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地球的面貌习题课件(4份打包) 2025-2026学年地理湘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章 地球的面貌习题课件(4份打包) 2025-2026学年地理湘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9-19 16:19:26

文档简介

(共54张PPT)
第二节 世界的地形
第1课时 陆地地形 海底地形
【地理悦读】
  说起“世界地形之最”,你可能会想起位于青藏高原的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位于太平洋西部的世界最深海沟——马里亚纳海沟……你还知道哪些“世界地形之最”
【目标导航】
·在世界地形图上指出陆地主要地形和海底主要地形的分布,观察地形分布大势。
·阅读地形图、观察地形模型或者实地考察,区别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的形态特征。
基础知识预习
一、陆地地形
1.地形的含义:地表各种_________的形态。
2.海拔和相对高度
高低起伏
3.五种基本陆地地形的比较
类型 地表特征 海拔
①_____ 地表起伏___ 一般在____米以下
②_____ 地表起伏小,边缘比较陡峭 一般在____米以上
③山地 地表崎岖不平, 起伏较___,沟谷较___ 多在500米以上
④_____ 地表崎岖不平 海拔大致在____米以下, 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____米
⑤盆地 四周多被山地或高原环绕,中部相对低平 —
4.两大山脉带
(1)_______沿岸山脉带。
(2)横贯_____大陆南部和_____西北部的山脉带。
平原

200
高原
500


丘陵
500
200
太平洋
亚欧
非洲
二、海底地形
1._______(a):陆地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部分,坡度较
缓,水深一般在____米以内。
2._______(b):大陆架向外倾斜的陡坡,水深急剧增
至数千米。
3._________(c):大洋中新海底诞生的地方,
_____________比较强烈。
4._____(d):海洋底部最深的地方。
5.洋盆(e):大陆边缘与_________之间的深洋底。
6.岛弧(f):大陆和大洋盆地之间呈_____分布的群岛,常常和海沟相伴而生。
大陆架
200
大陆坡
大洋中脊
火山地震活动
海沟
大洋中脊
弧形
问题思考
珠穆朗玛峰海拔8 848.86米,为世界第一高峰。马里亚纳海沟最大水深为11 034米,是世界上最深的海沟。你知道二者的相对高度是多少吗
答:19 882.86米。
名师提醒
1.地形≠地形区。
(1)地形是指地面起伏状况的类型,有高原、山地、平原、丘陵、盆地五种。
(2)地形区是指以某种地形类型为主的独立地形单元,如黄土高原、青藏高原等。
2.世界最高的高原是青藏高原,面积最大的高原是巴西高原;最高的山脉是喜马拉雅山脉,最长的山脉是安第斯山脉。
漫画助学
核心要点探究
主题 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的类型及特征
情境创设 
  20世纪20年代以来,船舰在航行途中运用回声测深仪,能够快速测出海底深度,结合精确定位,揭示了海底地形的真相。下图为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特征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思考1
 图中数字①~⑤代表的陆地地形名称分别是:①_____,②_____,③_____,④_____,
⑤_____。
思考2
 ⑥⑦两种海底地形中,与人类生产、生活联系最密切的是___________ 。(填数字和名称)
思考3
 ③和⑤两种地形的共同点是___________。
山地
盆地
高原
丘陵
平原
⑥大陆架
地面起伏小
知识归纳 
不同陆地地形的异同
变式训练 
 下列关于地形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山地与丘陵的共同特点是海拔多在500米以上            
B.盆地四周多被山地或高原环绕,中部一定是平原
C.相对高度小,而绝对高度大的地形是平原            
D.高原地面起伏较小,边缘相对较陡
D
  如图为某地区地形剖面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A点与B点间的相对高度是( )
A.200米 B.800米
C.1 000米 D.1 200米
2.甲、乙、丙、丁分别对应的地形
类型是( )
A.高原、平原、盆地、丘陵 B.平原、高原、盆地、丘陵
C.高原、平原、盆地、山地 D.平原、高原、盆地、山地
课后作业测评
B
D
【解析】第1题,相对高度是指一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A点的海拔是
1 000米,B点的海拔是200米,则A点和B点的相对高度是1 000-200=800米。第2题,读图可知,图中甲表示的是平原,乙表示的是高原,丙表示的是盆地,丁表示的是山地。
  小华在一篇旅行日记中写道:“此处海拔1 277米,放眼四顾,只见峰峦起伏,坡度陡峻,到处植被茂盛,景色秀美。”据此完成3~4题。
3.小华描述的地形类型最可能是( )
A.平原 B.山地 C.盆地 D.高原
4.下列小华关于世界地形之最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
B.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是巴西高原
C.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是密西西比平原
D.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是安第斯山脉
B
C
【解析】本题组考查陆地地形的特点和世界地形之最。第3题,材料描述的地形海拔较高、峰峦起伏、坡度陡峻,应该是山地。第4题,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是亚马孙平原,位于南美洲北部。
  2024年3月23日,中国和印度尼西亚顺利完成了为期一个月的爪哇海沟联合科考,科考队员借助“奋斗者”号成功下潜到水深7 180.4米的深海区,创下印度尼西亚深海下潜新纪录。读海底地形示意图,完成5~7题。
5.科考队员下潜深海区的海底地形是图中的序号( )
A.① B.② C.③ D.④
6.人们在海中游泳、嬉戏时,所在的部位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7.下列关于海底地形的描述准确的是( )
A.①处鱼类资源最丰富 B.③处海水污染最为严重
C.④处有丰富的石油资源 D.⑤处地壳最为稳定
A
D
C
【解析】本题组考查海底地形。第5题,读图可知,①是海沟,②是大陆坡,③是洋盆,④是大陆架,⑤是大洋中脊,科考队员下潜深海区的海底地形应该是海底最深的地方,即海沟。第6题,人们在海中游泳、嬉戏时,为了安全,应该到水位较浅、距离陆地较近的大陆架,图中④是大陆架。第7题,读图可知,①是海沟,而大陆架深度一般不超过200米,是鱼类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因为这里阳光充足,有大量浮游生物,为鱼类提供了食物;③是洋盆,大陆架海水污染最严重;④大陆架区域有丰富的石油资源,这是因为这里曾是陆地,有大量有机物沉积形成石油;④处大陆架地壳最为稳定,⑤大洋中脊地壳最为活跃。
  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统称为地形。陆地地形主要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类型。读五种陆地地形简图,完成8~9题。
8.图中C表示的地形类型在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地形区是( )
A.亚马孙平原 B.刚果盆地
C.巴西高原 D.珠穆朗玛峰
9.从图中信息可知,地形A和地形B
的共同特点是( )
A.地表起伏小 B.地表崎岖
C.海拔都较高 D.海拔都较低
B
B
【解析】本题组考查陆地地形的特征和世界主要地形区。第8题,读图可知,C地区四周高,中间低,是盆地地形。世界上最大的盆地是非洲的刚果盆地。第9题,读图可知,地形A海拔在600米以上,海拔较高,地形B海拔在200~300米,海拔较低,所以A、B的海拔不一样,且A的地表起伏很大,B的地表起伏较大,故A、B两处的地表都是起伏较大,地表崎岖。
  海洋有“资源宝库”之称,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渔业资源。下图分别为世界主要渔场分布图和海底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10~11题。
10.图示世界主要渔场的分布区域,其在海底地形剖面示意图中的对应位置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A
11.在生产、生活中,下列人们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合理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B
【解析】本题组考查海底地形及海洋的开发利用。第10题,读世界主要渔场分布图可知,世界主要渔场分布在邻近大陆的近海海域。读海底地形剖面示意图可知,甲是大陆架,是大陆向海洋的延伸部分,坡度较缓,水深一般在200米以内,是主要渔场的分布区;乙是大陆坡,是大陆架外缘巨大的陡坡;丙是海沟,是大洋中最深的地方;丁是大洋中脊,是大洋中的山脉或隆起,也叫海岭。第11题,①海洋运输是国际贸易中使用最广泛的运输方式,发展海洋运输有利于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②实施海水淡化有利于缓解沿海地区水资源紧张;③过度捕捞海产会导致海洋渔业资源枯竭;④建设海洋“牧场”有利于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
12.【实践·生活体验】小明、小丽、小敏和平平是互联网上的好朋友,他们在聊天时,各自描述了自己的家乡。根据他们的描述和陆地地形类型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明说:“我的家乡遍布着上百座梯田,既古老又年轻,矗立了多年的龙脊梯田如今成为当地少数民族名副其实的‘致富天梯’。”
小丽说:“我的家乡‘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景色美不胜收。”
小敏说:“我的家乡规模不小,资源丰富,但四周地形比较封闭,对外交通不便,仍然比较贫穷。”
平平说:“我的家乡道路平坦宽广,大片农田相连,便于耕作。”
(1)小明的家乡以_____地形为主,对应图中的_____ 。
(2)小丽的家乡以_____地形为主,对应图中的_____ 。
(3)小敏的家乡以_____地形为主,对应图中的_____ 。
(4)平平的家乡以_____地形为主,对应图中的_____ 。
(5)小明家乡的地形和小丽家乡的地形的共同点是_________。
丘陵
山地
盆地
平原
地面崎岖




