德国,一个领导德国打败法国
都以一己之力挑战整个欧洲,成为欧洲霸主
人生转折:都在6月22日这一天进攻俄国,都战败于俄国之手。
俄国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国家,能够让两个军事天才都惨败呢?
我们从这两个人的迷之巧合说起:
自主学习·问题引领
01 彼得一世改革
问题1、背景、目的、学习对象、性质
问题2、改革内容、影响
02 废除农奴制
问题1、背景、时间、改革者
问题2、内容、影响、性质
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是——
俄罗斯帝国:
占亚欧大陆面积42%
占地球陆地面积1/6
1.俄国的历史发展:
俄罗斯国徽
俄罗斯人的祖先东斯拉夫人
9世纪晚期
13世纪上半叶
13世纪末
16世纪
基辅罗斯等早期国家形成
基辅罗斯被蒙古人征服
莫斯科公国建立
建立统一的俄国伊凡四世即位,称“沙皇”
从此莫斯科公国发展成为沙皇俄国。(沙皇”一词来自拉丁语“凯撒”,意即皇帝。)
一、彼得一世改革
2.背景:
此时,几乎控制了全球贸易的荷兰已经辉煌了近百年;通过海外贸易和掠夺积累了大量财富;占有广阔市场的英国,正在孕育工业革命;法国在路易十四的强权领导下,已发展为17世纪中叶的欧陆首强。
而当时俄国的经济完全依赖于农业,全国只有几十个手工工场,农业和手工工厂里主要使用农奴劳动,商业几乎全部把持在外国人手中。教育由东正教会垄断,普通民众知识贫乏。即使在首都莫斯科,一百个人中间识字的也不超过三个。
俄国
西欧
西欧国家强大
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俄国农奴制盛行
工商业发展缓慢落后
通过两则材料的对比,概括一下当时国际上主要国家和俄国的社会情况,面对这种情况,俄国该如何改变?
彼得一世出访西欧
“拖延就是死亡”
一、彼得一世改革
3.人物简介:
彼得一世原名彼得·阿列克谢耶维奇·罗曼诺夫,是罗曼诺夫王朝的第五位沙皇,俄罗斯帝国的第一位皇帝,俄罗斯历史上仅有的两位“大帝”之一。
1689年8月,彼得一世推翻了主政的姐姐索菲亚公主的统治,实现亲政。9月,与清政府缔结了中俄历史上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同年10月,英国颁布《权利法案》)1697年,他假扮成水手,随使节团前往西欧各国考察,对西方的科学技术深感兴趣,并虚心学习;他又聘请外国专家、工匠和技师到俄国传授技术。回国后,开始仿效西欧发达国家实行了一系列改革。
1721年,彼得一世被俄国参政院尊奉为皇帝,获得“全俄罗斯大帝”和“祖国之父”的称号。“沙皇俄国”的名称也正式改为“俄罗斯帝国”。
彼得一世
一、彼得一世改革
4.目的:
出发:1697年3月9日,彼得派遣了一个由250人组成的庞大的使团,出访欧洲各国。彼得化名“彼得·米哈依洛夫”装扮成一个下士随团考察。
第一站:瑞典控制下的里加
第二站:普鲁士的柯尼斯堡(一周、火炮射击)
第三站:在荷兰阿姆斯特丹造船厂当了4个月的学徒
第四站:伦敦(学习造船理论、参加了英国议会举行的一届会议)
第五站:波兰华沙(双方达成共同对抗瑞典的共识)
在英国,彼得一世参观了科学院、牛津大学,拜访了牛顿,旁听了英国议员的辩论。在英国参观了海军造船厂,在普鲁士研究了兵制。
结束:1698年8月25日,彼得结束一年半的访问,回到莫斯科,并招募了各种专门人才共计640人。
通过此次西欧之行,彼得发现了俄国人思想的封闭和生产力的极端落后,这让彼得感觉到了改革的紧迫性!他决心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发出向西方学习的号召,全面推行改革。
目的:改变俄国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初见波罗的海的彼得
彼得学习造船雕像
一、彼得一世改革
5.改革内容: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改革领域
改革内容
改革影响
社会习俗
政治
军事
经济
文化教育
鼓励兴办手工工场
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推行文化教育,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
