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空气和氧气 同步练(学生版+教师版) 2025-2026学年化学人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 空气和氧气 同步练(学生版+教师版) 2025-2026学年化学人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9-19 17:24:31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 空气和氧气
(时间:60分钟,满分9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错选、不选、多选或涂改不清的均不给分。
1.空气是人人都离不开的重要物质,其中体积分数约为21%并能供给人类呼吸的气体是(B)
A.氮气 B.氧气 C.氖气 D.二氧化碳
2.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纯净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C)
A.液氧、蒸馏水 B.稀有气体、海水
C.氮气、空气 D.高锰酸钾、冰水混合物
3.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装置气密性良好,部分固定装置已略去。容器内红磷足量,导管中的空气可忽略。试管的容积为20 mL,注射器的活塞实验前停在10 mL处)。用酒精灯加热装置中的红磷,充分反应直至燃烧结束,试管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关于该实验有下列说法:①细沙能防止试管炸裂;②红磷燃烧会放出大量的白雾;③实验前通过推拉注射器,可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④实验中可观察到,注射器的活塞先向右移动,后向左移动;⑤实验结束冷却至室温,活塞停止在6 mL附近。其中正确的说法有(C)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4.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实验中用到了二氧化锰。关于二氧化锰的说法错误的是(B)
A.作该反应的催化剂 B.反应前后其质量发生改变
C.化学性质没有改变 D.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5.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研究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浓度的关系,需要收集一瓶氧气含量为80%的空气,下列操作正确的是(B)
A.集气瓶中灌的水 B.集气瓶中灌的水
C.导管伸入集气瓶体积的处 D.导管伸入集气瓶体积的处
6.下列是四种物质的微观构成示意图(“”“”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A)
A B C D
7.下列反应类型与其他三种不一样的是(B)
A.氢气+氧气水 B.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C.木炭+氧气 二氧化碳 D.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
8.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B)
A.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78%
B.氧气具有助燃性,常用作燃料
C.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自植物的光合作用
D.目前计入空气质量评价的有害气体主要包括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等
9.氧气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气体,下列涉及氧气的相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C)
A.氧气是一种无色、无臭、不易溶于水的气体
B.工业生产中氧气可以用于钢铁冶炼和金属焊接
C.干燥洁净的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约为21%
D.塑料的老化、金属的锈蚀都属于缓慢氧化
10.下列关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D)
A.选择制取气体的原理时,应考虑反应速率,且速率越快越好
B.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提前将导管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以便于收集气体
C.用向下排气法收集氧气需要在瓶口处验满
D.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
11.在进行实验室制取和收集O2的过程中,有关做法不正确的是(C)
A.选择装置①或②作为氧气的发生装置
B.选择装置③或④作为氧气的收集装置
C.装置④有气泡冒出时立即收集气体
D.将装置①中的长颈漏斗下端管口插入液面以下
12.如图所示是关于氧气化学性质的部分知识网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氧气
A.硫、红磷在氧气中燃烧均会产生大量白烟
B.铁在(Ⅰ)、(Ⅱ)两类反应中的产物不相同
C.(Ⅰ)、(Ⅱ)两类反应均体现了氧气的可燃性
D.(Ⅰ)类反应放出热量,(Ⅱ)类反应吸收热量
13.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其中燃烧匙内的白磷用电加热装置点燃,瓶内压强用气体压强传感器测定,其变化如图乙所示。则下列分析合理的是(C)
甲 乙
A.t1~t3 s均能观察到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从瓶内压强达到最高点直至t2 s时,瓶内温度始终保持不变
C.根据t2 s时瓶内的压强值,可以计算出氧气占空气总体积的百分比
D.t3 s后的一段时间内瓶内压强又显著增大,其原因是温度又升高了
14.下列对实验指定容器中水的解释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的是(A)
选项 A B C D
实验装置 硫在氧气中燃烧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排水法收集氧气
解释 吸收放出的热量 通过量筒中水的体积的变化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 冷却溅落的高温熔融物,防止集气瓶底炸裂 排净集气瓶内的空气,便于氧气收集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48分。
