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小狗学叫
(人教版)三年级
上
一
本课目标
目录
新知导入
二
作者简介
三
初读课文
四
精读课文
五
随堂练习
六
板书设计
七
本课目标
文化自信
语言运用
思维能力
审美创造
感受故事中蕴含的生活智慧,体会平凡故事中的人文价值;结合生活经验,分享人与动物(尤其是狗)的温暖互动,增强对 “生命平等”“友善相处” 的认知,培养文化认同感。
积累文中描写小狗学叫的语句,尝试用 “那么…… 那么…… 那么……” 句式造句;分角色朗读小狗与小公鸡、狐狸、杜鹃的对话,体会不同角色的语气。
通过梳理 情节,培养逻辑梳理能力;结合课文三种结局,学习 “根据线索预测故事” 的方法,展开合理想象,提升创造性思维;讨论 “小狗为什么学叫失败”,分析 “盲目模仿” 与 “找准自我” 的区别,培养辩证思考能力。
感受故事的语言美:体会动作描写的生动性,以及心理描写对角色形象的塑造作用;分享 “生活中类似‘小狗学叫’的故事”(如自己学特长、克服困难的经历),体会 “坚持与选择” 的审美价值。
激趣导入
说说下面这些动物是怎么叫的?
呱呱呱
喵喵喵
哞哞哞
嘎嘎嘎
小狗是怎么叫的呢?
初读课文
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预测后面的内容。
我会读
陌 吗 讨 厌 访 记 忍
委 屈 中 弹 疯 汪 搞
mò
má
tǎo
yàn
fǎnɡ
jì
rěn
wěi
qū
zhònɡ
dàn
fēnɡ
wānɡ
ɡǎo
干吗 百发百中 子弹
má
zhōnɡ
dàn
读准多音字
好吗 中国 弹钢琴
tán
zhònɡ
ma
精读课文
课文里写了小狗和哪几个角色之间发生的趣事?你能分别用简短的语言概括出来吗?
小狗
小公鸡
狐狸
杜鹃
猎人
写了小狗碰到小公鸡,跟小公鸡学公鸡叫,它很认真地学会了公鸡叫,却被狐狸误会,狐狸嘲笑小狗。还写了小狗跟杜鹃学叫,结果被猎人听到,猎人以为它是鸟儿,差点儿把它打死。
自由阅读课文第1-9自然段,思考:这是一条什么样的小狗?和你猜想的一样吗?
精读课文
和我猜想的不一样,原来这条小狗学叫是因为它从来没有听到过狗的叫声,不知道该怎么叫,因此受到别人的嘲笑。
和我猜想的一样,这只小狗是没听过别的狗叫,所以它才不会叫。很可怜。
遇到小公鸡
过 程 结 果
找出描写小狗跟着小公鸡学习的句子,预测一下小狗学习的结果。
小狗试着照小公鸡的样子做,但嘴里只发出一种滑稽的咯咯声。
吓得旁边的小母鸡都逃走了。
过 程 结 果
小狗又试了一次,两次,三次。
都没能成功。
一次
两次
三次
小狗学习十分刻苦。
从此,它天天都练习,从早到晚偷偷地练。有时候,为了更自由,它索性到树林里去练。
一天早晨,它在树林里练习,发出的喔喔喔的叫声是那么逼真,那么好听,那么洪亮。
那么
那么
那么
小狗的努力没有白费。
遇到狐狸
一只狐狸听到了,心里寻思着:公鸡终于来找我了,我得去感谢它的来访。狐狸真的去了,还没忘记带上刀叉和餐巾,因为对狐狸来说,没有比小公鸡更美味可口的午餐了。
心理描写
与狐狸相遇后,小狗遭遇了什么?
狐狸真想哈哈大笑。它在地上打着滚,捧着肚子,竭力忍着不笑出声来。小狗感到很委屈,低着头,含着泪水默默走开了。
嘲笑
十分伤心
遇到杜鹃
你怎么啦?
没什么。
那你为什么这样伤心?
唉……没什么好说的……因为我不会叫。
小狗最终学会叫了吗?
“咕……”小狗学着杜鹃叫,“咕……”
它那天试了,第二天、第三天又试了。一个星期过后,它已经学得相当不错了。小狗真高兴,心想:我终于会叫了,现在别人再也不能取笑我了。
我终于会叫了
再也不
能取笑我了
它那天试了,第二天、第三天又试了
小狗接下来会遇到什么呢?
