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时综合练习:多边形面积的应用表格式(教学设计)五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时综合练习:多边形面积的应用表格式(教学设计)五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9-19 12:15: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名称 综合练习:多边形面积的应用 课时 第7课时
课标要求 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二学段“图形与几何”领域的要求,学生应能综合运用所学的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在复杂情境中识别基本图形并提取有效数据;经历从现实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过程,发展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多样化练习提升计算技能与逻辑推理水平。
学习目标 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及组合图形的面积公式进行计算;能在真实或模拟的情境中准确识别图形结构,合理选择公式;能根据题目提供的信息(包括图示、文字、表格)提取关键尺寸数据,并正确代入公式求解;在解决绿化带、防护林、农田等实际问题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通过独立完成和小组互评提升审题能力、计算准确性和表达规范性。
学习重点 熟练掌握各类多边形面积公式的正向与逆向应用;
能在复杂图形中识别出基本图形并确定所需测量参数;
正确理解题意,避免因误读条件而导致错误计算。
学习难点 在非标准摆放的图形中准确判断底与高是否对应;
对于需要先求未知量再计算面积的问题(如用方程求高),思维转换存在困难;
在单位不统一的情况下忘记换算(如米与厘米混用);
面对多步骤问题时缺乏条理性,容易遗漏中间环节。
评价任务 1. 能独立完成教材第81页第1题的测量与计算任务;
2. 能正确填写第2题中的面积表,特别是三角形和梯形的逆运算;
3. 能解决第5题“近似平行四边形空地栽树”的问题,合理使用每8平方米种一棵的条件;
4. 能分析第6题拦河大坝横截面为梯形的实际意义,并代入公式计算;
5. 能在解答过程中写出清晰的算式和单位,体现良好的解题习惯。
资源
与建议 使用青岛版五年级上册教材第81页内容作为主要教学资源,聚焦“综合练习”板块;准备每人一份印有典型习题的练习单、直尺、铅笔、计算器(用于验证结果);教师提前制作多媒体展示动态图解过程;建议采用“自主练习—同伴互查—集体讲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合作交流;对于计算易错的学生,可提供验算提示卡;强调解题步骤的完整性与单位的一致性,培养严谨的学习态度。



程 一、情境导入,提出问题 (1)、再现学习历程,激活整体记忆
  教师讲述:同学们,我们已经系统学习了各种多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并进行了回顾整理。今天我们将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综合应用。出示课本第81页标题:“综合练习”。引导学生观察页面布局:这里有基础测量题、填表题、实际应用题等多种形式。
(2)、引发认知整合,明确训练方向
  提问:这些题目虽然看起来不一样,但它们都离不开哪一个核心知识?引导学生回答:都是关于“面积”的计算。那我们在做题时要注意哪些关键点呢?比如要看清图形、找准底和高、注意单位、写清步骤等等。由此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今天我们要通过一系列综合性练习,全面提升我们的面积计算能力和实际应用水平。



程 二、分层训练,巩固技能 基础测量训练,强化识图能力
  完成教材第81页第1题:“量一量,算一算,求出下面图形的面积。”发放练习纸,包含三个不同类型的图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要求学生用直尺测量底和高,并代入相应公式计算。
  重点关注:
  ① 是否沿垂直方向测量高;
  ② 测量数据是否精确到毫米;
  ③ 计算过程是否有算式、单位和答句。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错误操作。



程 三、联系实际,深化理解 (1)、绿化工程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解决第5题:绿化队计划在一块近似平行四边形的空地里栽种防护林,每8平方米种一棵树,需要多少棵树苗?
  已知底240米,高40米。
  步骤:
  ① 先算总面积:240 × 40 = 9600(平方米);
  ② 再算棵数:9600 ÷ 8 = 1200(棵)。
  讨论:为什么不能直接用底乘高除以8?必须先求面积。
(2)、水利工程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
  解决第6题:拦河大坝横截面是梯形,渠口宽8米,渠底宽5米,渠深1.8米,求面积。
  分析:“渠深”即为梯形的高。
  列式:(8 + 5) × 1.8 ÷ 2 = 13 × 1.8 ÷ 2 = 23.4 ÷ 2 = 11.7(平方米)。
  说明:这是水流通过的横截面积,关系到排水能力,体现数学在工程中的价值。



程 四、拓展延伸,提升素养 (1)、环保主题任务,融合跨学科教育
  完成第13题:一片树林形状近似平行四边形,底长800米,高500米。
  ① 先求面积:800 × 500 = 400000(平方米)= 40公顷;
  ② 每公顷每天释放750千克氧气,则总释放量:40 × 750 = 30000(千克);
  ③ 吸收二氧化碳:40 × 950 × 30 = 1140000(千克)。
  引导学生关注生态效益,树立绿色发展理念。
(2)、校园规划任务,激发主人翁精神
  解决第11题:花坛内摆放花卉,已知每平方米放20盆,分别计算“一串红”、“蝴蝶花”、“菊花”区域的占地面积与摆花数量。
  - “一串红”两个矩形:各20×10=200m ,共400m ;
  - “蝴蝶花”三角形:20×10÷2=100m ;
  - 剩余“菊花”区域:总面积40×20=800m ,减去前两部分得300m 。
  再分别乘以20得出摆花总数。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能力。



测 1. 一个三角形面积是60cm ,底是12cm,它的高是多少?
2. 一块梯形菜地,上底15米,下底25米,高10米,面积是多少?
3. 判断:只要知道底和高,就能计算任意四边形的面积。( )



容 必做题:完成练习册第X页第1~6题,涵盖测量、填表、应用;
选做题:查找本地某公园或广场的平面图,估算其面积并分类计算绿地、道路占比;
实践题:测量家中某个房间地面面积,设计铺设地砖方案(每块地砖0.36m ),计算需多少块。


性 本节课的教学围绕“综合应用面积知识”展开,所有活动均服务于提升实际解题能力这一核心目标;
分层训练环节紧扣本单元核心公式,实现了技能的全面覆盖;
练习设计由浅入深,兼顾基础与拓展,检测题覆盖关键知识点;
作业体现分层理念,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保障了教学评的一致性。



思 本节课作为单元中期的综合练习课,有效检验了学生对面积公式的掌握程度。多数学生能独立完成基础计算任务,但在处理逆向问题和单位换算时仍存在失误,反映出对公式本质理解不够深入。部分学生在面对多步骤应用题时条理不清,缺少分步意识。通过同伴互查和集体讲评,学生普遍意识到规范书写的重要性。整体来看,学生在练习中提升了计算准确性和问题分析能力,达到了预期效果。今后应加强错题归因分析,针对薄弱环节设计专项训练,进一步提高教学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