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新课标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6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20 14:43: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一__班第__小组
学号
姓名___
组内评价
教师评价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编制人:张翠婵
审核人:陈素秋
高一



编号
姓名
小组评价:导学案
老师评价
课堂表现
【教学目标】
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重点难点】
重点: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难点:1.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
2.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影响
【学法指导】
1.
课前预习:依据【教学目标】,阅读教材P16–
P19,完成下面的【预习自学】:结合导学案梳理课本基础知识,完成知识框架和问题引导,用红笔标注或写下我的疑问,最后完成【预习自测】题目。重点预习: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和影响。
2.
课堂上小组展示和点评“问题引导”、【预习自测】和【合作探究】中的材料解析题。老师评价、小结;梳理知识,深度挖掘。
3.课后完成:【课后作业】的题目;我的知识树。
【预习自学】
基础知识梳理
问题引导
一.君主专制的新高度——明朝1.
明太祖在中央废
省和
制度,权分
,后设
作为顾问,无决策权;2.明成祖在文渊阁设置
,参与
决策,此后内阁大臣的权力越来越大,拥有“
”权。3. 评价:内阁是
强化的产物,不能对
起制约作用。
地位:明朝内阁不是法定中央
机构或
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阁臣升降、职权大小、票拟是否被采纳,都取决于
个人意志。4.影响:
制度被废除,
发展到高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得到加强二.君主专制的顶峰——清朝1.清初,
会议定夺军国机要,权力凌驾于

之上,皇权受到很大限制;2.康熙时设
,参与机要事物,中枢机构一分为三,


三足鼎立,互相制约,集权于皇帝;3.雍正年间,为处理西北的紧急军务,设立
,由皇帝挑选
担任军机大臣,军国大事均由
一人裁决,君主专制达到
。4.
军机处的最大特点:“简、速、密”。 职能是

