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同步练(学生版+教师版) 2025-2026学年化学人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同步练(学生版+教师版) 2025-2026学年化学人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9-19 22:29:27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时间:60分钟,满分9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错选、不选、多选或涂改不清的均不给分。
1.《天工开物》中记载了古法造纸工艺。下列步骤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斩竹浸泡 B.烧木煮碱 C.覆帘压纸 D.日晒成干
2.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酒精燃烧 B.钢铁生锈 C.光合作用 D.轮胎爆炸
3.下列仪器可以直接加热的是( )
A.量筒 B.试管 C.烧杯 D.集气瓶
4.打开碳酸饮料的瓶子,发现有大量气泡产生。某同学建议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气体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这个环节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设计实验 B.提出假设 C.进行实验 D.交流评价
5.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用铜丝作导线 B.用石墨作铅笔芯
C.用粮食酿酒 D.用铁制作铁锅
6.在实验室中要规范进行化学实验,保障人身安全,如图所示的做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7.下列对实验中出现的意外情况的可能原因分析不合理的是( )
选项 意外情况 可能原因分析
A 向酒精灯中添加酒精时,引起失火 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B 用试管刷刷洗试管时,造成试管破裂 试管内注入水的量太大
C 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试剂后,胶帽被腐蚀 胶头滴管倒置
D 细口瓶的标签被腐蚀 倒液时,贴标签的一面没有朝向手心
8.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滴入液体 B.添加酒精 C.取用粉末 D.振荡试管
9.下列诗句反映的物质变化主要为化学变化的是( )
A.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B.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C.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
D.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10.下列选项中关于性质或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铁在潮湿环境中易生锈 化学性质
B 酒精挥发 化学变化
C 氧气用于急救病人 物理性质
D 木材燃烧 物理变化
11.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可以检查如图装置的气密性。当缓慢向左推动活塞或向右拉动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则能观察到( )
A.向左推动活塞时,长颈漏斗下端管口产生气泡
B.向右拉动活塞时,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
C.向左推动活塞时,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
D.向左推动或向右拉动活塞,均无明显变化
12.某同学的实验报告中有以下实验数据,其中合理的是( )
A.用托盘天平称得11.7 g食盐
B.用100 mL量筒量取5.26 mL盐酸
C.用体温计测量体温为36.65 ℃
D.用托盘天平称得8.36 g锌粒
13.我们学化学、用化学、爱化学。下列有关化学的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
A.化学在保证人类生存与不断提高生活质量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B.绿色化学使更多的化学工艺和产品向着环境友好的方向发展
C.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之后,化学学习与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D.化学不但研究原子、分子的性质,而且要深入研究电子、质子、中子的性质
14.某化学兴趣小组通过微型实验探究蜡烛燃烧的产物,用数字化实验监测密闭容器内蜡烛燃烧时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含量的变化,形成的三条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用注射器抽气并振荡,可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蜡烛在燃烧后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曲线是a和c
C.数字化实验能为科学探究提供更为直观的证据
D.此微型实验可探究得出蜡烛燃烧以后的部分产物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48分。
15.(10分)(1)下列图标不属于危险化学品标志的是 (填字母)。
A B C D
(2)做实验时要严格遵守实验室规则。请写出如图这些同学做化学实验时的违规行为: (写三点)。
(3)下列是实验室常用仪器,据图回答问题:
①量取液体:量取5 mL水,需要选择的仪器是 (填字母,下同);
②加热时,需要垫上陶土网的仪器是 ;
③过滤需选择的仪器是 。
16.(16分)请你仔细观察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按要求回答问题:
(1)写出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 ,b. ,d.

