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美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2课 《在校园中健康成长》资源包(教学设计3份、课件3份 素材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美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2课 《在校园中健康成长》资源包(教学设计3份、课件3份 素材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6-08-20 21:09:48

文档简介

《在校园中健康成长》教案
设计思路
教材本单元设计主旨在于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提炼、表现能力,而本课能锻炼学生从选材构思到表现创作的综合能力。本课时主要目标在于通过对主题性作品的选材和构思提高学生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和感受能力,以共和国成立60周年热点为题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因此,能否加强学生对情感体验的把握和表达是本课的一个重点,也是以往容易忽视的。本课教学中,除了能使学生了解选材构思等一般性的创作方法外,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自由度以使学生加强在创作过程中情感的投入成为重中之重。
课型 造型与表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人物题材绘画的一般创作方法。
2.能将生活中的体验经过选材、构思、提炼、加工,在一定场景中,以成组人物及情节,表现一定主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素材搜集和整理形成教强的创作意识和创作敏感。
2.通过对作品多种表现形式的尝试形成教强的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热爱祖国热爱校园生活的情感,提高对周围事物敏锐的观察和感受能力。
2.培养在一定场景中以成组人物及情节表现一定主题的绘画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
对绘画题材的选择和构思。
教学难点
构思中对典型场景中人物形象、情节的把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组织教学(按常规进行)
二、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视频:春晚舞蹈《千手观音》,引导学生回忆、交流自己对作品中印象最深刻、最难忘的环节。
教师总结:
作品主题
色彩和美术设计
⑶ 表现形式
1、一件成功的艺术作品虽然表现形式不一,却有着共同的创作特点和艺术魅力,都是作者对自己的感受和创意进行的艺术加工。
2、板书课题 《在校园中健康成长》
3、回忆建国60周年我们在学校和班级都举行了哪些有意义的活动呢?
出示课件
国庆给你留下了哪些印象?
你认为国庆充满了什么色彩?
4、教师:今天让我们共同来创作一件国庆题材的美术作品,来庆祝共和国母亲60年华诞。同学们可以表现国庆期间印象最深,认为最有意义的活动。
5、教师演示,示范作品
(作品进行中邀请同学一起参与体验)
6、提出作业要求:
出示课件
根据上节课布置的课后作业,小组合作确定要表现的主题活动。
根据创作意图、作品主题的需要,选择一种表现手段,如线条画、色彩、拓印或纸版画等,进行绘制。
7、学生作业,教师指导
辅导要点:
1、将自己的创作构思画成简单的草图,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进行交流与讨论,对各自的构思草图进行修改与完善。 2、创作过程中,仍可进行相互交流,交换各自所需的素材。 3、要鼓励学生大胆表现自己的构思,大胆落笔,细心收拾。要独立思考,表达出自己的意思,交流的目的是启发创作灵感,而应避免相互照搬或套用一个模式。
4、教师应在辅导中,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透视知识画场景,运用所学的人体比例及动态表现的知识处理画面中的人物,成组人物的表现,应注意画面的均衡构图、前后遮挡、远近虚实等关系的处理。
三、课堂小节:   作业接近完成时,指导学生从整体上对自已的作品进行调整和修改,最后完成作品。   请同学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畅谈自己的创作思路和理念,学生互评教师予以点评和积极的肯定。向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和相关网站。
学生在创作思路、舞美、服装、动作设计等方面畅所欲言,同学间进行交流。
学生回答:
把人们心目中神圣,形象唯美的千手观音作为表现主题印象深刻,色彩富丽堂皇,千变万化。
学生看课件展示。
学生回答:
国庆校园活动─升旗仪式、大合唱、班(团)队会、国庆晚会等
国庆充满了喜庆、祥和、火热的色彩。
同学们兴高采烈,载歌载舞欢度国庆。
学生分析:
1、采用什么样的构图最能表现自己的构思? 2、采用什么样的表现形式才能达到好的表现效果?
学生小组合作。
1、表现出自己的创作意图和主题。 2、采用适于主题表现的方法和手段。 3、创作过程中正确运用以往所学的透视、人体比例等知识的技能。 4、创作活动中与同学愉快地交流与合作
学生分析:其他同学的作品在选材与构思等方面对自己有什么启发.
  
