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 10 分钟默写小卡片《听听声音》
1. 周围的声音根据产生的途径不同,可以分为动物的叫声、自然界的声音和人类生产生活发出
的声音。
2. 在“do、re、mi”这三个音节中,do 的声音是最低,用数字音符“1”表示;m i 的声音是最
高的,用数字音符“3”表示;乐曲中音符“1”“2”“3”按声音由高到低的排序是“3”“2”“1”。
3. 我们常用高、低、强、 弱 、悦耳、刺耳来描述声音。例如,雷声比较强 ,雨声比较弱 ;
小孩的声音比较高 ,成年人的声音比较低 ;鸟叫声比较悦 耳,机器的轰鸣声比较刺耳。
4. 我们周围有各种各样的声音,有自然界的声音:风声、雨声 、雷声等等;人类生产
生活发出的声音:歌声、读书声、机器的轰鸣声、爆竹破裂 声等等;也有动物的叫声:狗
叫声、狮子的咆哮声等等。
每日 10 分钟默写小卡片《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1. 我们能够发出声音,主要依赖喉咙里的声 带。声带就像一根皮筋,声带越紧 ,发出的
声音越高。 。
2.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没有振 动就没有声音。如用手轻轻触摸正在发声的钢尺、
鼓面、音叉等物体,会感觉到物体在振动 。
3. 当拉伸皮筋按压皮筋、用手揉搓皮筋,皮筋没有振动,不能 发出声音。当轻轻弹拨皮筋、
横向拉动皮筋,皮筋振动,能发出声音。
4. 竖笛是通过振动 来发出声音的,竖笛能发出高低不同的音调是由于空气柱的振动 ,音调
的高低是由空气柱的粗细、长短决定的。
5. 当停止对大钟敲击后,大钟仍然余音未止,是因为大钟仍在振动。
1.
每日 10 分钟默写小卡片《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1. 只要鼓声足够大,我们在教室的任何一个位置都会听到,这说明声音是通过空气向四面八方
传播的。
2. 在做“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听闹钟声音实验中”,当抽掉玻璃罩空气后,玻璃罩内闹钟的声
音逐渐减弱,最终听不到了。这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空气能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3. 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 固体中传播,但在真空不能传 播声音。
4. 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传播速 度不同,按传播速度从快到慢排列:固体>液体>气体。
5. 物体在振动时也会引起它周围物质的振 动,并通过这些物质把声音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
外-个地方。
6. 因太空中没有传播声音的物 质,所以宇航员要借助电子通信设备才能进行沟通。
每日 10 分钟默写小卡片《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1. 人的耳朵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构成。外耳包括耳郭和外耳道等。中耳包括听小骨和鼓
膜等。内耳包括耳蜗和前庭等。①耳郭的作用:收集 声音。②鼓膜的作用:将声音转化为振动。
③听小骨的作用:将振动 传递 给内耳。④耳蜗的作用:将声波的信号 转化为神经信号。
2. 鼓膜的作用是将声音转化为振 动,鼓膜很薄且有弹性,即使是轻微的声音,它都会产生振动。
3. 在做“模拟鼓膜的振动”实验中,气皮球的作用是模拟 鼓膜,细沙或纸屑的作用是使振动
的现象更 明显,且在证明鼓膜在声波的作用下产生振 动,在鼓膜的上方制造声音的
远近和强弱不同,引起的鼓膜振动也不同 。
4. 医生用的听诊器上的听筒相当于耳郭,可以收 集声音。听诊器上的胶管相当于外耳道,
可以更好地传递声音。
5.
每日 10 分钟默写小卡片《声音的强与弱》
1. 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 量来描述。
2. 影响声音的强弱变化因素是物体的振 动幅度。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 ,声音越强 ,物体振
动的幅度越小 ,声音越弱。
3. 拨动钢尺的力大小决定声音的强弱 ,用力拨动钢尺:振动幅度 大,声音强;轻轻拨动钢
尺;振动幅度小,声音弱。
4. 在做“用不同的力量敲打鼓面的实验中”,证明鼓面的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鼓面的振动
幅度越大,声音越强。
5. 生活中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的幅度相关的现象:①说话大声,声带振动的幅度大;说话小
声则声带振动的幅度小。②打锣越用力,振动幅度大,声音强。
每日 10 分钟默写小卡片《声音的高与低》