【解析】第(1)题,根据小明的描述,他的家乡有很多梯田,这说明当地虽地表崎岖,但海拔不高,坡度和缓,适宜建梯田,据此判断是丘陵,对应图中的⑤。第(2)题,根据小丽的描述,她的家乡多山,地形应以山地为主,山地海拔较高,地面起伏较大,坡度较陡,对应图中的④。第(3)题,根据小敏的描述,她的家乡四周地形比较封闭,推测四周多山地高原,而家乡规模不小,说明中部比较低平,判断为盆地,对应图中的③。第(4)题,平平的家乡道路平坦宽广,大片农田相连,符合平原的特点;平原海拔较低,地面起伏较小,对应图中的①。第(5)题,小明的家乡地形以丘陵为主,小丽的家乡地形以山地为主,丘陵和山地地形的共同点是地面崎岖。
第2课时 学看地形图
【地理悦读】
  梯田是在丘陵山坡上沿等高线方向修筑的条状阶
台式或波浪式断面田地。它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被
称为“雕刻在大地上的等高线”。山体不同部位的等高
线有什么特点呢
【目标导航】
·能够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辨别山峰、山脊、山谷、鞍部和陡崖,判读坡度陡缓,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能够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识别陆地表面五种基本地形类型及特点。
基础知识预习
一、等高线地形图
1.地势高低:等高线数值大,海拔高,地势高;数值小,海拔低,地势低。
2.坡度陡缓: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等高线稀疏,坡度较___。
3.山体部位的判断:根据等高线的形状、特点判断。
地形部位 示意图 等高线图 等高线的特征 实际应用
A_____ 闭合的曲线,中间高四周低 建景观亭

