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时间:60分钟,满分9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错选、不选、多选或涂改不清的均不给分。
1.“碳家族”的成员很多,用途很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B.C60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
C.金刚石有导电性 D.金刚石和石墨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相同
2.坚持低碳生活、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做法与这一理念不相符的是( )
A.将垃圾分类投放 B.无纸化办公
C.随意丢弃废旧电池 D.倡导公交出行
3.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依据的性质不相符的是( )
A.一氧化碳用于冶金工业——一氧化碳能够燃烧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干冰易升华同时吸收大量的热
C.金刚石用于裁玻璃——金刚石很硬
D.石墨用于制铅笔芯——石墨很软
4.下列有关一氧化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CO是一种无色、无臭的气体 B.常用来冶炼金属
C.能溶于水 D.具有可燃性,常用作燃料
5.有关图中气体的制取装置或实验操作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① ② ③ ④
A.①为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 B.②用事先充满水的集气瓶收集氧气
C.③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 D.④中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6.二氧化碳对人类社会既有贡献又有危害。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固态二氧化碳(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只利用了其物理性质
B.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组成元素相同,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C.二氧化碳能用于生产碳酸饮料
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火焰立即熄灭,说明瓶内气体就是二氧化碳
7.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下列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石墨、金刚石的硬度不同,原因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B.活性炭多孔,可用于制糖工业脱色
C.碳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常用焦炭冶炼金属
D.CO和CO2组成元素相同,化学性质相似
8.如图所示,集气瓶中充满二氧化碳,大烧杯中燃着2支高低不同的蜡烛,实验时打开弹簧夹,移开玻璃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观察到高处的蜡烛先熄灭
B.不移开玻璃片,实验现象更明显
C.蜡烛会熄灭,是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D.去掉烧杯中的1支蜡烛,也能得出同样的实验结论
9.甲、乙、丙、丁都是含碳的物质,它们有如下关系:①甲与丙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乙;②乙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丙;③常温下丁能分解生成丙。则甲、乙、丙、丁分别是( )
A.C、CO、CO2、CaCO3 B.C、CO、CO2、H2CO3
C.CO、C、CO2、CaCO3 D.CO2、C、CO、H2CO3
10.某同学将用石蕊溶液浸泡后的滤纸晾干后,制成三角纸风车,在纸风车的a叶片上滴1滴稀醋酸,发现a叶片变红,b叶片上滴1滴蒸馏水润湿b叶片,b叶片仍为紫色,再将纸风车放入盛有干燥的CO2的集气瓶中(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过一段时间观察,b叶片为红色,c叶片为紫色
B.b叶片变成了红色,说明蒸馏水具有与稀醋酸相似的性质
C.b叶片与c叶片对比,说明CO2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
D.取出纸风车,在空中放飞,风干后,b叶片又变为紫色
11.木炭还原氧化铜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木炭、一氧化碳与氧化铜的反应都属于化合反应
B.两个实验的相关反应中,只有碳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C.两个实验中都可观察到红色固体变黑
D.两个实验的操作中都要防止液体倒吸
12.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能完成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是( )
A.用①③制取氧气 B.用②③制取二氧化碳
C.用②④制取氧气 D.用①⑤制取二氧化碳
13.如图所示,关于碳和碳的化合物知识网络图(图中“→”表示转化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C→CO”的反应中碳发生氧化反应
B.“CO→CO2”的反应只能通过燃烧实现
C.“CO2→CaCO3”的反应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D.“CO2→H2CO3”的反应可用紫色石蕊溶液验证
14.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制取CO2发生装置中连接上压强传感器,如图①所示。测得实验过程中试管内气体压强变化情况如图②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① ②
A.ab段试管中液面逐渐上升 B.bc段石灰石与稀盐酸脱离接触
C.c点的对应操作是打开弹簧夹 D.cd段二氧化碳气体输出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48分。
15.(10分)碳与碳的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及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
(1)碳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是 ,碳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 周期。
(2)古代用墨书写或绘画年久仍不变色,是因为 。
(3)净水器中常用 (填物质名称)除去色素和异味。
(4)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导致温室效应,为了缓解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以下建议可行的是 (填字母)。
A.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等新型能源
B.鼓励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少开私家车
C.提倡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