1. 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 高来描述。
2. 影响声音的高低变化因素是物体振动的 快慢。物体振动的越快 ,发出的声音就越高 。
3. 伸出钢尺桌面部分的长短决定声音的 高低,钢尺伸出桌面越 长,尺子振动得越 慢,发出
的声音越低 ;钢尺伸出桌面越 短,尺子振动的越快 ,发出的声音越 高。
4. 做实验时,每次实验要重复 3次,是因为可以避免偶然 性,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5. 声音的高低和发声物体的长度有关。敲击粗细相同、长短不同的铁钉,铁钉的长度越长:振
动越慢,声音越 低;长度越短:振动越快,声音越高。
6. 声音的高低和发声物体的粗 细有关。敲击长度相同、粗细不同的铁管,铁管越粗:振动越
慢,声 音越低;铁管越细:振动越快,声音越高。
每日 10 分钟默写小卡片《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1. 靠弦的 振动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的乐器有二胡、小提琴、吉他、古筝等。
2. 弦的音高和弦振动部分的长度、弦的松紧程度、弦的 粗细有关。
3. 粗细不同的两根琴弦,细 的琴弦发出的声音高,粗 的琴弦发出的声音低。
4. 演奏者手指按压弦的不同位置来改变声音的高低,这是通过改变弦的长短来改变声音的高低。
5. 手指在一根琴弦上移动,改变弦振动部分的 长度,弦振动的部分越长 ,弦发出的声音越
低 ;弦振动的部分越短 ,弦发出的声音越高。
6. 调节一根琴弦的松紧 程度,弦越松 ,发出的声音越低 ;弦越紧 ,发出的声音越高。
7. 通常琴弦的粗细 是不同的,手指在多根弦上连续移动时,弦越粗 ,发出的声音越低 ;
弦越细 ,发出的声音越高。
每日 10 分钟默写小卡片《制作我的小乐器》
1. 在制作小乐器时,应先画出设计示意 图,在进行制作。
2. 吹排箫时,由管内的空气 振动发出声音。管子越 长,空气柱越长,发出的声音越 低;
管子越短 ,空气柱越短,发出的声音越高。
3. 敲击水瓶琴时,发声的是瓶子和里面的水,瓶子都是相同的,所以音高的差别主要由 水决
定,水越 多,发出的声音越 低;水越少 ,发出的声音越高 。
4. 用铁棒分别敲击悬挂着的长短不同的铜棒,发现声音的高低与铜棒的长短 相关,铜棒越长,
声音越 低;铜棒越短 ,声音越高。
5. 橡皮筋绷在木板上,绷得越紧,振动的声音越高 ;绷得越松,振动发出的声音越 低。
6. 像鼓、锣、排箫、水瓶琴等乐器是靠乐器本身的 振动发声的。
每日 10 分钟默写小卡片《感受我们的呼吸》
1. 人的“一呼一吸”算一次呼吸。参与呼吸的器官有鼻腔(或口腔 )、气管、支气管、肺。肺是
进行气体交 换的器官。
2. 人类吸气过程:鼻腔或口腔—气管—支气 管—肺部;
3. 人类呼气过程:肺部—支气管—气管— 鼻腔;
4. 鼻腔的作用:对吸入的空 气进行过滤、加温。肺部的作用:使空气中的氧气进入到血液中,
排出二氧化碳,交换气体。膈肌的作用:是一块帮助呼吸的肌肉,在吸气时收缩,呼气时舒张。
5. 氧气 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物质。二氧 化碳是植物制造养料所必需的原料。
6. 呼吸是吸收氧 气,呼出二 氧化碳的过程。
7. 无论白天还是夜晚,我们都在呼吸 ,不间断的呼 成为我们的重要活动。
8.
每日 10 分钟默写小卡片《呼吸与健康生活》
1. 我们体内的细胞都需要空气中的氧 气来维持生命,
2. 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气体交 换,使氧 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
3. 我们在剧烈运动时,人体需要消耗更 多的氧气,心跳次数增加了 。
4. 肺是身体气体交换的“中转站”。
5. 一般情况下,人体呼出来的气体和吸进去的气体相比较,氧 气减少了,二 氧化碳增加了。
6. 与平静状态相比,运动后呼吸次数都会增加。
7. 人体呼出来的气体还是人体吸进去的气体,其中占比最多的都是氮气 。
8. 保护我们的呼吸器官的措施:①积极参与体育锻炼;②在雾霾天气中带口罩出行。
9. 一个正常成年人在平静状态下,每分钟呼吸 20次 左右。每分钟心跳 80次 左右。
每日 10 分钟默写小卡片《测量肺活量》
1. 人体一次尽力吸气后,尽力呼出气体的量是肺活量。肺活量是身体发育是否健康的一个指标。
2. 测量肺活量的单位是毫 升,通常肺活量越大,说明我们的身体健康。
3. 肺活量的大小对身体的影响。肺活量大的人,身体供氧能力强 。如果一个人的肺活量较小,
就说明他的摄氧能力和排出废气的能力较差。
4. 使用简易肺活量测 量袋来测量我们的肺活量。
5. 经常参与体 育锻炼可以增大肺活量,所以增加肺活量最显著的方法是多参加体育锻炼。
6. 小学四年级男生肺活量在 1100-2 600 毫 升;小学四年级女生肺活量在 900-2000 毫升。
7. 测量肺活量时,如呼气时中途偷偷吸了一口气,测量值会比实际大。
8. 测量肺活量时,如呼气时袋子没拿稳,漏了一点气,测量值会比实际小。
9.