山峰
地形部位 示意图 等高线图 等高线的特征 实际应用
B _____ 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 河流的分水岭
C _____ 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 河流在此处发育,适宜漂流运动
D _____ 两山顶之间的低地部分 —
E _____ 等高线重叠 适宜攀岩运动。此处若有水可形成瀑布
山脊
山谷
鞍部
陡崖
二、分层设色地形图
分层设色地形图中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地形类型(连一连)。
图解知识
1.等高线疏密与坡度的关系
2.拳头法识记地形部位
名师提醒
山脊与山谷
名师提醒
地形部位≠地形类型
1.地形部位指山体不同部位的名称,包括山脊、山谷、山峰、陡崖、鞍部等。
2.地形类型是根据地表的不同形态划分的,包括平原、高原、盆地、山地和丘陵。
核心要点探究
主题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情境创设 
  千佛山是泰山的余脉,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南部,与趵突泉、大明湖并称济南三大名胜。千佛山公园的正门是北门,游客也多从北门开始爬山。如图为千佛山公园地形简图(单位:米)。
思考1
 图中A处是什么山体部位 判读依据是什么
答:A为山峰。判读依据: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变小。
思考2
 这幅图的等高距是多少 三清观和文昌阁谁的海拔更高 千佛山的海拔约是多少
答:等高距是40米。三清观的海拔约160米,文昌阁的海拔约200米,因此文昌阁的海拔更高。千佛山的海拔在280米至320米之间。
思考3
 图中a、b哪条线路爬山更省力 为什么游客多从北门开始爬山
答:a线路爬山更省力,因为a线路等高线稀疏,坡度缓,爬山更省力,所以游客多从北门开始爬山。
思考4
 读图,比较B、C两处等高线的特点,分析哪处是山脊,哪处是山谷 哪处有可能形成河流
答:B处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为山脊;C处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为山谷。C处有可能形成河流,因为其为山谷,有可能形成河流。
知识归纳 
等高线地形图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变式训练 
 读我国东南沿海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图中信息的判读,正确的是( )
A.①③两处的相对高度为400米
B.②处为山脊
C.③处比④处坡陡
D.⑤处为该区域最高峰
(2)为发展经济,溪水村规划了多项旅游开发项目,其中不合理的是( )
A.A处开发攀岩项目 B.B处开发漂流体验项目
C.C处修建观景台 D.溪水村周边种植果树,发展生态旅游农业
B
B
  (2024·韶关一模)位于北京市西郊的爨(cuàn)底下村为中国第一批传统村落。其依山而建,依势而就,高低错落,民居以山包为轴心,呈扇面形展于两侧。图1为爨底下村所在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图2为村落景观图。读图,完成1~2题。
课后作业测评
1.山包的海拔最有可能是( )
A.701米 B.681米 C.690米 D.696米
2.推测图2村落的景观照拍摄地位于图1中的(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B
D
【解析】本题组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第1题,读图可知,该地形图等高距为40米,图中山包位于650米等高线和690米等高线之间,因此山包海拔应在650米~690米。第2题,读图可知,拍出爨底下村呈现为独特的元宝形,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图中各点中,最好拍摄村庄的位置是丁地,地势高、视线好,能观察到村庄全貌;甲地位于河谷,海拔低,且周围障碍物多,拍摄不到村落全貌;乙位于村落背面,拍摄的照片不会呈元宝形;丙位置海拔过低,拍不出村落全貌。
  (2024·江门一模)右图为某研学基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3~4题。
3.丙处的地形部位是( )
A.陡崖 B.鞍部
C.山脊 D.山谷
4.该地区适宜开发激流漂流项目
的地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B
B
【解析】本题组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第3题,读图分析,丙地位于两座山峰之间的低地,是鞍部。第4题,读图分析,①地等高线重叠,是陡崖,不能漂流;②处位于山谷处,等高线密集,坡度陡,水流湍急,适宜开发激流漂流项目;③地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降低,是山峰,不能漂流;④处地形平坦,水流平缓,不适合开发激流漂流项目。
  【乡土地理主题】2023年4月7日下午,习近平同法国总统在广州松园进行非正式会晤。英德红茶作为国茶(广东茶)代表之一,用于会面现场接待外宾。读英德积庆里红茶谷等高线地形图,完成5~7题。
5.S峰与红茶谷的相对高度最有可能是( )
A.500米 B.480米 C.280米 D.180米
6.图示区域的地形主要为( )
A.丘陵 B.平原 C.山地 D.高原
7.图中红茶谷位于村庄的( )
A.东南方向 B.西南方向 C.东北方向 D.西北方向
B
A
D
【解析】本题组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第5题,读图可知,等高距是100米,S峰的海拔为400~500米,红茶谷海拔为0~100米,S峰与红茶谷相对高度最有可能是300~500米,选项中最有可能的是480米。第6题,读图可知,该区域的海拔在500米以下,丘陵海拔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较山地小;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宽广平坦;山地较高,海拔多在500米以上;高原海拔在500米以上,面积大,外围较陡,内部起伏比较和缓。第7题,图中没有指向标和经纬网,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确定方向,红茶谷在村庄的西北方向。
  (2024·临沂学业考)我国北方东部沿海地区某中学学生到学校附近的西山进行研学旅行。下图为西山及其附近等高线示意图和研学记录卡片。读图,完成8~9题。
8.根据图中研学记录卡片判断,记录地点在(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9.有关此次研学,下列说法可信的是( )
A.河流自东向西流淌
B.在丙处可能有攀岩训练基地
C.甲、乙两山峰之间的直线距离约为5千米
D.此时正值秋高气爽
B
B
【解析】本题组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第8题,该图没有指向标,默认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记录点位于山峰乙的西北处,且海拔为660米。③④处位于山峰乙的东南方向;①②处位于山峰乙的西北方向,①处海拔在500米~600米,不符合题意,②处海拔在600米~700米,符合题意。第9题,读图可知,河流自西向东流淌;丙处等高线重合,为陡崖,可能有攀岩训练基地;图中比例尺为1∶50 000,甲、乙两山峰之间的图上距离约为1厘米,则实地直线距离约为0.5千米;该地4:30日出,昼长夜短,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附近,不属于秋季。
10.(2024·深圳期中)为了开拓学生的视野,某学校地理小组开展了地理研学活动,到实地考察体验。下图为研学活动区域局部等高线地形示意图。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活动一:“登高望远”。出发点B与观景台的
图上直线距离约为1.5厘米,则实地水平距离约
为___千米。观景台的海拔可能为__________。
图中A地与B地的相对高度是______。
1.5
400~450米
150米
(2)活动二:“星空露营”。仅从地形的角度考虑,图中甲、乙、丙三地中最适宜同学们露营的是_____。乙地的地形部位名称是_____。
(3)活动三:“激流勇进”。同学们分成两组分别沿图中AB、CD河段体验漂流,其中漂流速度较快的是____河段,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沿CD河段漂流的方向大致是_____________。
(4)活动四:“勇往直前”。有路线①和路线②两条行走路线,请问你会选择哪一条 并解释所选路线的优势。
答:选路线①,距离更近。或选路线②,因为沿着同一海拔行走,坡度较缓,行走不累。
丙地
陡崖
AB
等高线更密集,坡度更陡
自西北往东南
【解析】本题考查地形部位判读、海拔与相对高度的计算、比例尺的计算、坡度陡缓的判断等。第(1)题,读图可知,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所以实地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图中比例尺为1∶100 000,图上距离为1.5厘米,故实地距离为1.5×100 000=150 000厘米,即1.5千米。观景台位于400米等高线内,海拔大于400米,图中等高距为50米,所以小于450米,海拔在400~450米;A地的海拔为250米,B地的海拔为100米,A、B两地的相对高度是150米。第(2)题,图中甲地等高线凸向海拔高处,为山谷,靠近河流,容易发生洪灾;乙地等高线重叠,为陡崖,不适宜露营;丙地北部等高线稀疏,说明其坡度和缓,且南部地势开阔,适宜露营。
第(3)题,水流流速与当地坡度有关,坡度陡,水流流速快,坡度缓,水流流速慢,AB段等高线密集,坡度陡,故水流流速快。 河流由高处向低处流,图中无指向标,也没有经纬网,故按普通的“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断方向,C点海拔为200米,而D点海拔为100米,故CD河段流向为自西北流向东南。第(4)题,可以选择路线①或路线②。两条路线各有优缺点,路线①路程较近,但需要爬越山脊,比较费力;路线②沿着等高线,坡度较缓,行走不累。(共26张PPT)
第一节 世界的海陆分布
【地理悦读】
  小明同学喜欢观察和研究,当他在网络上看
到一只奶牛身上的图案时,觉得和课本上的某些
大洲的轮廓很相似。你能看出来这些图案和哪
些大洲的轮廓相似吗
【目标导航】
·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地球表面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运用地图,说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
·通过绘制、拼接大洲的简单几何图形,了解各大洲的基本轮廓和相互位置关系。
基础知识预习
一、海洋与陆地
1.海陆比例:“___分海洋,___分陆地”。
2.海陆分布:从南、北半球看,___半球的海洋面积较大;从东、西半球看,___半球的陆地面积较大。