提倡学习西方的礼节服饰与生活方式
改组行政机构
建立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
创建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
贵族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
进一步加强沙皇的专制权利
有利于增强军事实力,
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
(圣彼得堡)
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进一步强化了农奴制
促进教育发展
提高民众素质
促进文明开化
一、彼得一世改革
彼得的剪须运动 描图画
17世纪俄国人把剪胡子视为违背上帝的罪孽,但彼得大帝则深信胡须是落后的标志。彼得的“剪须运动”迅速波及全国。
彼得一世改革时期发放的“胡须税”牌,留胡须者必须交纳高额税金.税牌上文字为“税金已付”。
“他用野蛮制服了俄罗斯的野蛮”
一、彼得一世改革
在大北方战争过程中,营建了圣彼得堡,1712年把都城由莫斯科迁到了圣彼得堡。
1721年10月12日,俄国参政院,为表彰彼得一世在北方战争中创立的功绩,封他为“全俄罗斯大帝”和“祖国之父”。俄国国号正式改为俄罗斯帝国。
彼得宫大殿及大瀑布喷泉群
圣彼得堡
一、彼得一世改革
6.影响
积极
俄国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俄国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
现代化海军、炮兵、骑兵与科学院
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一、彼得一世改革
6.影响
材料:在彼得一世改革期间,俄国设立了矿业学校、军事学校和其他各类新式学校。
积极
材料:“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到彼得一世去世时,俄国已建起 240多个手工工场。俄国生产的铁和麻布已输出到英国市场。不过,工场的劳动力仍然以农奴为主。
局限
沙皇专制制度和封建农奴制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性质:是一场自上而下的封建性质的改革
彼得大帝夏宫金碧辉煌
彼得大帝策马扬鞭
在克里姆林宫普京办公室唯一的画像是彼得大帝,在历史名城圣彼得堡诞生300周年庆祝活动上,普京总统饱含深情地说:“此生我最佩服的人就是彼得大帝。”
彼得一世死后,俄国政局动荡不安,贵族争权夺利,沙皇更迭频繁。1762年,叶卡捷琳娜通过宫廷政变篡夺王位,称“叶卡捷琳娜二世”(1762-1796年在位)。她实行了一些开明政策,鼓励发展农业和工商业,进一步增强了俄国实力。她为了取得贵族的支持,极力维护他们的种种特权,将大量国有土地连同农奴赐给贵族。
进一步强化农奴制
国别
人均
(卢布)
铁(万吨)
铁路
(公里)
1850年
1860年
俄国
71
22.8
29.8
1600
英国
323
228.5
388.8
14603
法国
150
40.6
89.8
9160
18世纪末,俄国的生铁产量与英国相当,可是,到19世纪中期,英国的生铁产量已经是俄国的15倍,铁路里程也是俄国的10倍。
英美法等欧美各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开始工业革命,进行殖民扩张,实力迅速上涨。
俄国农奴制盛行,严重制约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俄国与西欧各国的差距日渐扩大。
“大家好,我叫尤里,现在是1861年的俄国。我是安德烈公爵家的农奴,整个俄国90%以上的人口都是像我这样的农奴。我们穷苦,一年到头也无法给自己买点商品。公爵老爷挣到钱之后又购买了大量的土地和农奴。我们夜以继日工作却依旧贫困潦倒,想要另谋生路又无法自由选择。家里已经断粮了,而公爵依然把我们当奴隶一样对待。周边农奴起义的频率不断提高,看来我也得为了全家的生存做些什么了!”
