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七年级下人教版(新疆专用)2.8《山中访友》课堂实录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七年级下人教版(新疆专用)2.8《山中访友》课堂实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8-20 18:06: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山中访友》第一课时教学实录
教学过程:
一、以友切题,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有人向你问好,你得回应。同学们刚才注意到了,我们问候最关键的一个字是什么?
生:好。
师:老师想知道,你问老师好,想问什么好?
生:我想问老师身体健康好。
师:谢谢你,身体好,大吉大利。你说什么?
生:我想问老师事业发展好。
师:谢谢你,这正是我之所愿。你说说。
生:我想问老师心情好
师:是呀,心情好,一切OK。好了言归正传
( http: / / www.21cnjy.com ),刚才和同学们一起小小地聚了一下。老师随手做了一首打油诗,供各位指正,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各西东,匆匆一别十分钟,你我朋友又相逢。名字就叫《金陵逢友》。我的友是谁呀?
生:我们。
师:是的,就是大家。今天我们学习的一篇课文也与朋友有关,一起读课题。
齐读课题。
师:再大声读一遍。
齐读课题。
【教学感悟:以“朋友”切入主题,聊一聊生活中朋友间的问好,看似随意,其实正是教者的独具匠心之处。】
二、抓住课题,理清脉络。
师:刚才我们初读了课文,我想考考大家,结合课题,你能简单说说课文写了什么?
生:作者在山中拜访一位老朋友
师:是一位吗?
生:我觉得不是一位,是好几位。
师:还有谁?来说一说
生:我觉得课文写了作者在山中拜访一位老朋友
师:是一位吗?你给他开开眼界。
生:我认为课文主要写了作者重回故乡的山林,重新看见儿时的旧景物,伴随自己走过的年轻的足迹。
师:结合课题看,也就是写作者山中访问了一些
( http: / / www.21cnjy.com )朋友。其实同学们刚才讲了那么多,老师总结成一句话,就是作者在山林中见到一些景物,是吗?那不如叫山中见景得了,干嘛叫山中访友?你说?
生:山中访友的题目更吸引人,大家会想,这些景物又不是人,怎么会是朋友呢?
师:这就是取名的艺术你说说。
生:我认为这些景物已经陪伴了作者走过三十多年的岁月,已经足够成为老朋友了。
师:你竟然能解读出这么多内容,真了不起。
【教学感悟:抓住文章的题眼,理清文章的脉络,这样的学习方式,不既能够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而且也教会了学生学习课文的方法。】
三、重点指导生字“邀”。
师:刚才同学们在读课文的时候,生字顺带读一读了吗?
生:指名读邀——邀请
师:我们一块来学习。跟老师一起来写,写字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要做端正,写字如做人,身正才能字正,心正才能字方正。先写走之儿里面的,细心的同学会发现,反文最后一笔捺变成了捺点,我们来写一写,要收得干净利落,为什么最后一笔捺变掉了呢?
生:因为我们如果写成捺的话感觉走之底包不住它了。
师:还有可能会撞到一块儿,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不是?两笔捺就像走路的腿,那我们走路的时候就得让一让,我们老祖先在发明这个字的时候,是有讲究的,在书法里叫“避让”。一起来写这个字。
看看课文后面的生字表,还有一个字和这个字有异曲同工之处?
生:瀑布的瀑。
师:是的,同学们,以后我们写字要多想多看,里面有许多文化。
【教学感悟:生字教学是语文课堂的基础,教师在教学“邀”的写法时,比较扎实。】
四、研读“老桥”,激发情感。
师:刚才提到山中访友,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看作者在这座山里都拜访了那些朋友,一边读,一边划下来。
生:走访了老桥,鸟儿,瀑布,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
师:你一口气把要拜访的老友都说了出来。
( http: / / www.21cnjy.com )同学们,有没有你最感兴趣的那种景物?你对作者的哪位老友最感兴趣,就请读读相关的段落。一边读,一边静静地想一想,认真地品一品,看看作者在写作时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生:我喜欢第三自然段,是描写老桥的。
师:作者拜访老桥的那一段,还有不同的吗?