坚持练习学叫
高兴愉快
遇到猎人
就在那几天,人们开始打猎了,树林里来了很多猎人,里面还有百发百中的神枪手。一个猎人经过那里,听见树丛中传来咕咕的叫声,就举枪瞄准,“砰!砰!”连开了两枪。
幸好没打中。子弹擦过小狗的耳边,就像连环画里画的那样。小狗拔腿就跑。它很诧异:那个猎人准是发疯了,竟然对狗开枪!
狗跑啊,跑啊……
意犹未尽,引人思考
请你预测一下,小狗会遇到什么呢?
三种结局 遇见的对象 预测
第一种结局
第二种结局
第三种结局
默读课文三种结局,完成表格。
遇见小母牛
继续学叫
遇见农夫
被农夫收养
遇见一只狗
学会了狗叫
从前文可以看出“叫声”和“遭遇”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可关注“叫声”和思考各个情节中的“遭遇”。
预测的方法和角度
第一种结局
狗跑啊,跑啊,它跑到了一片草地上,一头小母牛正在那里安详地吃草。
……
“可是,这是世界上最容易的事!你听我叫:哞……哞……哞……还有比这更好听的叫声吗?”
……
第二种结局
狗跑啊,跑啊,它碰上了一个农夫。
……
第三种结局
狗跑啊,跑啊,突然停住了,它听见一种奇怪的叫声:“汪汪,汪汪……”
这叫声像在对我说什么,它想,尽管我搞不清这是什么动物在叫。
“汪,汪……”
……
你觉得最有可能发生的结局是哪一个?你能根据提示,展开合理预测,把这个结局补充完整并说明你的理由吗?
三种结局
遇到小母牛……
碰上一个农夫……
听见“汪汪”的叫声……
找准方向坚持不懈
向小公鸡学啼叫
向杜鹃学鸣叫
小狗学叫
结构梳理
本文写了一只外来的不会叫的小狗先后向小公鸡、杜鹃学习了怎样叫,但是都给自己带来了麻烦的事。这个故事让我们明白了做事不能盲目,要动脑思索,要找到自己的位置,做真正的自己的道理。
课堂小结
从前,有一只小变色龙,它挑食,只吃绿色的食物。妈妈对它说:“孩子,你可不能挑食,只吃绿色的昆虫,你就不会变成别的颜色了,要是被抓,到那时怎么办都晚了!”但小变色龙不以为然。
挑食的小变色龙
有一天,小变色龙躺在花上晒太阳。一个小姑娘走到这里,看见了小变色龙……
猜猜后面可能发生什么。
拓展延伸
随堂练习
第一种( ),第二种( ),第三种( )。
A.过于平庸,安于现状,比较保守
B.迷失了自我
C.找对老师,找到自己真正的位置
B
A
C
课文为小狗设计了三种结局,这三种结局可能会带来怎样的后果?
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尤其是狗,是人类最为忠实的朋友。结合自己的生活,查找一些人与狗之间的故事,与同学分享。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小狗学叫》教案
一、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感受故事中蕴含的生活智慧(如 “找准自我定位”“不盲目模仿”),体会平凡故事中的人文价值;
结合生活经验,分享人与动物(尤其是狗)的温暖互动,增强对 “生命平等”“友善相处” 的认知,培养文化认同感。
语言运用:正确认读 “陌、讨、厌、访” 等生字,掌握 “干吗(má)/ 好吗(ma)”“百发百中(zhòng)/ 中国(zhōng)”“子弹(dàn)/ 弹钢琴(tán)” 等多音字的不同读音及用法;积累文中描写小狗学叫的语句(如 “它天天都练习,从早到晚偷偷地练”“叫声是那么逼真,那么好听,那么洪亮”),尝试用 “那么…… 那么…… 那么……” 句式造句;分角色朗读小狗与小公鸡、狐狸、杜鹃的对话,体会不同角色的语气(如小公鸡的耐心、狐狸的嘲笑、杜鹃的关心)。
思维能力:通过梳理 “小狗向小公鸡学叫→被狐狸嘲笑;向杜鹃学叫→被猎人开枪” 的情节,培养逻辑梳理能力;结合课文三种结局,学习 “根据线索预测故事” 的方法(如依据 “叫声”“遭遇” 等贯穿全文的线索),展开合理想象,提升创造性思维;讨论 “小狗为什么学叫失败”,分析 “盲目模仿” 与 “找准自我” 的区别,培养辩证思考能力。