(2)请指出操作中出现的错误并分析可能导致的后果。
A. 。
B. 。
C. 。
D. 。
E. 。
17.(12分)根据下列实验示意图,回答相关问题:
甲 检查装置气密性 乙 称量烧杯质量
丙 量取液体
(1)在连接图甲玻璃管与胶皮管时,先 ,然后稍稍用力转动把玻璃管插入胶皮管;小刚同学用如图甲所示方法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先将导管放入水中,然后手握容器外壁,并没有看到导管末端出现气泡,所以他认为该装置气密性不好,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 (填“是”或“否”),理由是 。
(2)图乙中称量前,游码归零,发现指针向左偏,此时应将右边平衡螺母向 (填“左”或“右”)调。调平后按图示进行称量,烧杯的实际质量为 g。
(3)若按如图丙所示方法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 (填“大”或“小”),量取30 mL水,应选择 (填“10 mL”“50 mL”或“100 mL”)量筒,正确的读数方法是 。
18.(10分)英国科学家法拉第曾为少年儿童做过一个有趣的“母子火焰”实验,如图所示。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子火焰的可燃物是 ,蜡烛能产生母子火焰这一现象是由组成蜡烛的物质的重要物理性质决定的,该物理性质是 , 。
(2)该实验成功的关键是导气管不宜太长,且导气管的起端必须插在蜡烛母火焰的中心部位,原因是① ;② 。
(3)若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则其燃烧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4)某研究小组由法拉第的实验进行拓展,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
探究。
①探究:物质燃烧产生火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查阅资料]
物质 熔点/℃ 沸点/℃ 燃烧时的温度/℃
石蜡 50~70 300~550 约600
铁 1 535 2 750 约1 800
钠 97.8 883 约1 400
由上表可知,物质燃烧能否产生火焰与其 (填“熔点”或“沸点”)和燃烧时的温度有关。通过上表中石蜡、铁的数据对比,你认为物质燃烧时,什么情况下能产生火焰: 。由此推测:钠在燃烧时, (填“有”或“没有”)火焰产生。
②根据硫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有火焰的实验事实,请你推测:硫的沸点 (填“>”“<”或“=”)硫燃烧时的温度。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时间:60分钟,满分9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错选、不选、多选或涂改不清的均不给分。
1.《天工开物》中记载了古法造纸工艺。下列步骤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B)
A.斩竹浸泡 B.烧木煮碱 C.覆帘压纸 D.日晒成干
2.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D)
A.酒精燃烧 B.钢铁生锈 C.光合作用 D.轮胎爆炸
3.下列仪器可以直接加热的是(B)
A.量筒 B.试管 C.烧杯 D.集气瓶
4.打开碳酸饮料的瓶子,发现有大量气泡产生。某同学建议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气体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这个环节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
A.设计实验 B.提出假设 C.进行实验 D.交流评价
5.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C)
A.用铜丝作导线 B.用石墨作铅笔芯
C.用粮食酿酒 D.用铁制作铁锅
6.在实验室中要规范进行化学实验,保障人身安全,如图所示的做法正确的是(D)
A B C D
7.下列对实验中出现的意外情况的可能原因分析不合理的是(B)
选项 意外情况 可能原因分析
A 向酒精灯中添加酒精时,引起失火 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B 用试管刷刷洗试管时,造成试管破裂 试管内注入水的量太大
C 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试剂后,胶帽被腐蚀 胶头滴管倒置
D 细口瓶的标签被腐蚀 倒液时,贴标签的一面没有朝向手心
8.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C)
A.滴入液体 B.添加酒精 C.取用粉末 D.振荡试管
9.下列诗句反映的物质变化主要为化学变化的是(B)
A.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B.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C.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
D.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10.下列选项中关于性质或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
A 铁在潮湿环境中易生锈 化学性质
B 酒精挥发 化学变化
C 氧气用于急救病人 物理性质
D 木材燃烧 物理变化
11.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可以检查如图装置的气密性。当缓慢向左推动活塞或向右拉动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则能观察到(C)
A.向左推动活塞时,长颈漏斗下端管口产生气泡
