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专题检测(含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计60分)
1.在近代史学大师王国维看来,周革殷命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次非常重要的鼎革,“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下列从制度文化的角度历数殷周鼎革的“剧变”的有( )
①封邦建国 ②加强中央集权 ③嫡长子继承制 ④百家争鸣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C
解析 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实行的基本政治制
( http: / / www.21cnjy.com )度,“封邦建国”体现的是分封制,“嫡长子继承制”体现的是宗法制,①③正确。西周时期最高统治者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排除②;百家争鸣是在东周时期,排除④。
2.春秋时期,赵简子说:“……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庶人工商遂。”这表明春秋时期( )
A.世卿世禄的分封关系受到冲击
B.以郡统县的体制普遍建立
C.工商皆本思想出现
D.血缘政治隶属关系得到空前加强
答案 A
解析 “克敌者”即获军功,可因军功授爵受赏
( http: / / www.21cnjy.com ),“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庶人工商遂”,显然,原先按血缘的世卿世禄的分封关系受到冲击。
3.《左传·昭公七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上述材料反映西周社会结构的基本特点是( )
A.严格的等级关系
B.嫡长子拥有继承特权
C.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
D.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紧密结合
答案 A
解析 从“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
( http: / / www.21cnjy.com ),士臣皂”可以看出西周统治者通过推行分封制,确立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严格的等级制度,故A项正确;B项讲的是宗法制的核心嫡长子继承制,与题意不符,排除B;C项讲的是商朝政治制度的特点,与材料反映的内容不符,故C项错误。D项讲的是宗法制的特点,与材料反映的内容不符,故D项错误。
4.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谈及周代的宗法制度时说:“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于天,争乃不生。”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里的“天”是指( )
A.辨别是非善恶的天理
B.表现自然现象的天道
C.决定嫡庶身份的天命
D.确定继承人选的天子
答案 C
5.某知名学者说:“中国之教,得孔
( http: / / www.21cnjy.com )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________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这段引文空格处应该填( )
A.夏禹
B.商汤
C.周武
D.秦皇
答案 D
解析 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实行的封建专制制度是从秦朝开始的。
6.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专
( http: / / www.21cnjy.com )制体制。秦王嬴政改称“皇帝”,自称为“朕”,命为“制”,令为“诏”;西汉建立后,刘邦为改变朝仪无度的状况,命儒士叔孙通制定新朝仪。他们都是为了( )
A.突出皇帝的至尊地位
B.削弱丞相在百官中的影响
C.确立中央政府的权威
D.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答案 A
解析 秦始皇的一系列规定旨在强化皇权,突出皇权的至高无上。汉高祖命儒士叔孙通制定新朝仪也是为了突出皇权至尊。故A项符合题意。
7.有论者称,虽说是“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 http: / / www.21cnjy.com )但秦王朝却以其浑厚刚强的气魄,开创了其后持续二千年之久的封建国家方方面面的基本模式。下列各项中能够支持这一结论的是( )
A.奠定了辽阔的疆域版图
B.开创了大一统的新局面
C.建立中央集权政治体制
D.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答案 C
解析 材料突出的是秦朝为后
( http: / / www.21cnjy.com )世开创的封建国家的基本模式。中央集权政治体制是秦朝开创的,延续了两千多年,并在以后历史长河中不断完善和发展,所以C项符合题意。
8.某学者研究了古代中国政治从“三公九卿”发展到“三省六部”的历史,认为古代中国政治有了一定的“现代属性”。其主要依据是( )
A.部门有所精简、名称得到更改
B.三省体制下,大臣议政可以集思广益
C.皇室事务逐渐从政府部门剥离
D.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提高行政效率
答案 C
解析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三公和三省六部都是针对国家事务进行管理,而九卿主要是处理皇室事务。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
9.龚书铎著《中国社会通史》中指出:“汉建国时,认为秦二世而亡与宗室无寸土之封,无法以枝叶护本有关。”为此,汉初采取的行政制度是( )
A.郡县制
B.行省制
C.郡国并行制
D.分封制
答案 C
解析 注意题干中的“无法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枝叶护本”。汉初实际上是部分恢复了分封制,又承袭了秦郡县制,实行的是郡国并行制,故答案选C项。A项是秦朝的制度,B项是元代的制度,D项是西周时的制度,皆与题干不符,排除。
10.元代行省内部实行的是群官负责和圆
( http: / / www.21cnjy.com )署会议制,即通过行省官员集体开会共同负责,各官员之间既有所分工、互相配合又互相牵制,每个行省官员都不可能独立行使权力,而要受到其他同僚的协助或制约。元代实行这种权力运行机制主要是为了( )
A.加强中央集权
B.分化地方权力
C.妥善处理各民族之间关系
D.提高行政效率
答案 A
解析 材料反映出元朝地方官员的权力制衡,但应该认识到最终还是集权于皇帝,其目的在于加强中央集权,选择A项。B项只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方式。
11.有学者认为:“科举考试的终结并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意味着其中合理因素与之俱亡。它所体现的许多有价值的观念具有永久的生命力……成为人类共同的基本理念。”科举制度“具有永久的生命力”的理念是( )
A.公平竞争
