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7张PPT)
第一节 地球仪
第1课时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仪
【地理悦读】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居住的星球叫什么名字吗 她的形状是怎样的呢 人类是怎么发现我们所生活的地球是这个形状的 【目标导航】
·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大致过程,感受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
·了解地球的大小和形状。
·了解地球仪的基本用途,并通过制作简易地球仪,认识地球仪的基本结构。
基础知识预习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1)认识过程:_________→根据太阳、月球的形状,以及月食时月球被地球遮住部分的边缘是圆弧形的现象,推测地球是一个球体→___________环球航行,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___
___________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如下图所示。
(2)形状:地球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的不规则球体。
天圆地方
麦哲伦船队
地
球卫星照片
两极稍扁
赤道略鼓
2.地球的大小
二、地球仪
1.定义:为了便于认识地球全貌,人们根据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将地球缩小,制成的地球模型。
2.作用:地球仪是我们学习地理的重要_____之一,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上一些地理事物的特征及其分布。
工具
图解知识
日常生活中能够证明地球是
一个球体的实例
名师提醒
1.地球仪上的地轴、经纬线是人们为方便研究地球上的地理事物而假想出来的,并不是真实存在的。
2.地轴穿过地球仪内部,经纬线位于地球仪表面。
拓展延伸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两组数据,更加直观地认识地球的大小。
(1)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相当于约729亿个足球场的总面积(足球场面积约
7 000平方米)。
(2)地球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相当于飞机沿赤道飞行约50小时(飞机平均飞行速度为800千米/时)。
核心要点探究
主题 认识地球的形状
情境创设
把一个篮球和一块木板置于同一水平视线上,两名同学面对面站立,距离2米左右。如下图所示。
思考1
甲同学不动,眼睛保持与木板等高,乙同学将竖直铅笔由D向C缓慢移动。甲同学观察到:随着铅笔位置的变化,其长度_____(改变/不变)。
思考2
用篮球代替木板,将竖直的铅笔由A向B缓慢移动,甲同学会发现铅笔的长度逐渐变
___(长/短),直至铅笔___(上/下)端消失;将竖直的铅笔由B向A缓慢移动,铅笔长度发生的变化是逐渐变___(长/短),随着位置的移动,先出现铅笔的___(上/下)端,后出现铅笔的___(上/下)端。
不变
短
上
长
上
下
思考3
如果把铅笔看成是海上从远处驶来的帆船,则可以看到船身的变化是由______(填字母)向______(填字母)移动。通过该实验,我们可以推断地球的形状是_____。
B
A
球体
知识归纳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变式训练
(2024·青岛学业考改编)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不同时期的宇宙观,反映在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据此完成(1)~(2)题。
(1)下图中能体现中国“盖天说”的是(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A
(2)如图是人们借助三维仿真技术模拟的地球形状,据图可判断地球是一个( )
A.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规则球体
B.赤道稍扁、两极略鼓的规则球体
C.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D.赤道稍扁、两极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C
【解析】本题组考查地球形状。第(1)题,“盖天说”即“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秦朝半两钱圆形方孔,体现了“天圆地方”;北京天坛的坛墙南方北圆,象征“天圆地方”。地球仪和浑天仪都是球形的,不能体现“盖天说”。第(2)题,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已经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课后作业测评
(2025·潮州期末)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下图示意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读图,完成1~2题。
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排序正确的是( )
A.③→②→④→① B.③→①→④→②
C.①→③→②→④ D.①→②→③→④
2.下列诗句描写的现象,能反映地球形状的是( )
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B.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C.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D.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
D
【解析】本题组考查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和反映地球形状的现象。第1题,由于受观测条件和科学技术的限制,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过了漫长的过程,从③天圆地方→①据太阳、月球形状推测→④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②地球的卫星照片,后来确证了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第2题,“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反映了站得越高,看得越远,如果地球是平的,无论站多高都能看到同样远的距离,但实际上因为地球是一个球体,所以站得越高,视野就越开阔,能看到更远的地方。
(2025·湛江期末)右图是某社交软件启动画面,画面中的地球图片是由我国新一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风云四号”A星拍摄的地球气象云图。读图,完成3~4题。
3.关于地球的形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圆球 B.圆柱体
C.圆体 D.不规则的球体
4.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反映出的与地球大小
有关的事物是( )
A.地球的平均半径约为6 371千米 B.地球的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C.地球的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 D.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
D
C
【解析】本题组考查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第3题,科学家经过长期的精密测量,发现地球并不是一个规则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第4题,“坐地日行八万里”意思是人们住在地球上,因地球自转,于不知不觉中,一日已行了八万里路。赤道的周长约4万千米,也就是八万里,人在赤道附近随着地球自转,就会有“坐地日行八万里”的现象。“地球平均半径约为6 371千米”和“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与诗句描述的日行距离无关,“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也和诗句体现的因地球自转而日行八万里的现象无关。
5.(2024·广州增城期末)某学校的同学们尝试自选材料制作地球仪。小亮把乒乓球穿在铁丝上,经过反复调整,最终制作出的正确地球仪是( )
D
【解析】本题考查地球仪相关知识。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两个交点是极点,上端为北极点(N),下端为南极点(S);地轴是倾斜的,与水平面呈66.5°夹角。
6.某作家在其作品中写道:“飞上天空去浮着,看地球这弹丸在太空里滚着,从陆地看到海,从海再看回陆地。凌空去看一个明白——这才是做人的趣味,做人的权威,做人的交代。”该段内容蕴含着地球的相关知识。下列关于地球形状和大小的描述,错误的是( )
A.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首次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B.地球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C.地球的平均半径约是6 378千米
D.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形状的认知过程和地球的大小。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知经历了漫长而艰辛的过程,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首次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地球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约是6 371千米;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7.如图所示,站在海边看从远处驶来的帆船,总是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由此可推测( )
