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
班第
组
编号
姓名
小组评价:导学案
课堂表现
老师评价
第8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
编制人:莫丁飞
审核人:陈素秋
【课程标准】
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重点难点】重点:美苏“冷战”对峙措施及表现。难点:“冷战”状态下的美苏关系及对国际局势的影响【预习自学】
基础知识梳理一、从盟友到对手1.雅尔塔体系的确立(1)时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2)特点:以________、________为主导。(3)影响:奠定了战后世界________的框架。2.”二战”极大地改变了世界主要国家政治力量的对比(1)________和日本衰落,________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凭借自己强大的军事力量和经济实力实施称霸资本主义世界和在世界范围内争夺霸权的战略。(2)________的实力不断增强,________国家在世界上的影响日益增大。3.美苏两国在________和________以及意识形态上的矛盾日益加剧,苏联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最大障碍。4.
二战后两极格局的基础:以美苏实力对比形成的美苏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雅尔塔体系。本质: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二、美苏“冷战”
1.概念:以
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
等
国家采取了除
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2.“冷战”信号:丘吉尔在美国的富尔顿发表“铁幕演说”,呼吁西方国家共同对付苏联。3.美国的“攻势”(表现)(1)政治:“杜鲁门主义”:
年提出,以“
”作为指导思想,美苏“冷战”开始。(2)经济:马歇尔计划:1947年提出,帮助西欧
,以
西欧国家。(3)军事:建立北约:
年成立,是一个反对苏联和东欧国家的
集团。4.苏联的应对(1)政治:
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2)经济:成立
:1949年成立,旨在打破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封锁。(3)军事:成立“华约”:
年成立,从此,欧洲出现了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对峙,美苏
形成。三、“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1.全面“冷战”局面(1)德国分裂①二战后,德国被美、英、法、苏四国
。②
年,在美国和苏联的支持下,德国西部和东部先后成立了德意志
和德意志
,德国被一分为二。(2)朝鲜分裂①1945年日本投降后,美、苏两国以北纬
线为界,分区占领朝鲜半岛的南部和北部。②后来,在朝鲜半岛南部和北部分别建立了
和
,从此
处于分裂状态。(3)古巴导弹危机:
年,结果表明当时
占据优势。2.出现局部“热战”
(1)朝鲜战争:
年爆发。美国被迫于1953年签订停战协定。(2)越南战争:1961年,美国发动,美军被迫于
年撤出越南。3.总体特征:全面“
”和局部“
”交替,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但是,美苏两国未发生直接
,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爆发。
问题导引 1.列举美苏“冷战”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表现。2.
“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的特点是什么?有何表现?
【重点难点解释】
1.
概念解释:世界政治格局——是指世界上主要政治力量通过一系列的抗衡、分化组合而形成的一种结构。它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又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
雅尔塔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在雅尔塔等国际会议上,美、英、苏等国讨论了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和战后和平等问题,达成若干协议,形成的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
冷战——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采用了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敌对行动(或手段),以遏制共产主义稳定资本主义。
热战——热战和冷战相反,专指赤裸裸的战争行动、武装干涉,比冷战更加残酷、血腥。典型战例有:朝鲜战争(抗美援朝) 越南战争(抗美援越)。
2.
“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相互关系及其实质是什么?
(1)“杜鲁门主义”是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宣言书,它标志着美国的对外政策由局部扩张转向全球扩张。
(2)“马歇尔计划”比较隐蔽,着眼于经济手段,担负着抗衡苏联和控制西欧的双重任务。它企图通过帮助欧洲振兴经济、稳定政局,从而稳定资本主义阵营,把西欧各国联合起来与美国一起对抗苏联。
(3)两者实质是一致的,“马歇尔计划”是更隐蔽的“杜鲁门主义”,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当然,客观上“马歇尔计划”对世界经济的恢复发展也产生了积极作用。
3.
如何全面理解“冷战”的影响?
“热战”不是“冷战”的结束,而是“冷战”的扩大。因为“热战”目的仍是遏制社会主义。
(1)对欧洲产生双重影响:一则导致欧洲长期分裂,再则也促成了西欧经济迅速恢复与发展。
(2)导致部分国家和地区的分裂:在美苏冷战政策影响下,德国和朝鲜半岛在分区占领后长期分裂。
(3)两个超级大国全面对抗,进行军备竞赛,使世界处于核威胁之下,古巴导弹危机就是突出表现,但是客观上促进了科技的发展进步。
(4)全面“冷战”与局部“热战”(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为典型)相互交织,造成国际局势紧张。
(5)两大集团势均力敌,彼此都不敢轻易动武,又使得近半个世纪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
(6)对中国:①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国推行亚洲版“杜鲁门主义”——扶蒋反共政策,导致内战,其后导致台海两岸长期分裂。②美国长期孤立新中国的政策,导致中美两国长期对峙。
(7)面对两极对峙局面,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组成不结盟运动并逐步发展壮大,第三世界崛起。
(8)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长期共存,相互借鉴,并用于内部的调整和改革,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
总之,美苏“冷战”使世界分裂为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导致两极格局形成,使世界动荡不安。
【限时自测】选择题
1.二战后确立的雅尔塔体系的实质是
( )
A.战胜国重新瓜分世界
B.帝国主义殖民体系日趋瓦解
C.确立了美国的霸主地位
D.划分了美苏的势力范围
2.二战期间美苏建立的同盟关系,在二战后破裂的主要原因是
( )
A.美苏争霸世界必然导致双方对立 B.意识形态的分歧和国家利益的冲突
C.两极格局关系的实质是两强争霸 D.苏联和各国革命力量的壮大妨碍了美国争霸?