B.以文治国
C.分科考试
D.学而优则仕
答案 A
解析 科举制度是我国历史上独有的具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开创性和平等性的以公开竞争为核心的官吏人才选拔制度。创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衰废于清末。科举制度体现的许多有价值的观念具有永久的生命力,公平竞争、广泛参与、唯才是举的思想成为重要的理念。本题选A项,B、C、D三项说法与问题中“具有永久的生命力”要求不符。
12.《清史稿》记述,清代内阁“沿明旧名,例称政府”,但“内阁实权,远不逮明”,“内阁宰辅,名存而已”。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清朝前期以武立国
B.六部分掌行政权力
C.贵族特权不断削弱
D.新的权力机构出现
答案 D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中央权力机构演变,“清
( http: / / www.21cnjy.com )朝前期以武立国”不符合材料信息,故A项错误;清朝六部一直在行使行政权,故B项错误;清朝贵族特权与此无关,故C项错误;“内阁宰辅,名存而已”是因为新的权力机构——军机处的出现,从而架空了内阁,故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计40分)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
图一
图二
( http: / / www.21cnjy.com )
图三
材料二 嬴政统一六国后,自称“始皇帝
( http: / / www.21cnjy.com )”(注:古代,人们称祖先或神明为“皇”,“帝”是人们想象中主宰万物的最高天神),并规定:“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材料三 (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明史》
材料四 故宫导游说:“这个不起眼的‘偏房’,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为了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中的示意图,指出图一、图三反映的政治制度是我国历史上哪两个朝代开创的。图二所示的政治制度的名称是什么?(6分)
(2)据材料一图一及材料二指出,秦朝是怎样强化君权的。(4分)
(3)明清时期是中国专制时代的晚期,材料三、四反映出这一时期君主专制制度有哪些新的变化?(6分)
(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4分)
答案 (1)图一秦朝、图三元朝;图二所示的政治制度是三省六部制。
(2)三公分权,互相牵制;神化皇权;王位世袭。
(3)明朝废丞相设内阁,从而使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清朝设军机处,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4)趋势: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
14.在对“中国古代的皇帝制度”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某班同学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展开的。
方法一 史料研习
材料一 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
( http: / / www.21cnjy.com ),其任重矣。然自汉以来,位号不同,而唐世宰相,名尤不正。初,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其后,以太宗尝为尚书令,臣下避不敢居其职,由是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与侍中、中书令号为宰相,其品位既崇,不欲轻以授人,故常以他官居宰相职,而假以他名。自太宗时,杜淹以吏部尚书参议朝政,魏征以秘书监参预朝政,其后或曰“参议得失”“参知政事”之类,其名非一,皆宰相职也。——欧阳修《新唐书》卷四六《职官志》
材料二 国初定制,设议政王大臣
( http: / / www.21cnjy.com )数员,皆以满臣充之。凡军国重务不由阁臣票发者,皆交议政王大臣会议。每朝期,坐中左门外会议,如坐朝仪。雍正中设立军机处,议政之权遂微,然犹存其名以为满大臣兼衔。乾隆壬子,纯皇帝特旨裁之。——昭梿《啸亭杂录》卷四《议政大臣》
(1)材料一反映了隋唐时期宰相制度具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怎样的特点?材料二反映了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如何?根据议政王大臣会议权力演变的过程说明其权力发生了怎样的转移?(10分)
方法二 规律认识
(2)汉、唐、明、清是中国历史上四个统一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封建王朝,其中枢权力机构的演变过程为:中朝——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据此归纳出皇帝集权的两种方式及其作用。(4分)
方法三 观点探讨
材料三 皇权至高无上而无所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统的属性,使得全体臣民都是皇权统治和奴役的对象,没有平等可言。在皇帝制度创立后的历史中,皇权意识不断地膨胀却缺乏对其应有的制约与限制。正因为如此,在历史上才会出现不少皇帝滥用权力的现象,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的伤害。——赵斌《浅析中国古代皇帝制度的利与弊》
(3)结合材料三的观点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皇帝制度的认识。(6分)
答案 (1)宰相一职增多;集体共议国政
( http: / / www.21cnjy.com );假借其他官名行宰相职责,分散宰相权力。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权力很大,他们对军国大政有直接处置权。雍正朝设立军机处以后,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便明显被削弱;乾隆时期,议政王大臣会议被取消,权力全部转移到皇帝手中。
(2)一种是起用身边的亲信近臣,组成决策核心机构;另一种是令多人共行“宰相”之职,使其相互牵制。
(3)皇帝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封建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家的统一、稳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但在该制度下,皇权独尊,极易形成皇帝集权专制,并且滋生腐败,不利于社会的长远发展。
解析 题干围绕皇帝制度的发展概况和基本评
( http: / / www.21cnjy.com )价展开设问,第(1)题通过隋唐宰相制度与清朝议政王大臣的比较,分析中国古代皇权的发展变化情况;第(2)题从中国古代中央权力中枢的演变情况,来分析古代皇权专制的基本规律;第(3)题要注意用辩证地态度对待历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