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江苏省常州市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把符合题意的选项前的字母填到下列对应的答题框内.每小题2分,共30分)
1.“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丰厚)哉.”这反映出隋朝开凿的大运河( )
A.促进了经济交流
B.促成了隋朝统一
C.巩固了封建统治
D.开辟了丝绸之路
2.为了吸取“隋炀帝…臣下钳口(闭口不语),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的教训,唐太宗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唯才是举
B.虚心纳谏
C.完善法令
D.重用酷吏
3.唐太宗时,某地发生灾荒.假如你是当时的一名中书令,秉承皇帝的旨意起草了一份救灾计划,接下来你应该交给( )
A.尚书省裁决
B.门下省审议
C.尚书省执行
D.门下省执行
4.与人称“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的古代帝王有关的是( )
A.创立殿试制度
B.派兵扫平东突厥
C.改革漕运制度
D.派文成公主入藏
5.下列工具中属于唐朝发明的灌溉工具是( )
A.
B.
C.
D.
6.唐太宗曾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是因为他( )
A.重新统一了中国
B.完善了“三省六部”制
C.承袭完善科举制
D.修改《贞观氏族志》
7.晚唐诗人皮日休诗曰:“香泉一合乳,煎
( http: / / www.21cnjy.com )作连珠沸.时有蟹目溅,乍见鱼鳞起.声疑松带雨,饽恐烟生翠.倘把沥中山,必无千日醉.”该诗歌反映的唐朝习俗风尚是( )
A.钓鱼
B.烙饼
C.饮酒
D.饮茶
8.“年少从军不为苦,长戟短刀气如虎.男儿志在立功名,青海西头擒赞普.”诗中“赞普”是对我国古代哪一少数民族首领的称呼?( )
A.突厥
B.吐蕃
C.靺鞨
D.南诏
9.2015年5月,国家主席习近平举行隆重
( http: / / www.21cnjy.com )仪式欢迎印度总理莫迪访华,莫迪的访华促进了中印经济文化交流.早在唐朝我国就有一位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杰出贡献的使者,他是( )
A.玄奘
B.鉴真
C.张骞
D.孙思邈
10.如图展示的是出土的唐朝文物.它们反映的唐朝十分发达的艺术成就是( )
A.壁画
B.乐舞
C.唐诗
D.印刷
11.“(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材料中的“蕃”指的是( )
A.吐蕃
B.女真
C.契丹
D.党项
12.考古学家在一座辽代契丹族公主墓中发现
( http: / / www.21cnjy.com ),墓门两侧的仿木结构,都采用了汉族的营造法式,上面的浮雕风格已深受宋朝画界的影响.这一发现最能证明宋辽时期的( )
A.农业生产的发展
B.民族文化的交融
C.民族战争的频繁
D.海外贸易的兴盛
13.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经历了一个由北向南转移的过程,至南宋时期最终完成.以下关于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南方为少数民族政权,政治清明
B.南方战乱相对较少
C.北方人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
D.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14.“闻得商旅往来贸易,竞用会子,一为免商税,二为省脚乘,三为不复折阅(亏损),以此观之,会子可谓通流.”会子“通流”始于( )
A.秦朝
B.唐朝
C.北宋
D.南宋
15.《东京梦华录》记载:
( http: / / www.21cnjy.com )茶坊每五更点灯,买卖衣服图画花环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大抵诸酒肆瓦市,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此生活景象最有可能出现在( )
A.南朝
B.隋朝
C.唐朝
D.宋朝
二、材料解析题(共20分)
16.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隆盛时代,留下了很多璀璨的文明遗产。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大运河的修建,便利了中国南北
( http: / / www.21cnjy.com )贸易的发展,尤其是来自长江地区的稻米和其他粮食作物可以大量地供应北部地区的居民。由此为政治和文化的统一建立了经济基础。﹣﹣《新全球史》
材料三
(盛唐)开明的政治、繁荣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经济、强大的国力,促成了文化的全面繁荣,同时也使诗歌创作进入一个黄金时期。……那种追求进步的政治理想,为国家建功立业的英雄气概……乃是盛唐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盛唐诗歌的主流。
﹣﹣叶郎、费振刚、王天有主编《中国文化导读》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今大运河常州段在隋朝位于大运河的哪一段?
(2)材料一中的赵州桥的设计者是谁?该桥梁有何世界地位?
(3)据材料二,概括修建大运河的意义。有人说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罪在当代(时),功在千秋”,对于“罪在当代(时)”,你是如何理解的?
