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第一中学高二历史导学案(文科)编制人:莫丁飞 审核人:陈素秋
高二___班第__小组 姓名______ 评价(组内)___(教师)___
第八单元
第3、4课
明治维新
走向世界的日本
【课程标准】
1.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
2.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3.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重点、难点】
重点: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和影响。难点:明治政府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措施及其特点。
【知识梳理】
一、明治维新的背景
思考:明治维新前日本的幕府政权存在哪些统治危机?
内忧
政治
1.幕府最高首领称
,藩的首领
享有藩的世袭统治权,但必须听命于
。当时
名义上是国家最高统治者,但没有实权。2.德川幕府统治下,日本社会分为
等不同身份等级,
是统治阶级,上至
,下至
都属于这一等级。
经济
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发展,出现了
。
对外政策
为了防止外部势力对日本的侵入,幕府推行
政策。
年,美国东印度舰队司令
率领舰队抵达江户的浦贺港,要求日本接受美国开户通商要求(黑船事件)。使日本彻底结束闭关锁国的状态。
外患
外交
1853年,______________事件后,日本日益陷入半殖民地的危机之中。
1、根本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政治前提:________________事件之后,重新确立了天皇的实际统治。1869年,正式迁都________。
3、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开始:1868年,明治天皇宣布改元明治,明治维新由此开始。
二、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措施)
1、政治上:破旧立新
废
置
:在全国废除封建领主制,建立府、县、道的地方体制,将全国划为三府七十二县。从而彻底结束了封建割据局面,统一的中央集权政府开始建立起来,为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废除
制度:
形成了“皇族”“华族”“士族”“平民”四个等级,实行“
平等”。这样,平民可以自由择业,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大量的
;华族和士族的上层投资新兴工业,成为资本家。从而形成了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体制。
制定、颁布了
:这部宪法虽然确立了日本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但天皇拥有绝对的权力,因此带有浓厚的封建性。它的颁布标志着日本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统治秩序基本确立。
2、经济上:发展新经济
“
”
①由政府引进技术和设备,创办“样板企业”供私人企业效仿;②由国家兴办近代交通、通讯事业,为工业发展奠定基础;③利用
力量大力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具体表现为政府把除铁路、军工企业以外的大部分国营企业无偿或以优惠价格转让给私人资本家;政府以补助金和优惠贷款等形式给予私人资本家资金上的支持。因此在
的扶持下,日本出现了兴办工业的浪潮。日本已经成为
经济最发达的国家。
文教上:倡导“
”
了解西方文明
派遣留学生,翻译西方著作。
改革教育
统一全国教育,建立小学、中学、大学三级教育体制。
生活习俗
化
采用穿西服,喝牛奶,吃西餐,住洋房等文明开化政策。
军事上:建立新式军队
措施:(1)实行
制
(2)仿照欧美建立一支常备军
(3)改进军事装备,引进新式武器
(4)设立军事院校,培养军事人才。
局限性:推行武士道教育,形成浓厚的
色彩,成为日本对外侵略扩张的工具。
作用:建立了一支现代化的军队,提高了日本的国家实力。
三、明治维新的结果
1、实现了
国
兵
2、实现了国家
化
四、明治维新的性质:
性质的改革
五、明治维新的影响
1、积极:明治维新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变革;是日本从落后的
国家走上了发展
的道路,逐渐成为亚洲资本主义强国。
2、消极:由于改革的不彻底,明治维新后的日本依然存在浓厚的
残余。同时伴随着经济、军事实力的增强,使日本走上了军国主义
的道路。
六、明治维新的评价
1、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用:
政治上:使日本由一个封建落后的国家,逐渐变成一个_______________浓厚的_______________性质的国家。
经济上:19世纪90年代初,日本成为亚洲资本主义经济最发达的国家。
国际地位:日本成为近代亚洲唯一通过自身努力获得国家________的国家。
3、局限:保留了大量的____________________,踏上了_____________之路,给被侵略国家和日本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
【思维拓展】
明治维新:推翻幕府统治后,明治政府一方面采取措施巩固天皇为首的新政权,另一方面,“求知识于世界”,向西方国家学习,积极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力争实现民族振兴,摆脱外来压迫,建立近代化的独立国家。历史上称为“明治维新”。
德川幕府统治下的日本封建等级制度:
为巩固幕府统治秩序,德川幕府实行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将军、大名、武士占日本全国人口的10%,属于统治阶级。工商业者占人口的百分之十,经营工商业,受到统治阶级的歧视;“农”约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是受压迫受剥削的主要群体,他们不仅交租还要负担各种杂役和劳役;处在社会最底层的是“贱民”。各等级界限森严,世袭不变,互不通婚,衣食居住都有区别
3.德川幕府统治的构成
(1)天皇:享有崇高威望,名义上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但并没有实权。
(2)幕府将军:掌握实权。将军也是最大的封建主,直接管理着全国四分之一的土地和许多重要城市。
(3)大名:藩的首领,(全国其他地区分成大大小小两百多个“藩”)
享有藩的世袭统治权,但必须听命于将军。
(4)武士:将军与大名养着的自己家臣。从将军或大名那里得到封地和禄米,但必须效忠将军或大名.
(5)等级森严
幕府统治下的日本社会分为士、农、工、商四个等级,武士阶级是统治阶级。身份等级世代相继,不能逾越。
4、武士道:日本武士遵守的封建道德准则。要求武士有忠勇、节义、廉耻、守信、坚忍等品质。目的在于培养封建统治者的忠实仆从。明治维新后,武士等级在法律上废除,但在教育中仍长期宣传和灌输“武士道精神”
【预习自测】
1.日本明治维新中实行“废藩置县”,其中“藩”指
A.幕府的领地
B.大名的领地
C.武士的领地
D.天皇的领地
2、明治政府成立之初,殖产兴业的重点是
A、兴办军事工业和重工业
B、发展交通运输业
C、创办国营企业
D、推动民间企业的发展
3、日本的明治维新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其主要依据是:
A.改革建立了民主共和制度
B.资产阶级是改革的领导者
C.改革废除了封建身份制度
D.改革发展了资本主义工商业
4.1873年的一天,侍奉日本天皇的女宫例行给天皇梳理头发时吃惊地发现,天皇已将自己的长发剪掉。这件事主要反映了天皇决心
A.革除封建礼仪
B.废除封建身份制度
C.带动文明开化
D.进行政治制度改革
5.在1878年的日本,儿童玩拍球游戏时,用10种最值得采用的新事物的名称来代替数字,它们分别是汽灯、蒸汽机、马车、照相机、电报、避雷针、报纸、学校、信箱和轮船。这主要反映了日本
A.殖产兴业的经济政策
B.富国强兵的奋斗目标
C.全盘西化的生活方式
D.文明开化的文化政策
6.明治维新,日本发展成为亚洲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同时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大肆侵略扩张。这是因为
A.国家保有并优先发展军事工业
B.制定了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
C.建立了带有强烈封建和军事性的政治体制
D.政府把大量国企优惠或无偿转让给特权资本家
7.本明治维新成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主导因素是
A.天皇权力至高无上,支持革新力量进行改革
B.倒幕派掌握政权,力行革新,顺应了时代潮流
C.废藩置县,建立近代统一国家,形成统一市场
D.引进西方科学技术,推行“文明开化”政策
8、明治政府实行的改革措施中,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有
①宣布“四民平等”,平民有更多的自由
②华族和士族只要不当官也可以经营工商业和农业
③政府以公债补偿形式逐步收回华族和士族的俸禄
④取消封建割据局面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9、19世纪80年代初,日本明治政府认识到“好事贪功,反而挫折人民自主独立之气势,养成百事依赖政府之风习”,“其弊害大不可测”,进而采取的措施是
A.废除了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
B.整顿财政金融以改善私人投资环境
C.建立“样板”企业供私人企业效仿
D.将大量的国营企业转让给私人
10.
