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乘法口诀》单元整体设计
一、单元主题解读
(一)课程标准要求分析
《乘法口诀》单元是数与代数领域第一学段“数与代数”中的重要内容。《课程标准》在“内容要求”提出了:探索乘法和除法的算理与算法,会简单的整数乘法;在解决生活情境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和运算的意义,形成初步的符号意识、数感运算能力和推理意识;探索用数或符号表达简单情境中的变化规律。
《课程标准》在“学业要求”中指出:
能熟练口算表内乘法,形成初步的运算能力。
(二)教材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编制 1~ 9 的乘法口诀。教材精心选取了游乐场、昆虫等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生动情境图,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学习场景,引导学生自主观察并获取信息,列出加法算式。通过分析加法算式的特征,深入理解乘法的产生背景和意义。习题中设计多样化的题目,巩固相同数连加与乘法的关系,强化学生对乘法运算简洁性和实用性的认识,注重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的转换练习,让学生切实体会加法与乘法之间的内在联系,不断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三)学生认知情况
二年级学生仍处于 “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的关键阶段,对抽象的数学概念(如 “乘法意义”“口诀内涵”)的理解,需借助实物、情境或操作活动。学生对与生活紧密相关、带有游戏或故事元素的数学内容兴趣浓厚。二年级学生的记忆以短时记忆为主,对抽象口诀的记忆易出现 “短时遗忘” 或 “混淆”,但对 “与具体事物关联的内容” 记忆更牢固。
二、单元目标拟定
1.经历乘法口诀的归纳过程,掌握1~9的乘法口诀,会用口诀进行计算。
2.在与同学合作进行口诀归纳、整理的活动中,获得学习、总结、记忆口诀的基本方法,能表达口诀归纳的过程和想法
3.在教师的鼓励下,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用口诀计算的价值,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4
三、关键内容确定
(一)教学重点:
编制并熟记 1~ 9 的乘法口诀,能运用口诀进行计算。
(二)教学难点:
理解1~ 9 的乘法口诀的意义,能灵活运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四、单元整合框架及说明
整合指导思想定位:
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
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
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这是数学课程的核心素养内涵。本单元主要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型意识和应用意识。在编制乘法口诀中,让学生感受相同数连加与“几个几”之间的联系,也是建模的过程(相同数相加可以用乘法计算,即个数和相同加数相乘)。
本单元教材的具体编排结构如下:
从具体编排来说
一是选择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典型事例如,三瓣花、五瓣花、七星瓢虫、蜘蛛、格桑花瓣。
二是不仅仅依赖直观图示计算连加的结果,还设计表格,算出结果并填在表中。如,7的乘法口诀,知道一只瓢虫的身上有7个点后,分别计算2只、3只、4只……7只有多少个点,填在表中。
三是2-5口诀的学习呈现两道乘法算式,6-9的口诀只呈现一个乘法算式,然后总结出口诀。
四是鼓励学生小组合作,自主归纳口诀。
五、单元课时规划
单元划分依据 □课程标准 教材章节 □知识结构
课程内容模块 数与代数 □图形与几何 统计与概率 □综合与实践
单元数量 1
单元主题 单元名称 主要内容 课时
数与代数 乘法口诀 5的乘法口诀 1
4的乘法口诀 1
1~3的乘法口诀 1
6的乘法口诀 1
7的乘法口诀 1
8的乘法口诀 1
9的乘法口诀 1
重点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 抽象 符号化 分类 □集合 □对应 演绎 归纳 类比 转化 数形结合 □极限 模型 □方程 □函数 □统计 分析 综合 比较 □假设 □其他
课时 学习目标 评价形式 评价标准
5的乘法口诀 目标:理解5的乘法口诀,会用5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运算能力 任务一:编写5的乘法口诀。 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编写出5的乘法口诀,会用5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的乘法口诀 目标:学生能够经历 4 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理解每句口诀的含义,熟记 4 的乘法口诀,并能熟练运用口诀进行计算。 任务一:编写4的乘法口诀。 1.通过合作探究活动,编写出4的乘法口诀,会用4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3的乘法口诀 目标:学生能够借助 “数花瓣”“数鸭子的脚” 等具体情境,透彻理解 1 - 3 的乘法口诀的含义,明晰每句口诀的来源。 任务一:编写1~3的乘法口诀。 1.