(4)据材料三,指出唐朝诗歌创作进入黄金时期的时代背景。
17.唐宋时期,是古代中国民族关系发展的重要时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贞观政要》
材料二
贞观十五年(641年)正
( http: / / www.21cnjy.com )月,……松赞干布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祖、父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
﹣﹣《中华上下五千年》
材料三“是月,与金国和议成,立盟书,约以淮水中流画疆,割唐、邓二州界之,岁奉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休兵息民,各守境土。”
﹣﹣《宋史高宗本纪》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朕”指的是谁?其开明的民族政策使得他赢得了少数民族对他怎样的尊称?
(2)吐蕃人是今天哪个少数民族的祖先?材料二中的“公主”指的是谁?该公主的和亲起到了什么历史作用?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有什么历史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古代民族关系的突出特点。
2015-2016学年江苏省常州市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把符合题意的选项前的字母填到下列对应的答题框内.每小题2分,共30分)
1.“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丰厚)哉.”这反映出隋朝开凿的大运河( )
A.促进了经济交流
B.促成了隋朝统一
C.巩固了封建统治
D.开辟了丝绸之路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大运河历史作用的准确识记.
【解答】材料大意为:往北可以通道河北经营渔业
( http: / / www.21cnjy.com ),往南可以通到扬州(古时扬州亦称江都)经营运输,他的利用价值是很广的,旨在说明隋朝大运河的开凿,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准确理解能力.
2.为了吸取“隋炀帝…臣下钳口(闭口不语),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的教训,唐太宗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唯才是举
B.虚心纳谏
C.完善法令
D.重用酷吏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唐太宗的有关内容.
【解答】分析题干,注意关键词大臣“闭口不语”,隋炀帝“不闻其过”.所以吸取这一教训后,唐太宗注重的是善于听取正确意见,虚心纳谏.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了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以及分析和理解能力.
3.唐太宗时,某地发生灾荒.假如你是当时的一名中书令,秉承皇帝的旨意起草了一份救灾计划,接下来你应该交给( )
A.尚书省裁决
B.门下省审议
C.尚书省执行
D.门下省执行
【分析】此题考查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解答】唐朝沿袭和完善了隋
( http: / / www.21cnjy.com )代的“三省六部制”,其中中书省替皇帝起草政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最后交由尚书省执行.所以中书令起草的救灾计划接下来应该交给门下省审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准确记忆课本基础知识是答题的关键.
4.与人称“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的古代帝王有关的是( )
A.创立殿试制度
B.派兵扫平东突厥
C.改革漕运制度
D.派文成公主入藏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唐朝的科举制度.
【解答】武则天是我国历史
( http: / / www.21cnjy.com )上唯一的女皇帝,她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武则天大力提倡科举,增设殿试和武举;其中武则天时的殿试,开创了我国科举制度对考生面试的先河.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武则天的相关内容的识记.
5.下列工具中属于唐朝发明的灌溉工具是( )
A.
B.
C.
D.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盛唐社会的掌握情况.
【解答】注意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唐朝
( http: / / www.21cnjy.com )发明的灌溉工具”,联系所学可知,B是唐朝发明的用于耕地的曲辕犁,C是唐朝出现的灌溉工具筒车.AD均不是唐朝的发明.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6.唐太宗曾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是因为他( )
A.重新统一了中国
B.完善了“三省六部”制
C.承袭完善科举制
D.修改《贞观氏族志》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科举制的有关内容.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隋炀帝创立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科举制,唐太宗时期科举制得到承袭和完善,科举制度起到选拔优秀人才的作用,使得“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故选C.
【点评】注意准确识记科举制的影响.
7.晚唐诗人皮日休诗曰:“香泉一合
( http: / / www.21cnjy.com )乳,煎作连珠沸.时有蟹目溅,乍见鱼鳞起.声疑松带雨,饽恐烟生翠.倘把沥中山,必无千日醉.”该诗歌反映的唐朝习俗风尚是( )
A.钓鱼
B.烙饼
C.饮酒
D.饮茶
【分析】本题考查唐朝的社会气象.
【解答】题干中的关键信息“香泉一合乳,煎作连珠沸”可知是饮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饮茶习俗风靡全国.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重点掌握唐朝饮茶习俗.
8.“年少从军不为苦,长戟短刀气如虎.男儿志在立功名,青海西头擒赞普.”诗中“赞普”是对我国古代哪一少数民族首领的称呼?( )
A.突厥
B.吐蕃
C.靺鞨
D.南诏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唐朝的民族关系和民族政策.
【解答】唐朝经济繁荣,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唐与吐蕃的交往密切,唐朝时,吐蕃是藏族的祖先,吐蕃的首领是赞普.
故选B.
【点评】把握唐朝与吐蕃交往史实.
