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版高一历史必修二 第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新课标版高一历史必修二 第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20 13:17: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一__班
第__组 
编号___
姓名___
小组评价___课堂表现___老师评价___
第17课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课程标准】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重点难点】重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和影响
难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自由放任”政策
【预习自学】
2.为什么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从美国开始迅速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提示:从①美国的经济地位;
②世界市场等角度思考
【概念解释】:
1、经济危机——是指资本主义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即相对于劳动者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发生了过剩,主要表现为产品过剩、工厂停工、工人失业、银行倒闭,整个社会生活陷入混乱。
2、自由放任政策——最早是由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1776年出版《国富论》)提出来的资本主义传统经济政策,支配了19世纪和20世纪早期的大英帝国,但没有在德国或是美国有太大影响。其基本特征主要有:①自由竞争。自由放任的经济活动和资源的配置完全由市场机制(“看不见的手”)来推动。②消费者主权。企业在协调生产和经营决策时,必须根据和考虑消费者的偏好。③政府的天职是“
守夜人”。国家或政府的经济职能仅限于保护自由竞争,保障私有财产,建立某些必要的公共事业和公共设施。
【疑难阐释】
1.如何理解社会化大生产与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社会化大生产是生产力高度发展的结果,社会就是一个整体,生产也不再是以手工作坊一样独门独户,一件产品的产生需要各个部门的协力合作。资产阶级为了获得做大利益就必须进行社会化大生产,而社会化大生产要求劳动力和生产资料高度结合,社会生产需要有序性;但是私有制就是生产资料等属于个人,因为资本家追求的是最大的利润。资产阶级主要依靠资本主义私有制即剥离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来榨取剩余价值。这样就会造成盲目生产,带来生产的无序。这个无序跟社会化大生产需要的有序就产生矛盾。造成供求脱节导致经济危机。
2.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给人们什么启示:
(1))要随时注意资本主义制度內部机制和政策的及时调整。如国家干预经济和福利国家的建立。
(2)国际关系的协调也极为重要。大危机的恶化与各国政府以邻为壑的自保政策密切相关,这种保护主义政策损人不利己。二战后各国开始认识到国际贸易协调与合作的必要性,促成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订。
(3)经济危机往往具有两重性。在大危机期间,一方面表现为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危机;另一方面在迫使政府进行的反危机调整机制的过程中,有可能形成新的运行机制,出现新的良性循环,成为一种难得的机会和一种推动变革的紧迫信号。
3.胡佛“自由放任”的政策为什么失败?
在胡佛的任内,他已经开始采取一些干预经济的措施,只不过这些措施的幅度可能比较小,也比较浅,不像罗斯福那般大刀阔斧。不能就此将胡佛归在自由放任主义之外。胡佛采取的干预经济的措施,从程度上是相当保守的,而且他拒绝稳定股市的建议,否决国会的救济方案,他只要求工商界和劳工自愿组织起来,共同维持生产和投资,由此可以看出胡佛采取的干预措施应该是非常不情愿的,他的不正当干预加剧了经济危机,如大幅度提高关税,导致其他国家也纷纷高筑关税壁垒。即使采取了这些干预措施,也仍然强调“自愿组织”。说明他仍然没有从根本上放弃自由放任主义。导致生产、流通、分配等领域的无政府状态,使经济长期混乱。没有采取大的行动来改善和修补美国本身的经济制度。
【合作探究】节约既是一种传统美德,又是一种创造财富的手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己之储蓄量,虽然对于他本人之所得,不致有重大影响,但他的消费,一定影响他人之所得……如果每个人都想减少消费,增加储蓄,则因所得一定受到影响,故这种企图必自招失败……,若行之过度,则社会变穷,工人失业。
——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936年
据材料一,概括凯恩斯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在这观点上的着眼点是什么?(7分)
材料二
继荷兰之后,英国通过推行自由贸易,建立起全球市场,并逐步确立起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当这种模式的弊端引发社会危机的时候,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又加入了政府干预的手段。从此,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交相作用,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的市场经济模式的认识。
(2)指出材料一中英美两国市场经济模式的各自特点。分析美国创新市场经济模式的背景。(10分)
(3)结合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原因,面对近年来出现的次贷危机和金融危机,我们应该怎么办?(4分)
【课后作业】
1.下列现象出现在美国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前的是
①汽车工业发展迅猛
②商品丰富,物资充足
③“一美元首付,一美元月供”
④大批工厂倒闭,工人纷纷失业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2.1927—1929年美国经济发展迅速,时值柯立芝总统在位之时,人称这种现象为“柯立芝繁荣”。下列哪项不是“柯立芝繁荣”出现的原因
A.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B.此时统一国内市场出现
C.占有了广阔的国外市场
D.一战期间大发战争横财
3.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趋于繁荣,但在繁荣的背后,隐藏着严重的危机,这是由于
①政府奉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②无限制的股票投机盛行
③资本家为眼前利润,盲目扩大生产
④劳动人民日益贫困化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③④
D.①②④
4.1929~1933年发生了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当时人们最有可能的体验是
A.“牛奶面包价格都涨到天上去了”
B.“找工作比买彩票中奖还要难
C.“整个西方世界像一潭死水般平静”
D.“为共渡难关各国变得亲如兄弟”
5.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股票投机盛行
B.劳动人民相对贫困,限制了社会实际消费
C.分期付款,超前消费
