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编制人:莫丁飞
审核人:陈素秋
高一__班
第__组
编号___
姓名___
小组评价___课堂表现___老师评价___
【课程标准】
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重点难点】
重点: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三项基本政治制度。
难点: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前提。理解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所具有的中国特色。
【预习自学】
基础知识梳理一、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1.形成的背景(1)军事上,______________的胜利发展。(2)政治上,中共与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开始筹建________工作。(3)理论上,1949年7月,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2.初步形成: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1)时间、地点:________年9月,在________举行,代表具有广泛性。(2)主要内容①通过了具有
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性质是
的国家,决定人民政协暂时代行
职能。②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主席。
任命周恩来为
总理兼外长。③决定改北平为
,为新中国的首都,以
为国旗,以《
》为代国歌,采用
纪年。(3)意义①完成了新中国成立的各项准备工作。②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和
制度。(4)新中国成立的重大意义:新中国成立,是继俄国十月革命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之后的世界历史上的最重大事件,标志着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基本完成,开启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技教育、外交等方面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道路。3.政协职能的变化(1)产生标志:
年,第一届人民政协会议召开。(2)变化:
年,由代行
职权到
和民主监督。(3)作用:作为
组织,成为各民主党派和爱国民主人士参政、议政的舞台。4.政协制度新、发展____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
,
”的方针。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1.背景《
》的规定,新中国
的大规模展开。2.标志: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1)时间、地点:
年9月,在北京举行。(2)主要内容①通过《
》。A.内容: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
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B.体现原则:人民民主和
原则。C.性质:新中国第一部
类型的宪法。D.人民代表大会的组织原则:
②选举
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决定任命周恩来为
。3.意义: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政体),为
建设奠定了基础。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1.原因(1)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
国家。(2)为了实现民族平等、
和各民族
。2.法律依据(1)《
》明确规定,(2)
正式确认为中国基本政治制度。3.含义(内容):是在
的统一领导下,各
聚居的地区设立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由当地民族当家做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
权利。4.具体实施:先后成立了
、新疆、广西、宁夏、
等五个自治区和一百多个自治县(旗)。5.意义:(1)满足了少数民族自己
的愿望,实现了
。(2)保证了
和民族团结。
问题导引 1.
1954年宪法体现什么原则?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体现什么原则?
2.列举新中国建立初期三大民主政治制度,并说明各起什么作用。
【重点难点解释】
1.
新中国历史分期、阶段特点
(一)过度时期
(1)国民经济恢复(1949-1952)恢复经济巩固政权(2)三大改造(1953-1956)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二)十年曲折发展(1956-1966)曲折发展
(三)十年文革时期(1966-1976)严重破坏
(四)两年徘徊时期(1976-1978)停滞不前
(五)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至今)
2.新民主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并逐步向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过渡性质的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特点表现在以下方面:
(1)经济:由于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因而必须实行在国营经济领导下的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国营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起领导作用。
(2)政治: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工人阶级领导权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在政治方面的社会主义因素。
(3)在文化上,实行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所谓民族的,就是反对帝国主义压迫,主张中华民族的尊严,独立的、带有中华民族特性的文化。所谓科学的,就是对一切封建思想和迷信思想,主张实事求是,主张客观真理,主张理论和实践的一致。所谓大众的文化,即是民主的文化,这种文化是为人民服务的文化。
3.政协会议为什么要代行人大的职能?
由于当时国民党还有残余部队在大陆,西藏也未解放,土地制度的改革也未完成,国民经济千疮百孔,所以召开人民代表大会的时机还不成熟,只能由政协会议代行人大职能。
4.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通过中国特色法律体系、民主政治之四个制度和“一国两制”来理解)
(1)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2)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3)单一制与部分地区的高度自治的统一。
5.
