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少版(2024)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第二课翰墨之情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苏少版(2024)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第二课翰墨之情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少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5-09-19 17:04: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苏少版(2024)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翰墨之情》教学设计
一、核心素养目标
(一)审美感知
1.引导学生欣赏不同风格、朝代的书法作品,如楷书、行书、草书等,感受书法线条的粗细、疏密、曲直变化,以及字体结构的对称、平衡、呼应之美,培养学生敏锐的审美感知能力,提升对书法艺术独特魅力的欣赏水平。
2.让学生通过观察书法作品中的墨色浓淡、干湿变化,体会其营造出的意境和节奏感,增强对艺术作品中形式美的理解和感悟。
(二)艺术表现
1.指导学生掌握毛笔的正确握法、坐姿,以及基本笔画(如横、竖、撇、捺、点等)的书写技巧,能够运用毛笔较为规范地书写简单的汉字,初步展现书法的艺术表现能力。
2.鼓励学生尝试运用不同的笔法(中锋、侧锋等)和墨法(浓墨、淡墨等)进行书法练习,体会不同表现手法所产生的效果差异,提升书法创作中的表现力和技巧运用能力。
(三)创意实践
1.组织学生进行书法创作练习,给定主题或情境,让学生在遵循书法基本规范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力,对字体结构、笔画形态进行适度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意实践能力。
2.引导学生将书法元素与现代设计、生活物品相结合,如设计书法书签、装饰画等,拓展书法艺术的应用领域,提高学生将艺术创意转化为实际作品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精神。
(四)文化理解
1.介绍中国书法的发展历程,从甲骨文、金文到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的演变,让学生了解书法艺术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和文化背景,深刻体会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瑰宝所承载的深厚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增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2.探讨书法与中国哲学、文学、绘画等其他艺术形式的紧密联系,如书法中的“意在笔先”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的思想,许多书法作品书写的是经典诗词文章,与文学相互交融,以及书法与绘画在用笔、意境等方面的相通之处,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使学生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多元一体性,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和文化自信。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系统讲解中国书法的发展历程,包括各个时期代表性的书体、书法家及其作品特点,让学生清晰了解书法艺术的演变脉络。
2.深入剖析书法的基本要素,如笔法(中锋、侧锋等)、结构(重心平稳、比例协调等)、墨法(浓淡、干湿等),通过实例展示和教师示范,让学生掌握这些要素在书法作品中的具体表现和运用方法。
3.传授毛笔书法的基本书写技巧,如正确的握笔姿势、坐姿,基本笔画的起笔、行笔、收笔动作,以及简单汉字的书写规范,使学生能够进行初步的书法实践。
(二)教学难点
1.让学生理解不同书体(楷书、行书、草书等)所蕴含的审美意趣和文化内涵,并能够准确鉴赏和区分,提升学生的书法审美和鉴赏能力。例如,楷书的规整严谨体现了儒家的秩序观念,行书的流畅灵动反映了文人的潇洒气质,草书的奔放自由表达了艺术家的情感激情,这些抽象的文化内涵对于七年级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2.帮助学生掌握书法创作中的节奏感和韵律感,使学生在书写过程中能够自然地体现笔画的轻重缓急、墨色的浓淡变化,创作出具有一定艺术感染力的书法作品。这需要学生经过反复练习和感悟,克服机械书写的习惯,对七年级学生的艺术感知和实践能力是一个较大挑战。
3.引导学生在继承传统书法规范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作能力。传统书法有着严格的规范和范式,如何让学生在遵循规范的同时突破思维定式,发挥个性和创意,是教学中的一大难点。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活动:播放一段精彩的书法表演视频,视频中书法家以流畅的笔法、灵动
的墨韵书写出优美的汉字。播放结束后,向学生提问:“同学们,刚才视频中书法家的表演是不是特别震撼 那你们知道书法为什么能成为我们中国独特的艺术形式吗 ”
2.学生活动:学生们积极思考,纷纷举手回答问题。有的学生可能会说因为书法的字好看,有的会提到书法是中国特有的等。
3.设计意图:通过精彩的视频展示,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书法艺术的好奇心和兴趣,引发学生对书法独特性的思考,从而自然地导入本节课的主题————翰墨之情。
(二)知识讲解:中国书法发展历程
1.教师活动: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甲骨文的图片,向学生介绍甲骨文是中国目前已知最早的成熟文字,主要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用于占卜等。提问学生:“大家仔细观察甲骨文的字形,看看它和我们现在的汉字有什么不同 ”接着展示金文的图片,讲解金文是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字体比甲骨文更加规整、美观。提问:“对比甲骨文,金文在字形和笔画上有哪些变化呢 ”然后依次展示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的代表性作品图片,详细介绍每种书体的特点和发展背景。例如,在介绍楷书时,强调楷书笔画规整、结构严谨,是现代汉字书写的标准字体,以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为例,分析其笔画的刚劲有力、结构的端庄稳重;介绍行书时,展示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讲解行书兼具楷书的规整和草书的流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让学生感受其笔画的连贯、气韵的生动;介绍草书时,以怀素的《自叙帖》为例,让学生体会草书笔画的自由奔放、连绵不绝,仿佛能看到书法家书写时的激情澎湃。在讲解过程中,适时穿插一些书法家的趣闻轶事,如王羲之练字染黑池塘的故事,增加趣味性。