。5.影响:军机处的设立提高了清王朝的
;军机处完全听命于
,军机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
军机处的设立,是
发展到顶峰的重要标志。
1.明清时期加强君主专制各采取哪些措施?2.废除宰相制度的影响?内阁制有何特点?内阁就是事实上的宰相吗?
【问题阐释】
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的原因
1.丞相胡惟庸骄恣擅权(直接原因)
2.元朝后期丞相权势过重,以致皇权不稳(历史原因)
3.相权过大,威胁皇权(根本原因)
(二)宰相制度与内阁制度比较
宰相制度
明朝内阁制度
权力来源
宰相制度赋予
皇帝个人信任
职权
总领最高行政权,参与最高决策。
(1)不是法定中央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2)阁臣职权大小、票拟是否被采纳,都取决于皇帝个人意志。
影响
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
不能制约皇权,强化君主专制。
(三)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
君主专制的发展演变
中央集权的发展演变
秦朝建立
创立皇帝制度,建立三公九卿制
全面推行郡县制
汉朝巩固
中朝外朝制
1.
郡国并行制,削弱中央集权2.
解决王国问题: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察举制,举孝廉,选拔官吏
魏晋南北朝
三省制度: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
隋唐完善
确立完善三省六部制
设节度使,藩镇割据,削弱中央集权
形成、完善科举制
宋朝加强
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行政权、军权和财权,削弱相权,皇权总揽
将地方军权、行政权、财政权收归中央,加强中央集权
元朝
中书省替代三省,是最高行政机构;
行省制度
明清顶峰
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明朝废除丞相制度,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
明废中书省设三司,加强中央集权
趋势
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衰弱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预习自测】
1.明太祖废除丞相的根本原因是
A.加强专制皇权的需要
B.
六部全力扩大后,宰相已经形同虚设
C.
丞相胡惟庸阴谋篡权所致
D.
皇帝要在臣民中树立“勤政”的形象
2.废除丞相制度以后,
明朝在皇帝和六部之间逐步建立的官制是
A.
三司
B.
枢密院
C.
内阁
D.
军机处
3.丞相职位长期沿用主要是适应了
A.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B.发展农工商业生产的需要
C.管理吏治,治理人民的需要
D.加强民族交流和对外交往的需要
4.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加强了皇权,其表现有
①皇帝的谕旨可以迅速传达到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
②全国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
③军机大臣掌握了国家最高决策权
④避免了皇帝决策的失误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②
D.
①③
5.清朝初期,对皇权构成重大威胁的是
A.
议政王大臣会议
B.
内阁
C.
六部
D.
南书房
【合作探究】(考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能力)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的专制主义……用自己的锁链武装了自己,而变得更为凶暴。因此,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他的原则是恐怖。在最初的那些朝代,疆域没有这么辽阔,政府的专制的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二:观察以下四幅图片
北京故宫
万里长城
隋朝大运河
秦始皇陵兵马俑
1.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谈一谈君主专制过分强化会给社会生活带来哪些负面影响?
请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谈一谈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有哪些积极作用?
【课后作业】
7.以下关于明朝“废行省,设三司”的评价,正确的是
A.是我国古代行政区制度的划时代的变革
B.通过分散地方的权力来
加强中央权力
C.有利于加强明朝边境地区的军事力量
D.政府各部门相互牵制,减轻了农民负担
8.《东华录》记载:康熙帝说:“今天下大小事物,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他人,则断不可行。所以无论巨细,朕必躬自断制。”
从中判断当时中国的政治体制应该是
A.共和国制度
B.君主立宪制度
C.联邦制度
D.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9.某位学者描述中国史上的一种制度:“虽无相名,实有相职。既有相职,却无相权。既无相权,却有相责。”这位学者所指的是
A.
汉代的尚书令
B.
唐代的门下省长官
C.
明代的内阁首辅
D.清代的议政王大臣
10.君主专制在从秦到清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偶有特殊情况,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
A.战国时秦国以王为首,统一后秦王称皇帝
B.汉武帝以身边近臣组成中朝执掌决策权,隋代实行内史、门下、尚书三省制
C.唐代决策、审议、执行权分离,宋代中央机构形成全面的权利牵制体系
D.明初废除丞相,清初“军国政事”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
11.明太祖朱元璋说:“夫元氏之有天下,固由世祖之雄武,而其亡也,由委任权臣,上下蒙蔽故也,今礼所言不得隔越中书奏事,此正元之大弊。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为吸取这一教训,明太祖采取的措施是
A.消除地方割据
B.抑制、清除权臣,加强皇权
C.废行中书省,设三司
D.八股取士,加强思想控制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初,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之职也。其后,以太宗尝为尚书令,臣下避,而不居其职,其是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与侍中、中书令号为宰相。
——《新唐书》
材料二
朱元璋在总结元亡时说:“主荒臣专,威服下移,由是法度不行,人心涣散,遂至天下大乱。”
——《明史》
材料三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儤值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檐曝杂记》卷1《军机处》
请回答:
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尚书省的主要职权?三省制的影响?
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为吸取元朝灭亡的教训,明朝政府采取了哪些相应措施?
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军机处成立的直接原因?军机大臣的主要职权?
【我的疑问】【我的知识树】
(4)根据以上材料,概括唐、明、清三朝中央机构演变的趋势。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导学案答案
【预习自学】
中书、丞相、六部、殿阁大学士/
内阁、机密事务、“票拟”/
君主专制、皇权/行政、决策、皇帝/丞相制度、专制皇权;
2.议政王大臣、内阁、六部/
南书房、内阁、六部、南书房/
军机处、亲信官员、皇帝、顶峰;/跪受笔录、上传下达;/
行政效率、皇帝、专制皇权
【问题引导】
1.明清时期加强君主专制各采取哪些措施?
明:废丞相,实行内阁制;实行八股取士;推行特务统治(补充)
清:设立军机处;实行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补充)
2.2.废除宰相制度的影响?
影响:
利——有利于加强皇权,防止了权臣乱政。
弊——易造成皇权过分集中;也易造成太监乱政。
3..内阁制有何特点?内阁就是事实上的宰相吗?
内阁的主要特点: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没有决策权,只是供皇帝顾问的内侍机构;是专制皇权强化的产物。不是事实上的宰相
【预习自测】
1——5
ACACA
6.答案:负面影响:
(1)政治方面:皇权专制,易成暴政(秦、隋);压抑民主政治,极大地阻碍了社会的进步(2)经济方面:越来越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3)思想文化方面:文化专制主义,科技发展停滞,阻碍社会进步。
(2)
积极作用:

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和经济建设,奠定中华文明长期领先世界的基础。

有利于各民族的融合,利于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

有利于抵御外来侵略,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和统一。
【合作探究】
7------11
BDCDB
12.(1)职权:尚书省为行政中枢,下设吏、礼、兵、刑、户、工六部,分别负责贯彻各种政令,处理日常事务。
影响:①三省职权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相互牵制与监督,有利提高行政效率,加强中央的统治力量;
②完整相权被分割,有利削弱相权,加强皇权;③该制度是中国官制史上的重大改革,以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2)措施:①加强皇权;②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③改设由皇帝直接控制的内阁
(3)直接原因:为筹划西北紧急军务,要求严守机密。职权:承旨、出政。
(4)趋势:①相权削弱,皇权加强;②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并逐步达到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