19世纪中期,许多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来自中国。而在20世纪初年,大量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如劳动、方针、政策、理论等迅速传人中国。出现这一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
A.中国留学日本人数增
B.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
C.日本明治维新成效显著
D.日本先于中国接触西学
11.基于“大凡国之强弱系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系于财产之多寡”的认识,明治政府开始
A.实行地税改革
B.开化社会文明
C.引进欧美科技
D.鼓励工商贸易
12.明治维新使日本走向了“脱亚入欧”的道路,在经济方面既吸收了西方文明成果,又兼日本特色。与同一时期的西方经济相比,日本经济的特色是( )
A.政府干预经济,大力扶植私人企业
B.采用近代先进技术,积极发展工商业
C.发展对外贸易,拓展国际市场
D.发展近代教育,培养建设人才
【合作探究】
13.19世纪是人类社会迅速向现代化迈进的阶段,日本为了追赶现代化浪潮进行了明治维新。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材料一
19世纪后半期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状况
明治政府颁发的地契
1872年日本第一列火车
1876年日本的新式学校
官办的八幡制铁所
材料二
文明开化过程中的过火行为,使得日本的传统文化面临崩溃,甚至有人提出日本人应该改说英语,与西洋人通婚,以改良日本人种。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
在明治维新期间,我们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明治政府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看起来非常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其改革过程中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刘涛《从“万世一系”的宗教神话看日本的崛起》
请回答:
材料一反映了日本近代化的哪些特点?给日本的发展带来哪些积极影响?(4分)
据材料二,指出日本在文明开化中存在的问题。(2分)
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治维新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采取了哪些“看起来非常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6分)
明治维新
答案
【知识梳理】
将军、大名、将军、天皇、士农工商、士、将军大名、武士、资本主义萌芽、闭关锁国、1953、佩里、黑船事件;面临列强的入侵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戊辰战争、东京、巩固天皇为首的新政权发展资本主义建立独立自主的近代化国家、藩、县、封建等级、四民、劳动力、《大日本帝国宪法》、殖产兴业、政府、亚洲、文明开化、西、义务兵役、军国主义、富、强、工业化、资本主义、农业、封建、侵略、资本主义改良运动、封建残余、资本主义、独立、封建残余军国主义、侵略
【预习自测】
1-5BCDCD
6-12CBDDCDA
9.本题关键在于读懂材料,本题主要考查明治维新殖产兴业政策,国营企业转让私人,发挥企业的自主独立的积极性。
10.
本题考查近代的西学东渐。19世纪六七十年代,经过明治维新,日本国力不断增强,跻身于世界强国行列。故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大量与西学有关的“日本新词”迅速传入中国。B、C、D仅是原因之一,不是决定性因素。
12.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实际上是比较不同点,明治维新在经济上的措施①实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确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②殖产兴业的重点是由国家兴办军事工业和重工业,还致力于发展交通运输业和通讯业。③派遣使节团出访欧美,学习西方经验,推进殖产兴业。④突出国营企业的示范作用,通过创办国营模范工厂,大力发展民用工业,并通过廉价出售的方式扶植私人企业,推动民用企业的兴起。⑤重视科技和人才,聘请专家,派遣留学生,设立了东京大学等高等教育机构。因此BCD都是相同点。A则体现了日本经济的特色
【合作探究】:13(1)特点:学西方规模大、领域广。(2分)
影响:使日本摆脱封建落后状况,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逐步摆脱民族危机,成为
亚洲强国。(2分)
(2)问题:抛弃民族传统,盲目西化。(2分)
(3)措施:政治:学习西方确立君主立宪政体,但强化天皇权力;(2分)
经济: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但采取的方法是国家扶植和发展国营企
业和私人企业;(2分)
文化:学西方资本主义文明,但保留军国主义和忠君思想。(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