二、七大洲
1.七大洲按面积大小排序:①___洲、③___洲、⑥_____洲、⑦_____洲、⑤_____洲、②___洲、④_____洲。(填大洲名称)


北美
南美
南极

大洋
2.大洲及其轮廓(连一连)
3.大洲分界线
亚洲与欧洲 亚洲与非洲 南美洲与北美洲 亚洲与北美洲
_______山脉、_______河、里海、 _________山脉、黑海、土耳其 海峡 A___________ B___________ C_________
乌拉尔
乌拉尔
大高加索
苏伊士运河
巴拿马运河
白令海峡
三、四大洋
大洋 a_______ b_______ c_______ d_______
特征 跨南北半球,在四大洋中_____、最深,岛屿最多 跨南北半球,略呈“__”形,是世界第二大洋 大部分位于 ___半球,是世界第三大洋 以_____为中心,介于亚洲、_____和北美洲之间,是最小、最浅的大洋
面积 与轮廓
太平洋
大西洋
印度洋
北冰洋
最大
S

北极
欧洲
图解知识
名师提醒
1.赤道穿过的大洲有亚洲、非洲、南美洲和大洋洲,赤道穿过的大陆有非洲大陆和南美洲大陆。
2.完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和大洋有欧洲、北美洲和北冰洋,完全位于南半球的大洲是南极洲,完全位于东半球的大洋是印度洋。
3.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多的大洲和大洋是南极洲和北冰洋。
图解知识
部分大洲、大洋的相对位置
核心要点探究
主题 大洲和大洋的分布
情境创设 
  《海底两万里》讲述了博物学家阿龙纳斯等人随同“鹦鹉螺号”潜艇船长尼摩一起周游海底的故事。如图示意“鹦鹉螺号”潜艇航行路线。
思考1
 “鹦鹉螺号”从太平洋出发,这个大洋的东部和西部各有哪几个大洲
答:太平洋东部是北美洲和南美洲,西部是亚洲和大洋洲。
思考2
 航线描述:“鹦鹉螺”号从①_____洋西部某港口出发,经过B_____洲,在②_____洋中航行,经过红海,穿过A___洲和C___洲的分界线a_______运河,经过e_____海,到达
③_____洋,接着南行到D_____洲,再北上途经F_____洲和E北美洲,最终到达G___洲沿岸。
太平
大洋
印度


