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___班第__小组 学号__姓名______评价____
第23课
编制人:莫丁飞
【使用说明】
课前根据预习自学,勾划、标注课本基础知识,写上提示语,标明序号。完成导学案中的知识网络,扎实掌握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认真完成学案中的问题引导、限时自测和探究题目。
将预习中遇到的疑难点问题用红笔标识出来以备课堂上重点突破。
认真、限时完成,规范书写;课堂上小组合作探究,解疑答惑。
【课程标准】
欣赏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了解这些美术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艺术价值。
【学习目标】
扎实掌握 的基本内容及其影响,提高归纳、辩证分析问题能力。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学会比较历史问题异同的方法。
激情投入,享受学习快乐,体会 。
【预习自学】
基础知识梳理
问题引导
美术的辉煌(流派: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画派、现代主义)课程目标一、从新古典主义美术到浪漫主义美术1、新古典主义美术(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1)背景:法国大革命前后,对古代希腊罗马英雄主义的追求(2)特点:强调理性。(3)成就:法国大卫《马拉之死》《拿破仑加冕》,安格尔《泉》。
2、浪漫主义美术(19世纪30年代前后)(1)背景:人们对“理性王国”感到失望。(2)特点:注重表现人的感情。(2)作品
法国德拉克罗瓦《自由引导人民》二、现实主义美术和印象画派1、现实主义美术(19世纪中期)(1)特点:表现社会现实。(2)成就:法国米勒《播种者》
、《拾穗者》;俄国列宾《伏尔加河上的纤夫》。2、印象画派(19世纪后半期兴起)(1)背景: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光学新成就)进步。(2)特点:捕捉光和色之下万物的“瞬间印象”。(3)成就:莫奈《印象·日出》;
“扑向太阳的画家”凡高的《向日葵》,“现代绘画之父”塞尚。三、现代主义美术1、背景
(1)世界大战造成巨大心灵创伤;(2)工业化的快节奏加剧人们的紧张感;(3)科技发展拓宽艺术家认识世界的视野。2、特点:反传统和反理性。3、代表:毕加索的《格尔尼卡》。
【思维拓展】
【限时自测】
1.法国艺术评论家丹纳说:“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的精神和风格概况。”这是因为艺术创作(
)
A.是时代与环境的产物
B.都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C.不允许主观虚构
D.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2.右图是一幅世界名画,对它的解读和评价,不准确的是(
)
A.人物形象典雅、庄重,充满古典美
B.歌颂了人对现世生活的追求
C.展现了人文主义风貌
D.刻画了人体的健美和力量
3.德国著名画家弗里德里希(1774—1840)认为:“美术家不仅应当描绘眼前所见之物,而且应描绘心中所见之物”,他迷恋于那些所谓“诗意盎然的景象”,如荒原、古寺、落日、月夜、森林等,这一切构成了他笔下具有象征意味和感彩的绘画世界。下图为其作品《孤独的树》。结合材料信息及作品风格,可知该作品属于(
)
A.新古典主义美术
B.浪漫主义美术
C.印象画派
D.现代主义美术
4.下列人物的言论,体现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是(
)
A.德拉克洛瓦:“绘画应该成为视觉的盛宴。”
B.库尔贝:“我从来没有见过天使或女神,因此我没有什么兴趣去画她们。”
C.贝多芬:”我必须创作,因为我的心头常常感到重压,我必须表达它们。”
D.华兹华斯:“春意盎然的丛林刺激人的心智,让他更具人文情怀,更能区别道德的善恶。”
5.某一美术流派的艺术家们“……认真观察沐浴在光线中的自然景色,寻求并把握色彩的冷暖变化和相互作用,以看似随意实则准确地抓住对象的迅捷手法,把变幻不居的光色效果记录在画布上,留下瞬间的永恒图像。”这一美术流派是(
)
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印象主义
D.现代主义
6.《绘画与科学》中说:“19世纪后半期,随着物理学中光学知识的系统研究,以及光学和色彩学关系的发展,使人们看到了绘画崭新的面孔。”下列绘画作品体现了上述思想的是(
)
A.大卫——《马拉之死》
B.德拉克洛瓦——《自由引导人民》
C.凡高——《向日葵》
D.毕加索——《格尔尼卡》