2.学生活动:学生认真观看图片,积极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对比不同书体的差异,感受每种书体独特的魅力。在听到书法家的趣闻轶事时,学生们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课堂气氛活跃。
3.设计意图:通过系统展示和讲解中国书法的发展历程,让学生对书法艺术的演变有全面清晰的认识,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同时,通过提问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三)知识讲解:书法基本要素
1.笔法
教师活动:拿出毛笔,向学生演示正确的握笔姿势,讲解握笔的要点:“同学们,握笔时要像握住一个鸡蛋一样,既不能太松让毛笔滑落,也不能太紧使手指僵硬。手指要自然弯曲,大拇指和食指相对夹住笔杆,中指靠在笔杆外侧,无名指和小指依次
抵住笔杆。”然后在黑板上或通过投影仪在大屏幕上示范中锋用笔和侧锋用笔。中锋用笔时,边示范边讲解:“大家看,中锋就是笔锋在笔画的中间运行,这样写出的笔画圆润饱满、富有立体感,就像这样(写出几个中锋用笔的笔画)。”接着示范侧锋用笔:“侧锋是笔锋在笔画的一侧运行,侧锋写出的笔画会有一边光一边毛的效果,能增加笔画的变化,比如这样(演示侧锋笔画)。”让学生观察两种笔法写出的笔画有何不同,并提问:“谁能说一说中锋和侧锋笔画的特点分别是什么 ”
学生活动:学生认真观察教师的握笔姿势和笔法示范,有的学生跟着教师的动作在空中模仿握笔。积极回答教师关于中锋和侧锋笔画特点的问题,如中锋笔画圆润,侧锋笔画有变化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直观地学习正确的握笔姿势和重要的笔法,为后续的书法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提问和学生的回答,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强化学生对笔法特点的认识。
2.结构
教师活动:展示一些结构优美的楷书汉字,如“永”“中”“国”等,利用课件中的辅助线,分析汉字结构的规律。“同学们,我们来看这个‘永’字,它的点、横、竖、钩、提、撇、短撇、捺,各个笔画的位置安排非常巧妙。首先,整个字重心平稳,就像一个人稳稳地站在那里。横画微微向上倾斜,但是又保持着整体的平衡。各个笔画之间相互呼应,比如这个点和下面的竖钩,虽然不相连,但是感觉它们之间有一股无形的力量在牵引着。再看‘中’字,它左右对称,给人一种规整、稳定的感觉。”通过对比一些结构不合理的字,让学生体会结构对字体美观的重要性。提问:“如果把‘中’字的竖写歪了,大家觉得这个字看起来会怎么样 ”
学生活动:学生仔细观察教师展示的汉字结构分析,思考并回答教师关于结构不合理字的问题,如会觉得字歪歪扭扭,不好看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汉字结构的基本规律,学会欣赏和分析字体结构的美感,提高学生在书法实践中对字体结构的把握能力,使写出的字更加美观、规范。
3.墨法
教师活动:展示用不同墨法创作的书法作品,向学生讲解墨法的变化。“同学们,墨法也是书法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大家看这幅作品,这里的墨色浓黑,给人一种深沉、厚重的感觉;而这里的墨色较淡,显得空灵、飘逸。还有的地方墨色湿润,笔画饱满;有的地方墨色干枯,出现飞白的效果,增添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韵味。”现场演示用浓墨、淡墨书写同一个字,让学生观察墨色变化对字的视觉效果产生的影响。提问:“哪位同学能说一说浓墨和淡墨写出的字给你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
学生活动:学生认真观察不同墨法的书法作品和教师的演示,积极回答关于浓墨和淡墨书写效果差异的问题,如浓墨的字感觉更有力,淡墨的字感觉更清新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到墨法在书法中的独特作用,体会墨色变化所营造的艺术氛围,丰富学生对书法艺术表现手法的理解,为学生在书法创作中尝试运用墨法变化提供知识储备。
(四)实践练习:基本笔画书写
1.教师活动:在黑板上或通过投影仪,详细示范基本笔画(横、竖、撇、捺、点等)的书写方法。以横画为例,边示范边讲解:“写横画时,起笔要藏锋,就像一个人准备起跑时,先把脚往后缩一下,然后中锋行笔,平稳地向右移动,就像跑步时要保持匀速,最后收笔时要顿笔回锋,就像跑到终点后要停下来站稳。大家注意观察我的动作和笔画的形态变化。”示范完后,让学生在练习纸上跟着写几遍,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写法,如起笔、收笔的动作不正确,行笔时笔画不直等问题。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集中进行再次讲解和示范。
2.学生活动:学生按照教师的示范和讲解,认真在练习纸上书写基本笔画,努力模仿教师的笔法和动作。积极向教师请教自己在书写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仔细聆听教师的指导并加以改进。
3.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示范和学生的实际练习,让学生初步掌握毛笔书法基本笔画的书写技巧,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对书法的实际操作体验,为书写完整的汉字奠定基础。
(五)课堂小结
1.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提问学生:“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书法的相关知识,哪位同学能说一说我们都学习了书法发展历程中的哪些书体 ”“书法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我们在练习基本笔画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和总结,强调重点内容。表扬学生在本节课中的积极表现和取得的进步,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书法,感受书法艺术的魅力。
2.学生活动:学生积极举手回答教师的问题,回顾本节课学习的书体、书法基本要素和基本笔画书写要点等内容。聆听教师的表扬和鼓励,对书法学习充满热情和期待。
3.设计意图:通过课堂小结,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知识框架,强化重点知识的记忆,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对学生的表扬和鼓励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学习动力,促进学生课后自主学习书法。
四、作业布置
1.让学生课后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古诗,用楷书认真书写在书法练习纸上,要求运用本节课所学的笔法、结构等知识,注意笔画的规范和字体的美观。
2.鼓励学生在书写过程中,尝试运用不同的墨法,观察墨色变化对作品效果的影响,并将自己的感受写在作品旁边。
3.提示学生可以在网上或图书馆查阅更多书法作品,欣赏不同书法家的风格,为下节课的深入学习做准备。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