15.(8分)构建知识网络是化学学习的常用方法,小徐用手掌总结氧气的化学性质(如图所示),手指上的物质与掌心的氧气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把铁丝绕成螺旋状的目的是 增大铁丝的受热面积(合理即可) 。
(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为了检验所产生的气体,可向集气瓶中倒入 澄清石灰水 。
(3)利用红磷燃烧可进行“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测定”实验,实验中为减小误差,应注意 红磷足量(或装置不漏气等) (答一点)。
(4)已知物质X是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且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则X是 硫 。
16.(15分)根据如图所示实验回答问题:
甲 乙 丙
(1)图甲:①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
②小海点燃火柴后立即将铁丝伸入集气瓶内,看到“火星四射”的时间很短,其原因是 燃着的火柴消耗了瓶内过多的氧气 。
(2)图乙:①瓶底预先留有水的目的是 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
环境 。
②由于 氧气浓度 不同,硫在空气、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不同。
(3)图丙:点燃木炭后要慢慢伸入氧气中的原因是 防止由于反应放热使瓶内氧气受热膨胀而逸出,造成反应时间过短,现象不明显 。
17.(15分)A~F是我们学过的常见物质。A、D是无色液体,B、E是黑色固体,C、F是无色气体。它们间有如图所示转化关系。
(1)写出下列物质的名称:A 过氧化氢 ;B 二氧化锰 。
(2)写出反应②的文字表达式: 碳+氧气二氧化碳 。
(3)B在该反应中起 催化 作用。
(4)已知G是生活中的黄色粉末,能在C中剧烈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写出该物质在C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硫+氧气二氧化硫 。
18.(10分)二氧化锰是不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唯一催化剂 对此小明设计了如下探究方案。
[提出问题]红砖粉末能否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如果能,效果如何
[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及解释
Ⅰ. A中无明显现象,B中产生大量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 (1)①产生的气体是 氧气 ; ②红砖粉末能改变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Ⅱ.向B试管中重新加入5%的过氧化氢溶液;反应停止后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滤渣 B中又产生大量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滤渣质量等于a g (2)红砖粉末的 化学性质 、 质量 在反应前后均没有发生变化,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Ⅲ. (3)两试管中均产生气泡, D中气泡产生速率快  红砖粉末的催化效果没有二氧化锰粉末好
[反思](4)小明在实验时发现试管内有许多水雾,由此推断过氧化氢分解 放热 (填“放热”或“吸热”)。 第二单元 空气和氧气
(时间:60分钟,满分9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错选、不选、多选或涂改不清的均不给分。
1.空气是人人都离不开的重要物质,其中体积分数约为21%并能供给人类呼吸的气体是( )
A.氮气 B.氧气 C.氖气 D.二氧化碳
2.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纯净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 )
A.液氧、蒸馏水 B.稀有气体、海水
C.氮气、空气 D.高锰酸钾、冰水混合物
3.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装置气密性良好,部分固定装置已略去。容器内红磷足量,导管中的空气可忽略。试管的容积为20 mL,注射器的活塞实验前停在10 mL处)。用酒精灯加热装置中的红磷,充分反应直至燃烧结束,试管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关于该实验有下列说法:①细沙能防止试管炸裂;②红磷燃烧会放出大量的白雾;③实验前通过推拉注射器,可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④实验中可观察到,注射器的活塞先向右移动,后向左移动;⑤实验结束冷却至室温,活塞停止在6 mL附近。其中正确的说法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4.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实验中用到了二氧化锰。关于二氧化锰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作该反应的催化剂 B.反应前后其质量发生改变
C.化学性质没有改变 D.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5.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研究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浓度的关系,需要收集一瓶氧气含量为80%的空气,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集气瓶中灌的水 B.集气瓶中灌的水
C.导管伸入集气瓶体积的处 D.导管伸入集气瓶体积的处
6.下列是四种物质的微观构成示意图(“”“”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
A B C D
7.下列反应类型与其他三种不一样的是( )
A.氢气+氧气水 B.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C.木炭+氧气 二氧化碳 D.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
8.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78%