A.地球的形状是球体 B.海面凹凸不平
C.港口的水面高 D.地球绕太阳旋转
A
【解析】本题考查地球的形状。由图可知,站在海边看从远处驶来的帆船,总是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这证明地球的形状是一个球体。
(2024·茂名质检)读中国航天员太空漫步图,完成8~9题。
8.在空间站,航天员目睹了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下列现象也能证明这一点的是( )
①1519—1522年,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成功
②观察日食现象
③在海边眺望驶近的帆船,总是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
④太阳的东升西落
⑤古代“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说法
⑥站得高,看得远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③⑥ D.④⑤⑥
C
9.下列地理事物中,航天员在太空中无法看到的是( )
A.海洋 B.陆地 C.白云 D.经纬线
D
【解析】本题组考查地球形状的证据和地球仪。第8题,1519-1522年,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成功,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日食不能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月食时月球被地影遮住的部分呈圆弧形,说明地球是个球体;在海边眺望驶近的帆船,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能够说明地球是个球体;太阳的东升西落能够说明地球在自转,不能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古代“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是人类认识地球的臆想阶段;站得高,看得远,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第9题,航天员在太空中可以看到海洋、陆地、蓝天、白云;人们为了更好地认识地球,为了在地球上确定位置和方向,在地球仪上制作了经线、地轴、纬线,真实的地球上并没有经纬线。
10.地球仪是我们学习地理的工具,地球仪上有很多点和线(如下图),根据图中的提示,猜猜“我”是谁 (填字母和名称)
(1)“我”是地球上始终对着北极星方向的一个点。“我”是______。
(2)人们都说“我”是连接南北两极的最近通道,可是“我”只是地球上的一个虚拟的通道。“我”是______。
(3)人们往往用“我”来表示地球的大小,“我”的长度约为4万千米。“我”是______。
(4)在地球仪上可以画出无数个“我”,每一个“我”的长度都相等。“我”是______。
E北极
A地轴
B赤道
D经线
【解析】本题考查地球仪的相关知识。第(1)题,地球上始终对着北极星的点是北极,在图中是E。第(2)题,连接南北两极的最近通道是地轴,在图中是A。第(3)题,地球的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是赤道,在图中是B。第(4)题,经线和纬线都可以画出无数条,长度都相等的是连接南北两极的半圆,即经线,在图中是D。
答案:(1)E北极
(2)A地轴
(3)B赤道
(4)D经线
【学科素养·地理实践力】某班级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们用泡沫球、铁丝、小木棍等材料制作地球仪。右图为某同学制作的地球仪。读图,完成11~12题。
11.下列制作地球仪的步骤,合理的是( )
①将小球固定在支架上
②确定两个对称点作为两极点
③用小木棍贯穿小球
④绘出若干条经线和纬线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③④① D.④②①③
C
12.关于该地球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绘制的纬线连接南北两极
B.固定后小木棍应竖直于水平面
C.固定后小木棍应与水平面呈66.5°夹角
D.泡沫球应修整为椭球体
C
【解析】第11题,地球仪是人们为了更好地认识地球全貌而按一定的比例将地球缩小制成的地球模型。制作地球仪的过程:确定两个对称点作为两极点(②);用小木棍贯穿小球(③);绘出若干条经线和纬线(④);将小球固定在支架上(①)。第12题,绘制的纬线并不连接南北两极;固定后小木棍代表地轴,地轴应与水平面呈66.5°夹角;地球仪是正球体。
第2课时 经纬线与经纬度 经纬网定位
【地理悦读】 在现实生活中,电子地图已经成为人们日常出行不可或缺的帮手,那么电子地图是如何精确确定位置的呢 我们还可以利用它来干什么呢 【目标导航】
·能够准确理解经线和纬线的定义、特点及其在地球表面的分布,掌握经纬度的基本表示方法。
·能够熟练使用经纬网来确定地球表面任意一点的位置,并能够通过经纬度坐标进行实际的地理定位。
·能够运用经纬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升空间思维能力,理解经纬度在地理学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基础知识预习
一、经线和纬线
经线和纬线的特点
比较内容 经线 纬线
形状 ______ ______
长度 相等 自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
指示方向 ____ ______
半圆
南北
圆
东西
二、经度和纬度
1.特点
经度和纬度的特点
比较内容 经度 纬度
起始点 ___________(0°经线) _____(0°纬线)
度数范围 0°~_____ 0°~____
变化规律 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增大 从赤道向南、向北增大
符号标注 东经__,西经___ 北纬__,南纬__
半球划分 以_____________组成的经线圈为界划分东西半球 以_____为界划分南北半球
本初子午线
赤道
180°
90°
E
W
N
S
20°W和160°E
赤道
2.低纬度、中纬度、高纬度划分(连一连)
三、经纬网定位
1.经纬网定义: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形成经纬网。
2.经纬网作用:任何一组经线和纬线组成的_______都可以在经纬网上找到对应的位置,这种用经纬网定位的方法简单、方便、准确,被广泛应用于航海、航空、军事、交通、地质、气象等多个领域。
经纬度
图解知识
经线、纬线指示的方向
纬度的分布规律
经度的分布规律
东西半球的划分
记作“小小为东,大大为西”,即小于20°W或小于160°E的经度为东半球范围,大于20°W或大于160°E的经度为西半球范围。如图所示。
名师提醒
经纬度的界线和半球的界线
(1)0°纬线(赤道)既是南纬、北纬的分界线,也是南半球、北半球的分界线。
(2)0°经线(本初子午线)是东经、西经的分界线,不是东半球、西半球的分界线。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是东半球、西半球的分界线。
核心要点探究
主题 利用经纬网定位
情境创设
龙卷风是一种灾害性天气。某日,一场龙卷风突袭我国某地,小粤根据天气预报,将龙卷风始发地M及运动方向在经纬网地图中做了标注(右图)。
思考1
请你扮演天气预报员,说出龙卷风始发地M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__,运动方向是自_____向_____。
思考2
根据东西半球划分,M地位于___半球;根据南北半球划分,M地位于___半球。
(29°N,112°E)
西南
东北
东
北
寒假期间,中国的小粤邀请澳大利亚的汤姆、美国的凯瑟琳、巴西的卡卡一起到纬度是40°、经度是116°的地方度假。
思考3
小粤和她的朋友们一定能聚到一起吗 为什么
答:不一定。因为40°纬线南北半球各有一条,116°经线东西半球各有一条,所以纬度是40°、经度是116°的地方有四个,但小粤并未具体说明要去哪一个地方。
思考4
在地图上找到中国境内纬度是40°、经度是116°的地方,并且写出地理坐标。
答:这个地方大致位于北京。地理坐标是(40°N,116°E)。
知识归纳
重要的经纬线
变式训练
王先生到内蒙古草原拍摄风景,大雪中与朋友走散,由于没有地面网络信号而失联。后来,王先生通过手机发出北斗卫星消息,最终成功获救。下图示意救援队收到的求救信息。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对救援队成功找到王先生最有帮助的
信息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C
(2)图中的丙信息体现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 )
①实时导航功能
②精确授时功能
③快速定位功能
④位置报告功能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D
【解析】本题组考查经纬度确定位置、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功能。第(1)题,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因此,救援队可根据王先生所在的经纬度位置找到他,故丙信息是最有帮助的;甲、乙、丁三项不能确定王先生的具体位置,对救援队帮助不大。第(2)题,根据丙信息可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具有快速定位和位置报告功能,能够使救援队快速得知被困人员的位置;丙信息没有体现导航功能;精确授时功能是甲信息体现的功能。
1.我国古代楼兰文明早已消逝在浩瀚的荒漠中。经考证,楼兰古城位于(40°29'55″N,89°55'22″E)。下列经纬网图能够表示其大致位置的是( )
课后作业测评
D
【解析】本题考查经纬网的判读。读图可知,A、B选项经纬网图的纬度数是向南增加的,为南纬地区;C选项经纬网图的经度数是向西增加的,为西经地区;D选项大致位置是(40°29'55″N,89°55'22″E)。
(2024·广州增城期末)利用经纬网定位,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意一个地点的具体位置。右图为经纬网图。读图,完成2~3题。
2.丁地的经纬度位置为( )
A.(20°N,30°W) B.(20°S,30°E)
C.(20°N,30°E) D.(20°S,30°W)
3.乙地位于丁地的( )
A.正东方向 B.东南方向
C.西北方向 D.东北方向
C
C
