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三 2.2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课件 (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三 2.2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课件 (共2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8-20 10:53: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7张PPT。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1972年
联合国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人类环境会议
“只有一个地球”1992年
联合国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召开环境与发展大会
“地球在我们手中”2002年
联合国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召开全球可持续发展首脑会议问题:人类为什么对可持续发展越来越重视?一、理解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由 经济、社会、生态 三大子系统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的一个 复合 系统 1、概念: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 ,又不对 后代人 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2、可持续发展的组成:当代人的需求后代人经济、社会、生态复合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图 社会系统
(含人口、科技)生态系统
(含资源)经济系统人的管
理调控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1)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指不仅重视经济数量的增长,更追求质量的改善和效益的提高 含义:地位:措施: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传统生产方式,积极倡导清洁生产和适度消费,以减轻对环境的压力必要性:只有通过经济增长才能提高当代人的福利水平,增强国家实力,增加社会财富(2)社会的可持续发展(3)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清洁生产定义
联合国环境署对清洁生产的定义为:清洁生产(简写CP)是关于产品的生产过程的一种新的、创造性的思想,该思想将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中,以增加生态效应和减少人类及环境的风险。对生产过程,要求节约材料和能源,淘汰有毒原材料,减降所有废弃物的数量和毒性;对产品要求减少从原材料提炼到产品最终处置的全生命周期的不利影响;要求将环境因素纳入设计和所提供的服务中。 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1)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改善人类生活质量,提高人类健康水平,创造一个人人享有平等、自由的社会环境。 目的:地位:(2)社会的可持续发展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1)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包括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两个方面。发展要和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协调基础:地位:(2)社会的可持续发展(3)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如果图中经济系统为钢铁生产系统,
将各组词组相应的字母填入图中括号内:
①工业产值、利润
②技术人员
③铁矿石、煤炭
④土地、水、空气
⑤厂长、经理、车间主任
⑥钢材
⑦工业“三废”
⑧生活垃圾1、6257348可持续发展
复合系统示意图 1、公平性原则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代际公平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是有限的,需要与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代内公平可持续发展观认为人与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人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是平等的,应互相尊重3、共同性原则4、阶段性原则2、持续性原则资源分配时间上的公平资源分配空间上的公平发达国家已消耗了大量资源和能源,对环境变化影响大,理应对全球环境问题承担主要责任。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可持续发展进程中优先考虑的问题----消除贫困(4)可持续发展的目标2、持续性原则(1)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2)持续性原则的核心(3)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最主要的因素是资源与环境指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在不超越资源与环境承载力的基础上,保持发展的持续性不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可再生资源的永续利用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相互协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保持适度人口规模
处理好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承载力地球
面积地球的
承载力经济社
会发展资源、人口
环境保护 在尊重各国主权和利益的基础上,制定各国都可以接受的全球性目标和政策3、共同性原则——从全球利益出发 许多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不是单靠某一个国家就能得到很好解决,而是需要国际合作,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获得解决。如:全球气候变暖、酸雨蔓延、臭氧层空洞等。 全球必须采取共同的行动,建立起良好的国际秩序和合作关系,真正实现全球的可持续发展。 许多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不是单靠某一个国家就能得到很好解决,而是需要国际合作,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获得解决。 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由低级阶段想高级阶段推进的过程,由于世界各国、各地区所处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阶段不同,在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及承担责任方面,都会表现明显的差异。4、阶段性原则(1)阶段性原则的含义 贫困和不发达是环境退化的根本原因。这些国家。需要保持适度的经济增长,消除贫困,增强自身的环保能力,只有解决了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全球环境才能得到根本改善。发展中国家 长期处于贫困、人口过度增长、环境持续恶化的恶性循环之中。 是造成目前地球生态环境退化的主要责任者。有义务率先采取有关环境保护措施,为国际合作做出更多贡献。发达国家 消费着世界上大多数的资源、能源,本区域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可持续