D.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存在的基本矛盾
6.以下哪种矛盾直接引发了1929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A.工人和资本家的矛盾
B.大生产与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C.生产与销售之间的矛盾
D.大资本家与小投资者之间的矛盾
7.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其表现有
①股市崩溃
②银行倒闭
③企业破产,工人失业
④市场萧条
⑤通货膨胀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8.下列关于胡佛政府采取的反危机措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采取了自由放任政策
B.认为市场机制能自动调节经济活动
C.只有管得少,才能管得好
D.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9.美国经济危机期间农场主把大量牛奶倾倒河里,下面有关理解不正确的是
A.经济危机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B.农场主销毁牛奶是为了缓解压力,减少损失
C.经济危机的出现是因为生产的产品太多了
D.农场主销毁牛奶是为了维持牛奶的价格,确保利润
10.危机发生后,各国为了摆脱困境,可能采取的手段有
A.降低关税,以刺激出口
B.提高出口商品价格,以获取更多利润
C.受内部因素影响,放松对殖民地的控制
D.实行货币贬值,增加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11.大危机期间,俄亥俄州的示威者喊出:“我们必须夺取政权,建立工农共和国。”这表明,受经济危机影响
A.人们对现有的社会制度丧失信心
B.自由主义政策在美国行不通
C.民众对销毁剩余产品的做法极为不满
D.法西斯势力活动猖獗
12.经济大危机期间美国颇为流行的一首歌曲:“兄弟,能给我一角钱吗
我曾修过一条铁路,使它运行让它与时间赛跑。我曾修过一条铁路,如今它已建成——
兄弟,能给我一角钱吗
我曾建过一座塔楼,直逼太阳,用了砖瓦、铆钉和石灰。
我曾建过一座塔楼,如今它已竣工,兄弟,能给我一角钱吗

这首歌主要反映了
A.经济危机期间美国的建筑业依然非常繁荣
B.美国的雇主与工人之间矛盾重重,雇主欺诈工人
C.当时美国不是一个法制社会
D.经济危机使美国生产大幅度下降,失业人口剧增,各种矛盾激化
13.
1929—1933年,首先发生在美国的经济危机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各国工业生产迅速大幅度下降,如下图所示。出现这一现象的关键因素是
1929—1933年美、德、英、法、日等国的工业生产下降情况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日本
46.2%
40.6%
28.4%
16.5%
8.4%
A.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霸主
B.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激化
C.殖民地人民的抵制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形成
14.美国总统乔治·布什在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09年年会时表示,世界各国要紧密合作应对金融危机,保护主义无助于克服困难。然而,在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期间,正是美国带头大幅度提高关税,从而引发了一场关税大战。其直接影响是(  )
A.资本主义各国间的矛盾日趋尖锐
B.资本主义各国政坛丑闻频出
C.资本主义各国社会危机日益加深
D.资本主义各国政府信誉扫地
15.1933年,美国前总统柯立芝说:“在其他萧条时期,总可以看到能够寄托希望的事物,但现时举目四顾,却看不出任何希望。”有人描述当时的情景说:“人们常常谈到社会革命。成千上万的人的确认为:被剥夺者和饥饿的人们将反抗把他们带进这种绝望境地的政府和经济制度。”上述材料表明
A.经济危机给社会生产力造成严重破坏
B.经济繁荣导致社会贫富分化
C.经济危机加深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
D.经济危机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16.危机面前,美国胡佛政府采取了一些反危机的措施,却对缓解危机无济于事,甚至起相反作用,这是因为
A.胡佛的措施未改变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的本质
B.罗斯福所率领的反对党的抵制作用
C.美国人民受危机打击严重,已完全失去信心
D.美国人民不适应胡佛政府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我的疑问】
【我的知识树】
第17课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答案
【问题导引】答案
1.简述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
答案提示:(1)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使国民贫富差距拉大,限制了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2)特点: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巨大。(3)影响:加深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示威游行、罢工抗议活动接连不断。法西斯分子利用人们对现状的不满,加大了政治影响力。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以美国为首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加紧在国际市场上的争夺和对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掠夺,使各国家、各地区之间矛盾日益尖锐。
2.为什么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从美国开始迅速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1)因为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经济大国,它的经济状况对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2)还因为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密切,一国发生经济危机会迅速波及到全世界。
【合作探究】
(1)观点:减少消费,增加储蓄或会抑制经济的发展,工人失业。(3分)
着眼点:是解决经济危机,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增加就业(4分)
(2)特点:英国自由放任(或自由、自由贸易、自由竞争、自由市场);美国国家(政府)干预(4分)
背景:①1929—1933年经济危机(答金融危机不给分);②政治危机(或法西斯威胁;社会动荡;政府信誉下降);③国家干预经济思想的影响;胡佛自由放任经济思想无法解放危机;苏俄经济建设的经验。(6分,每一方面2分)
(3)经济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相结合;规范股市和信贷,防范金融投机;居安思危,与时俱进,适时调整生产关系;市场调节与国家干预相结合等。
【课后作业】答案:1—10
CBABD,CADCD,11—16
ADDA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