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名称 口耳目手足 课时 第3课时
课标要求 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一学段“识字与写字”目标,学生应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认识常用汉字350个左右,会写其中的160个左右;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注意间架结构。本课以人体器官为主题,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口、耳、目、手、足”五个与自身密切相关的汉字,体现语文学习的生活化、情境化特点。同时融入“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卧如弓”的行为规范儿歌,将识字教学与养成教育有机融合,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发展。
学习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口、耳、目、手、足”五个汉字,做到发音准确、辨识清晰,并能在不同语境中快速指认;理解这五个字分别代表人的嘴巴、耳朵、眼睛、双手、双脚及其基本功能,如“用口说话”“用耳听声”“用目看物”“用手做事”“用足走路”;能够在教师指导下朗读并背诵行为规范儿歌“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卧如弓”,初步建立良好的身体姿态意识;通过观察图画中儿童的动作表现,模仿正确的站、坐、走、卧姿势;在小组活动中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愿意倾听同伴发言;养成爱护身体、讲究卫生的良好习惯。
学习重点 掌握“口、耳、目、手、足”五个生字的正确读音与字形特征,特别注意“目”与“日”、“耳”与“月”的形近字辨析;理解每个器官的功能及保护方法,如不挖耳朵、不用脏手揉眼睛等;能流利朗读课文内容,语音清晰、节奏自然;通过动作模仿掌握“站、坐、行、卧”四种基本姿态的标准姿势;在田字格中规范书写“口、耳、目”三个字,掌握先外后内的笔顺规则;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在真实情境中运用所学词汇进行简单表达。
学习难点 “目”与“日”字形极为相似,仅差一横,学生容易混淆,需通过对比强化记忆;“耳”字笔画较多(6画),结构复杂,初学者易出现漏笔、倒笔现象;部分学生对“卧如弓”的含义理解困难,不知如何摆放睡姿;口语表达方面,有些学生羞于当众展示动作或发声,需营造安全、鼓励的交流环境;将抽象文字符号与具体身体部位建立稳固联系需要反复刺激与巩固;书写“目”字时四横间距不均、末横过长等问题较为普遍,需加强个别指导。
评价任务 1. 能准确读出“口、耳、目、手、足”五个字
2. 能指出自己身体相应器官并说出名称
3. 能模仿“站如松、坐如钟”等正确姿势
4. 能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口”字
5. 能参与小组讨论并说出一个保护身体的方法
资源
与建议 利用教材中三个孩子活动的插图资源,增强视觉感知;准备大字号“口、耳、目、手、足”字卡各一张,背面贴磁铁便于展示;制作人体轮廓图海报,供学生贴标签使用;收集有关爱眼、护耳、勤洗手的宣传图片;准备轻音乐用于放松环节;建议教师采用“我说你指”游戏调动积极性;鼓励学生用镜子观察自己的口、耳、目形态;可在教室张贴“正确坐姿示意图”作为日常提醒;联合体育课教师共同强化体态训练。
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唤醒经验。
(1)、设问激趣,引出主题。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宝贵的身体,它帮助我们感知世界、行动自如。现在请大家摸一摸自己的脸,说说你摸到了哪些地方?有的同学说摸到了鼻子,有的说摸到了嘴巴,还有的说摸到了耳朵和眼睛。今天我们就要来认识几个特别重要的身体部位,它们的名字就藏在这三个小朋友的身边。请看课本上的图画,右边穿蓝白条纹衣服的小男孩旁边写着哪两个字?是“口”和“耳”。中间紫色上衣的女孩旁边呢?是“目”和“手”。左边黄色上衣的女孩旁边是什么?是“足”。这五个字合起来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题目——《口耳目手足》。这些器官每天都为我们服务,我们要好好爱护它们。
