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版高二历史必修三 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课件) (共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新课标版高二历史必修三 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课件) (共3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20 12:52: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3张PPT。课程标准:
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林则徐 魏源结合图片,温故知新(阶级,派别,主张,学习层面)李鸿章康有为孙中山郑观应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又是中国人的抗争史、探索史。先进的中国人是怎样进行探索的?(2)政治黑暗(1)经济发展(3)思想袁世凯专制独裁,准备复辟帝制。袁世凯尊孔复古逆流。 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制度;有利:(新式教育和辛亥革命)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启蒙思想的进一步传播。(根源或根本原因)一、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先进知识分子对辛亥革命的反思,
认识到:不但要进行政治革命,还要进行思想革命。 “救中国、建共和,首先得进行思想革命”。
“欲使共和名副其实,必须改变人的思想”。
——陈独秀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
1916年改称《新青年》。1、新文化运动开始标志和阵地二、新文化运动的概况2、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标志: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
为什么说1915年《新青年》的创办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陈独秀科学与民主的口号锋芒直刺尊孔复古逆流。3、主要阵地: 《新青年》和北大 为什么北大会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活动中心? 1917年,蔡元培主持北大工作,实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方针,校内既可以讲封建经学,又可以建立研究团体“亢慕义斋”(英文“共产主义”Communism的谐音)。
  北大不仅成为呼唤“科学”与“民主”的新文化运动的策源地,也出现了中国最早的一批接受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
蔡元培实质:传播资产阶级新文化结果:吸引了大批新文化运动骨干。蔡元培李

钊胡适章士钊北大红楼鲁迅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陈独秀辜鸿铭陈独秀胡 适李大钊鲁迅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蔡元培专制愚昧 资产阶级民主思 想和民主制度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和精神3、新文化运动的指导思想(口号、旗帜)新文化运动的内容简介前期
(1915
—1917)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
倡科学反对愚昧和迷信。《敬告青年》陈独秀提倡新道德,反对
旧道德《狂人日记》鲁迅提倡新文学,反对
旧文学《文学改良刍议》胡适《文学革命论》陈独秀《狂人日记》《孔乙己》鲁迅宣传十月革命,
宣传马克思主义李大钊《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庶民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前期资产阶级新文化封