学习延伸:对中国近现代政治民主化进程的认识。
民主政治是平等、民主、自由、人民主权;是指用民主取代专制、以法治取代人治的过程。
早期维新派就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康梁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运动在中国实践的开始,主张以君主立宪制取代封建专制,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孙中山革命派以三民主义为指导,掀起了辛亥革命,结束帝制,建立民主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建立并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和基层民众自治制度等,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
【限时自测】
1.1949年10月一些报刊评论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句话的含义是(
)
A.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完成 B.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 D.人民掌握了国家权力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新中国的重要政治制度。在我国五个民族自治区中,最早和最晚建立的是(
)
A.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
B.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
C.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
D.广西壮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
3.
我国某部宪法将国家性质表述为:“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这一表述说明当时(
)
A.三大改造尚未完成
B.资产阶级已被消灭
C.人民公社体制已经建立
D.公有制已完全确立
4.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三大民主政治制度的核心是
(
)
A.民主集中制度
B.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5.下列有关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借鉴了近代西方的代议制 B.体现了主权在民的思想
C.是直接民主制的一种形式 D.是人民行使权力的最主要方式
6.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①规定了国家的性质
和根本的政治制度;②规定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③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
④是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和建设的经验总结,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法律保证(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7.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开幕词中毛泽东说:“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
材料中的“里程碑”表现在
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B.新的国家领导人的选举
C.共产党核心地位的确定
D.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制定
8.某学校组织了一次主题为“和睦大家庭”的民族关系图片展,展览,内容按20世纪的不同年代分为若干板块,在60年代板块中可能展出的图片是
(
)
A.《共同纲领》封面
B.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片断
C.西藏自治区成立大会
D.内蒙古自治区成立30周年庆典
9.
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6人中有3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63名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为30人。对上述内容理解正确的是(
)
A.该届中央人民政府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区产生
B.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C.从此确立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D.标志新中国根本政治制度的确立
10.下图是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各方参会代表的人数,此图理解说明的实质问题( )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具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
B.参加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人数很多超过旧政协
C.参加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派别很多
D.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代表来自各行各业
11.
2007年在选举出的中共十七大代表中,少数民族代表人数有所增加,达到242名,比十六大增加了12名,占十七大代表总人数的10.9%,比少数民族党员占全体党员总数的比例高4.5个百分点。全国55个少数民族中,42个少数民族有代表当选。该现象说明(
)
A.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享有完全自治权
B.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重要的政治制度
C.我国坚持民族平等的原则
D.国家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12.“多党合作制就好比一支交响乐队,各民主党派都是演奏师。大家公认:谱曲的就是共产党,并且是吸收了交响乐队各位乐师的意见才把乐章谱好的。”这段话表明了(
)
①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是亲密的友党关系
②在多党合作制中,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领导与被领导、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③各民主党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都服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④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政治纲领虽然不同,却有着共同的利益和合作的政治基础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3.【合作探究】(阅读下列材料:课前预习)
继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后,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不仅重申“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而且直接将该部分的标题定为“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民主不仅是党的生命,也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生命。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也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共产党人作了哪些努力和斗争 (8分)
(2)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方面有哪些创新 (3分)
【我的疑问】
开始:1949新政协发展历程
1954:政协职能转变
1956:
【我的知识树】
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
1982:
新中国的
职能:
民主政治建设
特点:中共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1949《
》规定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
历程
1954一届人大《
》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地位: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特点:高度民主、权力广泛、权力在民
组织原则:
建立与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原则:民族平等、
、
作用:
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导学案答案:
【限时自测】选择题1-5DAADC,6-12CDCBA.CC
【问题导引】
1.
1954年宪法体现什么原则?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体现什么原则?(4分)
答:(1)1954年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2分)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体现了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2分)
2.人民代表大会制、民族区域自治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在中国的政治与社会生活中发挥了政治参与、民主监督和政治稳定的独特功能和重要作用。人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政体),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民族区域自治制使得少数民族当家作主;实现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
【合作探究】答案要点:
28.(1)制定民主革命纲领;掀起国民革命运动;进行土地革命;进行人民解放战争;召开七大,号召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民主联合政府;进行重庆谈判,确立和平民主建立方针;召开重庆政协等(6分,只答其中三点即可,答其它内容言之有理的也同样给分)
(2)人民代表大会制、民族区域自治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