【解析】本题组考查经纬网的判读。第2题,据图中经纬度的变化规律可得,丁地的经纬度是(20°N,30°E)。第3题,读图可知,乙地位于丁地的西北方向。
4.2025年4月30日13时08分,“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我国内蒙古自治区东风着陆场(图甲)成功着陆。飞船返回舱着陆地大致位于经纬网图(图乙)中的(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A
【解析】本题考查经纬网的判读。读图可知,我国的内蒙古自治区东风着陆场的经纬度位置约为(100°E,41°N),大致位于图乙中的①地。
(2025·惠州期末)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也是继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的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GLONASS)之后的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读经纬网图,完成5~6题。
5.北斗-G1卫星定点位置为(0°,140°E),其位于图中(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6.关于图中甲、乙、丙、丁四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位于北半球、西半球
B.甲、乙所在纬线长度相等
C.甲比乙、丙、丁的位置更靠西
D.丙、丁所在经线长度不等
D
C
【解析】本题组考查经纬网的判读。第5题,在经纬网上,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读图可知,丁点的经纬度是(0°,140°E)。由此可判定,北斗-G1卫星位于丁处。第6题,由图可知,甲位于赤道以北,20°W以东,160°E以西,位于北半球、东半球;甲、乙不在同一条纬线上,所在纬线长度不相等;甲比乙、丙、丁的位置更靠西;所有的经线长度都相等,故丙、丁所在经线长度相等。
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意地点的位置。读经纬网图,完成7~8题。
7.关于图中各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低纬度的是①,位于高纬度的是④
B.位于西半球的是③④⑤
C.③地位于④地的西北方向
D.①②两点间的距离等于②③两点间的距离
8.④地的地理坐标是( )
A.(60°S,60°E) B.(60°S,60°W)
C.(40°S,40°E) D.(60°N,60°E)
C
A
【解析】本题组考查经纬网的判读。第7题,由图可知,图中五个点位于低纬度的是①,④位于中纬度与高纬度的分界线上;图中区域经线约为0°至80°E之间,全部位于东半球;图中区域为南半球,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由图可知,③地位于④地的西北方向;越接近两极地区,经度之间的距离越短,①②两点间为20°纬度距离,长于②③两点间(20°经度)的距离。第8题,经度度数往东增加为东经,用“E”表示,由图可知,图示区域经度顺时针方向增加,根据自转方向北逆南顺,故该区域为南半球。④地的地理坐标是(60°S,60°E)。
9.读经纬网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各点的经纬度:A___________,C___________,D____________。
(2)A、B、C、D四点中,位于北半球的是__,位于西半球的是__。
(3)A在C的_____方向,D在B的_____方向。一架飞机沿A点一直向北飞,方向不变的情况下可以飞到_______。
(4)四名探险家分别从A、B、C、D四点出发沿所在的纬线行走一圈,所走路程最长的是从
__点出发的探险家,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N,20°E)
(10°S,30°E)
(30°S,30°W)
A
D
西北
西南
北极点
C
纬度越低,纬线圈越长,四点中C点纬度最低
【解析】本题考查经纬网的判读。第(1)题,据经纬网示意图及经纬度的变化规律可得,A点的经纬度是(20°N,20°E),B点的经纬度是(20°S,10°W),C点的经纬度是(10°S,30°E),D点的经纬度是(30°S,30°W)。第(2)题,东西半球的划分是以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为界,东半球的经度范围为20°W→0°→160°E,西半球的经度范围为160°E→180°→20°W,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图中四点位于北半球的是A,位于西半球的是D。第(3)题,A在C 的西北方向,D在B的西南方向。一架飞机沿A点一直向北飞,方向不变的情况下可以飞到北极点。第(4)题,纬度越低纬线圈越长,四点中C点纬度最低,沿C点所处的纬线行走一圈的路程最长。
答案:(1)(20°N,20°E) (10°S,30°E) (30°S,30°W)
(2)A D
(3)西北 西南 北极点
(4)C 纬度越低,纬线圈越长,四点中C点纬度最低
10.【学科素养·综合思维】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海水采样,助力科学研究。中国航海博物馆委托中国远洋海运集团在不同的海洋采集当地的海水样品,在采集四大洋海水的过程中,采样人员发现北冰洋海水采集点(54°N,179°E)的采集难度最大。
材料二 极地周边经纬网示意图(图甲)、北冰洋海水采集点(白令海)位置图(图乙)、海水采样图(图丙)。
(1)北冰洋海水采集点位于北半球、___半球。图中①②③④四点中,最接近北冰洋海水采集点的是___点。
(2)图中①②③④四点中,位于低纬度的是___点,位于本初子午线上的是___点。
(3)北冰洋海水采集点位于北极点的_____方向。
(4)①②③④四点所在的纬线中,长度最长的是___点所在的纬线。图中③点的经纬度是___________。
西
①
④
②
正南
④
(30°N,30°E)
【解析】本题考查东西半球的划分、高中低纬度的划分、经纬网定位和定向等相关知识。第(1)题,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160°E和与其相对的20°W所组成的经线圈,北冰洋海水采集点(54°N,179°E),位于北半球和西半球,最接近180°经线附近的①地。第(2)题,纬度的划分:
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④点位于23.5°N,属于低纬度地区。0°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该线是东西经度的分界线,该线以东是东经,以西是西经,图中②点位于本初子午线上。第(3)题,在北极点上,任何方向都是正南方向,因此,北冰洋海水采集点位于北极点的正南方。第(4)题,纬度越低、纬线越长,①②③④点所在的纬线,长度最长的是纬度最低的④点所在的纬线。读图可知,图中③地的经纬度大致是(30°N,30°E)。
答案:(1)西 ①
(2)④ ②
(3)正南
(4)④ (30°N,30°E)(共62张PPT)
第二节 地图
第1课时 地图的基本要素 地图的类型与应用
【地理悦读】 我们去一个陌生的城市之前,需要借助不同类型的地图帮助我们了解当地的各种信息。根据不同的需求,我们要选择哪种类型的地图呢 【目标导航】
·学会在地图上测量两点间直线距离,并根据比例尺将其换算成实地距离。
·通过对不同比例尺地图的判读,学会比较并分析比例尺大小与表示范围大小、表示地理事物详略程度之间的关系。
·能够根据地图上的经纬线或者指向标等确定方向,正确识别常见图例。
·能够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地图。
基础知识预习
一、地图的基本要素
1.比例尺
(1)定义: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_____的程度。
(2)公式:比例尺=。
(3)比例尺的三种表示形式:数字式、文字式、线段式。
缩小
2.方向
地图定向法比较
分类 一般定向法 指向标定向法 经纬网定向法
内容 面对地图,“_________ _________” 指向标的箭头通常指向___方 经线指示_____方向,纬线指示_____方向
图示
上北下南,
左西右东
北
南北
东西
3.相同图幅、不同比例尺地图的比较(如下表)
比较项目 中国地图 北京及其附近地区图
比例尺大小 小 大
表示范围大小 大 小
表示地理事物详略程度 简略 详细
4.图例:地图上用来说明地理事物的各种_____、_____、颜色、文字、数字等都是图例。
5.常用图例(连一连)
符号
线条
二、地图的类型与应用
1.地图类型:_______、_______、交通图、旅游图等。
2.数字地图
(1)定义:以_____形式记录和存储的地图。
(2)分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特点:_______可动态调整,内容可及时更新,信息查找迅速,图像、声音和文字可合并,呈现形式_____,互动性___。
(4)应用:除了给个人出行、导航定位、电商购物等带来便捷,还常应用于_________、资源调查、_________等方面。
地形图
政区图
数字
电子地图
遥感影像地图
比例尺
多样
强
城市管理
灾害监测
名师提醒
1.比例尺可看成分子是1的分数。例如, 可以写成1/500 000。计算比例尺的关键是实地距离与图上距离的单位要统一成厘米,1千米=100 000厘米。
2.比较不同形式的比例尺的大小时,一般采用的方法是先统一转化为数字式比例尺,然后比较大小。
图解知识
比例尺大小的判断方法
拓展延伸
根据使用目的选择地图
(1)去商场购物——商场导购图。
(2)去公园游览,寻找景点——公园导游图。
(3)外出旅行,确定行程——交通图。
(4)了解某地地形——地形图。
(5)了解省级行政区分布情况——政区图。
(6)了解国际时事,确定事件发生地点——世界的国家和地区图。
核心要点探究
主题 地图的基本要素
情境创设
深圳某学校的李明到北京旅游,参观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下图为纪念馆周边地区示意图及街道某处的指示牌。
思考1
图中铁路线大致沿_____方向延伸。若图中铁路线的图上距离为8厘米,则该段铁路线的实际长度为____米。
思考2
在地图的基本要素中,该地图缺少的一个要素是_____。
思考3
指示牌位于图中①②③④的哪个位置 你是怎样判断的
答:指示牌位于图中②处。读图可知,②地位于晓月阁、宛平城东门以西,七七事变弹坑遗址以北,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以东,该地符合指示牌所标识的位置。
东西
800
图例
知识归纳
读图甲和图乙,如何判断A点在B点的什么方向 可采用下面两种方法。
(1)指向标平移法(图甲)。
步骤:
①将指向标平移到参考点B点;
②根据指向标箭头所指方向确定出北方,然后依次
确定出其他三个方向;
③连接A、B两点,即可得出A点在B点的西北方向。
(2)转动地图法(图乙)。