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在不同艺术形式中印象最深刻,并讨论如何才能作为绘画创作的主题加以表现。
我们喜欢国庆题材是因为大多同学观看以后心理上有认同感,有愉悦的心理感受,这是一种心理共鸣。因为这些题材就来源于我们熟悉的校园生活,表现的是最典型的场景。
让学生发现创造的快乐,使学生受到鼓舞和启发,
学生能够通过语言的表达使自己的作品继续得以完善。
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只有认真地观察和体验生活中的人和事物,选取其中印象深刻、有意义、有情趣的部分,通过整理加工和提炼,进行联想和构思,才能创作出有感染力的美术作品。
板书设计
多彩的学习生活━在校园中健康成长

⑴作品主题 ⑵色彩和美术设计 ⑶表现形式
↘ ↓ ↙
国庆校园活动 喜庆、祥和、火热 线条画、色彩、拓印或
纸版画等
↘ ↓ ↙
创作源泉 素材搜集 主题确定

《火热的十月》《我爱你祖国》《难忘的升旗》
《在校园中健康成长》教案
在社会学层面上,中学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种亚文化。中学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时空,以高品位、高层次的校园活动为载体,以校园主体意识为主要特征,以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为目的的一种群体性文化。校园文化具有极强烈的感染力,可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陶冶道德情操,锤炼意志品格,提高审美能力。在中学校园内,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的学习生活不至于是单调、枯燥的“疲劳战”,而是丰富多变、妙趣横生的积极追求。这对学生学习精神的激发和学习效果的提高无疑是有益的。新学期的开学,同学们结束了漫长的假期,又重新回到了校园,分别后的再相聚,显得格外亲切与兴奋.同学们看着校园熟悉、优美的环境,热爱之情油然而生。趁此机会,以提问题的方式启发引导学生进入特设的情境之中,鼓励同学们积极开展各项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最后,全班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开展了一次综合实践活动。
活动目标:
了解学校的发展历程,以及学校的未来规划;学习美化环境的基本知识,学习校园建设常识,广泛了解花草的习性,初步掌握种植花卉等植物的技能;掌握服装设计、制作知识,初步了解谱曲、填词的基本规则,能够设计绘制出校园布局图、校服设计图。
在活动准备阶段,使学生能够利用资料室、图书馆、博物馆、网络等资源, 收集资料或信息,并妥善处理资料,形成自主获取信息的能力;在社区实践中,使学生理解社会规范的意义,并能自觉遵守维护社会规范与公德;在设计校服、制作校旗的活动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在研究过程中形成通过探究进行学习的习惯,不断地养成探究兴趣,具有较强的探究意识。
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学校的发展历程、以及学校的未来规划,激发学生对学校的热爱之情,并萌发起为母校争光的情愫;通过观察、考察校园环境,领悟到自己的学习生活与校园环境息息相关,加深珍惜环境的情感;通过校曲的修改、试唱及最后的展示,潜移默化中陶冶学生的心灵世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活动内容:
本主题活动共设计了《知我校园》、《建我校园》、《情系校园》三个活动专题。其中《知我校园》是让学生通过调查、探究、实践等活动,从人文知识方面走近学校,能够绘制出校园布局图,了解学校历史,展望学校美好未来。《建我校园》是让学生在全方位了解学校的基础上,对校园进行美化环境的建设,在美化校园的过程中,了解一些校园建设常识,让学生从自己的劳动中,体会劳动的可贵和创造的喜悦。《情系校园》是通过“创作校曲”、“自制校服”、“制作校旗”充分体现学校的鲜明特色,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爱校之情,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确立主题阶段
活动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能力主动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有一定研究价值和意义的问题或研究课题。
2.提高学生收集、筛选材料的能力,使学生具有自主制定研究活动方案的能力,包括安排研究活动的时间、过程、基本方法、人员、条件等要素。
成果展示阶段
活动目标:
1.能够通过问题探究,个人或小组自主地撰写简单的观察、调查、考察等研究报告或研究小论文,
能够得出结论。
