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山中访友》导学案
单元
第二单元
课题
《山中访友》
课时
二课时
导学案设计教师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好奇心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朋友”,与“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所
( http: / / www.21cnjy.com )表达的思想感情。2、能力目标:鉴赏文章新奇丰富的想象美,学习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写。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并能从中悟出生活哲理。
重点难点
感受作者对山里的“朋友”那份深厚的感情,并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准备
预习
ppt课件
导学方式
师:引导、激励、点拨相结合法生:自读自悟法
合作探究展示
教学过程
导学过程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备注
1、学字词读划线词。
读划线词。清爽、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津津乐道、别有深意2,理解词义。做动作猜词说词义猜词词义理解互考。幽径,德高望重,波光明灭,唱和,津津乐道
注意倾听学生字词的读音是否准确,理解是否正确。
学生会预习,通过课堂反馈,了解掌握生字词的读音写法、掌握词义的情况。
2.
读课文
先小组齐读,要求正确、流利,发现不同意见讨论解决。再自选内容、自选形式读。
提要求,小组个别指导。
1,通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2,精读段落,要求正确、流利、有表情。
3.整体感知
小组讨论,课文分了几个部分写?统一意见后指定:分段板书/中心发言开篇要去访友,访问了山中各位好友,结尾点明依依不舍而回。课文中心是什么?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朋友”,与“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分层:指导用用小标题或短语或句子概括。中心:指导学会抓中心句或关键词归纳中心。
小组能有效讨论,合理分工板书、讲解。能抓住文章线索分段,能抓住关键词归纳中心。
4.学会提问
1,小组讨论,找出小组最感兴趣的问题,写在小黑板条上
2,各小组的问题汇拢、分类。
指导1:抓关键提问。指导2,给问题分类、排序。
会抓住题目、中心、人物、事件,针对文章内容提问。会抓住关键词、关键段落、细节描写,针对写作方法提问。
5.解决问题
小组汇报,对本组问题的看法,其他组补充。
指导:巧妙组合问题,理解课文。本课关键问题: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从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的感情?
抓住课文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章写作方法。
6.总结
在课文理解和写作方法上的收获。写作特色:本文想象丰富、新奇,有浪漫色彩。
点拨:有什么收获
能理性地对自己本课堂进行评价。
7.巩固
完成生字书写、练习册、课后问题
批改
第一步:自己做第二步:批改,讲解第三步:改错订正
还不懂再个别辅导
板书设计
1、山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访友山中观景(事)
拟人手法(手法)
山中访友
热爱自然(情)
教学反思
《山中访友》是一篇构
( http: / / www.21cnjy.com )思新奇、富有想像力、充满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在叙述方式上,本文独具匠心。题目《山中访友》给人的感觉似乎是作者要到山中去寻访一位朋友,但读至第三自然段,我们会猛然发现作者通篇运用了想象、拟人的手法将山中的景化作友人。作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众朋友”,与“朋友们”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