苏伊士
地中
大西
南极
南美

知识归纳 
 在半球图上判读大洲和大洋
(1)根据陆地面积判读东西半球:东西半球中陆地面积较大的为东半球,陆地面积较小的为西半球。
(2)根据大陆的分布特征判读大洲:两个大陆“手拉手”的是南美洲和北美洲,北部是北美洲,南部是南美洲;大陆连成一片的是亚洲、欧洲和非洲,其中同一块大陆上有较长洲界线且面积大的是亚洲,面积小的是欧洲;孤立存在的大洲有大洋洲和南极洲,其中南极洲位于地球最南端。
(3)根据东西半球分界线判读大洋: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两条经线都未穿过的是印度洋,两条经线都穿过的是北冰洋,20°W经线穿过的是大西洋;160°E经线穿过的是太平洋。
(4)根据陆地面积或南北两极判读南北半球:
①陆地面积较大的为北半球,陆地面积较小的为南半球。
②极点被海洋覆盖的是北极,即北半球;极点被陆地覆盖的是南极,即南半球。
变式训练 
 如图为运用皮尔斯梅花投影方法绘制的世界地图,图中①~⑦代表七大洲,甲、乙、丙、丁代表四大洋。读图,完成(1)~(3)题。
(1)图中甲、乙、丙、丁对应的大洋依次是( )
A.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B.大西洋、太平洋、北冰洋、印度洋
C.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太平洋
D.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太平洋
B
(2)图中构成菱形的粗线表示( )
A.本初子午线 B.赤道
C.回归线 D.极圈
(3)通过观察,④⑤两大洲的分界线是( )
A.苏伊士运河 B.巴拿马运河
C.白令海峡 D.直布罗陀海峡
B
B
【解析】本题组考查大洲大洋的分布及其分界线。第(1)题,读图可知,图中甲是大西洋,乙是太平洋,丙是北冰洋,丁是印度洋。第(2)题,图中构成菱形的粗线,穿过⑥非洲、④南美洲、⑦亚洲和①大洋洲,表示赤道。第(3)题,读图可知,④南美洲和⑤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苏伊士运河是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是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直布罗陀海峡是非洲与欧洲的分界线。
  陆半球和水半球分别指陆地分布最为集中的半球和海洋分布最为集中的半球。读陆半球和水半球分布示意图,完成1~2题。
1.图中甲、乙、丙、丁分别表示陆半球、水半球
的陆地和海洋所占比例,其中表示陆地的是( )
A.甲和丙 B.甲和丁 C.乙和丙 D.乙和丁
2.关于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海洋被陆地分割,彼此不相连 B.陆半球集中分布了七大洲
C.地球表面“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D.水半球集中分布了四大洋
课后作业测评
D
C
【解析】本题组考查大洲和大洋的分布。第1题,无论如何平分地球,任何一个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因此无论是陆半球还是水半球,陆地的占比都比海洋小。第2题,海洋被陆地分割,但彼此相连;陆半球中集中分布的大洲有非洲、欧洲、亚洲、北美洲和一部分南美洲,缺少大洋洲和南极洲;水半球中分布的大洋有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缺少北冰洋。
  地球表面面积较大的陆地叫大陆,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岛屿,大陆及其附近的岛屿合称为大洲。如图为四个大洲的大陆轮廓图。读图,完成3~5题。
3.与四幅轮廓图所表示的大洲面积
由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④①②③
D.②④①③
C
4.②③两大洲共同濒临的大洋是   ( )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5.对图中四大洲位置特点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①④两大洲位于同一块大陆 B.①③两大洲全部位于北半球
C.②④两大洲被赤道穿过 D.①③④濒临北冰洋
B
A
【解析】本题组考查地球海陆分布。第3题,七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读图可知,①为北美洲,②为南美洲,③为欧洲,④为亚洲。由此可判定,四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为④①②③。第4题,读图可知,②南美洲和③欧洲共同濒临的大洋是大西洋。第5题,由图可知,①是北美洲,②是南美洲,③是欧洲,④是亚洲,亚洲和欧洲的大陆是连在一起的;北美洲和欧洲全部位于北半球;南美洲和亚洲都被赤道穿过;北美洲、欧洲、亚洲北临北冰洋。
6.同学们在地理课上通过实践活动探究世界
的海陆分布情况。结合活动内容,回答下列
问题。
【活动主题】探究世界的海陆分布
【活动步骤】
第一步:给图中陆地涂上深灰色,给海洋涂上浅灰色。
(1)涂色过程中可见:面积最大的大洲是_____,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_______。从半球位置看,全部位于东半球的大洋是_______;从纬度位置看,热带面积最广的大洲是
_____,平均温度最低的大洋是_______。
亚洲
南极洲
印度洋
非洲
北冰洋
第二步:沿大陆轮廓剪下陆地(包括面积较大的岛屿)。
(2)裁剪过程中可见:世界海陆分布_____(选填“均匀”或“不均”),陆地主要集中在____(双选)。
A.北半球 B.南半球 C.东半球 D.西半球
第三步:将剪下的陆地和海洋依次粘贴到10×10方格纸上,如图所示。
(3)图中,A是_____,B是_____;
据此说明地球表面
_________________。
不均
AC
29%
71%
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解析】本题考查世界的海陆分布。第(1)题,涂色过程中可见:面积最大的大洲是亚洲,面积约 4 400 万平方千米,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南极洲,跨越所有的经度。从半球位置看,全部位于东半球的大洋是印度洋,其他三个大洋都跨越东、西半球;从纬度位置看,热带面积最广的大洲是非洲,被赤道穿越中部,有“热带大陆”之称;平均温度最低的大洋是北冰洋,同时也是世界纬度最高、气温最低、水深最浅、面积最小的大洋。第(2)题,裁剪过程中可见世界海陆分布不均,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东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和西半球。第(3)题,图中,A是陆地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占比,约为29%,B是海洋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占比,约为71%;据此说明地球表面三分陆地,七分海洋。(共30张PPT)