发展阶段发展目标在可持续发展
中承担的责任初级阶段高级阶段经济发展,并开始
关注资源与环境问题经济、社会与
环境的协调发展少, 次要责任多,主要责任(2)可持续发展的阶段目标及责任下图中三图分别是哪个国家的环境标志?说说每幅图案的寓意。中国:由青山、绿水、太阳及十个环组成;中心表示人类生存的环境,外围环环相扣,表示公众参与,共同保护环境。日本:象征“用我们的双手来保护地球和环境”;字母e为“地球”“环境”“生态”三个英文单词的词头,意味着对地球、环境和生态的保护。加拿大:枫叶代表加拿大的环境,由三只鸽子组成,象征着三个主要环境保护参与者----政府、产业和商业。三、可持续发展
----从概念到行动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
“人类环境会议”提出社会发展与环境、生态的协调问题世界自然环境保护联盟制定了
《世界自然保护大纲》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作为一个科学术语)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
《我们共同的未来》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定义联合国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召开“环境与发展大会” 大会通过《21世纪议程》第一次把可持续发展理论由概念推向行动,使可持续发展成为各国发展的的长远目标联合国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召开“全球可持续发展首脑会议”会议审议了环境公约的执行情况,提出提出今后的行动战略与措施1、世界可持续发展的行动三、可持续发展
从概念到行动1、世界可持续发展的行动2、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行动 1994年3月,我国国务院发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这是世界上第一部国家级《21世纪议程》。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后 ,中国政府以认真负责的态度,积极地履行承诺,在实施《21世纪议程》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行动,取得了初步进展。一、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三、可持续发展------从概念到行动1、公平性原则
2、持续性原则
3、共同性原则
4、阶段性原则总结: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个贫困山村的干部为了带领村民奔小康,想出一个致富的办法:利用当地的草山草坡放养黑山羊,把黑山羊养大后再卖掉。刚开始时,每家只养几只羊。几年后,每家都有了一大群羊,经济收入比以前提高了几十倍。村民手里有了钱,大家都很高兴,由衷地感谢他们的致富带头人。但是由于过度放牧,该村的草场都被破坏了,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
材料二:另一个山村,自然环境与前一个差不多,但该村根据当地自然条件的特点,大力种植中草药,并引进美国红提子在山脚下种植,中草药和红提子都获得了丰收,村民收入比以前大幅度提高了,而且村里的山仍是青的,水还是绿的。村民们纷纷说,这才是脱贫致富的好路子。1.上述两种生产致富方式,哪一种是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哪一种是不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为什么?
2.到底什么是可持续发展? 第二种是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第一种是不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 因为第一种生产方式只注重经济效益,而忽略了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通过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掠夺式),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破坏了当地生态环境,对子孙后代的生存和发展也构成威胁。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1)A图建立自然保护区体现了可持续发展
的 原则和 原则。即人类的发展
不应危及其他 的生存,要保持适度的 规模.合理开发利用 处理好 和保护环境的关系。公平性持续性物种人口自然资源经济发展(2)B图体现了可持续发展 性原则;公众是消费者,又是 者,也是环境的 者.我们要自觉接受 和 的教育和培训,监督 和 活动,积极购买 商品。共同生产管理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决策经济有环保标志可持续发展观念是对传统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的挑战,是人类行为方式的变革,作为既是消费者,又是生产者的公众,必须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世界观,进而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方法来改变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才能使可持续发展从观念走向实践。读下面清洁生产产品生命周期示意
图,回答下列问题:(1)说出清洁生产的含义。
(2)为了促进清洁生产的发展,我们应该选购
带环境标志的产品。图2-2-2中三图分别是哪个
国家的环境标志?查找资料,说说每幅图案的
寓意。
(3)某商品带有环境标志,就意味着该商品具
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优点。为什
么说倡导选购带环境标志的产品有利于实现可
持续发展?请阐述其中的道理。清洁生产定义
联合国环境署对清洁生产的定义为:清洁生产(简写CP)是关于产品的生产过程的一种新的、创造性的思想,该思想将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中,以增加生态效应和减少人类及环境的风险。对生产过程,要求节约材料和能源,淘汰有毒原材料,减降所有废弃物的数量和毒性;对产品要求减少从原材料提炼到产品最终处置的全生命周期的不利影响;要求将环境因素纳入设计和所提供的服务中。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