B.氧气具有助燃性,常用作燃料
C.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自植物的光合作用
D.目前计入空气质量评价的有害气体主要包括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等
9.氧气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气体,下列涉及氧气的相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氧气是一种无色、无臭、不易溶于水的气体
B.工业生产中氧气可以用于钢铁冶炼和金属焊接
C.干燥洁净的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约为21%
D.塑料的老化、金属的锈蚀都属于缓慢氧化
10.下列关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选择制取气体的原理时,应考虑反应速率,且速率越快越好
B.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提前将导管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以便于收集气体
C.用向下排气法收集氧气需要在瓶口处验满
D.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
11.在进行实验室制取和收集O2的过程中,有关做法不正确的是( )
A.选择装置①或②作为氧气的发生装置
B.选择装置③或④作为氧气的收集装置
C.装置④有气泡冒出时立即收集气体
D.将装置①中的长颈漏斗下端管口插入液面以下
12.如图所示是关于氧气化学性质的部分知识网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氧气
A.硫、红磷在氧气中燃烧均会产生大量白烟
B.铁在(Ⅰ)、(Ⅱ)两类反应中的产物不相同
C.(Ⅰ)、(Ⅱ)两类反应均体现了氧气的可燃性
D.(Ⅰ)类反应放出热量,(Ⅱ)类反应吸收热量
13.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其中燃烧匙内的白磷用电加热装置点燃,瓶内压强用气体压强传感器测定,其变化如图乙所示。则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甲 乙
A.t1~t3 s均能观察到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从瓶内压强达到最高点直至t2 s时,瓶内温度始终保持不变
C.根据t2 s时瓶内的压强值,可以计算出氧气占空气总体积的百分比
D.t3 s后的一段时间内瓶内压强又显著增大,其原因是温度又升高了
14.下列对实验指定容器中水的解释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的是( )
选项 A B C D
实验装置 硫在氧气中燃烧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排水法收集氧气
解释 吸收放出的热量 通过量筒中水的体积的变化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 冷却溅落的高温熔融物,防止集气瓶底炸裂 排净集气瓶内的空气,便于氧气收集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48分。
15.(8分)构建知识网络是化学学习的常用方法,小徐用手掌总结氧气的化学性质(如图所示),手指上的物质与掌心的氧气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把铁丝绕成螺旋状的目的是 。
(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为了检验所产生的气体,可向集气瓶中倒入 。
(3)利用红磷燃烧可进行“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测定”实验,实验中为减小误差,应注意 (答一点)。
(4)已知物质X是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且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则X是 。
16.(15分)根据如图所示实验回答问题:
甲 乙 丙
(1)图甲:①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②小海点燃火柴后立即将铁丝伸入集气瓶内,看到“火星四射”的时间很短,其原因是 。
(2)图乙:①瓶底预先留有水的目的是 。
②由于 不同,硫在空气、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不同。
(3)图丙:点燃木炭后要慢慢伸入氧气中的原因是 。
17.(15分)A~F是我们学过的常见物质。A、D是无色液体,B、E是黑色固体,C、F是无色气体。它们间有如图所示转化关系。
(1)写出下列物质的名称:A ;B 。
(2)写出反应②的文字表达式: 。
(3)B在该反应中起 作用。
(4)已知G是生活中的黄色粉末,能在C中剧烈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写出该物质在C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
18.(10分)二氧化锰是不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唯一催化剂 对此小明设计了如下探究方案。
[提出问题]红砖粉末能否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如果能,效果如何
[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及解释
Ⅰ. A中无明显现象,B中产生大量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 (1)①产生的气体是 ; ②红砖粉末能改变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Ⅱ.向B试管中重新加入5%的过氧化氢溶液;反应停止后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滤渣 B中又产生大量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滤渣质量等于a g (2)红砖粉末的 、 在反应前后均没有发生变化,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Ⅲ. (3)两试管中均产生气泡, 红砖粉末的催化效果没有二氧化锰粉末好
[反思](4)小明在实验时发现试管内有许多水雾,由此推断过氧化氢分解 (填“放热”或“吸热”)。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