D.推广使用一次性竹筷
(5)为实现碳中和,达到“净零排放”,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填字母)。
A.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
B.开发氢能,更多地利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
C.化石燃料的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16.(12分)某同学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试回答:
(1)该装置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 ,改进措施是 。
(2)实验开始时,是先加热氧化铜,还是先通入一氧化碳 。
(3)实验过程中,A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A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处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4)实验过程中,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不仅能生成铜,还可能生成中间产物氧化亚铜(一种暗红色固体,化学式为Cu2O)。如果要对反应后A处残留固体的组成进行探究,试猜想残留固体的组成有哪几种可能。 。
17.(10分)如图所示中A、B、C、D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四种物质。其中A为黑色单质,D为红色单质,B、C是组成元素相同的两种气态化合物。“→”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省略)。请回答:
(1)C的化学式是 。
(2)B的一种用途是 。
(3)A→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B、C组成元素相同但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 。
18.(16分)实验课上,同学们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气体制备的学习。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仪器a的名称: 。
(2)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气体选用的发生装置为 (填字母),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 排气法收集。
(3)实验室若要用E装置收集一瓶二氧化碳,则二氧化碳气体应从 (填“m”或“n”)导管通入集气瓶中。如何用该装置检验二氧化碳已收集满: 。
(4)将制得的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如图F所示),观察到的现象是 。
(5)实验室常用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两种固体试剂混合加热制取甲烷,通常情况下,甲烷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很容易燃烧。因此,实验室制取并收集甲烷气体选用的装置为 (填字母)。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时间:60分钟,满分9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错选、不选、多选或涂改不清的均不给分。
1.“碳家族”的成员很多,用途很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B.C60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
C.金刚石有导电性 D.金刚石和石墨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相同
2.坚持低碳生活、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做法与这一理念不相符的是(C)
A.将垃圾分类投放 B.无纸化办公
C.随意丢弃废旧电池 D.倡导公交出行
3.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依据的性质不相符的是(A)
A.一氧化碳用于冶金工业——一氧化碳能够燃烧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干冰易升华同时吸收大量的热
C.金刚石用于裁玻璃——金刚石很硬
D.石墨用于制铅笔芯——石墨很软
4.下列有关一氧化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C)
A.CO是一种无色、无臭的气体 B.常用来冶炼金属
C.能溶于水 D.具有可燃性,常用作燃料
5.有关图中气体的制取装置或实验操作的叙述中,错误的是(B)
① ② ③ ④
A.①为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 B.②用事先充满水的集气瓶收集氧气
C.③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 D.④中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6.二氧化碳对人类社会既有贡献又有危害。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D)
A.固态二氧化碳(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只利用了其物理性质
B.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组成元素相同,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C.二氧化碳能用于生产碳酸饮料
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火焰立即熄灭,说明瓶内气体就是二氧化碳
7.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下列对应关系错误的是(D)
A.石墨、金刚石的硬度不同,原因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B.活性炭多孔,可用于制糖工业脱色
C.碳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常用焦炭冶炼金属
D.CO和CO2组成元素相同,化学性质相似
8.如图所示,集气瓶中充满二氧化碳,大烧杯中燃着2支高低不同的蜡烛,实验时打开弹簧夹,移开玻璃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将观察到高处的蜡烛先熄灭
B.不移开玻璃片,实验现象更明显
C.蜡烛会熄灭,是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D.去掉烧杯中的1支蜡烛,也能得出同样的实验结论
9.甲、乙、丙、丁都是含碳的物质,它们有如下关系:①甲与丙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乙;②乙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丙;③常温下丁能分解生成丙。则甲、乙、丙、丁分别是(B)
A.C、CO、CO2、CaCO3 B.C、CO、CO2、H2CO3
C.CO、C、CO2、CaCO3 D.CO2、C、CO、H2CO3
10.某同学将用石蕊溶液浸泡后的滤纸晾干后,制成三角纸风车,在纸风车的a叶片上滴1滴稀醋酸,发现a叶片变红,b叶片上滴1滴蒸馏水润湿b叶片,b叶片仍为紫色,再将纸风车放入盛有干燥的CO2的集气瓶中(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B)
