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

文档属性

名称 落日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60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7-12-22 18:4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0张PPT。落 日朱启平中方代表签字日方代表签字1945年9月2日日本向联合国投降并签字 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为了民族的生存与复兴,与凶残的日寇进行了长达8年的不屈不挠的殊死搏斗,谱写了一曲曲惊天地泣鬼神的悲歌,在国际正义力量的援助下,终于让日本缴械投降。让我们跟着战地记者朱启平的真实笔触一起去感受那个令人激动的投降仪式吧。 作者介绍 朱启平,出身江南世家大族,燕京大学高才生。据介绍,“一二·九运动”中,燕大“洋气冲天,红光满园”,其中就有朱启平叱咤风云的身影。太平洋战争中,他成为活跃一时的随军记者;1945年在“密苏里”号上举行的日本向联合国投降的签字仪式中,朱启平是其中的三名中国记者之一,发回的长篇通讯《落日》传诵一时,被公认为“状元之作”,后来还被列入大学新闻教材。其后他又任驻美特派员兼联合国记者,赴朝鲜战地采访,通讯享誉海内外。老新闻人严秀(曾彦修)先生1997年读到迟来结集出版的《朱启平新闻通讯选》,就发自内心地赞许说:朱启平的新闻通讯之所以值得长久保存,关键在于两个字:眼光。1957年曾被错划为右派。后经廖承志先生提名,朱启平调到解放军外国语学院教外语。 文体介绍 新闻侧记,又叫特写,凡是截取事件、人物或场景中最富有特征的横断面,用横的写法加以扩大描述和精雕细刻,并通过一个或若干个生动、感人的镜头,将所选取的横断面细致而形象地表现出来,让读者能充分地看到每一个细节,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睹其物。
写好新闻特写需注意如下两点:
(1)要报道出现场所见所闻的新人新事。
(2)选择材料集中,突出高潮部分。初读文章体会文意 你能用一句话概括出文章的内容吗?

“一九四五年九月二日上午九时十分,我在日本东京湾内美国超级战舰密苏里号上,距离日本签降代表约两三丈的地方,目睹他们代表日本签字,向联合国投降。”(课文第一自然段)既然一句话就能概括出文章的全部内容,作者为什么写了那么多文字?你认为哪一个部分是文章的重点?你能分出文章的段落吗?
可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代表到来”,写“签字” 的环境、场面布设,以及人物的面貌和言行举止。
第二部分:“仪式开始”,签字的经过。
第三部分:“投降书脏了”,签字后的余波。

重点是第二部分,签字的经过。既然第二部分是重点,那么前后两部分有什么作用么,可以删除吗?
不能删除,第一部分是铺垫,呈渐进式,第三部分是第二部分的是延续,给人给人一波即平一波又起的感受,令人回味无穷。 签字场所白马故事代表到来1、 2仪式开始1、 2投降书脏了《落日》传诵一时,被公认为“状元之作”有人说它的成功之处在于细节描写,请你就文章中你喜欢的部分,或感受较深的部分谈谈你的看法。 对军舰上玻璃柜里美国国旗的描写。
这面国旗曾经是友好的象征,也是美国在日本经历的见证,如今又见证日本投降,胜利者的自豪,这是对失败者的一种讽刺。 对签字桌的描写。 签字桌是海军的餐桌,这也是对失败者的讽刺。“白马故事”看似貌不相干,实则写出了日本投降后,胜利者发自内心的喜悦与自豪,英武和威严,这些和“落日”相互对应,密不可分。 “八点半,乐声大起,一位军官宣布,联合国签字代表团到”,“八时五十分,乐声又响彻上空,盟军最高统帅麦克阿瑟将军到”,“不久,一位美国军官领先,日本人随后,……乐队寂然”。
欢快的乐声只为胜利者而奏起,属于侵略者的只有沉默,而这沉默也是对侵略者的无声抗议和冷漠。“全舰静悄悄一无声息,只有高悬的旗帜传来被海风吹拂的微微的猎猎声”。
以静衬动,烘托出庄严、肃穆的氛围。“日本代表团外相重光葵在前,臂上挂着手杖,一条真腿一条假腿,走起路来一跷一拐,登梯时有人扶他”。 “第一个是中国代表徐永昌将军,他穿着一身洁净的哔叽军服,左胸上两行勋绶” 胜利者盛装而来,可见对这一时刻的重视;侵略者肢体残缺,害人之人也在害着自己。 “重光葵挣扎上前行近签字桌,除帽放在桌上,斜身入椅,倚杖椅边”,“他签字时没有入坐,右手除手套,立着欠身执笔签字”。 昔日趾高气昂的侵略者,现在在胜利者面前毫无地位,真是莫大的讽刺。“九点十八分”:“看表是九点十八分。我猛然一震,‘九一八’!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日寇制造沈阳事件,随即侵占东北;一九三三年又强迫我们和伪满通车,从关外开往北平的列车,到站时间也正好是九点十八分。” 这里或许是巧合,或许是有意安排,但作者巧妙抓住了这一点来借题发挥,追述历史,确实打动人心。“倒霉的日本人,连份投降书也不是干干净净的。”饱含讽刺性,日本发动的战争不干净,最后的投降书同样不干净。“日本代表团顺着来路下舰,上小艇离去。在他们还没有离舰时,十一架超级堡垒排列成整齐的队形,飞到密苏里号上空,随着又是几批超级堡垒飞过。隆隆机声中,我正在数架数时,只见后面黑影簇簇,蔽空而来,那都是从航空母舰上起飞的飞机,一批接一批,密密麻麻,不知有多少架,顷刻间都到了上空,然后向东京方向飞去。” 鲜明的对比,一边是窘态毕露灰溜溜逃跑的敌人,一边是胜利者的雄姿。日本投降签字过程课文最后作者提到不应忘却历史,又说“我们的国势犹弱,问题仍多”他想告诉我们什么?提醒胜利是惨重的代价换来的,我们应展望前景,激起历史责任感和危机感。 (主题1。)日本的投降仪式分明在上午,为什么题目叫落日呢? 这里有象征意义,曾经不可一世的日本侵略者今天终于在世界人民面前低头签字投降,如同日落西山一样;日本侵略者当年侵略他国,其以“旭日东升”自喻的国旗,令人望而生恶,今天,它的“坠落”不仅大快人心,且透出作者的嘲讽之意。
表现出中国人民战胜强敌的民族自豪感,揭示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主题2。) 本文被誉为报道二战日本投降仪式通讯类作品的“状元之作”,也是大学新闻系典范教材,你从中学到了那些写作方法? A、?材料组合方面,为中心服务选择材料。 B、?细节的捕捉与刻画; C、新闻的现场感和真实性。 课后作业:请你学习本课选材组材的方法和细节描写,描写一个生活中的小场面,要注意点面结合,主次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