审美创造:感受故事的语言美:体会 “打得滚、捧着肚子” 等动作描写的生动性,以及心理描写(如狐狸 “寻思着公鸡来找自己”)对角色形象的塑造作用;发挥想象,为 “小狗遇到同类学会叫” 的结局绘制简单场景图,并配上 50 字左右的文字描述,将文学感知转化为审美表达;分享 “生活中类似‘小狗学叫’的故事”(如自己学特长、克服困难的经历),体会 “坚持与选择” 的审美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尤其是多音字的用法;
梳理小狗学叫的主要情节,理解故事内容;
学习 “根据线索预测故事” 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 “不盲目模仿,找准自我定位” 的故事寓意;
结合三种结局,展开合理的创造性预测与表达。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含课文插图、生字词、角色对话片段、三种结局文本);
生字卡片(“陌、讨、厌” 等)、多音字对比卡片(“干吗 / 好吗” 等);
角色头饰(小狗、小公鸡、狐狸、杜鹃)。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激活思维(5 分钟)
动物叫声猜一猜:课件出示青蛙、猫、牛、鸭的图片,引导学生模仿叫声(“呱呱呱”“喵喵喵”“哞哞哞”“嘎嘎嘎”),活跃课堂氛围;
提问设疑:“这些动物都有自己独特的叫声,那小狗是怎么叫的呢?今天我们要认识一只‘不会叫的小狗’,它会经历什么有趣的事?” 引出课文题目《小狗学叫》,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夯实基础(8 分钟)
自主默读:要求学生默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同时 “一边读一边预测后面的内容”,在课本空白处简单写下自己的预测(如 “小狗可能会向其他动物学叫”);
字词闯关:
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 “陌、讨、厌、访、忍、委、屈、疯、汪、搞”,重点指导 “委”(注意笔顺:撇、横、竖、横折、横、撇、横折钩、横、横)、“疯”(半包围结构,里面是 “风”)的写法;
多音字对比:通过 “情景造句” 理解多音字(如 “你干吗(má)不去上学?”“这样做好吗(ma)?”“他百发百中(zhòng),是班里的投篮高手”“中国(zhōng)的传统文化很有趣”),同桌互相举例造句;
整体感知:提问 “读完课文,你知道小狗先后向谁学叫了吗?”,引导学生初步梳理情节,板书 “小狗→小公鸡、杜鹃”。
(三)精读课文,品析细节(15 分钟)
1.聚焦 “向小公鸡学叫”:
找句子:指名朗读描写小狗学叫的句子(“小狗试着照小公鸡的样子做,但嘴里只发出一种滑稽的咯咯声”“它天天都练习,从早到晚偷偷地练”),体会小狗的 “刻苦”;
分析效果:通过 “那么逼真,那么好听,那么洪亮” 的排比句式,感受小狗学叫的进步,提问 “小狗为什么能进步?”(引导学生答出 “坚持练习”);
角色朗读:请学生分别扮演 “小狗” 和 “小公鸡”,朗读它们的对话,体会小公鸡的耐心指导。
2.聚焦 “遭遇狐狸与猎人”:
狐狸部分:指名读狐狸的心理描写(“公鸡终于来找我了,我得去感谢它的来访”),提问 “狐狸为什么会误会?”(小狗学的公鸡叫太逼真),再读 “狐狸打着滚、捧着肚子笑” 和 “小狗低着头、含着泪水走开” 的片段,对比体会 “狐狸的嘲笑” 与 “小狗的委屈”;
猎人部分:齐读 “猎人举枪瞄准,‘砰!砰!’连开两枪” 的段落,提问 “猎人为什么会对小狗开枪?”(以为是杜鹃),引导学生思考 “小狗学杜鹃叫带来了什么麻烦?”。
(四)预测结局,深化理解(8 分钟)
回顾预测方法:提示学生 “课文中‘叫声’和‘遭遇’是线索,我们可以根据这两个线索预测结局”;
分组讨论结局:将学生分为 3 组,分别对应 “遇见小母牛”“遇见农夫”“遇见同类小狗” 三种结局,讨论:
组 1:小狗向小母牛学叫会成功吗?可能会遇到什么新麻烦?
组 2:农夫会怎么对待小狗?小狗能过上安稳生活吗?
组 3:小狗听到 “汪汪” 叫会有什么反应?它能学会狗叫吗?