A.过一段时间观察,b叶片为红色,c叶片为紫色
B.b叶片变成了红色,说明蒸馏水具有与稀醋酸相似的性质
C.b叶片与c叶片对比,说明CO2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
D.取出纸风车,在空中放飞,风干后,b叶片又变为紫色
11.木炭还原氧化铜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木炭、一氧化碳与氧化铜的反应都属于化合反应
B.两个实验的相关反应中,只有碳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C.两个实验中都可观察到红色固体变黑
D.两个实验的操作中都要防止液体倒吸
12.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能完成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是(C)
A.用①③制取氧气 B.用②③制取二氧化碳
C.用②④制取氧气 D.用①⑤制取二氧化碳
13.如图所示,关于碳和碳的化合物知识网络图(图中“→”表示转化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B)
A.“C→CO”的反应中碳发生氧化反应
B.“CO→CO2”的反应只能通过燃烧实现
C.“CO2→CaCO3”的反应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D.“CO2→H2CO3”的反应可用紫色石蕊溶液验证
14.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制取CO2发生装置中连接上压强传感器,如图①所示。测得实验过程中试管内气体压强变化情况如图②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① ②
A.ab段试管中液面逐渐上升 B.bc段石灰石与稀盐酸脱离接触
C.c点的对应操作是打开弹簧夹 D.cd段二氧化碳气体输出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48分。
15.(10分)碳与碳的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及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
(1)碳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是 ,碳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 二 周期。
(2)古代用墨书写或绘画年久仍不变色,是因为 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
(3)净水器中常用 活性炭 (填物质名称)除去色素和异味。
(4)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导致温室效应,为了缓解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以下建议可行的是 ABC (填字母)。
A.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等新型能源
B.鼓励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少开私家车
C.提倡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
D.推广使用一次性竹筷
(5)为实现碳中和,达到“净零排放”,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C (填字母)。
A.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
B.开发氢能,更多地利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
C.化石燃料的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16.(12分)某同学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试回答:
(1)该装置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 缺少尾气处理装置 ,改进措施是 在出气口处添加一只燃着的酒精灯(或在出气口处套一个气球收集尾气,合理即可) 。
(2)实验开始时,是先加热氧化铜,还是先通入一氧化碳 先通入一氧化碳 。
(3)实验过程中,A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黑色粉末逐渐变红色 ;
A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CuOCu+CO2 ;B处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4)实验过程中,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不仅能生成铜,还可能生成中间产物氧化亚铜(一种暗红色固体,化学式为Cu2O)。如果要对反应后A处残留固体的组成进行探究,试猜想残留固体的组成有哪几种可能。 全部为铜;铜和氧化铜的混合物;铜和氧化亚铜的混合物;氧化铜和氧化亚铜的混合物;铜、氧化铜和氧化亚铜的混合物 。
17.(10分)如图所示中A、B、C、D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四种物质。其中A为黑色单质,D为红色单质,B、C是组成元素相同的两种气态化合物。“→”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省略)。请回答:
(1)C的化学式是 CO2 。
(2)B的一种用途是 冶炼金属(合理即可) 。
(3)A→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2CuO2Cu+CO2↑ ,C→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CO22CO 。
(4)B、C组成元素相同但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 分子构成不同 。
18.(16分)实验课上,同学们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气体制备的学习。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仪器a的名称: 锥形瓶 。
(2)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气体选用的发生装置为 B (填字母),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
CO2↑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 上 排气法收集。
(3)实验室若要用E装置收集一瓶二氧化碳,则二氧化碳气体应从 m (填“m”或“n”)导管通入集气瓶中。如何用该装置检验二氧化碳已收集满: 把燃着的木条放在n导管口,如果燃着的木条熄灭,说明已经收集满 。
(4)将制得的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如图F所示),观察到的现象是 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 。
(5)实验室常用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两种固体试剂混合加热制取甲烷,通常情况下,甲烷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很容易燃烧。因此,实验室制取并收集甲烷气体选用的装置为 AC(或AD或AE) (填字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