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__班
第__组
编号___
姓名___
小组评价___课堂表现___老师评价___
第15
课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课程标准】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重点与难点】
重点:交通事业的发展
难点:交通事业发展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预习自学】
基础知识梳理
问题引导
一.
交通工具的发展(一)传统的交通
南方以船为主要运输工具,北方以乘坐马车为主。平民百姓多为步行。因此官员上任,百姓迁徙,多以月甚至年来计算行程。(二)近现代交通:
1.铁路与公路(1)铁路交通:1876年,英国商人未经允许建造了
铁路。但不久即被拆毁。1881年,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唐山至
铁路在一片反对声中建成通车。1909
年
铁路建成通车,成为中国铁路史上的里程碑。这是第一条中国人(詹天佑)自行设计的铁路。辛亥革命前,中国已建成多条铁路,奠定了中国近代铁网的基本格局。新中国铁路建设取得很大的成就:20世纪五六十年代,
、
铁路的建成,改变了我国西南、西北与内地基本没有铁路交通的状况;到九五期末,我国铁路总里程已居亚洲
,世界
。(京九铁路)
年以来全国铁路实现了几次提速。(2)公路交通:20世纪初,
开始出现汽车是权贵、富绅代步的工具;民国时期,由于
,民生
,加上汽车和油料依赖
,公路交通发展受到很大的限制,发展缓慢;新中国成立后,建起了汽车制造厂,公路运输获得较大发展,全国建起了比较密集的公路网。修建了青藏、康藏、新藏公路,武汉、南京长江大桥等,一些偏远闭塞的地区也被公路联系起来。
2.
轮船和航空(1)轮船运输:鸦片战争后,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取得在中国自由进入沿海和内河口岸的特权,垄断了中国的航运业。1872年,洋务派李鸿章在上海创办
的
局,这是中国第一家航运公司,从此打破了列强在中国的垄断局面。新中国成立后,由国家统一管理,获得较快发展。20世纪
年代以后,由于铁路、公路和民航事业的快速发展,轮船运输业受到影响逐渐萎缩。(2)航空:1909年旅美华侨
制成第一架飞机;1920年,从北京
至
的首条国内空中航线开通,中国民航拉开了序幕;
后,乘坐飞机渐渐成为人们出行的主要方式之一,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民航大国。二.通讯工具的变迁1、有线电报和无线电报1877年,福建巡抚丁日昌在
架设电报线,成为自办有线电报开端;20世纪初上海设立
局。有线电报主要用于
,无线电报供
通报,普通百姓很少用。2、电话的发展19世纪80年代,外国开始在
设立电话公司;二十世纪初清政府在南京开办第一个电话局,但电话发展非常慢;20世纪80年代后通信技术迅猛发展,到2003年我国拥有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数量居世界
。3.意义:通讯工具的变迁和电讯事业的发展,使信息更加快捷地传递,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
和
。
1.近代中国交通工具发生变化的原因?2.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发展有什么意义?
【课后作业】
1.标志着打破列强垄断中国江海运输业的是
A.上海轮船招商局的成立
B.福州船政局的成立
C.江南制造总局的建立
D.发昌机器厂成立
2随着汽车、火车、轮船在近代中国的出现,“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这样的竹枝词也开始流行起来,这反映了( )
A.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冲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
B.新式交通工具并没有改善人们的出行状况
C.人们对新式交通工具的赞同与认可
D.人们从没有停止过对交通工具改进的追求
3.1876年,《申报》报道:“火车为华人素未经见,不知其危险安妥,而(乘客中)妇女及小孩竟居其半……坐车者面带喜色,旁观者亦皆喝彩。”这反映出
A.火车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的出行方式
B.人们对火车持敌视态度
C.中国社会具备接纳新事物的能力
D.全体中国人已普遍接受了工业文明
4、铁路大提速深深影响着国民经济和百姓生活。下列图片反映了1997年以来铁路大提速的是
①“0”号机车 ②中国第一台内燃机 ③广深铁路上的高速列车 ④上海的磁悬浮列车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③④
5、右图是洋务派所创办的上海轮船招商局,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
①是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②创办的初衷是“求富”③是中国水上交通运
输近代化的标志之一④打破了列强对中国水上交通运输的垄断
A.
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6、小明在进行中国通讯事业发展的调查中发现,通讯事业的发展总是和许多地名联系在一起。下列关于小明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
第一个电报机房——上海
B.
第一条有线电报线——台湾
C.
第一个无线电台——天津
D.
第一个电话局——南京
7.轮船、火车等交通工具传入中国,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的影响有(
)
①促进了人口流动、信息交流
②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③便利了列强进一步掠夺中国
④减缓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的进程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下面是上海外白渡桥通行交通工具变化表(据《上海研究资料》)该表反映了上海
年份
人力车
马车
轿子
马
自行车
摩托车
汽车
公共汽车
有轨电车
1889
6984
544
9
11
0
0
0
0
0
1926
14600
0
0
0
3459
194
3764
172
922
注:1889年数字系3天平均所得,1926年数字则是2天平均所得
①交通工具的种类增加
②交通工具日益近代化
③公共交通有一定的发展
④汽车制造业有所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9.20世纪30年代有人说:“内地富有者,有了钱,未必就有汽车来坐,未必就有各种新奇的游艺如伟大的影片《梅兰芳》京戏等等来给你看,未必就有各种中西菜什么来给你轮流大嚼……必须要踏到上海这般的豪华社会……”。根据材料分析有误的是:
A.社会生活的西风东渐存在地区差异
B.上海是东西文化交汇的中心城市之一
C.中国东西区域经济差距在不断扩大
D.传统文化吸收外来因素,重新焕发生机
10.1898年,袁世凯为慈禧贺寿,进贡一辆奔驰轿车。不料,太后仅坐一次便弃之不用了。原来,汽车解决不了“尊卑”问题,司机不跪而且还坐着,并且还坐在慈禧的前面!这一事例说明的主要问题是
A.生活观念俭朴
B.接受新事物需要过程
C.中国不需要汽车
D.封建观念阻碍近代化
11.“举头铁索路行空,电气能收夺化工。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此诗赞扬的是下列哪一项事业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A.铁路运输
B.航运
C.航空
D.电报通讯
12.“消失的旧时光一九四三,在回忆的路上时间变好慢,老街坊小弄堂,是属于那年代白墙黑瓦的淡淡的忧伤……”以上是周杰伦的歌曲《上海1943》中的一段歌词,下列情况在1943年的上海不可能出现的是
A.青年男女身着西服、婚纱在西式教堂中举办婚礼
B.恋爱中的青年男女把约会地点放在咖啡馆、西餐厅、电影院
C.工人上班有的坐公共汽车,有的骑自行车。若去北平出差也可选择乘坐飞机
D.徐小姐爱好很多,读书、阅读《申报》、看上海当地电视台播放的电视节目
【我的疑问】
【知识树】
第十五课答案
问题引领:
1.近代中国交通工具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外来交通技术传入的推动;中国近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推动
政府的大力提倡;群众反帝斗争的推动;中国人民聪明才智的推动。
2.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发展有什么意义?
推动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促进信息的交流、开阔人们的视野、加快生活节奏,深刻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课后作业】
1——5.AACDD
6——10.
CAACD
11.
D
12.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