第三章 地球的面貌 单元复习课
知识构建导图
①亚洲 
②南美洲 
③太平洋 
④山地 
⑤大洋中脊 
⑥美洲 
⑦地中海—喜马拉雅 
专题归纳复习
专题一 世界的海陆分布                                  
【典例1】如图是换个角度看到的世界海陆分布状况,其中黑色部分代表陆地。据此完成(1)~(3)题。
(1)世界上海洋和陆地的分布特点是( )
A.南半球陆地面积比海洋面积大
B.北半球陆地面积比海洋面积大
C.海洋面积和陆地面积的比例约为3∶7
D.南北半球都是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大
D
(2)图中⑤代表的大洲是( )
A.非洲 B.南美洲
C.亚洲 D.大洋洲
(3)大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位于( )
A.②和③之间 B.③和④之间
C.②和④之间 D.①和⑤之间
B
B
解题方法 
◎抓关键:根据海陆分布以及大洲的轮廓可知:⑥为南极洲,⑤为南美洲,④为非洲,③为亚洲,②为欧洲,①为北美洲。
◎巧判断:无论哪个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⑤是南美洲,苏伊士运河是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即位于③和④之间。
熟记七大洲和四大洋
(1)七大洲。
①面积从大到小: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②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南极洲。
③跨纬度最广的大洲:亚洲。
④赤道穿过的大洲:非洲、亚洲、大洋洲和南美洲。
⑤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欧洲、北美洲。
全部位于南半球的大洲:南极洲。
⑥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主要位于东半球,北美洲和南美洲主要在西半球。
(2)大洲分界线。
大洲 分界线
亚洲与欧洲 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亚洲与非洲 苏伊士运河
北美洲与南美洲 巴拿马运河
北美洲与亚洲 白令海峡
(3)四大洋。
①面积从大到小: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②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洋:北冰洋。
  (2024·新疆学业考)天宫空间站是我国自主研发的绕地飞行的空间站系统。读天宫空间站某时刻运行位置和轨迹图,完成1~2题。
1.对①②③④四大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亚洲,②是欧洲
B.③是非洲,④是北美洲
C.②④两大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
D.①③两大洲的分界线是马六甲海峡
2.天宫空间站接下来将飞过的大洋甲是( )
A.印度洋 B.太平洋 C.北冰洋 D.大西洋
C
D
【解析】本题组考查大洲大洋的分布、位置及洲分界线。第1题,读图可知,①是亚洲,②是北美洲,③是非洲,④是南美洲,②④大洲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①③大洲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第2题,天宫空间站接下来将飞过的大洋甲是大西洋,该大洋是世界上第二大洋,位于欧洲、非洲、南北美洲和南极洲五大洲之间。
专题二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典例2】(2024·广东学业考)近年来,我国物流业迅速发展,快递点进村已成为新的趋势。下图为我国北方地区某村及其周边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1)~(2)题。
(1)该村及其周边的主要地形类型为( )
A.丘陵 B.高原
C.平原 D.山地
(2)甲、乙、丙、丁四处中,最适合设
置快递点的是(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A
B
解题方法 
◎抓关键:图中等高距为50米,最高处海拔范围是450~500米,地形类型为丘陵。高原和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平原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
◎巧判断:快递点应建在交通便利、人流量较大的地区。乙处地形平坦,位于居民区的中心处,人流量大,适合设快递点;甲、丙两处远离居民区;丁处等高线密集,坡度大,且位于山脊处,不适宜设快递点。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1)根据等高线数值判断地势高低。
等高线上的数值为海拔,数值大,即海拔高,地势高;数值小,即海拔低,地势低。
(2)画切线法辨别山脊或山谷。
如图所示,过A点和B点分别向两侧作一条虚线。A点海拔100米,C、D两点海拔为150米,表现为中间低、两侧高,为山谷;B点海拔为100米,E、F两点海拔为50米,表现为中间高、两侧低,为山脊。
3.(2024·达州学业考)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利用假期开展研学活动,如图是研学目的地的等高线地形图。根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处的地形部位名称是_____。
(2)若山峰B、C之间的图上距离是2厘米,则实地水平距
离应为__千米;山峰C与D点之间的相对高度是____米。
(3)图中甲乙河段的大致流向是_____________。
(4)兴趣小组的同学将登上山峰C进行考察,预计从M和N两条路线登山,其中___路线更省力。
(5)为了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兴趣小组同学想为当地政府献策修建水库,水库的坝址应选择在图中___(选填“甲”或“乙”)处较合理。
陡崖
451
2
西北流向东南
M