9.2015年5月,国家主席习近平举行隆
( http: / / www.21cnjy.com )重仪式欢迎印度总理莫迪访华,莫迪的访华促进了中印经济文化交流.早在唐朝我国就有一位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杰出贡献的使者,他是( )
A.玄奘
B.鉴真
C.张骞
D.孙思邈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唐朝对外关系的知识点,应把握玄奘西游的历史.
【解答】依据题干信息“中印经济文化交
( http: / / www.21cnjy.com )流”“唐朝”,结合所学知识:我国古代称印度为天竺,唐朝时期,玄奘西游天竺,对中印文化的交流做出了突出贡献.
故选A.
【点评】解答本题要熟记玄奘西游的历史知识.
10.如图展示的是出土的唐朝文物.它们反映的唐朝十分发达的艺术成就是( )
A.壁画
B.乐舞
C.唐诗
D.印刷
【分析】本题考查唐朝的乐舞.
【解答】仔细观察图片可知是唐朝乐舞的情
( http: / / www.21cnjy.com )景.中国唐代乐舞继承前代传统,融入外来新风,获得了长足发展,成为燕乐舞文化的高峰,创造了在中国艺术史上享有盛誉的乐舞艺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唐朝乐舞的地位和成就.
11.“(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材料中的“蕃”指的是( )
A.吐蕃
B.女真
C.契丹
D.党项
【分析】本题考查了建立辽的民族﹣﹣契丹.
【解答】根据题干给出的辽可知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材料中的“蕃”是契丹.10世纪初,契丹族的杰出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了契丹各部,916年,他建立契丹政权,定都上京,后来改国号为辽.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建立辽的民族﹣﹣契丹.
12.考古学家在一座辽代契丹族公主墓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发现,墓门两侧的仿木结构,都采用了汉族的营造法式,上面的浮雕风格已深受宋朝画界的影响.这一发现最能证明宋辽时期的( )
A.农业生产的发展
B.民族文化的交融
C.民族战争的频繁
D.海外贸易的兴盛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宋辽时期交往的有关内容.
【解答】分析题干,辽代公主墓采用了汉族的营造法式,浮雕风格受宋朝画界的影响,充分说明了辽受到汉族文化的影响,体现了民族文化的交融.
故选B.
【点评】注意通过分析题干得出正确认识.
13.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经历了一个由北向南转移的过程,至南宋时期最终完成.以下关于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南方为少数民族政权,政治清明
B.南方战乱相对较少
C.北方人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
D.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经济重心南移的有关内容.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
( http: / / www.21cnjy.com )战乱,南方稳定,北方劳动人民为了躲避战乱,纷纷迁移到南方,带去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南方统治者的重视等,到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所以,B、C、D
三项正确,A项表述错误.
故选A.
【点评】注意准确识记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14.“闻得商旅往来贸易,竞用会子,一为免商税,二为省脚乘,三为不复折阅(亏损),以此观之,会子可谓通流.”会子“通流”始于( )
A.秦朝
B.唐朝
C.北宋
D.南宋
【分析】本题考查了纸币会子的相关史实.
【解答】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南宋时通行“会子”“关子”等纸币.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纸币会子的相关史实.
15.《东京梦华录》记载:茶
( http: / / www.21cnjy.com )坊每五更点灯,买卖衣服图画花环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大抵诸酒肆瓦市,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此生活景象最有可能出现在( )
A.南朝
B.隋朝
C.唐朝
D.宋朝
【分析】本题考查了宋代的社会生活的内容识记.
【解答】由《东京梦华录》的记载可知,该材料描述的是北宋东京城夜市繁华的状况,夜市的繁华反映了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繁荣.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史料的分析能力.注意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联系所学作答.
二、材料解析题(共20分)
16.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隆盛时代,留下了很多璀璨的文明遗产。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大运河的修建,便利了中国南北
( http: / / www.21cnjy.com )贸易的发展,尤其是来自长江地区的稻米和其他粮食作物可以大量地供应北部地区的居民。由此为政治和文化的统一建立了经济基础。﹣﹣《新全球史》
材料三
(盛唐)开明的政治、繁荣的经
( http: / / www.21cnjy.com )济、强大的国力,促成了文化的全面繁荣,同时也使诗歌创作进入一个黄金时期。……那种追求进步的政治理想,为国家建功立业的英雄气概……乃是盛唐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盛唐诗歌的主流。
﹣﹣叶郎、费振刚、王天有主编《中国文化导读》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今大运河常州段在隋朝位于大运河的哪一段?
(2)材料一中的赵州桥的设计者是谁?该桥梁有何世界地位?
(3)据材料二,概括修建大运河的意义。有人说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罪在当代(时),功在千秋”,对于“罪在当代(时)”,你是如何理解的?
(4)据材料三,指出唐朝诗歌创作进入黄金时期的时代背景。
【分析】(1)本题考查隋朝大运河的相关知识.