根据所给指向标情况,转动地图(或书本),使指向标箭头变成“ ”,然后按我们比较熟悉的“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进行判断即可。
变式训练
右图为小明同学绘制的学校平面图。读图,完成(1)~(3)题。
(1)从学校前校门走到后校门,行走的方向大致是( )
A.先向北再向西北
B.先向南再向西北
C.先向东北再向南
D.先向西南再向北
A
(2)若量得图中学校前、后校门间的直线距离约为6 厘米,则实地距离约为( )
A.18米 B.180米
C.1 800米 D.18千米
(3)作为校园平面图,该图存在的问题是( )
A.缺少图例 B.指向标错误
C.缺少经纬度 D比例尺应为1∶30
B
A
【解析】本题组考查地图的基本要素。第(1)题,读图可知,图示有指向标。依据指向标指示北方,可判定从学校前校门到后校门行走的方向大致是先向北再向西北。第(2)题,图中比例尺是1∶3 000,量得学校前校门、后校门间的图上距离约是6厘米,则实地距离约是6×3 000厘米=18 000厘米=180米。第(3)题,作为一幅地图,必须包括方向、比例尺、图例,图中有方向和比例尺,但缺少了图例。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可在全球范围内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导航、授时服务。读车载导航界面地图,完成1~3题。
课后作业测评
1.该地图中缺少了地图基本要素中的( )
A.经纬线 B.比例尺 C.方向 D.图例
2.图中箭头所代表的汽车行进方向是( )
A.自正南向正北 B.自西南向东北 C.自东南向西北 D.自正北向正南
3.点击导航地图中“+”后,地图中的事物会变得更详细,范围变得更小。此时,地图比例尺的变化是( )
A.变小 B.变大 C.不变 D.不能确定
B
B
B
【解析】本题组考查地图的判读。第1题,读图可知,图中有图例和注记,图中判读方向可以按照指向标,但图中缺少比例尺这一要素,无法量算距离。第2题,根据指向标箭头指向北确定方向,图中箭头所代表的汽车行进方向是自西南向东北。第3题,图幅相同,实际范围越小,比例尺越大,内容越详细。手机地图中的图幅是固定不变的,若是内容变得更详细,则说明范围变小,比例尺会变大。
(2024·湛江期中)手机导航软件已经成为人们日常出行必不可少的一大帮手,为出行提供了极大便利。读手机导航界面地图,完成4~6题。
4.手机用户使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导航,查阅的地图是( )
A.羊皮地图 B.传统纸质地图 C.陶片地图 D.电子地图
5.该图反映的手机导航地图的功能有( )
①实时定位 ②规划路线 ③确定海拔 ④显示天气信息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其服务领域包括( )
①交通运输 ②公共安全 ③救灾减灾 ④城市管理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D
A
D
【解析】本题组考查电子地图的阅读和应用。第4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使用的是电子地图,不属于羊皮地图、传统纸质地图、陶片地图。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手机导航地图能够实时显示车辆的位置(实时定位),并且为车辆规划了行驶路线,所以①实时定位和②规划路线是正确的;图中没有体现确定海拔和显示天气信息的功能。第6题,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全面服务于交通运输(如车辆导航、船舶导航等)、公共安全(如应急救援定位等)、救灾减灾(如在地震、洪水等灾害中进行定位和救援引导) 、城市管理(如智能交通管理、城市基础设施位置管理等)等多个领域。
随着科技的进步,车载导航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小宇的爸爸乘出租车从富阳站到上城区。下图是车载导航界面地图。读图,完成7~8题。
7.关于图中信息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这次导航的目的地是富阳站 B.图中直线为出行的推荐路线
C.到达目的地必须跨过钱塘江 D.上城区位于富阳站的正北方
8.关于导航提供的三个方案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三个方案中最短路程是29.3千米
B.经过的红绿灯最多、费用最高的是方案②
C.经过时代高架路的是方案③
D.距离最短、用时最少、红绿灯最少的是推荐方案①
C
D
【解析】本题组考查电子地图的阅读。第7题,这次导航的目的地是上城区。图中直线不是出行的路线。出租车从杭州富阳站到上城区必须跨过钱塘江。读图可知,上城区位于富阳站的东北方。第8题,三个方案中最短路程均多于29.3千米。经过的红绿灯最多的是方案③,费用最高的是方案②。经过时代高架路的是方案②。距离最短、用时最少、红绿灯最少的是推荐方案①。
9.地图是我们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下图为广东省某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平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某中学组织学生前往该基地开展劳动教育主题活动,学生到达该基地后发现欢乐林间位于宿舍区的_____方向。
(2)同学们参观完图书馆后,要去成长田野开展劳动实践活动,想估算一下两地间的大致距离。同学们的想法能实现吗 _____(能/不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3)请列举你在生活、学习中使用过的一种地图,并说明该地图帮你解决的问题。
示例:广东省交通线路图,可以帮助我们设计省内旅游路线。
生活中使用过的地图:_______________。
解决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西南
不能
该图缺少比例尺
中国行政区划图
可以帮助查找广东省在我国的位置或中国人口分布图 可以帮助了解
我国人口的分布情况
【解析】本题考查地图的方向和比例尺,以及地图的选择等。第(1)题,读图可知,图上没有指向标,也没有经纬网,可以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判断方向,图中欢乐林间位于宿舍区的西南方向。第(2)题,地图的基本要素为方向、图例、比例尺,由图可知,该图缺少比例尺,无法估算出两地的实际距离,同学们的想法不能实现。第(3)题,地图的种类很多,生活中会用到很多地图,如长途旅行,选择涉及路线,要用到全国铁路线分布图;到公园游玩,要用到公园导游图,它可以帮助我们规划游览路线等;中国人口分布图,可以了解我国人口的分布情况等。
答案:(1)西南
(2)不能 该图缺少比例尺
(3)中国行政区划图 可以帮助查找广东省在我国的位置或中国人口分布图 可以帮助了解我国人口的分布情况
10.【学科素养·地理实践力】广东省某市初中地理实践小组的同学们计划从学校步行去附近的新华书店为班级购买地球仪。为方便出行,他们决定用所学的地图知识绘制简易地图(右图),并设计了如下步骤。请帮助他们一起完成。
(1)步骤一:搜集资料。同学们搜集的下列地图资料中,对本次绘图最有参考价值的是__。
A.世界政区图 B.中国政区图
C.广东省地形图 D.该市交通旅游图
(2)步骤二:绘制地图。为了便于阅读地图,同学们绘图时,根据地图基本要素在地图上标出了方向、_______、图例(和注记)。
(3)步骤三:阅读地图。该图中判断方向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新华书店在学校的_____方向。按步行距离最短原则,同学们行至十字路口P时,考虑实际情况,应在该十字路口向___(填方向)行走。
(4)步骤四:测算距离。若图中PQ之间距离为1厘米,则实地距离为___千米。
D
比例尺
指向标(方向标)
西北
北
0.5
【解析】本题考查地图的判读与应用。第(1)题,从学校到新华书店,距离较短,范围较小,所以有参考价值的地图是比例尺较大的该市交通旅游图。第(2)题,地图的基本要素包括方向、比例尺和图例。第(3)题,该图判断方向的依据是指向标,按照指向标箭头指向北,判断新华书店在学校的西北方向。同学们行至路口P时,按照距离最短的原则,应该在十字路口向西北行走,但是西北方向道路封闭施工,因此应向北行走。第(4)题,图中比例尺为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0.5千米,因此实地距离应为0.5千米。
答案:(1)D
(2)比例尺
(3)指向标(方向标) 西北 北
(4)0.5
第2课时 地形图的判读
【地理悦读】 泰山是山东省海拔最高的山峰,但为什么会有“泰山虽云高,不如东海崂”之说呢 【目标导航】
·学会运用等高线地形图判断地势特征,能够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估算某个地点的高程。
·会运用等高线地形图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山体部位。
·读各种地形图,学会判断地势起伏高低的方法,提高读图分析能力。
基础知识预习
一、地形图的判读
1.地面高度的计算
2.等高线地形图
(1)概念。
①等高线:在地图上,把一个区域内_____相同的各点依次连成的线。
②等高距:在等高线地形图上,_____两条等高线的_______。
③等深线:在地图上,把海洋中_____相同的点依次连成的线。
(2)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①地势高低的判断:数值大,即海拔___,地势___;数值小,即海拔低,地势低。
②坡度陡缓的判断:等高线_____的地方,坡度较陡;等高线_____的地方,坡度较缓。
海拔
相邻
高度差
深度
高
高
密集
稀疏
③根据等高线的形状判断山体部位。
二、分层设色地形图
1.定义:在_______和_______地形图上,把不同高度和深度的范围涂上不同的颜色,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地表的高低形态和海底的起伏状况,这种地图叫分层设色地形图。
2.表示:平原一般用_____表示,海拔越低的平原,颜色越___;高原、山地一般用_____表示,海拔越高,颜色越___;海洋、河流、湖泊、水库等水体一般用蓝色表示,水越深,颜色越深;积雪、冰川一般用白色表示。
等高线
等深线
绿色
深
黄色
深
图解知识
名师提醒
(1)山谷处一般发育有河流。
(2)河流流经陡崖处时,易形成瀑布。
(3)陡崖处适合进行攀岩活动。
(4)缓坡适合爬山。
(5)山区公路多沿等高线修建。
名师提醒
等值线的一般判读规律
1.看疏密:等值线较密集的地方,数值的变化较明显;重合的地方数值变化最明显。
2.看凸向:凸向高值,中间数值较两侧低;凸向低值,中间数值较两侧高。
3.看闭合:闭合处形成高值中心或低值中心。
核心要点探究
主题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情境创设