每日 10 分钟默写小卡片《一天的食物》
1. 根据食物的来源可以分成植物类食物和动物类食物;根据食物的食用方式可以分成生食和熟
食 ;根据食物的重要性可以分成主食和副食。
2. 人体所需要的营养是从食 物中得到的。
3. 按食物的来源进行分类,植物类食物:稻谷、小麦、瓜果、 豆类、 蔬菜等等;
动物类食物:鱼、虾、鸡鸭、蛋等等。
4. 按照食物的营养成分,一般分为五类:①谷类及薯类;②动物性食物;③豆类及其制品;④
蔬菜水果类;⑤纯热能食物。
5. 人体活动中所需的能量来源于消化器 官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6. 你喜欢吃的食物中米饭、面 条、排骨等等属于熟食食物类的。
每日 10 分钟默写小卡片《食物中的营养》
1. 食物中的营养成分通常分为蛋白质、糖类、脂 肪、维生素、无机盐和水六大营养成分。
2. 脂肪 和糖类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我们身体可以储存大量的脂肪和 糖类。
3. 用滴碘酒的 方法检验食物中是否有淀粉。实验过程:在食物上滴一滴碘酒,如果滴碘酒的
地方变为蓝 色 ,说明这种食物中含有淀粉 。
4. 用在纸上涂抹的方 法来检验食物中是否有脂肪。实验过程:用食物在纸上涂抹,如果留下
不会消失的油 迹,说明这种食物中含 有丰富的脂肪。
5. 用烧烤 法来检验食物中是否有蛋白质。实验现象:如果烧食物时有烧 焦羽毛的气味,
说明这 种食物中含有蛋白质。
6. 列举含丰富的蛋白质的食物:瘦肉、大豆、牛奶、鸡蛋 等
等。
每日 10 分钟默写小卡片《营养要均衡》
1. 我们要不挑食、不 偏食才能够从食物中获取均衡的营养,这是良好的饮食习惯。
2. “平衡膳食宝塔”中食物的用量呈现由多变少或金字 塔的变化规律。
3. 从“平衡膳食宝塔”中得到,我们一天所吃的食物有水、薯类、谷物和杂豆类、水果类、谷
薯类、蔬菜类、蛋类、水产品、畜禽肉、盐、油等等。
4. “平衡膳食宝塔”顶层是盐和 油,底层是水和谷薯 类。我们平时要多喝水,需要
吃的最多的是谷物 类,需要吃的最少的是油 和盐。
5. “平衡膳食宝塔”下一层的食物食用量要大于 上一层的食用量。
6. 没有一种食物能含有所有的营养成分,我们可以采用荤素搭配、粗细 粮搭配等方法获取
更均衡的营养。
每日 10 分钟默写小卡片《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
1. 消化 器官可以将食物转变成我们可以吸收的养料和能量,这一过程叫消化 。
2. 口 腔是人体的消化器官“第一站”,口 腔中食物消化是由牙齿、舌头、唾液共同完成的。
3. 按形状牙齿可分为门齿(8 个)、犬齿(4 个)、 臼齿(20个)3 种。门齿作用:切割食物;
臼齿作用:磨 碎、咀嚼食物;犬齿作用:撕碎食物 。
4. 通过“模拟馒头在口腔中的消化过程”了解到牙齿的作用:切割、咬碎 食物;舌的作
用:传送和搅拌 食物。在食物消化过程中还有唾 液,唾液 的作用:充分地和食物混合。
5. “细嚼慢咽”的道理是:食物在口腔中初步消化,牙齿将食物充分磨碎,减小胃部负担,以
利于食物在体内进一步消化。
6. 口腔中的唾液可以消化淀 粉,使它变成麦 芽糖。
每日 10 分钟默写小卡片《食物在身体里的旅行》
1. 人体的消化器官主要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和大肠。
2. 食物的旅行线路: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体外。
3. 消化器官的作用:①口腔:搅拌、咀嚼、磨碎食物。食物初步消化;②食道:食道光滑且直,
把食物运输到胃里。③胃:肌肉发达,有胃酸,容纳消化食物。④小肠:消化、吸收的主要部位,
能吸收食物中的大部分营养。⑤大肠:从未被消化的食物残渣中吸收一部分水分和少量营养物质。
4. 人体的消化器官中长度最长的是小 肠,主要的作用吸收营养物质。
5. 保护我们的消化器官的建议:吃东西细嚼慢咽、不吃过冷、过热、不干净的食物等等
6. 细润软化的细 碎食物容易进入到食道,且容易被运输。
7. 食道通过蠕 动将食物运送到胃,胃通过蠕 动将食物变糊状。
每日 10 分钟默写小卡片《让小车运动起来》
1.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重 力能把地球表面的物体拉向地面,重力的
方向总是竖直 向下。
2. 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需要动力 ;运动的小车慢慢停下来,是因为它受到了阻力 。所以
运动都需要力。
3. 在做“拉力与小车运动的关系”实验中,当小车运动起来后,垫圈越少,重力越小,对小车
的拉力越小,小车运动得就越慢;垫圈越多,重力越大,对小车的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就越快。
4. 运动员通过对足球施加力的方法 改变足球的运动状态。
5. 通过研究“苹果掉落”发现地球重力 ,这位科学家是牛顿 。
6. 生活中和重力有关的现象:①水往低处流;②同学坐滑滑梯;③树叶掉落等等