化二、新文化运动前期的主要内容 (四提倡 四反对)1、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2、提倡科学,反对愚昧、迷信。
思想革命提倡民主和科学是其核心(目的)3、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三纲五常“是民主和科学的大敌,提出“打倒孔家店”?二、新文化运动前期的主要内容自由、平等、个性解放等资产阶级思想封建纲常伦理,本质是为封建政治服务思想革命3、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旧道德指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其核心是“三纲五常“。作为旧道德的精神支柱的孔子学说,儒家封建礼教与传统封建专制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儒家传统道德是封建统治存在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支柱,因此,要思想领域反封建,就必须反对儒家传统道德!二、新文化运动前期的主要内容儒家思想是维护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如何评价”打倒孔家店“这一口号? 孔家店是指孔子学说,实际上是封建文化的象征,这里指封建意识形态和思想体系。要倡导新文化,“打倒孔家店”在当时是必要的、正确的,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的迫切需要,有力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但仍属于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性质,有阶级和时代
的局限性,它将不能引导人们正确地去看待中西文化,这个口号不适用于今天。我们应当继承其精华,弘扬其优秀部分(如仁政爱民、以德治国和尊师重教等等) ;剔除其糟粕,批判和否定其中的消极因素(如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等) 。
请参考P75[学习延伸]观点精华糟粕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糟粕崇尚刚健自强、刻苦勤劳的精神
提倡天下大同、以天下为已任、克已奉公
提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强调天人和谐、贵和尚中的思想
提倡“民本”与“德治”
尊老爱幼的伦理道德
优秀的文学、艺术、科技成果维护专制的纲常礼教
压抑人性“存天理、灭人欲”
摧残妇女的“三从四德”
扼杀创造力的“八股取士”
宣扬迷信思想培养奴才意识4、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白话文运动
文学革命包括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
主张从内容、形式上对旧文学进行改造、创新。
形式上: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内容上:反映大众生活。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鲁迅:《狂人日记》与《孔乙已》(新文学的典范)二、新文化运动前期的主要内容文学革命 “干不了,谢谢。”“才学疏浅,恐难胜任,恕不从命.”黄侃提倡新文化,反对旧文化 胡适“你的太太死了!赶快回来啊!”“妻丧速归” PK性质: 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积极作用冲击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空前解放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三、前期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P74弘扬民主与科学,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三、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局限性:
(1)忽视人民群众,没有把运动同广大群众相结合,
使文化运动局限在知识分子的圈子里。
(2)
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肯定或
绝对否定的偏向。……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 期宣传十月革命、马克思主义2、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李大钊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1918年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1919年五四运动后,为《新青年》主编《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全面地介绍马克思主义。
(2)研究马克思主义社团:北京的“马克思演说研究会”,湖南的“俄罗斯研究会”。
(3)建立中共早期组织,创办工人补习学校,出版面向工人的刊物《劳动界》《劳动者》《劳动音》,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起来。
3、 结果: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中共成立。【限时自测】答案13.(2012·广东文综卷·39)(27分)词语和概念的变化,可以为探究历史提供重要信息。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问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国,对science的翻译经历了从“格致”到“科学”的用词变化。中国古代本有“科学”一词。如宋人文集中有“处科学之兴,世为士者往往困于一日之程文,甚至于老死而或不遇”之句。明末清初,受古代“格物致知”的影响,时人将“science”音译为“格致”。19世纪中叶后,“研格致,营制造者,乘时而起”,“格致”一词大量使用。19世纪末,梁启超等效仿日本的做法,将“science”译为“从事科学,讲求政艺。”民国初,学界还将science音译为“赛因斯”,意在强调科学的理性精神。
——据《近代汉字术语创制的两种类型》等
材料二 随着“代议制民主”概念的形成和逐渐流传。民主概念发生了重大的转化。不仅古代“直接民主”是“民主”,而且近代“间接民主”也是“民主”。随着后一种民主在实践中的不断扩展和完善,它几乎成了人们所知的西方那一个人惟一形态,日常使用的“民主”一词,指的已不是古代直接民主。
——据《美国革命时期民主概念的演变》等?(1)材料一中的中国古代“科学”一词与何种选官制度相关?程朱理学中“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什么?(4分)
科举制度(2分);“究天理”(2分)
(2)19世纪中叶以后,从“格致”到“赛因斯”,反映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12分)
变化:技术——政治制度——思想文化;(2分)
原因:
甲午战败,认识到制度的落后和“师夷长技”的局限;(3分)
开始学习西方的政治,推行政治改良;(2分)
辛亥革命后建立民国,但民主政体有名无实;(3分)于是提倡科学精神,寻求思想解放。(2分)(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 知识,从西方民主政治发展的角度,简要分析“民主”概念变化的原因。(8分)
代议制度建立;(2分)
代议制民主具有优越性,如可适用于地广人多的国家;(3分)
而且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如选民范围日益扩大;并扩展到更多国家。(3分)
(4)从“经济”、“中学”、“粉丝”3个词语中任选1个,说明其含义或用法的历史变化。(3分)
本问总分3分。考生言之有理,皆可得分。
【评分说明】考生答案如超出要点但言之成理,可在每问总分范围内酌情给分。第(4)问,指出一个时期的含义或用法,给1分,指出两个及以上时期的含义或用法,给3分。 1、维新派—把西方政治学说同传统儒家思想结合起来宣传维新变法。 2、革命派—以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为革命思想武器。把学习西方从书本上变为革命行动。 3、激进派—以西方的民主、科学思想为指导思想,绝对否定传统儒家思想,绝对肯定西方文化学说。地主阶级抵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师夷长技以自强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倡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倡导民主共和激进派: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无产阶级:宣传马克思主义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地主阶级学“器物”(先进科技)甲午中日战争到辛亥革命:资产阶级学“制度”新文化运动到五四运动:资产阶级学“思想文化”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中共“以俄为师”到“走自己的路”

点1、学习西方与救亡图存相结合,体现出反封建反侵略的性质;
2、学习西方经历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器物到制度再到
思想文化层面的过程;
3、从学习西方到“以俄为师”的转变,经历了由被动接受到
主动选择的过程。(学习者)
三个阶级学习历程
四个阶段概述: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过程就是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从现(近)代化史观看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鸦片战争时期的林则徐、魏源等人,他们曾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新思想,开风气之先,在思想文化领域为中国的近代化谱写了前奏曲。
洋务运动“师夷长技以自强”迈出了中国经济近代化的第一步。
维新变法是中国近代第一场“政治近代化运动”(迈出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第一步),深刻影响了一百多年来的中国历史进程。
由民主共和思想指引的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化道路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表现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习俗方面)。
民主和科学思想指引的新文化运动推动了中国思想领域的革命,推动了思想的近代化进一步发展,自然科学的发展。1914年,废除《临时约法》,祭天,尊孔复古1915年接受“二十一条”1915年组成筹安会,鼓吹帝制准备1916年登基外侵加剧,袁世凯复辟帝制,掀起尊孔复古逆流政治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