3.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是
( )
A.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B.北约的建立 C.马歇尔计划的推行 D.华约的成立
4.二战后,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表现有
( )
①向西欧提供经济援助 ②支持联邦德国崛起? ③出兵朝鲜 ④成立北约
A.①
B.①②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5.下列对雅尔塔体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是美苏两国实力均势的重要体现
B.取代了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C.美国借此取得了全世界的霸权地位
D.依据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的基本原则建立
6.两极格局最终形成的标志是
( )
A.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北约组织的建立
D.华约组织的建立
7.杜鲁门主义的实质是
( )
A.支持自由国家抵抗外来征服
B.稳定希腊、土耳其的社会秩序
C.帮助受援国巩固资本主义制度以抵制社会主义
D.干涉世界各国内政
8.马歇尔计划实施的最根本目的在于
…
( )
A.帮助欧洲各国恢复经济
B.美国借此进行资本主义输出
C.稳定欧洲的资本主义秩序
D.以经济手段控制受援国,建立美国的霸权?
9.朝鲜半岛和德国的分裂从根本上讲是
( )
A.美苏“冷战”对峙的后果
B.雅尔塔体系的遗留问题
C.帝国主义挑衅的结果
D.社会意识形态的差别造成的
10.杜鲁门主义和对欧洲经济援助计划是“一个胡桃的两半”,其含义不包括
( )
A.都是美国“冷战”政策的组成部分
B.都以经济和军事援助为主要形式
C.主要目的都是为实现反共反苏
D.都是为了维护美国自身的利益
11.在逄先知、金冲及主编的《毛泽东传(1949-1976)》中写道:“一九六二年十月,苏联在加勒比海危机中和美国一度剑拔弩张,搞得十分紧张。”这里的“加勒比海危机”具体指的是
( )
A.美苏对中美洲的争夺
B.拉美独立浪潮高涨
C.古巴导弹危机
D.美国对古巴的武装封锁
12.杜鲁门在敦促国会尽早通过马歇尔计划的特别咨文中说:“要使经济复兴获得成功,必须采取某种对付内部和外部侵略的保卫性措施。”此后采取的“保卫性措施”是建立( )
A.联合国
B.欧洲共同体
C.华沙条约组织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合作探究】(考察学生识记、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二战后初期,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情况呈现出一种迥然不同的格局。此种格局使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出现了新倾向,美国抛弃了孤立主义,全面干预欧洲国家及国际事务,充当世界宪兵的角色,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政策基本上被纳入美国的外交战略之中。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固有矛盾虽未消除,但也没有发展到军事对抗的程度,因而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没有战争,相互之间的关系也比较平衡。
材料二:社会主义力量越出了苏联范围,在欧亚涌现出一批社会主义国家,正由于社会主义力量的存在和发展,使资本主义国家间的利益能够在一定范围内得到调和。战后初期的社会主义力量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很自然地都团结在苏联的周围。
——以上材料均摘自《当代国家关系》
请完成:
(1)材料一反映了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出现了什么新特点?试依据材料一、二分析其原因。
(2)材料二说社会主义力量“很自然地都团结在苏联的周围”的“历史和地理”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3)联系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对抗的主要手段有哪些?
【我的疑问】
【我的知识树】
第八单元
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
(导学案答案)
【问题导引】1.列举美苏“冷战”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表现。
答:美:出台杜鲁门主义,推行马歇尔计划,成立北约组织;苏:成立经互会和华约组织。
2.
“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的特点是什么?有何表现?
答:特点: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交替,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但是,美苏两国未发生直接武装冲突,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爆发。表现:欧洲全面冷战,部分国家分裂(德国、朝鲜),古巴导弹危机;挑起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
【限时自测】选择题
1—5
DBACC
6—11
DCDAB,C
D
【合作探究】12、参考答案:
(1)新特点: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相对平衡,没有发生军事对抗和战争,关系相对调和。原因:美国放弃了孤立主义,由局部扩张转向控制欧洲和国际事务;资本主义国家在外交政策上追随美国;社会主义力量的存在和发展。?
(2)无产阶级政党领导夺取政权取得胜利;社会主义国家得到苏联强有力支持;地理位置上靠近苏联,并且连成一片。?(3)成立对抗性经济组织,相互进行经济封锁;成立北约和华约进行军事政治对抗;意识形态上的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