每日 10 分钟默写小卡片《用气球驱动小车》
1. 做“气球驱动小车”实验中,把气球吹足气后再松开口部,气体向后 喷出,气球向 前运动,
气球运动的方向和气体喷出的方向相反。
2. 充气后的气球具有能量 ,喷气时可以产生动力。
3. 利用气球喷出的气体产生的反冲力 让小车运动起来,这个运动的力叫反冲力。
4. 喷气式飞机、火箭都是靠喷气发动机产生的反冲力运动。
5. 让气球小车行驶得更远的方法:①用更大的气球;②用更轻的材料做车身;③寻找光滑的行
驶路面;④用稍微粗一点的喷管等等;
6. 生活中常见的反冲力例子有火箭、海洋生物乌贼、水母、水上飞人等等。
7. 影响气球小车行驶的远近因素有气球大小、车身轻重、路面光滑程度、喷管粗细等等。
每日 10 分钟默写小卡片《用橡皮筋驱动小车》
1. 拉长的橡皮筋具有能 量,释放后可以产生动力。
2. 像橡皮筋这样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很容易改变,在形状改变时它们会产生一个要
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弹力。
3. 在一定限度内,橡皮筋小车上的橡皮筋缠绕的圈数越多时,产生的拉力越大 ,力作用在小车
上的时间也越长 ,所以小车行驶的距离越长 。
4. 在做“研究橡皮筋驱动小车”的实验中我们采用的是控制变 量法,实验过程中相同条件
是:相同的小车、相同的起点和行驶路线等等;控制不同的条件是:橡皮筋缠绕的圈数 。
5. 撑杆跳高运动员利用了撑杆的弹 力,跳水运动员利用了跳板的弹力 。
6. 生活中用了弹力的物品:票夹、拉力器、衣服松紧带、扎头发圈等等。
每日 10 分钟默写小卡片《弹簧测力计》
1. 所弹簧测力计是一种测量力的大 小的工具,由提环、弹簧、指针、 刻度板、挂钩组成。
2. 力的单位是牛 顿,简称牛 ,用符号 N 表示。它是以英 国著名物理学家牛 顿的名字命名的。
3. 弹簧测力计的弹力是来自物体挂 在挂钩上产生的,使得弹簧自然伸长,产生弹力的;
4. 弹簧测力计是测量力的大 小工具,在使用前,先检查指针是不是指在“ 0”的位置,使
用过程中,测量的力不能超过测力计刻度标出的最大数量,读数时,视线与指针相 平。
5. 弹簧测力计较为准确地测量物体对它拉力的大小,这个拉力也就是物体的 重力。
6. 质量为 100 克的物体的重力约为 1 牛。
7. 弹簧被拉长后恢复原来形状的力叫弹 力。弹簧测力计是根据“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
到的拉力越大,弹簧就会伸得越 长”的特性制成的。
8.
每日 10 分钟默写小卡片《运动与摩擦力》
1.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运动时,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发生摩 擦,运动物体往往会
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 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
2. 模拟搬运重物的实验中,三种方式产生的摩擦力从大到小的排序是直接拉纸盒>用“滚木”
移动纸盒>纸盒安装轮子。
3. 模拟搬运重物的实验中,我们知道给纸盒安 装轮子最省力,这是因为有滑动摩擦力转变为
滚动摩擦 力,重物运动起来摩擦力更小 了。
4. 古时候人们搬运很重的物体时,往往在物体下面放上滚木。这种做法的原理是变滑动为滚动
可以减小摩擦力。
5. 生活中利用减小摩擦力的物品:自行车轴承、车轮、悬浮列车、流线型车身等等;
每日 10 分钟默写小卡片《运动的小车》
1. 敲击实验,(1)用橡皮槌重重地敲击音叉,实验现象:音叉产生的声音大,用手触 摸音叉,
音叉剧烈振动,说明快速运动的橡皮 槌的能量大。(2)用橡皮槌轻轻地敲击音叉,实验现象:
音叉产生的声音小,音叉轻 微振动,说明缓慢运动的橡皮槌的能量小。
2. 在撞击实验中,从相同位置上的不同坡度的斜面上释放同一小车,我们发现:坡度越大,小
车滑下后的速度越大,撞击木块行驶的距离越远,物体在运动的情况下具有能量。
3. 任何物体工作都需要能 量,如果没有能 量,自然界就不会有运动和变化。
4. 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存在各种形式的能量,例如:运动小车的动能、、燃烧蜡烛的热能、拉长橡
皮筋的弹力等等 ,都具有能 量。
5. 小孩和大人从同一滑滑梯,滑下来,大人动能更 大,大人速度更 快,因为大人的重量大。
每日 10 分钟默写小卡片《设计制作小车(一)》
1. 在确定小车的设计方案时,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 画出小车,更全面反映它的结构 。
2. 设计制作小车的基本步骤:明确问题、制定方案、实施方案、评估与改 进。
3. 评估与改进:根据标准评估、打分,反思方案、制作以及整个过程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改
进。