2.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
3.在“校服、校曲、校旗”的展示中,激发学生的爱校之情,使学生萌发为母校增光的情愫,融德育、美育于无形之中。
《在校园中健康成长》教案
课型: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人体的基本比例及其处在不同姿态情况下比例的变化。
2、能力目标:学习用简单的线条描绘人物动态的基本方法和人物写生的一般步骤。
3、德育目标:通过人物全身姿态的写生练习,感知人体结构的和谐美和人体的动态美。
重点难点:通过分析各种动态形象和写生练习,掌握人体比例与动态变化规律。
准确表现符合人体比例和动态变化规律的坐姿形象。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人体比例教学挂图;一张2开的白板纸、人物动态录象或多媒体演示设备等。
2、学生准备:人体木头人模型,课前预习《校园伙伴》一课,并观察校园中同学们的姿态。准备画纸、铅笔或其他画笔。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出示四幅比较有特点的人物动态画面(或四幅生活学习中赋予动态的画面),来引导同学们分析因不同的动态生成的美感体验,引入新课:“同学们,校园里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校园里的伙伴又是我们最熟悉的。我们今天就来用手中的笔描绘一下身边的伙伴,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第二单元:多彩的学校生活——在校园中健康成长。面对一个伙伴,首先应该做什么,是不是拿起画笔就能表现出来?生答:按照一定比例来表现。(用投影出示“人体比例的定义”:利用人体比例图指导学生测量各种姿势人体大致比例。)
二、讲解新课:
(1)下面就让我们亲自动手来测量一下,你就会发现结果的。人体有许多种不同姿态,现在我们主要来测量这四种姿态。”(出示人体四种姿态比例图投影片)
师:“测量的方法是以人体头的长度为单位,从头到脚垂直测量,看大约有几个头的长度,记录下来。
在测量中,请测量比较快的同学,请介绍一下测量方法。(生介绍:用铅笔头与大拇指指甲的距离测伙伴头的长度,然后依次往下测出全身的长度)。
请同学们用这个方法测量一下以下几种姿势人体的头长:测坐姿中坐在凳子上、测坐姿中席地而坐和测跪姿的长度。
学生汇报测量结果(教师板书),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得出人体比例的一般规律。(投影片出示数据。
师:“通过大家的测量,我们得到的结果大致相似,但并不完全相同,而是有所差异,这是很正常的。因为我们不同的人身体发育的速度存在着差异,有的快一些,有的慢一些;不同的种族,不同的性别,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现在我们来观察这些数据,你会发现人体比例的一般规律:站约7个头长;坐约5个头长;席地坐约3个半头长;跪约4个半头长。(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在投影片上揭示出人体比例一般规律的4个数据)大家齐说一遍。”
(2)人物的动态与重心如何掌握。
师摆一个书上的姿势,要求学生用木头人模型摆出动态的姿势(很多学生没有把握中心,摆出的动态模型到了),师生总结经验进行交流。
观看录像:运动员跨栏比赛录像,定格在跨栏的一瞬间,请学生用模型摆出这个姿态,不能顺拐(胳膊和腿一顺),个别组任务简单点评后指出运动人体形态的重心。
师:“立姿与坐姿是表现人体相对静止情况下的形态,而现实生活中有些人物形态的动作变化很大。在绘画中,大家觉得相对静止的形态容易画,还是运动的形态容易画呢?(生答)为什么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这幅图(出示投影片:两种姿态图),看看人体正立和活动时,肩胛带和骨盆带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对比观察回答,得出结论:出示文字投影片)正因为人体正立时,肩胛带和骨盆带成水平状,以中心线为对称轴左右对称,所以觉得容易画。而活动的人体,肩胛带与骨盆带倾斜呈相反状,左右不对称了,所以觉得难画。
重心和重心线。(出示复合投影片:先出示图,再出示概念。)重心是指物体的重力的中心。人体重心大致在脐孔上下。大家从课本范图中找出重心、画出重心线。
动态线。邀请同学当模特,找出同学动态中的线条是表现人体运动总趋向的主线,我们把它叫做动态线。
教师范画分步骤完成,写生步骤:①动态线②大形体③深入(衣褶)④完成
各环节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重心、比例头长,同时考虑构图,用几何图形表现出来,让学生按步骤练习表现,强调工具的利用方法及指导学生练习,不同位置的透视规律(近大远小)。
三、作业
运用所学的知识,用速写的方法表现身边的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