千佛山是泰山的余脉,位于山东省济南市中心南部,与趵突泉、大明湖并称济南三大名胜,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千佛山公园的正门是北门,游人也多从北门开始爬山。右图为千佛山公园等高线地形图。
思考1
为什么游客多选择从北门开始爬山 图中a、b两条路线中,沿哪条路线爬山更省力 等高线疏密与坡度陡缓有什么关系
答:因为北门所在山体坡度较缓,所以游客多从北门开始爬山。图中a路线等高线稀疏,坡度缓,沿a路线爬山更省力。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思考2
山体部位的判读:
(1)A是_____,等高线闭合,数值中间___、四周___。千佛山山峰的海拔范围是__________。
(2)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数值较大处凸出的是__(B/C),为_____;向数值较小处凸出的是__(B/C),为_____。__(B/C)处可能有河流发育。
山峰
高
低
280~320米
C
山谷
B
山脊
C
思考3
图中有没有适合开展攀岩运动的场所 请判断并说明理由。
答:没有。攀岩运动适合在陡崖处开展,图中没有陡崖。
知识归纳
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1.水库修建:库址应选在有利于集水的盆地;大坝应建在等高线密集的河流峡谷处,从而减少筑坝工程量;尽量少淹没良田,少迁居民,避开断层。
2.引水渠建设:遵循水自流原则,由地势较高处向地势较低处引流。
3.道路建设:铁路、公路尽量选在坡度较缓的地方修建,避开陡崖、陡坡;通往山峰或高原顶部的公路,需要盘山(沿等高线)而建。
变式训练
(2024·宁夏学业考)宁夏某地质公园开发了凌空吊桥、溯溪探秘等深度体验游项目。为提醒游客注意安全,公园管理处在不同地方设置了安全提示语。读宁夏某地质公园局部等高线地形图和凌空吊桥景观图,完成(1)~(2)题。
(1)凌空吊桥可能位于图中( )
A.① B.② C.③ D.④
(2)甲地最需要设置的安全提示语是( )
A.前方山崖,注意落石 B.溪流危险,小心落水
C.山高坡陡,小心路滑 D.此处悬崖,当心跌落
C
B
【解析】本题组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第(1)题,读图可知,凌空吊桥的两侧应该是山谷或河谷。①位于山坡,②位于山脊,③位于山谷顶部,④位于山的两侧,故凌空吊桥可能位于图中③。第(2)题,读图可知,甲地附近等高线向海拔较高处凸出,为山谷,发育河流,有山洪发生的可能,最需要设置的安全提示语是溪流危险,小心落水。等高线重合的为陡崖,甲地距离陡崖较远。甲地地势较低,等高线稀疏,地势较平坦。
(2024·广州天河期末)国庆期间,北京香山公园吸引大量游客前往观赏红叶。下图为香山公园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1~2题。
1.香炉峰的海拔可能是( )
A.625米 B.600米
C.575米 D.500米
2.对图中山地骑行路线和索道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山地骑行路线更加陡峭 B.索道经过的山体部位是山脊
C.山地骑行路线位于山谷 D.索道经过的山体部位是陡崖
课后作业测评
C
B
【解析】本题组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相关知识。第1题,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上的数据为海拔,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为等高距;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等高线地形图中有山峰、鞍部、陡崖、山脊和山谷等地形部位,读图可知,图中的等高距为50米,香炉峰的海拔在550~600米。第2题,读图可知,山地骑行路线等高线较稀疏,坡度较缓;索道处等高线较密集,坡度更加陡峭;索道经过处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图中没有指向标,也没有经纬网,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断方向;山地骑行路线西南段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东北段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
下图为某岛国不同海拔的陆地面积所占比例统计图。读图,完成3~4题。
3.下列关于该岛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距海遥远 B.地势低平 C.面积较大 D.海拔较高
4.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该岛国的颜色大部分是( )
A.白色 B.黄色 C.褐色 D.绿色
B
D
【解析】本题组考查地形类型和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判读。第3题,读图可知,该岛国大部分地区海拔在200米以下,地形主要是平原。第4题,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高原,褐色表示高山。从该岛国不同海拔的陆地面积所占比例统计图看出,该岛国大部分地区海拔在200米以下,属于平原,因此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该岛国的颜色大部分是绿色。
广东省南岗千年瑶寨始建于宋朝,是全世界最大、最古老、最有特色的瑶寨,被誉为“世界瑶族第一寨”。图甲为南岗千年瑶寨分布图,图乙为瑶寨景观图。读图,完成5~6题。
5.瑶寨附近山峰的海拔约为( )
A.830米 B.950米
C.980米 D.910米
6.瑶寨附近M河流的流向为( )
A.自东南向西北 B.自西南向东北
C.自东北向西南 D.自西北向东南
C
B
【解析】本题组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第5题,读图可知,图中的等高距为50米,瑶寨附近山峰的海拔为950~1 000米。第6题,读图可知,图中没有指向标,也没有经纬网,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断方向,结合图示海拔,可判定,瑶寨附近M河流的流向为自西南向东北。
(2024·菏泽学业考)长城是世界著名的文化遗产。下图为某段长城附近的等高线地形图。中学生小红从关城开始攀登长城,终点是敌楼甲。读图,完成7~8题。
7.小红攀登的长城段修建在山地的( )
A.鞍部
B.山谷
C.山脊
D.北坡
8.小红从起点攀登长城到终点,海拔大约升高了( )
A.200米 B.280米
C.300米 D.860米
C
B
【解析】本题组考查等高线地形图及其判读。第7题,根据材料可知,小红从关城开始攀登长城,终点是敌楼甲,此段长城修建的地方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是山脊。第8题,读图可知,关城海拔在600~650米,敌楼甲海拔在850~900米,两地相对高度在200~300米,因此小红从起点攀登长城到终点,海拔大约升高了280米。
9.【学科素养·地理实践力】广州市某中学组织学生开展研学活动,提前为学生绘制了该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右图)并设计了登山路线。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研学小组途中经过了甲、乙两村庄,站在甲村庄,能看到乙村庄吗 为什么
答:不能。甲、乙两村庄之间是山脊,阻挡视线。
(2)听村里人介绍,交通局拟修建一条从甲村通往乙村的公路,③④两条路线中,较为合理的是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研学小组途中经过了a、b两条小河,其中水流较急的是__。
(4)研学小组继续前行,到达疗养院后进行中途休息,他们了解到该疗养院计划新建一条引水路线,设计了①②两条引水路线,研学小组觉得更合理的是___,理由是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研学小组爬上山峰C,向山下望去,发现疗养院位于___(南/北)坡。
④
该路线大致沿等高线修建,坡度小,有利于确保行车安全
a
①
河水
可以从高处向低处自流
节省了成本
南
(6)同学们站在山顶,眺望四周,景色真是美不胜收。有同学提议,如果这里能建个小水库,湖光山色,青山倒映在湖面上,又是一种别样的美景。同学们积极讨论,确定了最佳坝址的位置以及库区范围,打算研学结束后整理材料并汇报成果。请你在图中用“ ”标出坝址,用“//”标出库区。
【解析】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和应用。第(1)题,由图可知,站在甲村看不到乙村,因为甲、乙两村位于山脊的两侧,中间高,两侧低,阻挡视线。第(2)题,由图可知,④路线位于两条等高线之间,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便于修建,行车更为安全,④路线较为合理。第(3)题,由图可知,a、b两条小河中,a河等高线较密集,坡度较陡,水流较急。第(4)题,由图可知,①路线从高处向低处引水,水可以自流,更节省成本,①更合理。第(5)题,图中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断方向,由图可知,从山峰C向下望去,发现疗养院位于南坡。第(6)题,坝址位于峡谷处,库区位于大坝上游的蓄水区。如下图所示。
答案:(1)不能。甲、乙两村庄之间是山脊,阻挡视线。
(2)④ 该路线大致沿等高线修建,坡度小,有利于确保行车安全
(3)a
(4)① 河水可以从高处向低处自流 节省了成本
(5)南
(6)(共39张PPT)
第一单元 地理工具与地理实践
单元复习课
知识构建导图
①北方 ②数字 ③详细 ④小 ⑤大 ⑥简略
⑦大 ⑧小 ⑨等高距
⑩密集 稀疏 山脊
山谷 绿色 黄色
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 6 371 4万
5.1亿 相等 南北
20°W 160°E
东西 赤道
专题归纳复习
专题一 经纬网图的判读
【典例1】读以极地为中心的经纬网图,完成(1)~(2)题。
(1)图中①点的地理坐标是( )
A.(30°S,45°W) B.(30°S,45°E)
C.(30°N,45°W) D.(30°N,45°E)
(2)就相对方位而言,图中②点位于①点的( )
A.西南方 B.西北方
C.东南方 D.东北方
D
A
解题方法
◎抓关键:①所在半球的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是以北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图,所在纬度为北纬;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经度数增大的为东经。故①点的经纬度为(30°N,45°E)。