4. 了解小车的结构:车架的作用:支撑、 固定;车身的作用:美 观、载人;车轴的作用:
传递动力 、摩擦力小;轮子的作用:减 小摩擦、滚动。
5. 讨论、确定小车的设计方案,需要考虑的方面有:运动方式;各部分所用材料;每种材料的
加工方式和使用工具;各部分的连接方式。
6. 所选材料有硬纸盒、橡皮筋、连接轴、轮子等制作小车,其动力来自于橡皮筋。
每日 10 分钟默写小卡片《设计制作小车(二)》
1. 在实施方案阶段,做好分工,根据设计图制作小车的五个流程,分别是确定组装步骤→选择
材料和工具→加工材料→组装→调试。
2. 汇报、测试阶段一般分为四个流程,分别是汇报设计思路→展示设计图→介绍组装流程→测
试小车。
3. 测试并改进小车,①遇到“气球小车吹气时间太短”的问题中,可能的原因气球太小 或喷
管太粗 ,解决方案:换用打气球或换用细的喷管 ;②遇到“轮胎打滑”的问题中,
可能的原因车 轮胎纹没有,摩擦力小,解决方案:轮胎制作花纹;
4. 橡皮筋动力小车,①增大小车动力的方法:增加橡皮筋的条数、增加橡皮筋在车轴上缠绕的
圈数。②减小小车阻力的方法:减小车身质量、加润滑油等
5.每日 10 分钟默写小卡片《听听声音》
1. 周围的声音根据产生的途径不同,可以分为动物的叫声、自然界的声音和人类生产生活发出
的声音。
2. 在“do、re、mi”这三个音节中,do 的声音是最低,用数字音符“1”表示;mi 的声音是最
高的,用数字音符“3”表示;乐曲中音符“1”“2”“3”按声音由高到低的排序是“3”“2”“1”。
3. 我们常用高、低、强、弱、悦耳、刺耳来描述声音。例如,雷声比较强,雨声比较弱;小孩
的声音比较高,成年人的声音比较低;鸟叫声比较悦耳,机器的轰鸣声比较刺耳。
4. 我们周围有各种各样的声音,有自然界的声音:风声、雨声、雷声等等;人类生产生活发出
的声音:歌声、读书声、机器的轰鸣声、爆竹破裂声等等;也有动物的叫声:狗叫声、狮子的咆
哮声等等。
每日 10 分钟默写小卡片《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1. 我们能够发出声音,主要依赖喉咙里的声带。声带就像一根皮筋,声带越紧,发出的声音越
高。
2.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没有振动就没有声音。如用手轻轻触摸正在发声的钢尺、鼓面、
音叉等物体,会感觉到物体在振动。
3. 当拉伸皮筋按压皮筋、用手揉搓皮筋,皮筋没有振动,不能发出声音。当轻轻弹拨皮筋、横
向拉动皮筋,皮筋振动,能发出声音。
4. 竖笛是通过振动来发出声音的,竖笛能发出高低不同的音调是由于空气柱的振动,音调的高
低是由空气柱的粗细、长短决定的。
5. 当停止对大钟敲击后,大钟仍然余音未止,是因为大钟仍在振动。
1.
每日 10 分钟默写小卡片《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1. 只要鼓声足够大,我们在教室的任何一个位置都会听到,这说明声音是通过空气向四面八方
传播的。
2. 在做“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听闹钟声音实验中”,当抽掉玻璃罩空气后,玻璃罩内闹钟的声
音逐渐减弱,最终听不到了。这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空气能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3. 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但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4. 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传播速度不同,按传播速度从快到慢排列:固体>液体>气体。
5. 物体在振动时也会引起它周围物质的振动,并通过这些物质把声音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个
地方。
6. 因太空中没有传播声音的物质,所以宇航员要借助电子通信设备才能进行沟通。
每日 10 分钟默写小卡片《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1. 人的耳朵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构成。外耳包括耳郭和外耳道等。中耳包括听小骨和鼓
膜等。内耳包括耳蜗和前庭等。①耳郭的作用:收集声音。②鼓膜的作用:将声音转化为振动。
③听小骨的作用:将振动传递给内耳。④耳蜗的作用:将声波的信号转化为神经信号。
2. 鼓膜的作用是将声音转化为振动,鼓膜很薄且有弹性,即使是轻微的声音,它都会产生振动。
3. 在做“模拟鼓膜的振动”实验中,气皮球的作用是模拟鼓膜,细沙或纸屑的作用是使振动的
现象更明显,且在证明鼓膜在声波的作用下产生振动,在鼓膜的上方制造声音的远近和强弱不同,
引起的鼓膜振动也不同。
4. 医生用的听诊器上的听筒相当于耳郭,可以收集声音。听诊器上的胶管相当于外耳道,可以
更好地传递声音。
5.