通过合作探究活动,编写出1~3的乘法口诀,会用1~3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6的乘法口诀 目标:理解 6 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能熟练背诵 6 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口诀解决与昆虫腿数相关的简单数学问题。 任务一:编写6的乘法口诀。 1.通过合作探究活动,编写出6的乘法口诀,会用6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7的乘法口诀 目标:生能结合七星瓢虫的情境,经历独立探索与小组合作编制 7 的乘法口诀的完整过程,清晰理解每句口诀的含义。 任务一:编写7的乘法口诀。 1.通过合作探究活动,编写出7的乘法口诀,会用7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8的乘法口诀 目标:借助蜘蛛腿数的情境,理解 8 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能准确背诵 8 的乘法口诀; 任务一:编写8的乘法口诀 1.通过合作探究活动,编写出8的乘法口诀,会用8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9的乘法口诀 目标:让学生理解 9 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能准确背诵 9 的乘法口诀。 任务一:编写9的乘法口诀 1.通过合作探究活动,编写出9的乘法口诀,会用9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9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学科 数学 年级 二年级 课型 新授课 单元 第三单元
课题 9的乘法口诀 课时 1
课标要求 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对 “数与代数” 领域的要求,本内容需达成 “能熟练口算表内乘法”“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乘法口诀的意义”“能运用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大目标。教材通过 “格桑花行数与花朵数” 的具体情境,将抽象的口诀与实际数量对应,既落实了 “理解意义” 的要求,又为 “解决实际问题” 提供了载体,符合低年级数学 “生活化、情境化” 的课标理念。
教材分析 冀教版二年级上册 “9 的乘法口诀(格桑花)” 教材编排科学合理,既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又兼顾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素养培养。教学中需深入把握教材设计意图,结合学生实际优化教学环节,让学生在理解、探究、应用中扎实掌握知识,提升综合能力。
学情分析 在学习“9 的乘法口诀”前,学生已掌握 2-8 的乘法口诀,理解乘法的基本意义(如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并能通过 “数物体数量”“摆小棒” 等方式推导简单口诀。例如,学生能通过 “每行 5 朵花,3 行一共多少朵”,自主得出 “三五十五” 的口诀,这为推导 9 的乘法口诀奠定了方法基础。同时,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过 “9” 相关的数量(如 9 支笔、9 块橡皮),对 “9” 的数字概念有初步认知。 一方面,学生对“9 的倍数”的感知明显薄弱,相较于 2、5、10 等易感知的倍数(如 2 的倍数是双数、5 的倍数末尾是 0 或 5),9 的倍数无直观规律,学生难以快速联想;另一方面,部分学生在 2-8 口诀学习中存在 “机械记忆” 问题,未真正理解口诀与乘法意义的关联(如仅能背诵 “三八二十四”,却无法解释 “3×8” 表示 3 个 8 相加),这可能导致推导 9 的乘法口诀时,仅模仿形式而不理解本质。此外,学生对 “格桑花” 的认知局限于 “花的名称”,不了解其生长环境(如高原)、象征意义(如坚韧),需在情境导入中补充背景知识,避免因情境陌生影响学习兴趣。
核心素养目标 1.在探究过程中理解 9 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能准确背诵 9 的乘法口诀。2.通过观察格桑花排列、动手操作摆格桑花模型等活动,引导学生经历 9 的乘法口诀的推导过程。3.借助格桑花这一富有美好寓意的事物,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 9 的乘法口诀。能熟练运用 9 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 9 的乘法口诀的推导过程。灵活运用 9 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温故 复习提问,温故孕新1.按规律填数。2.在□里填数。 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组内交流讨论。 复习导入,从已有知识过渡到新知识的学习,使学生主动构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二、引新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师:你们见过格桑花吗?师:在遥远的青藏高原上,格桑花像一群爱笑的小太阳,一朵一朵绽放在草地上,你知道格桑花的花瓣有几瓣吗?师:兔博士告诉我们生长在青藏高原的格桑花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格桑花有5瓣的、8瓣的、9瓣的,其中9瓣的格桑花最珍贵。“格桑”在藏语中的意思是“美好时光”或“幸福”。