◎巧判断:依据上述方法,可以判断②点的经纬度为(30°S,45°W)。45°W在45°E以西,
30°S在30°N以南,由此可判定,图中②点位于①点的西南方向。
1.方格经纬网图
以确定A、D两点的经纬度坐标为例,步骤如下。
(1)确定纬度:根据“向北增大为北纬(N),向南增大为
南纬(S)”的原则确定南北纬,再读取数值,最终确定
纬度位置。即A点纬度为60°N,D点纬度为40°S。
(2)确定经度:根据“向东增大为东经(E),向西增大为
西经(W)”的原则确定东西经,再读取数值,最终确定经度位置。即A点经度为140°E,D点经度为160°W。
(3)最终利用经纬网定位:A(60°N,140°E);D(40°S,160°W)。
2.极地经纬网图
(1)定南北纬:根据极地经纬网图中极点附近的字母“N”或“S”判断北极或者南极;也可根据“北逆南顺”原则(从北极上空观察,地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观察,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判断南北极,然后确定南北纬。
(2)定东西经: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经度数增大的为东经,经度数减小的为西经。
(3)确定经纬度。
(2024·兰州学业考)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意地点的位置。读经纬网图,完成1~2题。
1.图中D点的经纬度是( )
A.(60°N,30°W) B.(30°S,60°W)
C.(30°S,60°E) D.(30°N,60°W)
2.图中A、B、C、D四地中,既位于东半球又位于北半球
的是( )
A.A地 B.B地 C.C地 D.D地
B
C
【解析】本题组考查经纬网的判读。第1题,在经纬网地图中,向北增大的为北纬(N),向南增大的为南纬(S);向东增大为东经(E),向西增大的为西经(W)。由图中经纬度的变化可知,图中D点坐标为(30°S,60°W)。第2题,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以北属于北半球,A、C位于北半球;赤道以南属于南半球,D位于南半球。东半球的范围是20°W向东到160°E,B、C位于东半球;西半球的是20°W向西到160°E,A、D位于西半球。既位于东半球、又位于北半球的是C。
3.(2024·东营学业考)右图为以极点为中心的俯视经纬网地图(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关于图中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地位于③地的东北方向
B.②地经纬度为(23.5°N,45°W)
C.①地位于东半球、中纬度
D.一天中②地比①地日出更早
B
【解析】本题考查极地经纬网的判读。地球自转的方向从侧面看是自西向东的,在北极上空看是逆时针的,在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的。由图可知,该图为北半球极地俯视图。根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可知,①地位于③地的西北方向。②点位于北回归线上,即23.5°N,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箭头所指示的方向是正东方向,0°经线向东渐增大至180°是东经,用字母“E”表示,0°经线向西渐增大至180°是西经,用字母“W”表示,所以②点的经度是45°W。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到160°E是东半球,20°W以西到160°E是西半球,①地经度为90°E,位于东半球;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①地位于北极圈,位于高纬度。②地的经度是45°W,①地经度为90°E,①地位置更靠东,一天中②地比①地日出更晚。
专题二 比例尺大小与表示范围大小、表示地理事物详略程度之间的关系
【典例2】读中国地图(图甲)和北京市地图(图乙),完成(1)~(2)题。
(1)甲与乙相比( )
A.甲的比例尺小 B.甲、乙的比例尺一样大
C.乙的比例尺小 D.甲、乙的比例尺无法比较
(2)甲与乙相比( )
A.甲表示的范围小,内容详细
B.甲表示的范围大,内容简略
C.乙表示的范围大,内容简略
D.无法比较
A
B
解题方法
◎抓关键:图幅相同,甲表示的实地范围比乙大很多,因此甲的比例尺小,乙的比例尺大。
◎巧判断:甲、乙两图相比,甲表示的范围比乙大很多,内容简略;乙表示的范围小,内容详细。
1.比例尺大小的比较。
2.图幅大小相同的地图,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大。
3.同一地区的地图,图幅越大,比例尺越大。例如,下面三幅图中,比例尺大小的排序是a>b>c。
(2024·长沙中考)长沙某中学“地理+”校园劳动实践教育初见成效。读长沙某中学校园劳动实践园地布局图,完成4~5题。
4.图中的药材园、桂花园、苗木园及地理园四个地块中,实地面积最小的是( )
A.药材园 B.桂花园
C.苗木园 D.地理园
5.①②菜园土壤质地及施肥浇水条件基本相同。发现
同一品种的喜光蔬菜在②地长势较好,是因为这里位于
教学楼 面,光照较好。( )
A.东 B.西 C.南 D.北
D
C
【解析】本题组考查地图的判读。第4题,读图可知,药材园、桂花园、苗木园图幅大小相同,且比例尺相同,所以其实地面积相同,地理园与其他三园图幅大小相同,但比例尺更大,所以其实地面积比其他三园小。第5题,读图可知,指向标指向左侧,指向标指向北,所以①位于教学楼的北方,②位于教学楼的南方,南方为向阳面,光照较好。
专题三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技巧
【典例3】读我国南方地区某景区等高线地形图,完成(1)~(2)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处为山谷
B.乙山峰海拔为650米
C.从东南方向攀登乙山峰较容易
D.图中等高距为100米
A
(2)以下描述与图中信息不符的是( )
A.该景区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
B.若图中湖泊遭到污染,则污染物可能来自甲处
C.古代乙处易守难攻是因为周围陡崖峭壁林立
D.若量得甲、乙两地图上距离为2厘米,则实地距离为300米
D
解题方法
◎抓关键:图中甲处等高线凸向海拔较高处,为山谷。图示等高距为50米,由此可判定乙山峰海拔为550~600米。依据指向标,结合图示信息,可判定从西侧攀登乙山峰较容易。
◎巧判断:由图示海拔信息可知,该景区海拔多在200米以上,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若图中湖泊遭到污染,则污染物可能来自地势较高的甲处。古代乙处易守难攻是因为周围陡崖峭壁林立。依据图示比例尺,若量得甲、乙两地图上距离为2厘米,则实地距离为600米。
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1)交通线选址。
交通线一般尽量与等高线平行,避免跨越太多的等高线;避开陡崖和易滑坡处;尽可能少跨越河流。
(2)水库选址。
大坝一般选在峡谷处;蓄水区应该选在河谷、山谷地区“口袋形”洼地处,便于根据地形蓄水、建坝。
(3)土地资源的利用。
平原多为耕作区,山地多发展林业、畜牧业,建筑用地多分布在交通便利的平原地区。
(4)自来水厂选址。
自来水厂一般建在河流的上游,并且远离居民区;尽量建在地势较高处,水能自流。
(5)居民区选址。
居民区尽量建在地形平坦开阔、靠近水源、交通便利、远离污染、向阳的地方。
(6)户外运动选址。
攀岩活动适宜在等高线重叠的陡崖处开展;漂流活动适宜在等高线密集的山谷处开展;登山时多沿等高线稀疏的缓坡行进。
6.(2024·达州学业考)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利用假期开展研学活动。下图是研学目的地的等高线地形图。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处的地形部位名称是_____。
陡崖
(2)若山峰B、C之间的图上距离是1.5厘米,则实地距离应为__千米;山峰C与D点之间的相对高度是____米。
(3)图中甲—乙河段的大致流向是_____________。
(4)兴趣小组的同学将登上山峰C进行考察,预计从M和N两条路线登山,___路线更省力。
(5)为了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兴趣小组的同学想为当地政府献策修建水库,水库的坝址选择在图中___(甲/乙)处较合理。
451
西北流向东南
M
乙
2
【解析】本题考査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第(1)题,读图可知,A处多条等高线重合在一起,为陡崖。第(2)题,若量得山峰B到C的图上距离是2厘米,比例尺为线段式比例尺,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千米,则实地水平距离是2×1=2千米。山峰C的海拔为1 051米,D的海拔为600米,故C与D点之间的相对高度是451米。第(3)题,该图指向标指向北方可知,图中甲乙河段大致流向是自西北流向东南。第(4)题,兴趣小组的同学将登上山峰C进行考察,预计从M和N两条路线登山,M路线更省力,因为M路线等高线稀疏,坡度缓。第(5)题,为了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兴趣小组同学想为当地政府献策修建水库,水库的坝址选择在图中乙处较合理,因为乙处为峡谷,工程量小,且上游为盆地,利于蓄水。
答案:(1)陡崖
(2)2 451
(3)西北流向东南
(4)M
(5)乙
【等高线地形图与传统文化】
秦皇古道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县境内,曾是连接京、冀、晋等地的交通要道,史称“冀晋通衢”,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郑州市某中学组织学生对秦皇古道开展考察活动。下图为秦皇古道及附近区域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甲、乙、丙、丁四个聚落中,海拔最高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同学们决定在秦皇古道附近就地露营,露营地一般
选址在较为平缓的地区。下列最适合作为露营地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C
D