每日 10 分钟默写小卡片《声音的强与弱》
1. 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
2. 影响声音的强弱变化因素是物体的振动幅度。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物体振动的
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3. 拨动钢尺的力大小决定声音的强弱,用力拨动钢尺:振动幅度大,声音强;轻轻拨动钢尺;
振动幅度小,声音弱。
4. 在做“用不同的力量敲打鼓面的实验中”,证明鼓面的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鼓面的振动
幅度越大,声音越强。
5. 生活中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的幅度相关的现象:①说话大声,声带振动的幅度大;说话小
声则声带振动的幅度小。②打锣越用力,振动幅度大,声音强。
每日 10 分钟默写小卡片《声音的高与低》
1. 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
2. 影响声音的高低变化因素是物体振动的快慢。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
3. 伸出钢尺桌面部分的长短决定声音的高低,钢尺伸出桌面越长,尺子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
音越低;钢尺伸出桌面越短,尺子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越高。
4. 做实验时,每次实验要重复 3次,是因为可以避免偶然性,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5. 声音的高低和发声物体的长度有关。敲击粗细相同、长短不同的铁钉,铁钉的长度越长:振
动越慢,声音越低;长度越短:振动越快,声音越高。
6. 声音的高低和发声物体的粗细有关。敲击长度相同、粗细不同的铁管,铁管越粗:振动越慢,
声音越低;铁管越细:振动越快,声音越高。
每日 10 分钟默写小卡片《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1. 靠弦的振动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的乐器有二胡、小提琴、吉他、古筝等。
2. 弦的音高和弦振动部分的长度、弦的松紧程度、弦的粗细有关。
3. 粗细不同的两根琴弦,细的琴弦发出的声音高,粗的琴弦发出的声音低。
4. 演奏者手指按压弦的不同位置来改变声音的高低,这是通过改变弦的长短来改变声音的高低。
5. 手指在一根琴弦上移动,改变弦振动部分的长度,弦振动的部分越长,弦发出的声音越低;
弦振动的部分越短,弦发出的声音越高。
6. 调节一根琴弦的松紧程度,弦越松,发出的声音越低;弦越紧,发出的声音越高。
7. 通常琴弦的粗细是不同的,手指在多根弦上连续移动时,弦越粗,发出的声音越低;弦越细,
发出的声音越高。
每日 10 分钟默写小卡片《制作我的小乐器》
1. 在制作小乐器时,应先画出设计示意图,在进行制作。
2. 吹排箫时,由管内的空气振动发出声音。管子越长,空气柱越长,发出的声音越低;管子越
短,空气柱越短,发出的声音越高。
3. 敲击水瓶琴时,发声的是瓶子和里面的水,瓶子都是相同的,所以音高的差别主要由水决定,
水越多,发出的声音越低;水越少,发出的声音越高。
4. 用铁棒分别敲击悬挂着的长短不同的铜棒,发现声音的高低与铜棒的长短相关,铜棒越长,
声音越低;铜棒越短,声音越高。
5. 橡皮筋绷在木板上,绷得越紧,振动的声音越高;绷得越松,振动发出的声音越低。
6. 像鼓、锣、排箫、水瓶琴等乐器是靠乐器本身的振动发声的。
每日 10 分钟默写小卡片《感受我们的呼吸》
1. 人的“一呼一吸”算一次呼吸。参与呼吸的器官有鼻腔(或口腔)、气管、支气管、肺。肺是进
行气体交换的器官。
2. 人类吸气过程:鼻腔或口腔—气管—支气管—肺部;
3. 人类呼气过程:肺部—支气管—气管—鼻腔;
4. 鼻腔的作用:对吸入的空气进行过滤、加温。肺部的作用:使空气中的氧气进入到血液中,排
出二氧化碳,交换气体。膈肌的作用:是一块帮助呼吸的肌肉,在吸气时收缩,呼气时舒张。
5. 氧气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物质。二氧化碳是植物制造养料所必需的原料。
6. 呼吸是吸收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的过程。
7. 无论白天还是夜晚,我们都在呼吸,不间断的呼吸成为我们的重要活动。
8.
每日 10 分钟默写小卡片《呼吸与健康生活》
1. 我们体内的细胞都需要空气中的氧气来维持生命,
2. 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气体交换,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
3. 我们在剧烈运动时,人体需要消耗更多的氧气,心跳次数增加了。
4. 肺是身体气体交换的“中转站”。
5. 一般情况下,人体呼出来的气体和吸进去的气体相比较,氧气减少了,二氧化碳增加了。
6. 与平静状态相比,运动后呼吸次数都会增加。
7. 人体呼出来的气体还是人体吸进去的气体,其中占比最多的都是氮气。
8. 保护我们的呼吸器官的措施:①积极参与体育锻炼;②在雾霾天气中带口罩出行。
9. 一个正常成年人在平静状态下,每分钟呼吸 20次左右。每分钟心跳 80次左右。
每日 10 分钟默写小卡片《测量肺活量》
1. 人体一次尽力吸气后,尽力呼出气体的量是肺活量。肺活量是身体发育是否健康的一个指标。
2. 测量肺活量的单位是毫升,通常肺活量越大,说明我们的身体健康。
3. 肺活量的大小对身体的影响。肺活量大的人,身体供氧能力强。如果一个人的肺活量较小,
就说明他的摄氧能力和排出废气的能力较差。
4. 使用简易肺活量测量袋来测量我们的肺活量。
5. 经常参与体育锻炼可以增大肺活量,所以增加肺活量最显著的方法是多参加体育锻炼。
6. 小学四年级男生肺活量在 1100-2 600 毫升;小学四年级女生肺活量在 900-2000 毫升。
7. 测量肺活量时,如呼气时中途偷偷吸了一口气,测量值会比实际大。
8. 测量肺活量时,如呼气时袋子没拿稳,漏了一点气,测量值会比实际小。
9.