(2)本题考查赵州桥.
(3)本题考查修建大运河的意义.
(4)本题考查唐朝诗歌创作进入黄金时期的时代背景.
【解答】(1)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
( http: / / www.21cnjy.com )郡,南至余杭,分为四段,由北向南依次为从涿郡到洛阳这段叫永济渠,从洛阳到淮水叫通济渠,从淮水到江都叫邗沟渠,从江都到余杭(今杭州)叫江南河.常州是江苏省地级市,地处长江之南、太湖之滨,处于长江三角洲中心地带,与苏州、无锡联袂成片,大运河常州段在隋朝位于大运河的江南河.
(2)隋朝工匠李春设计的赵州桥,又名安济桥,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世界上保存完好,最古老的一座单孔大石桥,被誉为“世界建桥史上的一个奇迹”.赵州桥的设计开创了世界平拱桥的先河.赵州桥凝聚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结晶,开创了中国桥梁建造的崭新局面.
(3)据材料二“运河的修建,便利了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南北贸易的发展,尤其是来自长江地区的稻米和其他粮食作物可以大量地供应北部地区的居民.由此为政治和文化的统一建立了经济基础”可知,大运河沟通了南北经济;为统一奠定了基础.隋炀帝修筑的大运河大量征用人力,使人民承担了繁重的徭役;严重破坏了当时的生产力.因而有人说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罪在当代(时)”,
(4)据材料三“(盛唐)开明的政治、繁
( http: / / www.21cnjy.com )荣的经济、强大的国力,促成了文化的全面繁荣,同时也使诗歌创作进入一个黄金时期”可知,唐朝诗歌创作进入黄金时期的时代背景是开明的政治,繁荣的经济,强大的国力.
故答案为:
(1)江南河.
(2)李春;是世界上保存完好、最古老的一座单孔大石桥(或被誉为“世界建桥史上的一个奇迹”).
(3)意义:沟通了南北经济;为统一奠定了基础;理解:隋炀帝修筑的大运河大量征用人力,使人民承担了繁重的徭役;严重破坏了当时的生产力.
(4)开明的政治;繁荣的经济;强大的国力.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隋朝大运河、赵州桥、修建大运河和唐朝诗歌创作进入黄金时期的时代背景.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和综合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
17.唐宋时期,是古代中国民族关系发展的重要时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贞观政要》
材料二
贞观十五年(641年)正月,…
( http: / / www.21cnjy.com )…松赞干布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祖、父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
﹣﹣《中华上下五千年》
材料三“是月,与金国和议成,立盟书,约以淮水中流画疆,割唐、邓二州界之,岁奉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休兵息民,各守境土。”
﹣﹣《宋史高宗本纪》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朕”指的是谁?其开明的民族政策使得他赢得了少数民族对他怎样的尊称?
(2)吐蕃人是今天哪个少数民族的祖先?材料二中的“公主”指的是谁?该公主的和亲起到了什么历史作用?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有什么历史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古代民族关系的突出特点。
【分析】(1)本题考查少数民族对唐太宗的称呼.
(2)本题考查文成公主入藏.
(3)本题考查宋金和议.
(4)本题考查我国古代民族关系的突出特点.
【解答】(1)据材料一“自古皆贵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可知,材料中的“朕”指的是唐太宗.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对少数民族一视同仁,任用少数民族贵族进行本民族管理,保留原有民族的习惯和生活方式,在唐太宗开明民族政策的感召下,西北各部首领纷纷来长安朝见唐朝皇帝,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
(2)吐蕃很早就居住在青藏高原一带,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今天藏族的祖先,7世纪初,吐蕃的杰出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他仰慕中原文化,多次向唐朝求婚,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了他.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汉藏两族友好关系的发展,维护了和平,密切了双方经济文化交流.
(3)据材料三“是月,与金国和议成,立
( http: / / www.21cnjy.com )盟书,约以淮水中流画疆,割唐、邓二州界之”可知,反映的是宋金和议;1141年宋金和议确定了宋金之间政治上的不平等关系,结束了长达十余年的战争状态,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边境出现了和平的局面.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知识可知,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之间时战时和,但战争是短暂的,各民族之间的长期交往是民族关系的主流,各民族之间的长期交往促进了民族的融合.
故答案为:
(1)唐太宗;天可汗.
(2)藏族;文成公主;促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或加强了汉藏两族的经济、文化交流).
(3)事件:宋金和议;意义:形成宋金南北对峙的局面.
(4)战与和交织,但以和为主.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少数民
( http: / / www.21cnjy.com )族对唐太宗的称呼、文成公主入藏、宋金和议和我国古代民族关系的突出特点.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和综合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