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单元综合评价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单元综合评价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9-19 13:54: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综合评价卷
时间:40分钟 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54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
1.东汉末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实行屯田、招揽各种人才,这些措施可概括为( )
A.曹操对外开疆拓土的措施 B.曹操强化统一思想的措施
C.曹操统一全国经济的措施 D.曹操为取得割据优势地位的措施
2.下表是关于“赤壁之战”的记述,由此可知( )
《魏书·武帝纪》 公(曹操)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备遂有荆州、江南诸郡
《资治通鉴》 (周瑜)进,与操遇于赤壁。时操军众已有疾疫,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
A.赤壁之战导致疾疫蔓延 B.疾疫暴发影响赤壁之战战局
C.疫病流行加剧军阀混战 D.曹操借瘟疫推卸战败的责任
3.“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此诗为李白所作,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诗中的“二龙”实际指的是( )
A.周瑜军队与曹操军队 B.刘备军队与曹操军队
C.孙权军队与曹操军队 D.孙刘联军与曹操军队
4.下图是李老师设计的某节课的教学环节,据此判断本节课的标题是( )
前奏曲——权谋势的较量 进行曲——曹刘孙的博弈 奏鸣曲——魏蜀吴的竞赛
A.政权并立与民族交融 B.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C.北方各族内迁 D.宗室诸王争权夺利
5.小历在学习《三国鼎立》一课时,画了下面思维导图,其中“ ”处最适合填( )
A.对外开放,发展经济 B.统一思想,巩固政权
C.开发边疆,增进团结 D.扩充实力,统一全国
6.“江东历代尚未有锦,而成都独称妙。故三国时,魏则市于蜀,而吴亦资西蜀,至是始乃有之。”由此可知,三国时期( )
A.中原农业生产恢复 B.民族交融逐渐增强
C.政权对峙局面形成 D.三国存在经济交往
7.西晋初年,晋武帝认为,魏国削弱所封诸王的势力,导致孤立而亡,于是大封同姓诸王。与之相似的朝代是( )
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东晋
8.下图是出土的西晋青瓷灯,造型新颖别致,釉色晶莹纯净。通过它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古代青瓷制作在西晋时达到较高水平
B.西晋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政治清明
C.西晋实行分封诸王,导致了王朝短命
D.八王之乱历时十几年,西晋从此衰落
9.下图是西晋朝廷给鲜卑首领封爵的印信。由此可以印证当时( )
“晋鲜卑归义侯”印
A.北方各族不断内迁 B.南北政权对峙形成
C.西晋朝廷腐败无能 D.八王之乱动摇统治
10.下图反映的是魏晋时期北方各族内迁形势,这一历史现象有助于( )
A.匈奴建立政权 B.鲜卑统一北方
C.江南经济开发 D.北方民族交融
11.司马迁在《史记》中进行各地区的经济比较时,曾经有“江南卑湿,丈夫早夭”的话;而《三国志》记载,“江东沃野万里,民富兵强”。材料中反映的变化说明( )
A.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B.江南气候条件优越
C.江南地区劳动力充足 D.江南生产技术先进
12.下列成语典故出自淝水之战的是( )
A.纸上谈兵 B.风声鹤唳C.破釜沉舟 D.闻鸡起舞
13.有学者说:“鲜卑人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即如何处理广大地区内的民族关系,包含如何对待汉族的先进生产方式与先进文化问题。”鲜卑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式是( )
A.北魏设立六个军镇 B.苻坚发动淝水之战
C.孝文帝进行改革 D.灭掉北齐重归统一
14.不论以魏为正统,或以蜀为正统,从来没有人把另外两国排斥在中国之外;当南北朝对峙时,虽互为敌国,但也并不把对方排除在中国之外。这一观点强调( )
A.中华民族的认同感 B.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C.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D.民族隔阂完全消失
15.“四时各有其务,十二月各有其宜。先时而种,则失之太早而不生;后时而蓺,则失之太晚而不成。故曰:虽有智者,不能冬种而春收。”下列哪本著作也体现类似思想( )
A.《伤寒杂病论》 B.《大明历》C.《齐民要术》 D.《史记》
16.某学生在阅读文献《魏晋南北朝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水稻种植》时对当时水稻撒播的时间有所疑惑,他能用以查证的书籍是( )
A.《伤寒杂病论》 B.《九章算术》C.《齐民要术》D.《氾胜之书》
17.魏晋时期出现了很多书画大家……两晋画人受南方地理风习与清谈之风的影响,绘画观念由审美趋于自由。这表明魏晋时期绘画领域变化的特点是( )
A.本土化 B.贵族化 C.封建化 D.世俗化
18.河南洛阳牡丹花雍容华贵,艳而不俗,柔而不媚,被誉为“国色天香”。你到洛阳除了赏花外,还可以参观( )
A.云冈石窟 B.龙门石窟 C.秦兵马俑 D.三国赤壁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6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19题14分,20题16分,21题16分,共46分)
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步出夏门行·龟虽寿》
材料二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蜀书·诸葛亮传》