生:我喜欢第四自然段,写树的。
师:我们先一起来看看作者拜访的第一位老朋友。你来读一读。其余同学听听他读得对不对,通顺不通顺?
指名生读。
师:读得太好了,读得申请并茂,读得珠圆玉润。
指名生读。
师:同学们,这就是文中有桥,口中有桥。谁再来读一读。
指名生读。
师:非常好,老师找不到更合适的语言来形容你的朗读了。谁也来读?
师:说说你为何这样读?
生:我读到了凄凉的感觉,仿佛老桥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人。
师:再说说什么样的感觉?
生:凄凉的感觉。
师:同学们有不同的意见吗?
生:我读出了怀念。
师:老桥在你面前,要怀念吗?你想读一读吗?老师给你开个头。
(指名读)
师:你想说?
生:我读出了作者对老桥的尊敬,老桥无私的奉献,这让作者很感动。
师:那你准备怎么读?
生:德高望重要读出来。
师:那你来读。
(指名读)
师:请你把最后一句话再读一读。我们一起读最后一句。
(齐读)
师引读:
团团水墨,……唯有你,——(依然如旧)
波光粼粼,……唯有你,——(依然如旧)
酷暑严冬,人来人往,唯有你——(依然如旧)
过去到现在,现在到未来,唯有你——(依然如旧)
师:同学们,此时展现在你们眼前的还只是用桥石搭建起来的桥吗?
生:不是,在作者眼里,有血有肉,有灵魂,可以当做朋友来对待的。
师:对,有血有肉,有灵魂说得太好了,现在它还只是一座桥吗?在他心中幻化成什么?
生:他是一位伟大的老人,无私奉献,铺桥搭渡,不求回报。
师:把有形的文字读成无形的画面,这是一种读书的本领。
生:他是我们心中的楷模,我们所有人都要向他学习,学习他的无私奉献。
师:此时此刻,在我们心中,在作者心中,不再是一座桥,而是一位老人,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配乐齐读)。
师:有诗的感觉吗?一座普普通通的老桥,可是在作者的眼里,就变得有血有肉,德高望重的老人,这便是作者细腻的笔触,这便是诗意的。
(板书:诗意的表达)
【教学感悟:这部分的学习有如行云流
( http: / / www.21cnjy.com )水一般,教师的语言是诗意的,评价是积极及时的。而教师遇到的又是一群诗意的学生,所以这部分的学习过程中,师生之间思维的碰撞,相互点拨,相互学习,层层递进,把课堂学习氛围推入了高潮。】
五、迁移运用、学习写法。
师:你见到景物会怎么写?是不是会很平实地写下来?
生:我写景,从外形,特征来写的。他写得很不同。
师:是的,这是诗一样的语言。看完了老桥,我们接着看,看看作者在观察上与常人有何不同?
师:你来读一读。
生读描写鸟儿的文字。
师:你来读一读。
生读描写树的文字。
师:孩子们,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作者已经融入其中,变成他们的朋友了。
(板书:奇特的想象)
【教学感悟:学习作者细腻的笔法,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之中,语文课堂真正扎实有效。】
六、课堂总结。
师:一个变,就说明他有不凡的听力,在别人的朗读中见到了生动的画面。好了,同学们,你们想读吗?那你们来读一读吧?
生自读。
师:谁来读一读?
生:我可以把你当成那棵树吗?我想感受一下那种意境。生读。
师:同学们,读书入境才是最高境界。
生:我从文字中感受到了作者不仅仅是同树打交道,是同大自然的精灵一起生活了。
师:自己幻化为精灵那是无比激动。同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们,这一节课只是个开始,作者透过文字想告诉我们生活态度,用诗意的文章看待世界,看待生活,态度决定生活。,好,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