【解析】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第(1)题,图中A处多条等高线重合在一起,为陡崖。第(2)题,图中的比例尺为线段式,表示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千米,若量得山峰B到C的图上距离是2厘米,则实地水平距离是2×1千米=2千米。山峰C的海拔为1 051米,D点的海拔为600米,故山峰C与D点之间的相对高度是1 051米-600米=451米。第(3)题,该图有指向标,根据指向标判断方向,图中甲乙河段的大致流向是自西北流向东南。第(4)题,兴趣小组的同学将登上山峰C进行考察,预计从M和N两条路线登山,其中M路线更省力,因为M路线等高线稀疏,坡度缓。第(5)题,水库的坝址应选择在图中乙处较合理,因为乙处为盆地出口,地形狭窄,工程量小,利于蓄水。
专题三 板块构造学说
【典例3】(2024·汕尾期末)2024年4月3日7时58分,我国台湾省花莲县海域发生7.3级地震,震源深度为12.0千米。右图为世界板块分布图(局部)和台湾岛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台湾地震频发的原因是( )
A.位于板块内部,地壳运动活跃
B.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
C.位于板块边界,地壳运动稳定
D.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2)当遇到地震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在高楼应尽快乘坐电梯下楼 B.跑到有高压电线的地方并大声呼救
C.靠近玻璃门窗躲避,方便逃生和救援 D.保持冷静,双手抱头跑到空旷的地方
B
D
解题方法 
◎知位置:台湾省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即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壳比较活跃,为我国地震多发地区。
◎抓关键:当地震发生时,要保持冷静,双手抱头跑到空旷的地方;电梯容易断电停运,使逃生人员困于里面;跑到高压线下有触电危险;靠近玻璃门容易被碎玻璃划伤。
1.根据板块运动方向判读地理现象
(1)箭头相对:两板块做碰撞挤压运动。
①板块之间如果是海洋,则海洋面积将会不断缩小;
②板块之间如果是陆地,常常形成山脉;
③板块之间如果是山脉,山脉将继续“长高”。
(2)箭头相离:两板块做张裂运动。
①板块之间如果是陆地,将会发展成为裂谷;
②板块之间如果是海洋,将会成为新的大洋。
2.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成因
(1)地中海在不断缩小是因为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不断碰撞挤压。
(2)红海不断扩张是因为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不断张裂拉伸。
(3)东非大裂谷南部不断扩张是因为非洲板块不断张裂拉伸。
(4)喜马拉雅山脉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不断碰撞挤压形成的。
(5)阿尔卑斯山脉是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不断碰撞挤压形成的。
  (2024·龙东学业考)读局部板块分布示意图,完成4~5题。
4.图中甲是( )
A.印度洋板块 B.亚欧板块
C.太平洋板块 D.美洲板块
5.按照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红海会缩小 B.①山脉会增高
C.地中海会扩大 D.②山脉会消失
A
B
【解析】本题组考查板块的分布、板块的运动及特点。第4题,读图可得,甲是印度洋板块,其北部是亚欧板块。第5题,读图可得,红海位于板块与板块的张裂拉伸处,其面积逐渐扩大;①喜马拉雅山脉和②阿尔卑斯山脉位于板块碰撞挤压处,海拔在不断升高;地中海位于板块与板块的碰撞挤压处,其面积逐渐缩小。
  【地理与道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人类居住的这个蓝色星球,不是被海洋分割成了各个孤岛,而是被海洋连结成了命运共同体,各国人民安危与共。读世界大洲和大洋分布图,完成1~2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③两大洲的分界线为苏伊士运河
B.E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的北冰洋
C.甲是半岛,乙是岛屿
D.②大洲东临H大西洋,西临F太平洋
2.图中④白令海峡沟通了( )
A.北冰洋、大西洋 B.太平洋、印度洋
C.北冰洋、太平洋 D.太平洋、大西洋
D
C
【解析】本题组考查世界海陆分布和大洲的分界线。第1题,读图可知,①为非洲,③为欧洲,两大洲的分界线是直布罗陀海峡,苏伊士运河是亚非两洲的分界线;E是北冰洋,是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洋;甲是印度半岛,乙是澳大利亚大陆;②是北美洲,东临H大西洋,西临F太平洋。第2题,④为白令海峡,是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它沟通了北冰洋和太平洋。
  【地理与语文】(2024·黄冈期中)沈括所撰写的《梦溪笔谈》是一部百科全书式著作,被评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其在分卷《杂志一》中记载:“予奉使河北,遵太行而北,山崖之间往往衔螺蚌壳及石子如鸟卵者,横亘石壁如带。此乃昔之海滨,今东距海已近千里。”据此完成3~4题。
3.该资料说明( )
A.当地人曾经用海螺筑墙 B.海螺曾生活在陆地
C.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D.沧海桑田海陆变迁
4.下面新闻报道与《梦溪笔谈》所描写的现象成因一致的是( )
①湖北郊西发现典型的泥盆纪珊瑚化石 ②南美洲和非洲都主要位于热带
③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 ④青藏高原上有许多动植物分布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D
B
【解析】本题组考查海陆变迁。第3题,在太行山中发现许多海螺、海蚌壳等生物化石,证明这里曾经是一片海洋,后来由于地壳隆起并抬升成为高山,说明了沧海桑田海陆变迁;海螺筑墙没有体现;海螺为海洋生物,生活在海洋;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与材料无关。第4题,陆地发现了珊瑚化石和海底发现森林是海陆变迁的例子;美洲和非洲都主要位于热带是太阳直射点和纬度位置导致的,青藏高原上有许多动植物分布与海陆变迁无关。
5.【地理与历史】(2024·湖南学业考)湖南某中学师生前往H村开展红色研学活动。下图为H村等高线地形图。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活动一:了解“红色故土”
(1)电子地图具有定位、缩放等功能。同学们在电子地图中查找到H村,使用电子地图的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功能放大比例尺,查看H村周边景点分布;然后查阅H村等高线地形图,发现该村所在区域属于_____(填地形类型),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放大
山地
活动二:追寻“烽火印记”
(2)迎着朝阳,同学们来到海拔约300米的A地参观学习“革命墙绘”;随后前往位于A地_____方向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图中B地)敬献花篮,此时同学们观察到碑影较长。
活动三:赓续“红色精神”
(3)邻近正午,同学们返回人民英雄纪念碑前与烈士告别,观察到此时碑影较短。一天中碑影的长短变化,主要是由地球_____运动产生的。
东南
自转
【解析】本题考查电子地图、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与相对高度、方向、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等知识。第(1)题,电子地图具有定位、缩放等功能。同学们在电子地图中查找到H村,使用电子地图的放大功能(按下“+”键可以放大地图),可以放大比例尺,查看H村周边景点分布。读图可知,图中东南部海拔在500米以上,等高线密集,起伏大,为山地地形,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第(2)题,读图可知,图中等高距为50米,A地海拔为300米。有指向标的地图,根据指向标来判断方向。根据图中指向标可知,B地位于A地的东南方向。第(3)题,由于地球自西向东不停自转,造成一天中物体影子方向和长度不断变化。故一天中碑影的长短变化主要是由地球自转运动产生的。(共23张PPT)
第三节 海陆变迁
【地理悦读】
  魏格纳在病床上发现地图上非洲的西海岸和南美洲
的东海岸的轮廓可以嵌合在一起,后来提出了大陆漂移假
说。大洲的轮廓和大陆漂移假说有什么关系呢
【目标导航】
·认识地壳是不断运动的,举例说明地球表面的海洋和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之中。
·了解大陆漂移假说的基本内容,培养对科学史的兴趣。
·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运用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解释相关的地理现象。
基础知识预习
一、地表形态变化
1.地球地表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_____与_____之中。
2.例证
(1)海洋变陆地:喜马拉雅山脉地区发现大量古老的_____________。
(2)陆地变海洋: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_______。
运动
变化
海洋生物化石
古河道
二、大陆漂移假说
1.提出者:德国气象学家、地球物理学家_______。
2.主要观点
(1)地球上原先只有一块叫“泛大陆”的庞大陆地,被叫做“泛大洋”的广袤海洋所包围。 (2)大约两亿年以前,“泛大陆”开始破裂、漂移。 (3)距今大约两三百万年,形成现在海陆的基本面貌。
魏格纳
三、板块构造学说
【填图绘图】
·绘图:在图中描出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的轮廓。
1.板块的划分:全球大致划分为___大板块。
A_____板块,B_______板块,C_____板块,
D_____板块,E_______板块,F_______板块。
2.板块的运动:板块的内部,地壳运动比较_____;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运动比较_____。
(1)“ ”张裂拉伸:常常形成裂谷或海洋。
(2)“ ”碰撞挤压:在陆地常常形成山脉。