每日 10 分钟默写小卡片《一天的食物》
1. 根据食物的来源可以分成植物类食物和动物类食物;根据食物的食用方式可以分成生食和熟
食;根据食物的重要性可以分成主食和副食。
2. 人体所需要的营养是从食物中得到的。
3. 按食物的来源进行分类,植物类食物:稻谷、小麦、瓜果、豆类、蔬菜等等;动物类食物:
鱼、虾、鸡鸭、蛋等等。
4. 按照食物的营养成分,一般分为五类:①谷类及薯类;②动物性食物;③豆类及其制品;④
蔬菜水果类;⑤纯热能食物。
5. 人体活动中所需的能量来源于消化器官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6. 你喜欢吃的食物中米饭、面条、排骨等等属于熟食食物类的。
每日 10 分钟默写小卡片《食物中的营养》
1. 食物中的营养成分通常分为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无机盐和水六大营养成分。
2. 脂肪和糖类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我们身体可以储存大量的脂肪和糖类。
3. 用滴碘酒的方法检验食物中是否有淀粉。实验过程:在食物上滴一滴碘酒,如果滴碘酒的地
方变为蓝色,说明这种食物中含有淀粉。
4. 用在纸上涂抹的方法来检验食物中是否有脂肪。实验过程:用食物在纸上涂抹,如果留下不
会消失的油迹,说明这种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脂肪。
5. 用烧烤法来检验食物中是否有蛋白质。实验现象:如果烧食物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说明这
种食物中含有蛋白质。
6. 列举含丰富的蛋白质的食物:瘦肉、大豆、牛奶、鸡蛋等等。
每日 10 分钟默写小卡片《营养要均衡》
1. 我们要不挑食、不偏食才能够从食物中获取均衡的营养,这是良好的饮食习惯。
2. “平衡膳食宝塔”中食物的用量呈现由多变少或金字塔的变化规律。
3. 从“平衡膳食宝塔”中得到,我们一天所吃的食物有水、薯类、谷物和杂豆类、水果类、谷
薯类、蔬菜类、蛋类、水产品、畜禽肉、盐、油等等。
4. “平衡膳食宝塔”顶层是盐和油,底层是水和谷薯类。我们平时要多喝水,需要吃的最多的
是谷物类,需要吃的最少的是油和盐。
5. “平衡膳食宝塔”下一层的食物食用量要大于上一层的食用量。
6. 没有一种食物能含有所有的营养成分,我们可以采用荤素搭配、粗细粮搭配等方法获取更均
衡的营养。
每日 10 分钟默写小卡片《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
1. 消化器官可以将食物转变成我们可以吸收的养料和能量,这一过程叫消化。
2. 口腔是人体的消化器官“第一站”,口腔中食物消化是由牙齿、舌头、唾液共同完成的。
3. 按形状牙齿可分为门齿(8 个)、犬齿(4 个)、 臼齿(20个)3种。门齿作用:切割食物;臼
齿作用:磨碎、咀嚼食物;犬齿作用:撕碎食物。
4. 通过“模拟馒头在口腔中的消化过程”了解到牙齿的作用:切割、咬碎食物;舌的作用:传
送和搅拌食物。在食物消化过程中还有唾液,唾液的作用:充分地和食物混合。
5. “细嚼慢咽”的道理是:食物在口腔中初步消化,牙齿将食物充分磨碎,减小胃部负担,以
利于食物在体内进一步消化。
6. 口腔中的唾液可以消化淀粉,使它变成麦芽糖。
每日 10 分钟默写小卡片《食物在身体里的旅行》
1. 人体的消化器官主要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和大肠。
2. 食物的旅行线路: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体外。
3. 消化器官的作用:①口腔:搅拌、咀嚼、磨碎食物。食物初步消化;②食道:食道光滑且直,
把食物运输到胃里。③胃:肌肉发达,有胃酸,容纳消化食物。④小肠:消化、吸收的主要部位,
能吸收食物中的大部分营养。⑤大肠:从未被消化的食物残渣中吸收一部分水分和少量营养物质。
4. 人体的消化器官中长度最长的是小肠,主要的作用吸收营养物质。
5. 保护我们的消化器官的建议:吃东西细嚼慢咽、不吃过冷、过热、不干净的食物等等
6. 细润软化的细碎食物容易进入到食道,且容易被运输。
7. 食道通过蠕动将食物运送到胃,胃通过蠕动将食物变糊状。
每日 10 分钟默写小卡片《让小车运动起来》
1.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能把地球表面的物体拉向地面,重力的方向
总是竖直向下。
2. 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需要动力;运动的小车慢慢停下来,是因为它受到了阻力。所以运动
都需要力。
3. 在做“拉力与小车运动的关系”实验中,当小车运动起来后,垫圈越少,重力越小,对小车
的拉力越小,小车运动得就越慢;垫圈越多,重力越大,对小车的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就越快。
4. 运动员通过对足球施加力的方法改变足球的运动状态。
5. 通过研究“苹果掉落”发现地球重力,这位科学家是牛顿。
6. 生活中和重力有关的现象:①水往低处流;②同学坐滑滑梯;③树叶掉落等等
每日 10 分钟默写小卡片《用气球驱动小车》
1. 做“气球驱动小车”实验中,把气球吹足气后再松开口部,气体向后喷出,气球向前运动,
气球运动的方向和气体喷出的方向相反。
2. 充气后的气球具有能量,喷气时可以产生动力。
3. 利用气球喷出的气体产生的反冲力让小车运动起来,这个运动的力叫反冲力。
4. 喷气式飞机、火箭都是靠喷气发动机产生的反冲力运动。
5. 让气球小车行驶得更远的方法:①用更大的气球;②用更轻的材料做车身;③寻找光滑的行
驶路面;④用稍微粗一点的喷管等等;
