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年级 9 月调研考试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C C D B B D BD AC CD
答案:A
解析:研究奔跑动作时,机器人形状是主要因素,A 对;马拉松是曲线运动,B 错;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的关系不确定,C 错;机器人正常奔跑时所受摩擦力属于静摩擦力,D 错。 2.答案:C
解析:a = v2,a = 2v,故a1 = vt,选 C。
2x 2 t
答案:C
a2 4x
解析:对重物受力分析得绳中拉力为 mg,结合几何知识易知两段绳夹角为 120°,对轻环(重力不计)受力分析得绳中拉力 T=mg,故选 C。
答案:D
解析:剪断细绳瞬间,整体在竖直方向上开始向下自由落体,木箱底面对物块支持力突变为
0,则此时物块受到重力和水平方向弹簧弹力,合力大于重力,故加速度大于 10m/s2。
答案:B
解析:圆轨道对球 1、球 5 的作用力方向不同,故 A 错;对 3 受力分析易知球 2 和球 4 对球
3 作用力的合力方向竖直向下,B 对;对球 1 受力分析,结合勾股定理可判断球 2 对球 1 的作用力大小一定大于 G,C 错;对整体受力分析,由于轨道对 4 和 2 有斜向上的支持力,其合力向上,可得轨道对 3 的支持力小于 5G,故 D 错。选 B。
答案:B
解析:轻杆连接铰链,弹力沿杆方向,C 错;对小球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有:Tcos30°=mg,
Tsin30°-FN=ma,得 T 为定值,当FN=0 时,a= 3 g,故 A、D 错,B 对。
答案:D
解析:由正弦定理有: l1 = l2 ,l1,l2不变,α2增大,则α1增大,所
sinα1 sinα2
以θ3减小(钝角),而θ1也减小(锐角),故θ2一定增大(钝角),
根据拉密定理: mg
sinθ3
= FN
sinθ1
= F
sinθ2
可得:F 和FN均减小。对整体受力分
析得:地面对斜面的支持力逐渐减小,摩擦力也逐渐减小。故选 D。
答案 BD
解析:由h= 1 gt2可得,A 错B 对,若已知细线长度L 和落地时间差 t,则球2 落地速度v= L +g t,
2
则 h= v2 ,D 对,故选 BD。
2g
答案:AC
t 2
解析: 设 P 的加速度为 a, 则 Q 的加速度为 2a , 分别对 P 、Q ,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F-μmg-2T=ma,T-μmg=2ma,解得:T=22N,a=3m/s2,故选 AC。
答案:CD
解析:甲乙都在 O 点左侧运动时,它们是相对静止的,不可能相遇,故 A 错;甲运动的总时间为乙不发生碰撞情况下的总时间,应为定值,与x甲无关,B 错;乙运动的总时间为甲不发生碰撞情况下的总时间,该时间与x甲有关,C 对;乙停止运动的位置就是甲在不碰撞
情况下停止的位置,对甲,由运动学公式有:v2=2ax ,v2=2μgx,a= F,解得:x= F x ,
甲 m μmg 甲
D 对.故选 CD。
答案(1)0 (2 分); (2) F2=F1cosθ (2 分); (4)无 (2 分)解析:(1)由平衡条件可得竖直挡板对木块的弹力为 0;(2)对斜面上的木块受力分析可得: F2=F1cosθ ;(4)摩擦力沿斜面方向,不影响垂直于斜面方向的 F2。
答案(1)偏小 (2 分);(2) 0.34 (3 分);(3)AC AB M (3 分);(4)M+m (2 分)
AB
解析:(1)点迹越来越密集说明在减速,平衡摩擦力不够,角度偏小;(2)设 A、B、C、 D、E、F、G 相邻两点距离为 x1,x2,x3,x4,x5,x6,则 x1+x2+x3=10.29cm,x4+x5+x6=13.31cm,
由逐差法可求得加速度 a=0.34m/s2;(3)由牛顿第二定律得:AB= mg ,AC= mg,解得:
M+m M