材料三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唐]李白《赤壁歌送别》
材料四 黄龙(孙权年号)二年春正月……遣将军卫温、诸葛直将甲士万人浮海求夷洲。
——《三国志·吴书》
(1)材料一中“老骥”和“壮心”分别指什么 (3分)
(2)材料二中曹操战胜袁绍的著名战役是什么 这次战役有什么作用 (3分)
(3)材料三这首诗与我国古代历史上哪次战役有关 这次战役的影响是什么 (5分)
(4)材料四叙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夷洲是指今天的什么地方 (3分)
2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春秋争霸到战国兼并,齐先后灭了三十余国,成为东方大国。……秦并十余国,成为西方大国。随着“尊王攘夷”的进程,以“周礼”为核心的中原文化认同感得以加强,中原文化向四周播迁,华夏观念最终形成。
——卜宪群《中国通史壹·从中华
先祖到春秋战国》
材料二
  汉晋时期,由于战争的影响,各民族群体在迁徙的过程中,逐渐进入新的地区,这种迁徙促进了民族群体之间的交流……最重要的是形成了更为广泛的民族交融。 ——《从汉晋时期东北亚地区 民族迁徙谈谈古代民族大融合》
材料三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的改革使我国北方的鲜卑族逐渐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使鲜卑落后的文化大为改观,也使鲜卑人与中原地区人民的联系更加紧密,有利于促进中华民族的大交融、大发展。
——许林、李乐《基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
视角下的北魏孝文帝改革再认识》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的纷争对历史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4分)
(2)材料二图片中的现象为江南地区的开发提供了哪些有利因素 根据材料二归纳这一现象对各民族的交往有何意义 (6分)
答案:有利因素: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4分)意义: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推动了更为广泛的民族交融。(2分)
(3)材料三中“北魏孝文帝拓跋宏的改革”对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发展有何积极作用 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推动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方式有哪些 (6分)
21.某校七年级开展“讲好中国故事,书写智慧篇章”项目式学习。下图是学生制作的知识卡片,据此回答问题。
(1)请你填写卡片③和卡片⑤的横线部分。(2分)
(2)对材料的归纳整理是历史学习的一项重要能力。根据以上知识卡片的内容,对知识卡片以表格的形式进行分类。(表格第一行须写上表头,内容可用卡片序号表示)(6分)
答案:(6分)
分类 内容
医学成就
数学成就
艺术成就
(3)选择两张知识卡片(示例除外),归纳出一个观点,并进行阐述。
(8分)
(示例)我选择的是卡片④和卡片⑥。
观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书法、绘画艺术取得很高的成就。
阐述:曹魏时的书法名家锺繇擅长楷书,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代表作《宣示表》刚柔兼备。西晋设置书博士,教学生学习锺、胡书体。东晋顾恺之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最著名的画家,他的代表作《女史箴图》线条优美活泼,人物传神,富有个性。综上所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书法、绘画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
1--5 DBDBD 6--10 DBAAD 11--15ABCAC 16--18 CD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19题14分,20题16分,21题16分,共46分)
19(1)“老骥”:曹操。(1分)“壮心”:统一全国。(2分)
(2)战役:官渡之战。(1分)作用:为曹操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2分)
(3)战役:赤壁之战。(1分)影响:对当时整个局势有关键性的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4分)
(4)历史事件:孙权派卫温到达夷洲。(2分)地方:台湾。(1分)
20.(1)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有利于民族交融。(4分)
(2)有利因素: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4分)意义: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推动了更为广泛的民族交融。(2分)
(3)积极作用:有利于促进中华民族的大交融、大发展。(3分)方式:战争、迁徙、改革。(3分)
21.(1)圆周率 张仲景(2分)
(2)(6分)
分类 内容
医学成就 ①⑤
数学成就 ②③
艺术成就 ④⑥
(3)(示例)我选择的是卡片①和卡片⑤。
观点:东汉时期在医学和体育健身方面有重要贡献。(2分)
阐述:东汉时期,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这部著作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对后世中医药学的发展影响深远。同时期的华佗创编了“五禽戏”,通过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动作,帮助人们强身健体,是中国古代医疗体操的雏形。综上所述,东汉时期在医学和体育健身方面的成就,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人们的健康和医学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