6. 生活中常见的反冲力例子有火箭、海洋生物乌贼、水母、水上飞人等等。
7. 影响气球小车行驶的远近因素有气球大小、车身轻重、路面光滑程度、喷管粗细等等。
每日 10 分钟默写小卡片《用橡皮筋驱动小车》
1. 拉长的橡皮筋具有能量,释放后可以产生动力。
2. 像橡皮筋这样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很容易改变,在形状改变时它们会产生一个要
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弹力。
3. 在一定限度内,橡皮筋小车上的橡皮筋缠绕的圈数越多时,产生的拉力越大,力作用在小车
上的时间也越长,所以小车行驶的距离越长。
4. 在做“研究橡皮筋驱动小车”的实验中我们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实验过程中相同条件是:
相同的小车、相同的起点和行驶路线等等;控制不同的条件是:橡皮筋缠绕的圈数。
5. 撑杆跳高运动员利用了撑杆的弹力,跳水运动员利用了跳板的弹力。
6. 生活中用了弹力的物品:票夹、拉力器、衣服松紧带、扎头发圈等等。
每日 10 分钟默写小卡片《弹簧测力计》
1. 所弹簧测力计是一种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由提环、弹簧、指针、刻度板、挂钩组成。
2. 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符号 N 表示。它是以英国著名物理学家牛顿的名字命名的。
3. 弹簧测力计的弹力是来自物体挂在挂钩上产生的,使得弹簧自然伸长,产生弹力的;
4. 弹簧测力计是测量力的大小工具,在使用前,先检查指针是不是指在“0”的位置,使用过程
中,测量的力不能超过测力计刻度标出的最大数量,读数时,视线与指针相平。
5. 弹簧测力计较为准确地测量物体对它拉力的大小,这个拉力也就是物体的重力。
6. 质量为 100 克的物体的重力约为 1 牛。
7. 弹簧被拉长后恢复原来形状的力叫弹力。弹簧测力计是根据“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
力越大,弹簧就会伸得越长”的特性制成的。
8.
每日 10 分钟默写小卡片《运动与摩擦力》
1.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运动时,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发生摩擦,运动物体往往会受到
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2. 模拟搬运重物的实验中,三种方式产生的摩擦力从大到小的排序是直接拉纸盒>用“滚木”
移动纸盒>纸盒安装轮子。
3. 模拟搬运重物的实验中,我们知道给纸盒安装轮子最省力,这是因为有滑动摩擦力转变为滚
动摩擦力,重物运动起来摩擦力更小了。
4. 古时候人们搬运很重的物体时,往往在物体下面放上滚木。这种做法的原理是变滑动为滚动
可以减小摩擦力。
5. 生活中利用减小摩擦力的物品:自行车轴承、车轮、悬浮列车、流线型车身等等;
每日 10 分钟默写小卡片《运动的小车》
1. 敲击实验,(1)用橡皮槌重重地敲击音叉,实验现象:音叉产生的声音大,用手触摸音叉,音
叉剧烈振动,说明快速运动的橡皮槌的能量大。(2)用橡皮槌轻轻地敲击音叉,实验现象:音叉
产生的声音小,音叉轻微振动,说明缓慢运动的橡皮槌的能量小。
2. 在撞击实验中,从相同位置上的不同坡度的斜面上释放同一小车,我们发现:坡度越大,小
车滑下后的速度越大,撞击木块行驶的距离越远,物体在运动的情况下具有能量。
3. 任何物体工作都需要能量,如果没有能量,自然界就不会有运动和变化。
4. 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存在各种形式的能量,例如:运动小车的动能、、燃烧蜡烛的热能、拉长橡
皮筋的弹力等等,都具有能量。
5. 小孩和大人从同一滑滑梯,滑下来,大人动能更大,大人速度更快,因为大人的重量大。
每日 10 分钟默写小卡片《设计制作小车(一)》
1. 在确定小车的设计方案时,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画出小车,更全面反映它的结构。
2. 设计制作小车的基本步骤:明确问题、制定方案、实施方案、评估与改进。
3. 评估与改进:根据标准评估、打分,反思方案、制作以及整个过程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改
进。
4. 了解小车的结构:车架的作用:支撑、固定;车身的作用:美观、载人;车轴的作用:传递
动力、摩擦力小;轮子的作用:减小摩擦、滚动。
5. 讨论、确定小车的设计方案,需要考虑的方面有:运动方式;各部分所用材料;每种材料的
加工方式和使用工具;各部分的连接方式。
6. 所选材料有硬纸盒、橡皮筋、连接轴、轮子等制作小车,其动力来自于橡皮筋。
每日 10 分钟默写小卡片《设计制作小车(二)》
1. 在实施方案阶段,做好分工,根据设计图制作小车的五个流程,分别是确定组装步骤→选择
材料和工具→加工材料→组装→调试。
2. 汇报、测试阶段一般分为四个流程,分别是汇报设计思路→展示设计图→介绍组装流程→测
试小车。
3. 测试并改进小车,①遇到“气球小车吹气时间太短”的问题中,可能的原因气球太小或喷管
太粗,解决方案:换用打气球或换用细的喷管;②遇到“轮胎打滑”的问题中,可能的原因车轮
胎纹没有,摩擦力小,解决方案:轮胎制作花纹;
4. 橡皮筋动力小车,①增大小车动力的方法:增加橡皮筋的条数、增加橡皮筋在车轴上缠绕的
圈数。②减小小车阻力的方法:减小车身质量、加润滑油等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