二、识字教学,图文对应。
(1)、逐字认读,正音识形。
教师依次出示“口、耳、目、手、足”五张大字卡,贴于黑板显眼位置。先带领全班齐读三遍,注意纠正发音:“口”kǒu第三声,嘴唇圆拢;“耳”ěr第三声,舌尖卷起;“目”mù第四声,双唇微展;“手”shǒu第三声,翘舌明显;“足”zú第二声,舌尖抵住上齿龈。随后引导学生观察字形特点:“口”像一张张开的嘴,“耳”像耳朵的轮廓,“目”像两只眼睛加眼眶,“手”像五指张开的样子,“足”像脚掌与脚趾。可以让学生对照镜子做出相应表情或动作,加深印象。
(2)、功能探究,生活链接。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我们的‘口’能做什么?”引导回答:吃饭、喝水、说话、唱歌、微笑。“那‘耳’呢?”听音乐、听老师讲课、听爸爸妈妈说话。“‘目’有什么用?”看书、看黑板、看风景、识别颜色。“‘手’能干些什么?”写字、画画、拿东西、拍球、系鞋带。“‘足’呢?”走路、跑步、跳跃、踢球、跳舞。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归纳总结,并强调保护方法:不用脏手揉眼睛、不大声喊叫伤害嗓子、不在耳朵里塞异物、勤剪指甲保持手部清洁、穿合适的鞋子保护双脚。
三、儿歌诵读,规范行为。
(1)、学习姿态儿歌,理解含义。
教师板书“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卧如弓”,逐句讲解意思:“站如松”是指站立时要像松树一样挺拔直立,不歪斜;“坐如钟”是坐着时要像大钟一样稳重安定,不晃动;“行如风”是走路时要像风一样轻快有力,不拖沓;“卧如弓”是睡觉时身体微微弯曲,像一把拉满的弓,有利于呼吸和血液循环。配合动作示范:站立时双脚并拢、抬头挺胸;坐下时背部靠椅、双脚平放;行走时步伐均匀、手臂摆动;躺下时侧身屈膝、双手抱枕。
(2)、多种形式朗读与表演。
组织学生进行多层次朗读训练。首先全班齐读三遍,要求声音洪亮、节奏整齐;然后分角色朗读,一组读前两句,另一组读后两句;再开展“我说你做”游戏,教师读“站如松”,学生立即做出标准站姿;读“坐如钟”,学生迅速坐好;读“行如风”,学生原地踏步;读“卧如弓”,学生双手抱臂侧身模拟睡姿。还可邀请几位学生上台表演,其他同学评判是否符合标准,增强参与感和辨别力。
四、书写指导,落实规范。
(1)、认识“口”字结构,掌握笔顺。
投影展示田字格中的“口”字,介绍其属于全包围结构,书写时遵循“先外后内”原则。教师在黑板田字格中逐笔示范:第一笔竖,从左上格起笔向下;第二笔横折,从竖顶端向右横出再向下折;第三笔封口横,从左向右贯穿底部。强调三笔之间要衔接自然,框内空间匀称,不可过大或过小。学生用手指在空中模仿三遍,感受运笔方向。
(2)、动手练习,个别辅导。
发放田字格练习纸,要求每位学生在纸上写三行“口”字。教师巡视指导,重点关注执笔姿势、坐姿、笔顺是否正确。对书写困难的学生进行一对一示范,提醒“先外后内”的基本规则。完成后挑选优秀作业张贴展示,树立榜样。同时纠正常见错误:如“口”字最后一横未封口、左右不对称、“口”形过扁等问题。
作
业
内
容 1. 回家照镜子观察自己的口、耳、目,并向家人介绍它们的作用;
2. 在田字格本上每个字抄写一行(每行三个),注意保持整洁;
3. 和爸爸妈妈一起练习“站如松、坐如钟”姿势,拍照记录最佳瞬间。
一
致
性 本节课围绕“身体认知与行为规范”双重目标展开,所有教学活动均服务于识字、理解、表达、实践四大维度。导入环节通过自我触摸激活已有经验,识字环节强调图文对应与生活链接,儿歌环节注重动作体验与习惯养成,书写环节落实规范训练。检测内容紧扣重点字词,作业设计体现家校共育理念。评价任务覆盖认读、指认、模仿、书写多个层面,确保教学评一致性。资源选用贴近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建议实施兼顾知识传授与品格培养,整体结构逻辑清晰,层层递进,符合低龄儿童认知规律。
学
后
反
思 1. 多数学生能准确认读“口、耳、目、手、足”,但在单独抽读时仍有少数将“目”误读为“日”,需在下一课时加强对比辨析;
2. 动作模仿环节极大提升了课堂活跃度,但个别学生过于兴奋导致纪律松散,今后应明确规则后再开始活动;
3. 部分学生书写“口”字时未封口或比例失调,下一步需增加描红与临摹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