分享与评价: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结果,教师引导评价 “预测是否合理”,并补充课文原文片段,对比 “自己的预测” 与 “课文结局” 的异同;
提炼寓意:提问 “你觉得小狗最后应该怎样才能真正解决‘不会叫’的问题?”,引导学生得出 “不盲目模仿,找到自己的‘狗叫’,找准自我定位” 的结论,板书寓意。
(五)随堂练习,巩固提升(3 分钟)
选择题:为三种结局匹配对应的特点(考查思维能力):
第一种结局(遇见小母牛):( )A. 过于平庸,安于现状 B. 迷失自我 C. 找对方向
第二种结局(遇见农夫):( )A. 过于平庸,安于现状 B. 迷失自我 C. 找对方向
第三种结局(遇见同类):( )A. 过于平庸,安于现状 B. 迷失自我 C. 找对方向
(答案:B、A、C)
小练笔:用 “那么…… 那么…… 那么……” 句式,描写 “校园里的一处美景”(如 “校园的樱花树那么美,花瓣那么软,香味那么淡”),落实语言运用目标。
五、板书设计
小狗学叫
小公鸡 天天练习 会公鸡叫 狐狸嘲笑
杜鹃 坚持试练 会杜鹃叫 猎人开枪
遇小母牛→学牛叫(迷失自我)
遇农夫→被收养(安于现状)
遇同类→学狗叫(找对方向)《小狗学叫》同步练习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干吗(ma) 讨厌(yàn) 子弹(dàn)
好吗(má) 访问(fǎng) 百发百中(zhōng)
中弹(zhòng) 疯狂(fēng) 汪汪叫(wāng)
D. 弹钢琴(dàn) 委屈(qū) 搞清楚(gǎo)
二、课文中,小狗先后向哪些动物学习叫?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 小公鸡、小母牛、杜鹃
B. 小公鸡、杜鹃、农夫
C. 小公鸡、杜鹃、同类小狗
D. 小公鸡、狐狸、杜鹃
三、读句子,体会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再用 “那么…… 那么…… 那么……” 仿写一句话。“一天早晨,它在树林里练习,发出的喔喔喔的叫声是那么逼真,那么好听,那么洪亮。”
根据课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 “√”,错的打 “×”。(1)小狗向小公鸡学叫,一开始就学得很成功,发出了逼真的喔喔喔声。( )
狐狸听到小狗学的公鸡叫,以为是真的公鸡来了,还带上刀叉和餐巾准备吃午餐。( )
小狗向杜鹃学叫,学会后很高兴,因为它觉得别人再也不能取笑自己了。( )
(4)猎人听到小狗学的杜鹃叫,开枪打中了小狗。( )
五、课文为小狗设计了三种结局,请你选择其中一种结局,简单说说这种结局可能会给小狗带来怎样的生活,并说明你选择这种结局的理由。
参考答案
C解析:A 选项中 “干吗” 的 “吗” 应读 “má”;B 选项中 “好吗” 的 “吗” 应读 “ma”,“百发百中” 的 “中” 应读 “zhòng”;D 选项中 “弹钢琴” 的 “弹” 应读 “tán”。
C解析:课文里小狗先向小公鸡学叫,接着向杜鹃学叫,文中还设计了三种结局,其中一种是遇到同类小狗并学会狗叫,A 选项中小母牛是结局里的角色,并非小狗主动学习的对象,B 选项中农夫是结局里的角色,D 选项中狐狸是小狗学叫后遇到的,不是学习对象,所以选 C。
加点词语 “那么…… 那么…… 那么……” 是排比句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狗学叫成功后,叫声的逼真、好听与洪亮,突出了小狗努力练习的成果。仿写示例:公园里的花儿那么鲜艳,那么芬芳,那么迷人。
(1)×解析:小狗一开始学叫时,嘴里只发出一种滑稽的咯咯声,并没有马上成功,是后来经过天天练习才学会逼真的叫声。(2)√解析:文中明确提到狐狸听到叫声,心里寻思公鸡来找自己,还带上刀叉和餐巾准备吃午餐。(3)√解析:小狗学会杜鹃叫后,高兴地想自己终于会叫了,别人再也不能取笑自己了。(4)×解析:猎人开枪但没打中小狗,子弹只是擦过小狗的耳边,小狗拔腿就跑了。
示例:我选择 “遇见同类小狗,学会狗叫” 的结局。这种结局下,小狗能真正找到属于自己的 “声音”,不再盲目模仿其他动物,它可以和同类一起生活,交流互动,过上符合自己身份的、快乐的生活。理由是:这个结局符合故事 “找准自我定位” 的寓意,小狗只有学会自己物种的叫声,才能真正融入同类群体,找到归属感,这也是对小狗之前努力学叫却屡屡受挫的一种圆满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