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练习
分值: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
积累运用(21分)
1.用古诗文原句填空。(7分)
①不应有恨,
(苏轼《水调厥头》)
②
▲
边秋一雁声。(杜甫《月夜忆舍弟》)
③棉叶落山路,
(温庭筠《商山早行》)
④
▲
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⑤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张岱《湖心亭看雪》)
⑥《岳阳楼记》文中,使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
△”。
2.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4分)
诗是迷醉心怀的智慧、诗是内心之叹息,诗是文学大观国里一道最妖烧的风
景。读《沁园森、雪》,我们可以感受毛主席激荡的粟情;换《周总理,你在哪里》,我们
可以体会作者那深沉的敬意;读《我爱这土地》,我们可以谛听诗人感切的言语;读《乡愁》,
我们可以诗人祸望两岸统一的初心;读《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我们可以感受大自
然“四月天”的Pg婷;谈《我看》,我们可以畅想那摇曳的自由。与诗为伴,每一天都
深受震越,与诗同行,每一天都明垢鲜妍。诗歌已经到民族的血液中,成为中华民
族的基因,地衫响着中华儿女,成为中国人的精神支柱和心灵依托。亲近诗歌,定
能必会遇见不一样的自我!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2分)
Ping婷▲
摇曳▲
(2)文中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翻浦触摸没透潜移暗化
B.翻涌抚摸渗透潜移暗化
C.翻腾抚摸没透潜移默化
D.翻腾触摸滲透浩移默化
3.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中的“风”指的是《诗经》里的《国风》,“骚”指的是《诗
经》中的《离骚》。
B.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旧时每晚八时左右,
打鼓报告初更开始,称为“定更”
C.用帝王年号纪年是我国古代使用比较普遍的一种纪年方法。“庆历四年春”“丙辰中秋,
欢饮达且”“崇祯五年十二月”都是以年号纪年。
D.我国古代的许多词语具有特定的代称,如:“婵娟”指月亮,“须眉”指男子,“社稷”
指国家,“布农”指平民。
名著阅读。(7分)
青色的池沼
艾青
脊色的池沼,长满了马鼎草;
透明的水底,映若流动的白云…
平静而清激…
1
像因时序而歌想的
蓝衣少女,
坐在早晨的原野上
当心啊二
脚蹄挤动普薄茎
一匹票红色的马
在向你跳跃来了:
注:诗歌创作于抗日战争相持阶段(约1940年左右),国内局势复杂。
4请根据示例,对诗歌中画横线的诗句进行朗诵设计,并说明理由。(3分)
示例: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朗诵设计:这两句诗,“常含”“土地”“受”要重音处理,用缓慢的语气,深沉的语调,
读出深沉的情感。其中,“爱”字可以重音轻读,突出这份爱发自肺腑,表现了艾青对祖四
的爱至死不渝,让人感慨万分。
5.小语反复诵读这首诗后,理解仍有困难,请你结合这首诗写两条具体的阅读策略帮助他理
解这首诗。(4分)
二、阅读(44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小题。(16分)
草堂乃唐杜甫子美避地蜀中时,聚”为作于洗花溪者,子美诗所谓“万里桥西一草堂”
是也。当时之草堂,皮已久矣;而后世作堂以像之者,则累累不废焉。至蜀献王 崇尚子美
之忠贤,一新其堂。每岁时、良及、胜日,蜀之衣冠士庶,与夫栽白之叟、垂整之查,皆知
草堂之名,而出游其地,人物车马杂远,道路至英溢,草堂不能容。由是草堂逆为蜀中之胜
迹朝之缙绅③大夫有多于蜀者亦必至其地透。
于惟①子美草堂,不过江村一陋堂耳。年念久而名念新,是岂徒以子美诗之工,而凌跨
古今、冠绝百世哉?克考⑤子美平日所作诸诗,虽当兵戈骚扰流离之际,道路新顿冻饿之余,
其忠君一念,炯然不忘;故其发而为诗也,多伤时掉乱之词,忧国忧民之意。且以全蜀之盛,
高花巨抽,歌台舞榭,历代之素族富家,蔽云日而出风雨者,不知其几万亿,今皆消灭殆尽,
独子美区区一草堂,而为后世之所云慕。
(节选自薛煊《游草堂记》,有删改)
【注】①裴冕:杜甫的朋友。②蜀献王:朱椿,明太祖第十一子,时任蜀王。③悟绅:古代
称官僚或做过宫的人。④椎:思。⑤爽考:考察,察者。
6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粗词语的意思。(3分)
文言语句
方法提示
解释
道路至填溢
联系成语推断法:热恃洋滋
(1)
每岁时、良辰、胜日
课内迁移法:予观夫巴陵胜状(《岳阳楼记》)
(2)
查阅词典法:①危险。②近于,几乎。③大概,恐怕。
今者消灭殆尽
④同“怠”松懈,懈怠。⑤同“怠”,神疲倦无所
(3)▲(填
序号)
得。(摘自《古代汉语词典》)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断两处〉(2分)
由是草堂遂为蜀中之胜迹朝之绍绅大夫有苹于蜀者亦必至其地焉。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