亚欧
太平洋
非洲
美洲
南极洲
印度洋
稳定
活跃
四、火山与地震
1.分布:在板块_____或_________的地带,火山和地震活动频繁。另外,_________也是火山和地震活动较多的地带。
2.两大火山地震带:①_________火山地震带;②_______—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张裂
碰撞挤压
大洋中脊
环太平洋
地中海
知识拓展
大陆漂移假说证据
1.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相吻合。
2.非洲、南美洲生物的相似性。
3.非洲、南美洲古地层的相似性。

图解知识
印度洋板块范围
漫画助学
名师提醒
亚欧大陆≠亚欧板块
亚欧大陆是指亚洲和欧洲的大陆部分,而亚欧板块不包括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等区域。
核心要点探究
主题 板块构造学说的应用
情境创设 
  中龙是已灭绝的爬行动物,它们生活在3.2亿到2.8亿年前早二叠纪的淡水湖泊和河流中,没有横渡大洋的能力。但是,在南美洲和非洲都发现了它们的化石。图甲示意全球六大板块分布,图乙示意南美洲和非洲中龙化石分布(阴影区域)。
思考1
 为什么在南美洲和非洲都发现了中龙化石 请用大陆漂移假说解释。
答:非洲与南美洲原来连接在一起,后来因破裂漂移才分开。
思考2
 据图推测大西洋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原因。
答:大西洋逐渐扩大,原因是美洲板块与亚欧板块、非洲板块之间的张裂运动。
思考3
 归纳板块运动的张裂拉伸和碰撞挤压分别会造成的影响,请举例说明。
答:板块张裂拉伸往往会形成裂谷或新的海洋,碰撞挤压往往会形成新的山脉。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碰撞挤压,使喜马拉雅山脉不断升高;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挤压运动使地中海不断缩小;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张裂运动使红海不断扩大。
知识归纳 
板块运动与地形
板块运动 对地形的影响 举例
碰撞 挤压 陆陆相碰 形成巨大的山脉 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
陆海相碰 大陆板块形成岛弧和海 岸山脉,大洋板块形成海沟 安第斯山脉、太平洋
西部岛弧、台湾山脉
张裂拉伸 形成裂谷和海洋 东非大裂谷、红海、大西洋
变式训练 
 (2024·韶关期末)近日,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在西藏的日喀则地区发现了棕榈、桉树、榕树等热带植物化石。据此完成(1)~(2)题。
(1)根据资料可推测出( )
①世界气温曾经大幅度下降 ②青藏高原早期海拔较低
③青藏高原早期位于热带地区 ④植物化石发生了迁移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青藏高原曾经出现热带植物的原因是( )
A.全球气候有规律地变化 B.所在的大陆气温异常升高
C.海平面大幅度降低 D.板块运动导致该地区移动并隆起
D
D
【解析】本题组考查海陆的变迁及成因。第(1)题,棕榈、桉树、榕树等属于热带植物,生活在高温多雨的地方,所以并不能推测世界气温曾经大幅度下降;青藏高原早期海拔较低,而且位于热带地区,气温较高,适合棕榈、桉树、榕树等热带植物生存;青藏高原是由板块碰撞挤压而形成,由于板块碰撞挤压,导致该地区移动并隆起,并不是植物化石发生了迁移。第(2)题,青藏高原曾经出现热带植物,说明青藏高原曾经位于适合热带植物生存的热带地区,由于板块碰撞挤压,导致该地区移动并隆起,气候出现了巨大变化。
  (2024·郑州期中)鸟类迁徙是鸟类遵循大自然环境的一种生存本能反应,下图是跨越大西洋的候鸟迁徙路线变化图。读图,完成1~2题。
1.与2亿年前相比,你认为说法错误的是( )
A.大西洋的面积不断缩小
B.原始大陆逐渐漂移分离
C.现在形成了七大洲、四大洋
D.跨越大西洋的候鸟迁徙路线更长了
课后作业测评
A
2.南美洲东岸凸出的部分与非洲西岸凹进的部分遥相对应,这可以支持下列哪个学说 ( )
A.生物进化论 B.大陆漂移假说
C.板块构造学说 D.海底扩张学说
【解析】本题组考查大陆漂移及其产生的现象。第1题,读图可知,2亿年间大西洋面积在不断扩大,原始大陆逐渐漂移分离,形成了如今的七大洲、四大洋的海陆格局;由于大西洋面积在不断扩大,跨越大西洋的候鸟迁徙路线变长。第2题,根据所学可知,南美洲和非洲大陆轮廓能拼合,可以支持大陆漂移假说。
B
  (2024·清远一模)某科研团队观测发现新西兰南岛上的南阿尔卑斯山脉在不断升高。下图为全球六大板块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该科研团队观测发现南阿尔卑斯山脉在不断升高是由于( )
A.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
B.南极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挤压
C.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张裂拉伸
D.南极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张裂拉伸
4.与南阿尔卑斯山脉成因相同的是( )
①红海面积不断扩张 ②喜马拉雅山脉
③地中海面积不断缩小 ④安第斯山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A
D
【解析】本题组考查板块的运动及其产生现象。第3题,板块张裂运动会形成裂谷或海洋,板块的碰撞挤压会形成山脉。读图可知,南阿尔卑斯山脉位于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两大板块碰撞挤压,使南阿尔卑斯山脉不断升高。第4题,从六大板块示意图看出,红海位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两大板块不断张裂,红海将会不断扩大;喜马拉雅山脉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两大板块不断碰撞挤压,使喜马拉雅山脉还在长高;地中海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交界处,由于两大板块不断碰撞挤压,地中海面积不断缩小,最终将会消失;安第斯山脉位于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由两大板块不断碰撞挤压形成。
  (2024·陕西学业考)红海航道是亚欧之间重要的海上通道,也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道之一。2023年11月以来,红海周边局势动荡,世界多家航运公司暂时关停了红海航线。图甲为红海演变图,图乙为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5~7题。
5.据图观察,红海海域面积( )
A.逐渐缩小 B.逐渐扩大
C.保持不变 D.时大时小
6.红海演变的原因是( )
A.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挤压 B.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
C.非洲板块与美洲板块张裂拉伸 D.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张裂拉伸
7.世界多家航运公司关停红海航线,产生的影响是( )
A.亚欧之间的海上航线陷入全面瘫痪 B.亚欧铁路运输更繁忙,货运量增加
C.仅对红海周边国家经济产生影响 D.好望角航线会更萧条,货运量减少
B
D
B
【解析】本题组考查板块运动知识。第5题,读图可知,红海海域面积逐渐扩大。第6题,由于红海位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板块处于张裂拉伸状态,所以红海海域面积在不断扩大。第7题,红海航道是亚欧之间重要的海上通道,世界多家航运公司关停红海航线,会导致亚欧铁路运输更繁忙,货运量增加;亚欧之间海上航线不会陷入全面瘫痪,好望角航线会更繁忙、货运量增加;关停红海航线不仅对红海周边国家经济产生影响,也对其他地区产生影响。
同课章节目录