【解析】本题组考查等高线地形图判读。第1题,根据所学知识,海拔是某一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据图可知,甲地的海拔约为150米,乙地的海拔为250~300米,丙地的海拔为300~350米,丁地的海拔为200~250米。据此可知,甲、乙、丙、丁四个聚落中海拔最高的是丙地。第2题,根据所学知识,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峰;两山峰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据图可知,秦皇古道穿越区域的地形类型主要是山地、丘陵;甲地的海拔约为150米,乙地的海拔为250~300米,丙地的海拔为300~350米,丁地的海拔为200~250米;甲地、丁地相对海拔低;又因为甲地相邻等高线距离较近,地势陡峻,不适合作为露营地,排除甲地。因此只有丁地符合露营选址要求。
(2024·南通中考)通济堰水利工程位于浙江省南部,由长275米、宽25 米、高 2.5米的拱形拦水大坝及进水闸、石函、淘沙门、渠道、大小概闸、湖塘等部分组成,被列为世界首批灌溉工程遗产。该工程顺应地势变化修建水渠,基本实现自流灌溉。下图为通济堰位置及周边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3~4题。
3.通济堰拱形拦水大坝向上游凸起,由此可推测,松阴溪图示河段自( )
A.西北流向东南 B.东北流向西南
C.东南流向西北 D.西南流向东北
4.通济堰水渠修筑于( )
A.山脊 B.山峰 C.山谷 D.陡崖
A
C
【解析】本题组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第3题,该图既没有指向标,也没有经纬网,可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断图中方向。读图可知,通济堰拱形拦水大坝向西北凸起,即上游位于西北方向,可知松阴溪图示河段自西北流向东南。第4题,读图可知,通济堰水渠修筑于河流流经的山谷,山谷处等高线凸向海拔高的地方,其地势要低于两侧,以便于河水汇集。
5.长城是中国古代修筑的军事防御工程。1987年12月,长城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关城是长城防御建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均选择在有利于防守的地形之处建造,其位置至关重要。烽火台是古代用于点燃烟火、发出警报消息的设施。下图为长城局部等高线地形图及关城景观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烽火台的海拔范围是________米。长城多修建在_____(填山体部位)。烽火台大致位于关城的_____方向。
(2)关城选址在图示位置的主要原因是__。
A.靠近道路,生活便利 B.交通要道,容易被发现
C.地势险要,利于防守 D.地形平坦,施工方便
650~700
山脊
东北
C
【解析】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等知识。第(1)题,由长城局部等高线地形图可知,图中烽火台的海拔为650~700米;长城城墙多建在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的部位,多建在山脊部位。据图中指向标可得,烽火台大致位于关城东北方向。第(2)题,由关城的位置和材料可知,关城两侧是山脊,地形险要,利于防守,古代建关城主要是为了防守,是长城防御建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均选择在有利于防守的地形之处建造,其位置至关重要。
答案:(1)650~700 山脊 东北
(2)C(共34张PPT)
第三节 地理实践
【地理悦读】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为什么说地理研学旅行能够丰富地理学习路径,提高地理实践力呢 【目标导航】
能够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利用模拟、虚拟等方式开展地理实验。
能够设计简单的调查方案,利用问卷、访谈等形式进行社会调查。
能够设计简单的考察方案,利用工具进行观察、观测等野外考察。
基础知识预习
一、地理实践的定义
地理实践是在地理学习中,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式深入学习地理知识、技能、方法等的一种地理学习方式,是培养___________的重要途径。
地理实验
社会调查
野外考察
地理实践力
二、地理实验
1.地理实验的定义
地理实验是指运用_________、软件和材料,按照一定的程序或方法,通过相关地理活动检验地理结论或探索地理现象,进而获得地理事象_________的学习方式。
2.地理实验的内容
地理实验主要包括地理模型、学具等的制作与使用,以及一些演示和模拟实验,通常在室内课堂上进行。在地理实验中,需学会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包括实验_____、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结论等,最后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_____。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地理实验也可以借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营造出仿真的地理场景或实验场景。
相关设备
本质特征
目的
评价
多媒体
虚拟现实技术(VR)
三、社会调查
1.社会调查的定义
社会调查是指为了了解某一地理事象的实际情况,通过_________、人员访谈、
_________等形式获取直接的地理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总结,得出结论或寻求解决方案的研究方法,也是地理实践活动的主要形式。
2.社会调查的特点
社会调查侧重_____________的调查,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区经济发展状况调查等。
社会调查有利于帮助我们将所学知识与_________相联系,学习有用的地理,形成关注_________的思维习惯。
实地调查
问卷回答
人文地理内容
社区人口调查
城市交通状况调查
生活实践
人文社会
四、野外考察
1.野外考察的定义
野外考察是指通过_________、观测、调查的形式,认识某一地区内地理事物、地理现象的_________和_________,进而获得有关地理事象基本特征及形成原因的学习方式。
2.野外考察的特点
野外考察侧重对_____________的考察,如_________、天文观测、_________、植被考察、_____________等。
野外考察可以让我们近距离地亲近自然,知行合一,灵活应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促进思维品质和_________的有效提升,对学科知识产生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索。
实地观察
分布特点
影响因素
自然地理环境
气象观测
河流考察
地形地貌考察
实践能力
名师提醒
社会调查一般包括方案设计、过程探究、结果分析等,调查过程中需明确调查目的、内容、分工、方法和预期成果,并制订调查方案,通过问卷或访谈进行调查,最后对调查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
拓展延伸
野外实习的前期准备
(1)资料准备。搜集或查阅与考察区域有关的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生物等方面的文献资料或图片,准备一套比较完整的考察底图(地形图)。
(2)装备准备。准备好必要的仪器设备和装备,如望远镜、罗盘仪、地质锤、气压计、放大镜、照相机和样本袋等,并根据季节的变化准备帽子、雨衣、防晒霜等生活用品。
(3)考察点和考察线路的选择。考察点尽量选取能观察到最具典型性和代表性的自然地理现象,或能反映自然地理要素间相互关系的地点。考察线路的选择要遵循几个基本原则:能观察到尽量多的自然地理要素,能穿过典型的地质剖面、观察到典型的植被类型等,尽可能不走重复路,等等。
核心要点探究
主题 野外考察
情境创设
为了锻炼学生体能,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某中学组织学生到鲁中山区开展了一次登山旅行活动。同学们从王村火车站分组出发,设计了三个活动方案。方案一:登大青山,锻炼体能。方案二:徒手攀岩,试试胆量。方案三:参观古庙,寻踪文化。下图为旅行地点的等高线地形图。
思考1
选择方案三的同学们去参观古庙,寻踪文化。图中古庙位于王村的_____方向。若出发地到古庙的图上距离为3.4厘米,则它们之间的实地距离是___千米。
思考2
①②③三条路线中,你会建议体力较弱的同学选择路线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3
某组同学在山区迷路,有同学提出沿着溪流走。这个提议可行吗 为什么
答:可行。聚落多分布在河流沿岸,故有河流的地方,一般有人居住。
西南
1.7
③
③路线大部分
位于两条等高线之间,坡度小,省力
知识归纳
1.方向的判定
(1)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惯例确定方向。
(2)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的指向一般为北向,相反方向为南向,面向北方,左西右东。
2.比例尺的转化
(1)去零法:将数字式去掉五个0,表示图上距离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多少千米。比如,
1∶5 000 000表示图上距离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千米。
(2)加零法:实地距离(千米)加上五个0(实地距离单位为米,则加两个0)写成数字形式即可。
变式训练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决定周末到学校附近的山区进行野外考察。右图为学校附近山区的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1)~(4)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最高的山峰海拔是( )
A.600米
B.700米
C.800米以上,900米以下
D.900米以上,1 000米以下
(2)老师强调图中有一个陡崖,很危险,希望大家上山时一定要注意。该陡崖在(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C
A
(3)某小组计划攀登B山峰,①②两条路线中,最省力的路线及原因是( )
A.① 等高线密集,坡陡 B.② 等高线稀疏,坡缓
C.① 等高线稀疏,坡缓 D.② 等高线密集,坡陡
(4)同学们登上最高的A山峰后,看见B山峰处有个风车,风车位于山峰A的( )
A.西北方 B.东北方 C.正东方 D.东南方
C
B