B.向右拉动活塞时,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
C.向左推动活塞时,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
D.向左推动或向右拉动活塞,均无明显变化
12.某同学的实验报告中有以下实验数据,其中合理的是(A)
A.用托盘天平称得11.7 g食盐
B.用100 mL量筒量取5.26 mL盐酸
C.用体温计测量体温为36.65 ℃
D.用托盘天平称得8.36 g锌粒
13.我们学化学、用化学、爱化学。下列有关化学的说法中不合理的是(D)
A.化学在保证人类生存与不断提高生活质量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B.绿色化学使更多的化学工艺和产品向着环境友好的方向发展
C.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之后,化学学习与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D.化学不但研究原子、分子的性质,而且要深入研究电子、质子、中子的性质
14.某化学兴趣小组通过微型实验探究蜡烛燃烧的产物,用数字化实验监测密闭容器内蜡烛燃烧时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含量的变化,形成的三条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
A.用注射器抽气并振荡,可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蜡烛在燃烧后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曲线是a和c
C.数字化实验能为科学探究提供更为直观的证据
D.此微型实验可探究得出蜡烛燃烧以后的部分产物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48分。
15.(10分)(1)下列图标不属于危险化学品标志的是 A (填字母)。
A B C D
(2)做实验时要严格遵守实验室规则。请写出如图这些同学做化学实验时的违规行为: 在实验室吃东西、用手拿着试管加热、在实验室嬉戏打闹(或其他合理答案) (写三点)。
(3)下列是实验室常用仪器,据图回答问题:
①量取液体:量取5 mL水,需要选择的仪器是 DI (填字母,下同);
②加热时,需要垫上陶土网的仪器是 G ;
③过滤需选择的仪器是 ACFG 。
16.(16分)请你仔细观察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按要求回答问题:
(1)写出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 试管 ,b. 胶头滴管 ,d.
 量筒 。
(2)请指出操作中出现的错误并分析可能导致的后果。
A. 加入块状固体时,试管竖直;试管底部可能被打破 。
B. 胶头滴管伸入试管中;易污染胶头滴管 。
C. 将鼻孔靠近试剂瓶瓶口;易中毒 。
D. 仰视读数;读数偏小 。
E. 试管口向上倾斜;水倒流易炸裂试管 。
17.(12分)根据下列实验示意图,回答相关问题:
甲 检查装置气密性 乙 称量烧杯质量
丙 量取液体
(1)在连接图甲玻璃管与胶皮管时,先 把玻璃管口润湿 ,然后稍稍用力转动把玻璃管插入胶皮管;小刚同学用如图甲所示方法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先将导管放入水中,然后手握容器外壁,并没有看到导管末端出现气泡,所以他认为该装置气密性不好,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  否 (填“是”或“否”),理由是 如图甲所示装置中的长颈漏斗与外界相通,没有形成密闭系统 。
(2)图乙中称量前,游码归零,发现指针向左偏,此时应将右边平衡螺母向 右 (填“左”或“右”)调。调平后按图示进行称量,烧杯的实际质量为 27.4 g。
(3)若按如图丙所示方法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 大 (填“大”或“小”),量取30 mL水,应选择 50 mL (填“10 mL”“50 mL”或“100 mL”)量筒,正确的读数方法是 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
水平 。
18.(10分)英国科学家法拉第曾为少年儿童做过一个有趣的“母子火焰”实验,如图所示。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子火焰的可燃物是 气态的石蜡 ,蜡烛能产生母子火焰这一现象是由组成蜡烛的物质的重要物理性质决定的,该物理性质是 沸点较低 , 受热易汽化为蒸气 。
(2)该实验成功的关键是导气管不宜太长,且导气管的起端必须插在蜡烛母火焰的中心部位,原因是① 避免石蜡蒸气冷凝 ;② 母火焰中心部位未与氧气充分接触燃烧,仍有石蜡蒸气 。
(3)若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则其燃烧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 。
(4)某研究小组由法拉第的实验进行拓展,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
探究。
①探究:物质燃烧产生火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查阅资料]
物质 熔点/℃ 沸点/℃ 燃烧时的温度/℃
石蜡 50~70 300~550 约600
铁 1 535 2 750 约1 800
钠 97.8 883 约1 400
由上表可知,物质燃烧能否产生火焰与其 沸点 (填“熔点”或“沸点”)和燃烧时的温度有关。通过上表中石蜡、铁的数据对比,你认为物质燃烧时,什么情况下能产生火焰: 燃烧时的温度高于沸点 。由此推测:钠在燃烧时, 有 (填“有”或“没有”)火焰产生。
②根据硫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有火焰的实验事实,请你推测:硫的沸点 < (填“>”“<”或“=”)硫燃烧时的温度。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