格桑花不畏严寒、顽强生长,在藏族人民心中地位很高,被视为象征爱与吉祥的圣洁之花。 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学生数一数。 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动机,让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三、探究 合作探究,活动领悟课件出示:师:思考一下,你是如何根据格桑花的花瓣数填写表格的?师:你的思路很正确,请你继续根据规律完成表格。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小结:师:你能根据上表,把下表填一填吗?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小结:师:同学们真聪明,这么快速就把9的乘法口诀编写出来,观察9的乘法口诀你有什么发现?师:观察9乘几的积,你发现了什么?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小结:9乘几的积等于几十减几;积个位上与十位上的数字相加的和是9。 生:1朵格桑花9个花瓣,有几朵格桑花,花瓣数就是几个9相加……学生自行填写表格。学生独立填写表格。生:9的乘法口诀有9句。生:每相邻两句乘法口诀的得数相差9。学生尝试说说自己的发现。 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这一学习过程理解知识,学会思考,懂得交流,从中获得情感体验,实现了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主动地建构知识,获得数学思想方法的过程。
四、变式 师生互动,变式深化师:同学们真聪明这么快就记住了9的乘法口诀,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挑战一下自己哦!看谁算得又对又快。教师请学生回答,并说说怎样算又快又对。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组内说说怎样算又对又快。 通过变式设计能进一步深化教学意图,让学生在不同情境和形式的练习中,更扎实地掌握知识、提升能力。
五、尝试 尝试练习,巩固提高1. 同学对口令。找朋友。3. 每张卡片上的数是哪两个数相乘的积?写出算式。 4. 买8个玩具熊需要( )元钱。5.把下面的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9×1+9 9×5+9 9×7+9 9×3+9 9×6+9 9×9-9 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组内交流讨论。 引导学生能够在课堂练习的完成过程中对要点知识加深巩固,有效应用。
六、提升 适时小结,兴趣延伸回顾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师:同学学得可真多,从9的乘法口决的积我们还可以知道9乘几的积等于几十减几;积个位上与十位上的数字相加的和是9。 生:我会背9 的乘法口诀一九得九 二九十八......生:除了“九九八十一”,其余的乘法口诀都能写出两道乘法算式。 引导学生从知识内容、研究方法以及运用过程三个方面总结自己的收获,让学生全面把握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并启发学生用类比或迁移的方法学习后续课程。
板书设计 9的乘法口诀 利用简洁的文字、符号、图表等呈现本节课的新知,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作业设计(课外练习) 基础达标:1. 把口诀补充完整。四九( ) ( )九十八 五( )四十五三( )二十七 六九( ) 九九( ) 一九( ) ( )九七十二 七九( ) 2.爸爸拆了8个这样的红包,一共收到多少钱?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5×( )=45 9×( )=639×( )=63 8×( )=483×( )=27 8×( )=72能力提升:4.根据乘法口诀在空白处填上适当的数。5. 找规律,填一填。9 × 1 = 10 -( ) 9 × 6 = 60 -( ) 9 × 2 = 20 -( ) 9 × 7 = 70 -( ) 9 × 3 = 30 -( ) 9 × 8 = 80 -( ) 9 × 4 = 40 -( ) 9 × 9 = 90 -( ) 9 × 5 = 50 -( )我发现:9和几相乘,得数是( )减( )。6.学校跑道的一边每隔9米插一面小旗,笑笑从第1面小旗跑到第11面小旗,一共跑了多少米? 拓展迁移:7.想一想,填一填。4+8+16=( )× 4 20+5+15=( )×( ) 18+45+9=( )×( )8+24+40=( )×( )
教学反思 亮点:多数学生能通过 “数格桑花数量” 的情境,自主推导 9 的乘法口诀(如 1 行 9 朵格桑花是 1×9=9,2 行是 2×9=18 等),85% 以上的学生能完整背诵口诀,且能准确计算 9 的乘法算式及相关解决问题(如 “3 盆格桑花,每盆 9 朵,一共多少朵”),基本达成知识目标。 在小组合作探究 “9 的乘法口诀规律”(如积的十位与个位数字之和为 9、相邻口诀差 9)时,约 70% 的学生能主动观察、发言,初步培养了归纳总结能力,但仍有部分学生依赖同伴提示,自主探究能力需进一步提升。 不足:探究环节中,小组讨论 “9 的乘法口诀规律” 时,部分小组讨论过于发散(如讨论格桑花的颜色、生长环境),导致时间超出预设,后续的拓展练习环节被迫压缩,部分学生未能完成拓展题,影响了知识的综合运用训练。 课堂互动多集中在主动举手的学生,对后排几位口诀记忆较慢的学生,仅在集体背诵时提醒,未进行一对一的针对性指导。课后反馈发现,这部分学生虽能背诵口诀,但在 “根据口诀写两道乘法算式” 时仍有错误,说明对知识的理解不够透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