7.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的欧洲,政治黑暗、社会不平,知识分子对启蒙思想家设计的“理性王国”深感失望,寻求新的精神寄托。下列作品在此背景下出现的有(
)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8.19世纪中期欧洲有个出版社想出版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小说集《人间喜剧》。为吸引读者,出版社想为小说配一些插图,插图的风格要能与小说的风格一致。以下最符合出版社心仪的画家是(
)
A.德拉克洛瓦
B.米勒
C.塞尚
D.毕加索
9.在某一流派的美术作品中,我们可以感觉到艺术家表现了人们(包括艺术家们自己)的精神创伤和变态心理,感觉到他们对现实生活消极、悲观和失望的情绪,感觉到他们思想中强烈的个人主义和虚无主义。材料描述的美术流派特征属于(
)
现代主义
B.印象主义
C.现实主义
D.浪漫主义
10.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了重大影响。受两次世界大战影响而创作的文学与艺术作品有(
)
①海明威的《太阳照旧升起》
②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
③毕加索的《格尔尼卡》
④凡·高的《向日葵》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11.某大学美术系的学生喜欢揣摩一些历史人物的心理特征而替他们画“自画像”。一位学生选择了诺顿一世。1859年,由于对联邦和加州政府的政治结构极度不满,诺顿宣布自封为“美利坚合众国皇帝”,开始了其21年的“统治”。这位学生应该模仿(
)
A.安格尔
B.德拉克洛瓦
C.列宾
D.毕加索
12.塞尚说:“把自然当作圆锥、圆筒和球体处理。”他的绘画风格属于
A.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合作探究】
13.文艺作品是反映现实生活的一面镜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幅不同时期以圣母和圣婴为题材的宗教绘画作品
图一
图二
图三
材料二
恩格斯说:“和启蒙学者的华美约言比起来,‘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
材料三
右图是1907年毕加索创作的作品《亚威农少女》。
当时有人批评道:“(他)好像在表示我们应该换换口味,
用麻屑和石蜡来代替我们吃惯的东西。”而直到30年后的1937年,
《亚威农少女》的价值才为人们所认识,这一年它的转让价
是240万美元。
因为,这是毕加索对以往艺术方法的彻底诀别,成为了一个新的美术画派的风云人物。
回答:
(1)你认为材料一中哪一幅绘画作品是文艺复兴的产物?请说明你的理由。(3分)
(2)材料二
“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
是指怎样的社会状况?它给欧洲文坛带来什么影响?(3分)
(3)材料三中“新的美术画派”有何特点?简要说明这一艺术流派出现的原因。(4分)
(4)综合上述问题,你能得出怎样的认识?(2分)
解析:本题围绕近代文学、艺术的发展历程命题。回答时要注意文学、艺术和时代的密切联系,注意它所出现的时代背景,即把文学、艺术的内在含义发展放到具体的时代背景下理解。
答案:27.(1)图三。理由:图一、图二带有中世纪呆板拘谨的宗教气息,神情呆滞,不可亲近;图三则洋溢着母性的慈爱和幸福,像是一位普通的母亲,展示了人性的美。(3分)
(2)状况:资本对工人的奴役,资产阶级一个阶级的统治,私欲横流的社会现象,使人们普遍感到失望。(2分)影响:浪漫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流派兴起(1分)。
(3)特点:对色彩和视角进行深入研究,采用夸张、变形与抽象的表现方法,大胆运用各种新材料。(2分)
背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伴生产物,反映了西方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代以后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重要变革,反映了这时人们极其复杂的思想情感和极为深刻的哲学思考。(2分)
(4)认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一定时代的文化是这一时期政治经济的产物,也反映了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状况。(2分)
【我的疑问】【我的知识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