m= AC AB M;(4)选择整体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得:a= mg ,要研究 a 与 F(即 mg)
AB
的关系,根据控制变量法,需要控制整体质量 M+m 不变。
M+m
答案(1)1500 2N (6 分);;(2)3000N (4 分);
解:(1)设绳子拉力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θ,对游客及其装备受力分析,由平衡条件有:
FT cosθ=F sin37° 2 分
FT sinθ+mg=F cos37° 2 分
解得: FT=1500 2N 2 分
(2)对快艇和游客及装备整体受力分析,由平衡条件有:
F牵=f +Fsin37° 2 分
解得: F牵=3000N 2 分
答案:(1)0.5m (4 分);;(2)103 s (5 分);;(3)4 次 (7 分);
3
解:(1)设小明匀加速运动的位移为 x0 ,则:
x0= v1 t0 2 分
解得: x0=0.5m 2 分
设相遇时小明和爸爸的路程分别是 x1 和 x2,则有:
x1= v1 t0 + 1( 0) 1 分
x2= v2 t0 + 2( 0)1 分
相遇时有: x1+x2=2L 1 分
解得: t= 103 s 2 分
3
全过程,小明和爸爸的总路程分别是 x1 总和 x2 总,两者路程之和为 2L 倍数就会相遇,即:
x1 总+x2 总≥2nL 2 分
解得: n=3 次 1 分
两者路程之差为 2L 倍数就会追上,追及次数为 m,则有:
x2 总 x1 总≥2mL 2 分
解得: m=1 次 1 分
n+m=4 次 1 分
说明:其他解法正确,比照给分
15.答案:(1)a =2 ms2, a =2 ms2 (4 分) ;(2)x =4m (6 分) ;(3)64 m (8 分)
A B B 21
解:(1)对 B,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μmg=ma 1 分
解得: aB=2 ms2 1 分
对 A,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F+μmg 2μmg=ma 1 分
解得: aA=2 ms2 1 分
设 A、B 经过时间 t 达到共速, 共 1 = 0 = a 1 分
对 A, = 1 a 2=1m<2m 1 分
A
碰撞挡板 1 之前 A、B 已经共速
对 B, = 0 1 2 + 1 a
2 2 分
解得: = 4m 2 分
在碰撞挡板 1 之前,B 相对 A 的位移设为 x0,则由运动学公式有:
x = t 1 2 1 a 2 1 分
0 0 2 2 A
解得: x0=2m 1 分此后 B 继续向右匀减速,加速度为aB不变。
此后 A 向左匀减速,加速度为: a' = F1+μmg+2μmg
A m
A 速度减为 0 后,向右匀加速,加速度为aA,直到和 B 达到共同速度v共 2
则有: v
=v a ( v共 1 + v共 2 )
共 2
代入数据解得: v
共 B '
A A
= 2 v
共 2 5 共 1
v2 v2
在这段时间内时间内,A 的位移: x' =
共 1 +
A
共 2
2aA
解得: x' = 0.04m
说明此时 A 没有与第二块挡板相碰。
v2 -v2
v2 v2
则这段时间内,B 相对 A 的位移: x = 共1 共2 +
共 1 - 共 2
1 2aB
2a' 2aA
解得: x1=0.88m 2 分
此后过程与此类似: v
=v a ( v共 n + v共(n+1) )
解得: v
共(n+1)
共 B '
A A
= 2 v
共(n+1)
5 共 n
v2 -v2
v2 v2
B 相对 A 的位移: xn=
共 n 共(n+1) +
2aB
共 n -
A
共(n+1)
2aA
v2 -v2 v2 v2
xn+1=
共(n+1)
2aB
共(n+2) +
共(n+1) -
A
共(n+2)
2aA
解得 xn+1=0.16 xn 2 分
则 B 相对 A 滑行的总位移为: x= x0+ x1+ x2+...
利用数学知识解得: x= 64 m 2 分
21
说明:其他解法正确,比照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