根本原因: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市场
资金
劳动力
1、改革背景
二、1861年农奴制改革
在19世纪上半期,农奴骚动此起彼伏,有1000多次。
沙皇政府惊呼:农奴是国家脚下的火药库。
政治(直接原因):农奴频繁暴动威胁沙皇统治
农
奴
暴
动
1176次
90次
126次
86次
农奴的房屋
农奴的贫困生活
二、废除农奴制
②直接原因:克里米亚战争的战败,加剧社会矛盾
克里米亚,是黑海北部海岸的一个半岛,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1783年俄国正式将克里米亚半岛纳入版图。
克里米亚相当于黑海的定海神针, 俄国控制了克里米亚,就能最大程度的控制黑海。从而可以进入地中海,再进入印度洋、大西洋的开放水域。
1853年-1856年克里米亚战争爆发,俄国与土耳其(英法支持)为争夺小亚细亚地区权利而开战,主战场在克里米亚半岛。最终俄军以损失52.2万余人,耗资8亿卢布求和结束。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国家
射程
运输
医药
军官
俄国
1
马车、步行
缺乏
贪污、侵吞
英、法、土
3
火车、轮船
充足
封建农奴制度
资本主义工业文明
二、废除农奴制
二、1861年农奴制改革
克里米亚战争中惨败,充分暴露了农奴制俄国的腐朽性。1855年,沙皇尼古拉一世自杀身亡,亚历山大二世即位。
1818-1881
亚历山大二世
亚历山大二世的徽章标志
青年时代的亚历山大二世
亚历山大二世自幼被立为太子,学习治国之策。曾周游欧洲各国,深知农奴制是俄国落后的根源。
1855年匆忙继位,正值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失败,国力急剧下降之际,国内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来解放农民。
克里米亚战争显示出农奴制俄国的腐败和无能。—列宁
1861年贵族宣读“解放”农奴的法令
二、1861年农奴制改革
时间
1861年
改革者
亚历山大二世
目的
摆脱政治危机,巩固沙皇统治
开始标志
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颁布“废除农奴制法令”。
内容:
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
内容
提供自由劳动力
满足资本主义发展的条件
提供资金
性质
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必须出钱赎买
①解放农奴
②高价赎买份地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时间(年)
1865年
1890年
1898年
数量(人)
38.1万
162万
300万
1861年改革后俄国工人数量变化表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时间
企业数(家)
工人数(人)
产值
(千卢布)
1860年
99
11600
7954
1879年
187
42000
51937
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按改革法的规定:农民为了获得一块份地和宅旁园地,须向地主缴纳高于地价2-3倍的赎金,其中25%左右交现金,其余要在49年内连本带息还清。据统计,到1910年农民还清贷款时,政府和地主一共掠夺农民20亿卢布的赎金。
二、1861年农奴制改革
列宁
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
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了。
3.影响:
相关史事
据统计,1860——1890年,俄国的生铁产量增加了2倍,钢产量和棉纺织业的产值都增加了3倍,而煤炭产量的增加则超过了19倍,石油产量猛增了200多倍,在此期间,俄国的整个工业产量增加了6倍,铁路线增加了35倍多。
1861年2月19日标志着从农奴时代中成长起来的新的资产阶级的俄国的开端。
依据以上材料结合课本,这次改革对俄国的积极影响是什么?
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二、1861年农奴制改革
3.影响:
史料研读
农民为了人身自由和获得份地必须向地主缴赎买金。当时农奴主分给农民的全部土地价值约6亿5千万卢布,而农民必须交给近9亿卢布。这笔钱农民须立即付20%-25%,其余75%—80%由政府垫付给地主,而农民则要在49年内每年向政府还本付息。截至1905年革命为止,农民所付赎金超过了20亿卢布。
— 夏金霹《俄国农奴制度废除中的对立与斗争》
臭名远扬的“解放”,是对农奴的无耻掠夺。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了
农奴制保留了大量农奴制残余,
影响着俄国经济和社会发展。
二、1861年农奴制改革
农奴制废除后的农民
沙皇陛下仁慈,让我获得了自由,但是为了得到份地养活全家,我变卖了家里所有能卖的东西才交清了赎金,现在家里穷的就剩下几面墙可以依靠了!
农奴制废除后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为了得到养活全家人的面包,我还得倒伏尔加河上去当纤夫,这样的苦日子啥时候才是个头啊!革命的同志,快些来拯救我们吧!
6.影响: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项目
彼得一世改革
俄国农奴制改革
相同点
根本
原因
人物
性质
内容
意义与影响
封闭落后,工商业的发展缓慢
18世纪初 彼得一世
地主阶级性质
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 社会生活
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成为欧洲军事强国。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走上对外扩张道路。农奴制进一步强化
农奴制的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1861年 亚历山大二世,
资产阶级性质
(1)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
(2)农奴在获得“解放”时,要出钱赎买这块份地
是俄国历史上重要转折点,推动了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留下大量封建残余
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
从不同方面推动了俄国社会的进步,增强了俄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
比较彼得一世改革和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异同???
举例说明近代建立资产阶级政权的两种方式?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美国独立战争
法国大革命
资产阶级革命——
资产阶级改革——
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
日本明治维新
课堂小结
彼得一世
改革
废除农奴制
俄国的
改革
俄国兴起与统一的历程
俄国的兴起与统一
强化专制统治
背景:改变俄国落后状态,巩固沙皇统治
内容: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社会风俗
特点:向西方学习、强制改革
效果:俄国成为军事强国
评价: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农奴制进一步强化
背景:农奴制度阻碍了社会发展,社会内外交困
颁布法令: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颁布
内容:废除农奴制,农奴通过赎买取得份地
评价:推动俄国走向了资本主义道路,农奴残余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