【解析】本题组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第(1)题,从等高线地形图看出,该图的等高距是100米,图中最高的山峰海拔范围是800~900米。故图中最高的山峰海拔为800米以上,900米以下。第(2)题,读图可知,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重叠在一起表示陡崖,图中的甲地是陡崖,此地危险。第(3)题,读图可得,图中②路线等高线密集,坡度陡;①路线等高线稀疏,其坡度缓,所以想选择省力的方式,则坡度较缓的登山路线是从①处登山。第(4)题,读图可知,图中有指向标,依据指向标判定方向,可判定风车(山峰B处)位于山峰A的东北方向。
(2024·河源质检)分层设色地形图是地理学习中常用的工具。小亮在老师指导下尝试用马铃薯制作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活动步骤如图所示。读图,完成1~3题。
1.第二步、第三步正确操作的要点分别是( )
①各切片厚度相同,且依次摆放
②舍弃最小切片
③任意摆放各切片
④固定中心,按切片大小依次画底边轮廓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课后作业测评
D
2.下列关于第四步操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外围的等高线海拔最高
B.中心的等高线海拔最低
C.每相邻两条等高线的高度差相等
D.颜色越深对应海拔越低
3.利用分层设色地形图( )
A.可认识某区域地形地势特征 B.能判断地质灾害发生频次
C.可推测农作物主要生长习性 D.能说明聚落发展变化过程
C
A
【解析】本题组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制作和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判读。第1题,由题可知,小亮在老师指导下尝试用马铃薯制作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本次实验总共分为四个步骤。第一步:准备一块马铃薯;第二步:将马铃薯切为厚度相同的片状,且依次摆放;第三步:固定中心,按切片大小依次画底边轮廓;第四步:在等高线地形图基础上,每层填上相应的颜色。因此第二、第三步正确操作的要点,分别是各切片厚度相同,且依次摆放;固定中心,按切片大小依次画底边轮廓。第2题,关于第四步操作的说法,保持中心点和方向不变,按切片大小依次画底边轮廓,是画出等高线,在等高线地形图中,每相邻两条等高线的高度差相等;外围的等高线海拔最低;中心的等高线海拔最高;颜色越深对应海拔越高。第3题,结合所学知识,利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可以认识某区域地形地势特征;分层设色地形图不能判断地质灾害发生频次,也不能推测农作物主要生长习性,更不能说明聚落发展变化过程。
4.针对如何展开调查,甲、乙两名同学各自提出了建议(如下表所示)。甲、乙两名同学的建议表明我们在进行社会调查时可以采取的方法有( )
①实地考察 ②问卷调查 ③查阅文献 ④访谈调查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学生 甲 乙
建议 我们需要设计一份调查问卷,发放给不同年级段的同学进行调查,了解情况 我们需要前往各个班级,随机采访一些同学,并做好相关记录
C
【解析】甲“设计一份调查问卷,发放给不同年级段的同学进行调查,了解情况”涉及问卷调查,乙“前往各个班级,随机采访一些同学,并做好相关记录”涉及访谈调查。
我国南方地区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开展了一次野外考察活动。右图为同学们绘制的考察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5~6题。
5.此次考察需要准备的装备有( )
①世界地形图 ②地质锤 ③卫星定位仪
④植物标本夹 ⑤羽绒服 ⑥雨衣
A.①②③④ B.①④⑤⑥
C.③④⑤⑥ D.②③④⑥
D
6.关于此次考察活动步骤的排序,正确的是( )
①撰写考察报告 ②查找相关资料
③规划考察线路 ④实地考察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②③④① D.④③②①
C
【解析】本题组考查野外考察的装备及步骤。第5题,此次考察需要准备大比例尺的地形图,世界地形图不合适;南方地区600多米的山顶温度不会太低,不需要带羽绒服;野外考察,需要观察地质地貌形态、岩石类型等,需要地质锤;山区应该准备卫星定位仪,确定山区的方向,以免迷路;南方的山区,植被茂密,可以携带植物标本夹,制作生物标本,上课可能会用到;南方的山区为季风气候,降水较多,需要携带雨衣备用。第6题,首先要查找相关资料,根据资料规划合理的路线,再根据路线进行实地考察,最后根据实地考察的内容撰写报告,故此次考察活动选定地点后,接下来的步骤为査找相关资料、规划考察线路、实地考察和撰写考察报告,考察步骤顺序正确的是②③④①。
7.为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加强学生的劳动教育,2024年5月,西安市某学校组织学生到郊区的学农教育基地开展实践活动。请按研学活动设计完成下列任务。
任务一:研学前准备
(1)为了方便制订研学计划,带队老师联系实践基地负责人,获取了实践基地的电子地图(图甲)。对比传统纸质地图,电子地图的优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出发前,老师提醒同学们穿戴合适的衣物,如_________________等。
信息储量大,携带方便,信息更新
速度快,等等
薄外套、长袖衬衫
任务二:规划路线
同学们早上8点到达大门口,按照行程规划,上午要完成的参观项目有雪松地、酒坊、良种奶牛养殖和繁育基地、乳品厂,中午12点在餐厅集合用餐。
(3)请你设计一条参观路线,要求完成所有参观项目,中午在餐厅集合,同时减少路线重复。
答:大门—雪松地—乳品厂—良种奶牛养殖和繁育基地—酒坊—餐厅。
任务三:劳动实践
(4)午餐结束后,第一小组的同学们前往小动物养殖园给牛、羊投喂饲料,他们沿着迎宾大道先向___(填方向)走,再向___(填方向)走,便可找到小动物养殖园。第二小组的同学们前往有机大棚采摘草莓,若测得图甲中有机大棚的长和宽分别为3 厘米、1 厘米,则有机大棚的实地占地面积为____平方米。
任务四:研学后思考
(5)贝贝想要了解良种培育种植研究基地的具体信息,她将实践基地电子地图(图甲)进行了放大,得到了图乙,请你判断此时地图比例尺大小变化情况及地图内容详略变化情况。
答:比例尺变大,内容变详细。
南
东
300
【解析】本题考查地图的阅读。第(1)题,随着电子计算机等现代技术手段的应用,地图信息的获取和呈现方式日益多样,极大地方便了我们选择和使用地图。与传统地图相比,电子地图具有信息量大、更新较快、内容存储量大、比例尺可放大或缩小等优点。第(2)题,该中学位于西安市,此时是5月,气候比较温凉,适合穿薄外套、长袖衬衫等。第(3)题,读图可知,根据题意要求:完成所有参观项目,中午在餐厅集合,同时减少路线重复,设计路线如下:大门—雪松地—乳品厂—良种奶牛养殖和繁育基地—酒坊—餐厅,或者:大门—雪松地—乳品厂—酒坊—良种奶牛养殖和繁育基地—餐厅。第(4)题,根据图中的指向标,右侧为北。故第一小组前往小动物养殖园给牛、羊投喂饲料,从餐厅出发,沿着迎宾大道先向南走,再向东走便可找到小动物养殖园。读图可知,图中的比例尺是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米,若测得图甲中有机大棚的长和宽分别为3cm、1cm,则有机大棚实际的长和宽分别为30米、10米,有机大棚占地面积=长×宽=300 m2。第(5)题,贝贝想要了解良种培育种植研究基地的具体信息,放大实践基地园区电子地图,地图从图甲至图乙,图幅不变,则比例尺变大,内容变详细。
答案:(1)信息储量大,携带方便,信息更新速度快,等等
(2)薄外套、长袖衬衫
(3)大门—雪松地—乳品厂—良种奶牛养殖和繁育基地—酒坊—餐厅。
(4)南 东 300
(5)比例尺变大,内容变详细。
8.【学科素养·地理实践力】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一部运河史,半部中华文明史。2024年2月下旬,我国水利部启动实施京杭运河2024年全线贯通补水工作。截至2024年7月1日,各补水水源累计向京杭运河黄河以北河段补水15.36亿立方米,改善了大运河黄河以北河段水资源短缺、河湖断流萎缩状态。
材料二 京杭运河示意图及部分河段景观图。
为了更好地了解大运河,感受它的独特魅力,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的同学们对京杭运河进行了实地考察,并撰写了研学实践报告(下表)。请你帮助他们一起完成实践报告。
主题 步骤 内容
走南闯北 查阅资料 (1)京杭运河自北向南经过京、___、冀、鲁、___、浙六个省级行政区
今非昔比 走访调查 (2)京杭运河黄河以北部分河段曾经断流,原因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津
苏
黄河以
北河段水资源严重短缺,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水量大,
且存在水资源污染和浪费等问题
主题 步骤 内容
移步换景 实地考察 (3)京杭运河南北两段植被类型差异显著,分别是以_____
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为主
集思广益 总结研讨 (4)京杭运河全线贯通补水对华北地区带来的有利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亚热
带常绿阔叶林
暖温带落叶阔叶林
缓解过度开发利用水资源引发的地下水超采、水生生物
物种减少等问题
【解析】本题考查京杭大运河的概况。第(1)题,京杭大运河南起余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途经今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四省及天津、北京两市。第(2)题,京杭运河黄河以北部分河段曾经断流,原因是黄河以北段水资源严重短缺,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水量大,且存在水生态损害、水环境污染等问题。第(3)题,京杭运河南北两段植被类型差异显著,分别是南段处于南方地区,植被类型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北段处于北方地区,植被类型以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第(4)题,京杭运河全线通水对华北地区可能带来的有利影响有缓解过度开发利用水资源引发的地下水超采、水生生物物种减少等问题。
答案:(1)津 苏
(2)黄河以北河段水资源严重短缺,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水量大,且存在水资源污染和浪费等问题
(3)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暖温带落叶阔叶林
(4)缓解过度开发利用水资源引发的地下水超采、水生生物物种减少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